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探析
2022-05-13李琪
李琪
摘 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它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深刻的价值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考察、讲话会谈时曾多次提到红色文化,强调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教育意义与实践前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应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丰富内容建设、增强理论践行,努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性转变、创新性发展。本文将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的相关重要论述,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展开探讨红色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具体价值所在。
關键词:红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2)04-0085-05
文化是一种在实践中产生并规范和指导实践的价值范畴与认知体系。红色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形式,它蕴含着深刻的价值内涵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与实践前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高校应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实践前景,丰富内容建设、创新理论践行。“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努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性转变、创新性发展。
一、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红色文化作出重要论述,总书记的相关讲话不仅强调了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还显示出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学生回信时写道:“希望你们多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知识,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2]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陆军步兵学院时强调:“要把红色资源运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培养一茬茬、一代代合格的红军传人。”[3]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少年先锋队的回信中写道:“新时代,少先队要高举队旗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4]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深刻表明我们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用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红色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形式,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红色文化涵盖较为广泛,不仅包括红色故事、红色歌曲、红色影视作品等非物质文化,还包括烈士陵园、烈士纪念馆、文物古迹、红色博物馆等物质文化。红色文化记载了党的红色故事,彰显了党的红色精神,蕴含了党的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青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也具有深刻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和战略旨向与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具有高度的切合之处,并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高校应加强学习、充分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讲话精神,努力实现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并创新发展。
二、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工作的主阵地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俗话说“课程建设内容为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不仅在于形式创新更在于内容创新。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深刻体现,是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表现形式,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发展的战略要求,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价值遵循与战略旨向。
(一)理论根基: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正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红色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形式,其中蕴含的实践逻辑表明中国共产党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才能不断取得一个个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才能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才能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历史逻辑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百年大党的成功经验,这也科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强调:“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感悟真理的力量,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照耀我们的前行之路。”[5]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具有鲜明的党性要求,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内容根基,学习马克思主义,践行马克思主义。红色文化在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形成,同时反过来规范党的领导,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红色文化具有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双重性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真理性的重要表现形式,高度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战略旨向与价值遵循。
(二)方向引领:红色文化是筑牢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资源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6]
高校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必须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引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正确前进方向。随着我国同世界各国联系变得更加密切,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问题也越趋复杂。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不断渗透,高校应积极有效做好意识形态建设,注重挖掘红色文化的理论价值,充分发挥其在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中的方向引领作用。红色文化见证了党打江山、守江山的伟大历史,见证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其本身就蕴含着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筑牢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价值资源。
传导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重要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运用红色文化这一重要资源,使学生真切了解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感受形成其中的红色精神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井冈山精神”“抗战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从“改革开放精神”到“脱贫攻坚精神”,这些红色精神与思想意识中都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民族情怀,都能成为内化于心的文化认同和价值支撑,成为抵御外来思想侵略的文化底蕴与精神根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主阵地,理应具有明确的社會主义方向引领,应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不良渗透,使青年学生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凝聚共识。
(三)党性要求: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深刻体现
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守初心、担使命的历史。红色文化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初心使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不变的政治本色。红色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践行初心使命的过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升,获得感不断增强[7]。中国共产党不同于资本主义政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从来不是只为少数统治者谋利益,而是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始终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对于大部分大学生而言,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多为一种朴素的情感认同。而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能使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从认识、认知到认同,并上升为一种经过逻辑思考的价值检验,从而形成对党的初心使命的理性认同。当今大学生注重理性思维与逻辑思考,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仍存在着一部分“表层讲解”的现象,讲授目标只停留在感性认同上,从而也就导致了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感与排斥。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价值凝聚与重要体现,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理论价值,运用历史事实和逻辑思考探究党的人民立场,利于形成对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与初心使命的理性认识与内在认同,不断深化与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党性要求。
(四)文化认同: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环境下根据实际情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文化根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
近代中国,危机重重,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压制,一度失去文化自信,大部分国人纷纷提倡西学,以求救国之路。唯有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救中国的正确道路,也由此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从此中国文化又一次充满生机与活力,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在古老传统中找寻价值力量,在历史文化中赓续红色血脉。高校应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中的重要理论价值,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基因与文化底蕴,扎实提高青年学生的文化根基与文化认同,从而增强青年一代应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三、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等方式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红色文化不应仅仅局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还应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实践教育中的价值功能,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前景,这是“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根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以情感人:高校与校外红色文化基地联合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课堂也在课下,不仅在校内也在校外,在每一件文物、每一处古迹中。高校可以与校外红色文化基地形成长期的联合教学。首先,高校可以以学院、班级或学生组织为单位,前往红色文化基地进行实践学习。其次,红色文化基地的教师可以前往高校进行进修与培训。在创新合作模式中,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实现高校与红色文化基地联合教育、共同发展。
参观红色文化基地不仅能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事件,还能通过参观文物古迹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崇高信念与精神力量,让大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与思考,从而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价值功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每到一地,重温那一段段峥嵘岁月,回顾党一路走过的艰难历程,灵魂都受到一次震撼,精神都受到一次洗礼。每次都是怀着崇敬之心去,带着许多感悟回。”[8]参观红色文化基地,能使青年学生切实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从而自觉肩负起青年一代的历史重担。这正是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传承红色基因、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二)以文化人:营造特色校园红色文化环境
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校园文化环境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深刻影响,良好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是进行有效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本校的红色文化或者本校的先进事例,建造具有纪念价值和特殊意义的教学楼、图书馆等,营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在长期的实践中塑造具有吸引力和标志性的特色校园红色文化环境。同时学校可以开展本校知名学者、先进人物的系列专题讲座,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红色文化节日,持续营造短期的校园红色文化环境。
高校在长期文化塑造与短期文化营造中,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努力提高红色文化积淀,努力实现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底蕴相结合,使学生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下,潜移默化地提高思想水平与道德观念,增强使命意识与责任担当。
(三)活动育人:开展特色校园红色活动
社会学家保罗·康纳顿在《社会如何记忆》一书中指出:“体化记忆不着痕迹地为社会成员提供有效的记忆信息,是文化记忆的特有姿势。”[9]体化记忆是一种情景体验,是通过参与某些特殊活动,体验到当时的历史场景,从而加深历史记忆与历史认同。高校开展校园红色文化活动就是体化记忆的表现形式。
学生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应努力打造学生主动参加、教师正确引导、学校积极保障,三位一体的校园红色文化活动氛围,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红色文化活动包括红歌比赛、红色话剧会演、红色文化演讲等等,学校也可以根据本校的具体文化背景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红色校园文化活动。在参与校园红色文化活动时,一方面,学生为了表现良好,会主动了解红色活动背后的红色文化,从而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掌握红色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参与红色文化活动可以加强体化记忆,参与红色文化活动的过程本身也就是了解、感悟红色文化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生参与校园红色文化活动,不仅能够陶冶情操、丰富课余生活,同时也能发挥体化记忆的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文化内化为内在情感和价值认同。
(四)贯通育人:打造大中小红色文化一体化教育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针对不同学段,根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具体教学目标。”[10]红色文化内容丰富、涵盖较广,既包括易懂的历史故事,也包括深刻的精神价值,既包括休闲放松的影視作品又包括学术研究的史料文物。基于红色文化以上特点,可以将红色文化教育作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努力实现红色文化的贯通教育、思政课的一体化发展。
四、结语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风雨兼程,走出了一条永不褪色的红色之路。只有学好历史,学好红色文化,才能不忘来时的路,才能走好今后的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考察、讲话会谈时多次提到红色文化,强调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教育意义与实践前景,强调红色文化对于党和国家的重要价值,对于人民的重要意义,呼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学好红色文化、传好红色基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这也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水平也要随之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色文化做出的重要论述,不仅展现了总书记对发挥红色文化育人作用的深刻思考,还彰显了党和国家对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视与肯定。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注重加强红色文化的相关研究,探析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合之处与内在关联。
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内容建设还是实践创新都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探究挖掘,但是无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怎样发展都应坚持党性原则,都应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遵循与价值根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让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成为新时代青年学生最鲜亮的名片,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最鲜明的底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N].人民日报,2014-12-16.
〔2〕习近平.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N].人民日报,2018-06-01(1).
〔3〕习近平在视察陆军步兵学院时强调[J].国防,2019(05):2.
〔4〕习近平.习近平致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贺信[J].雷锋,2020(08).
〔5〕〔8〕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求是,2021(19).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党建,2017(11):15-34.
〔7〕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01).
〔9〕[美]保罗·康纳顿,纳日碧力戈译.社会如何记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21.
〔10〕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责任编辑 徐阳)
The Value of Red Cultur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 Qi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00, China)
Abstract: Red culture is an advanced cultural for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med by Chinese Communists in long-term practice. It contains powerful spiritual strength and profound value connotation.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ussion on red culture provides a fundamental direction to follow and an important action guide for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ully explore the value of red culture, enrich content construction, enhance theoretical practice, and strive to improve the ability and level of red culture education. This paper will expand from two dimension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discuss the value of red cultur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cording to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ussion on red culture.
Keywords: Red Culture; Theoretical Value; Practical Valu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