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锚杆支护效果对煤巷围岩位移的对比分析

2022-05-12李百林

机械管理开发 2022年2期
关键词:煤巷岩层监测点

李百林

(西山煤电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矿建分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0)

引言

锚杆支护不仅能够加固巷道的围岩,还能够提高围岩的强度和承载力,同时具有支护效果好、支护造价低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1]。巷道锚杆支护的理论有:悬吊原理,将煤矿巷道顶部破碎的围岩通过悬吊作用于坚固的围岩上,避免柔弱岩层出现下沉现象;组合梁原理,利用锚杆的组合梁作用,不仅能够承载自身的重量,且对巷道顶部围岩也有一定的支撑作用[2];压缩拱原理,不同锚杆间会产生重叠锥形压力区域,使相关巷道围岩形成压缩拱作用形式,进而提升围岩的强度和支撑能力;松动圈原理,可用来抵挡岩石产生的碎胀力,防止相关围岩的松动圈出现持续扩大的现象;围岩强度机理,可提升围岩的内聚力等物理强度,保证巷道围岩的稳固[3]。因此,本文在常规支护、帮部支护及强帮强角支护三种不同锚杆支护方案下,对比分析煤巷围岩位移的变化情况,进而减小煤巷顶板和帮部的变形,增加围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不同锚杆支护方案下煤巷围岩位移的对比分析

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效果最直接的表现是煤巷围岩位移,而围岩的相对位移则更能直观地反映出围岩的破坏变形程度[4],本文设计三种锚杆支护方案进行对比研究,具体如下:

方案一:常规锚杆支护。煤巷顶锚杆采用左旋螺纹钢锚杆,规格是Φ20 mm×2 200 mm,每排设置5根,间排距950 mm×1 350 mm;两帮采用规格是Φ16 mm×1 800 mm 的圆钢锚杆,两帮每排各设置3根,间排距1 1001 mm×1 350 mm。

方案二:强帮锚杆支护。煤巷顶锚杆支护参数同方案一,而帮部支护参数为:两帮采用左旋螺纹钢锚杆的规格是Φ20 mm×2 400 mm,两帮每排各设置4根,间排距950 mm×1 350 mm。

方案三:强帮强角锚杆支护。煤巷顶板和两帮锚杆的设计参数均同方案二,并在方案二的基础上,将顶板两侧角锚杆倾斜向外30°,同样将两帮上侧角锚杆倾斜向上30°。其中,方案二和方案三的锚杆支护示意图如图1 所示。

图1 煤巷不同锚杆支护的示意图(单位:mm)

本文在上述三种不同锚杆支护方案下,对比分析煤巷围岩位移的变化情况,并确定最优的锚杆支护方案。

通过在煤巷顶板岩层位置设置5 个位移监测点,监测顶板的位移及相对位移量,具体测点为①②③④和⑤,得到如下页图2 所示的顶板岩层位移图。

图2 不同锚杆支护,煤巷顶板岩层位移的变化曲线

从下页图2 对比可看出,方案二中的顶板岩层位移都大幅降低,降低比例依次是43.4%、43.2%、42.9%、42.9%和43.1%。对于方案三,顶板位移继续降低,相比方案一,五个监测点的降低比例分别是52.8%、52.7%、52.5%、52.5%和52.7%;相比方案二,五个监测点的降低比例分别是16.6%、16、7%、16.8%、16.8%和16.9%。因此,对比可知,通过施加帮部和角部锚杆支护后,大幅度降低了煤巷顶板岩层的下沉量。

另外,施加帮部和角部支护后,顶板岩层的相对位移量也大幅降低,对比计算测点①到测点⑤的相对位移量,方案二中的相对位移量降低47.6%。对于方案三,相对位移量继续降低,相比方案一降低53.8%;相比方案二降低11.8%。通过分析还可知,相对位移量的降低比例幅度明显大于位移量的降低比例,因此,施加帮部和角部支护后,不仅使顶板岩层的整体下沉量得到控制,且使顶板岩层的相对变形量也降低。

通过在煤巷左帮位置设置5 个位移监测点,监测左帮的位移及相对位移量,具体测点为⑥⑦⑧⑨和⑩,得到图3 所示的左帮围岩位移图。

从图3 可看出,对比三种锚杆支护,测点⑥⑦变化显著,而测点⑧⑨⑩变化不大。对于方案二,测点⑥的位移降低34.9%,测点⑦的位移降低12.8%。对于方案三,测点⑥的位移,相比方案一降低47.7%,相比方案二降低19.7%;测点⑦的位移,相比方案一降低33.4%,相比方案二降低23.7%。因此,对比可得出,施加帮部和角部支护能够有效降低左帮的位移量。

图3 不同锚杆支护,煤巷左帮位移的变化曲线

再深入对比分析测点⑥至⑩的相对位移量,对于方案二,左帮相对位移量降低35.3%。对于方案三,相对位移量仍继续降低,相比方案一降低48.1%;相比方案二降低19.7%,因此,对比可知,施加帮部和角部支护后,显著降低了左帮相对位移量,且相对位移量降低幅度更大,表明强帮强角支护能够很好地控制左帮围岩的变形。

通过在煤巷右帮位置设置5 个位移监测点,监测右帮的位移及相对位移量,具体测点为1○12○13○14○和15○,得到图4 所示的右帮围岩位移图。

图4 不同锚杆支护,煤巷右帮位移的变化曲线

从图4 中可以看出,右帮位移的变化趋势基本等同于左帮,即11○12○测点的变化显著,其余三个测点变化不明显。对于方案二,测点1○的位移降低37.4%,测点12○的位移降低23.7%。对于方案三,相比方案一,测点1○12○的位移分别降低47.8%和33.5%;相比方案二,分别降低16.5%和12.9%。

再深入分析右帮的相对位移量,从测点11○到测点15○进行计算分析,施加帮部支护后,右帮相对位移量降低37.8%。对于方案三,相对位移量仍继续降低,相比方案一降低48.1%,相比方案二降低16.5%,因此,对比可知,强帮强角支护能够显著降低右帮的位移和相对位移量,且能够很好地增加煤巷帮部的稳定性。

2 结论

1)强帮强角锚杆支护,能够降低煤巷顶板的整体下沉量,有效改善顶板对帮部的挤压,从而降低帮部围岩的变形量,提高煤巷顶板的支撑能力。

2)强帮强角锚杆支护,还能降低顶板岩层和两侧帮部的相对位移量,且相对位移量降低比例幅度明显要大于位移量的降低幅度,不仅减小了顶板岩层的损伤,还有效控制了两侧帮部的变形。

猜你喜欢

煤巷岩层监测点
保定市满城区人大常委会为优化营商环境固定监测点授牌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高应力岩层巷道钻孔爆破卸压技术
岩层真厚度计算公式推导与编程
“串层锚杆”加固的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松软煤层综掘工作面煤巷综合防尘技术应用
煤巷综掘工作面临时支护技术研究
济南市细颗粒物(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研究
金宝山铂钯矿开采地表岩层移动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