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在贵州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困境及策略

2022-05-12杨春燕崔慧慧罗思亮

安顺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创设环境传统

杨 爽 周 羿 杨春燕 崔慧慧 罗思亮

(1.安顺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安顺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3.莱州汇泉学校,山东 莱州261411;4.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贵定551300)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贵州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困境

(一)空间分布不均,缺乏整体布局意识

从空间上看,优秀传统文化在贵州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分布不均。如图1所示,传统文化的环境创设集中于室内公共环境(比如走廊和楼梯)和区角环境(美工区和角色扮演区)。户外环境、活动室环境的传统文化元素较少,特别是户外环境创设,仅有个别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园在建筑风格上保留了少数民族建筑的特点。大多数幼儿园的户外环境设计大同小异,涉及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少,问卷中仅有两个幼儿园表示户外投放了传统体育项目的材料。据统计,94%的幼儿园走廊和楼梯上会陈列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装饰物,而且这些装饰物大都出自幼儿园教师之手。在区角环创方面,如图2所示,参与研究的所有幼儿园的传统文化元素大都可见于美工区的材料投放和墙面设计。66.7%的角色扮演区的传统文化内容集中于传统饮食文化和传统服饰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在贵州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分布不均,归根结底是因为在环创方面没有从整体上进行规划,传统文化资源零散,不成系统。

图1 传统文化环境创设空间分布情况 图2 传统文化环境创设区角分布情况

(二)在时间上,更新周期较长。重视特殊传统节日环创,忽略平时的传统文化环创

首先,从时间上看,优秀传统文化环创的更新周期较长。特别是陈列、张贴或悬挂在幼儿园走廊和楼梯上的传统文化作品,大都精美复杂,出自成人之手。其次,自文化强国目标树立以来,各级各类的学校都更加明确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传统节日、纪念日为契机的各项活动目不暇接。相比之下,平日的传统文化环创受重视程度较低。

(三)在内容上,传统艺术一家独大,精神环境创设被忽略

黔东南、黔南、黔西南三地的幼儿园大都依靠民族文化为契机,发展传统艺术,但传统文学、传统建筑、传统科技、传统体育等元素占比较低。例如,凯里市第四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中有“民族一条街”的活动区域。[1]身穿民族服饰的幼儿分别在从事刺绣蜡染、剪纸编织、民族小工艺品制作等。调研发现,亦有部分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设计了传统体育的元素,但占比不高。传统文化的其它方面占比更低。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环创主要内容集中在传统艺术方面。而在非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园,没有少数民族文化的鲜明大旗,传统文化环境创设的内容零散,缺乏地方特色。值得深思的是,无论是问卷还是访谈,大多数老师对于精神环境的创设重视程度不高。当提及传统文化在精神环境创设中的应用时,87.1%的教师表示无从下手或无能为力。这证明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用方面大多集中于物质环境的创设,精神环境创设处在被忽略的地位。

(四)在形式上,优秀传统文化环创静态多于动态,缺乏互动性与操作性

逍遥七绝阵自开创以来,生死二门,三重变化,至此才被诸圣淋漓尽致地演绎出来。东方宇轩看得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武学之道固然是罔有其极,神妙如斯,也算是有一点小成吧,不知道父亲方乾,未婚妻方碧玲,他们看到会做何感想,他们会理解我此生的个中痴念吗?

在参与研究的贵州幼儿园中,传统文化环境创设的资源大多是静态,特别是处于走廊、楼梯间的内容,仅仅满足成人审美方面的功能需求。例如二十四节气的古老智慧、56个民族的服饰区别及传统节日的氛围装饰等,往往以成人的视角悬挂在墙面较高位置,不便于幼儿观察,缺乏互动性与创造性,对幼儿的滋养有限,不能发挥预设作用。此外,在主题活动中的墙面布置和区角活动中的材料投放方面,会存在部分动态环创,但依然处于较低比例。整体上,幼儿缺乏可操作、探索的机会,与传统文化环创的互动性较低。最后,在仅存的互动性中,多是幼儿在成人指导下的互动,而非自发、自由、主动的互动。

二、 优秀传统文化在贵州幼儿园环创中应用困境的成因分析

布朗芬布伦纳(U Bronfenbrenner)的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在学前教育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已经是学界共识。[2]本文应用生态系统理论来分析优秀传统文化在贵州幼儿园环创中应用困境的成因。根据生态系统理论,环境分为四个层次: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本文研究对象为贵州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将其微观系统界定为贵州幼儿园,中介系统为幼儿的家庭,外层系统为幼儿生活的社会环境,如社区、父母的工作单位等等。宏观系统为我们的社会文化。具体分析如下:

(一)微观系统

微观系统出现上述困境最大的原因之一是幼儿园教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有限。虽然参与访谈的全部教师都一致高度认可环境的教育功能,认可传统文化在环创中的重要价值。但是87.8%教师认为,个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有限,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整体把握,不能很好的发挥环创的隐性教育功能。正是由于幼儿园教师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把握不足,导致更为深层的一个问题就是幼儿园的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不足。特别是在多民族共居的贵州,如何将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融于当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进而发挥教育功能,更是难上加难。其次,优秀传统文化环创静态多于动态,缺乏互动性与操作性,这一问题背后说明了幼儿园教师的儿童本位意识不强。同时,将幼儿从大量的环创工作中排除,归根结底就是没有从内心深处尊重幼儿、相信幼儿。

(二)中介系统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为一个综合体,家园合作的紧密程度,极大影响着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功效。首先,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如能与幼儿家庭紧密联系,教育则会取到1+1>2的效果。其次,幼儿园的精神环境创设也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幼儿园试图提供给幼儿的和谐、健康、有安全感的发展空间,这离不开每一位儿童安全、和谐家庭精神环境的支持。如果幼儿的家庭氛围带有紧张、易怒、焦虑等消极特点,那么幼儿很容易将这种模式带到幼儿园,影响与同伴之间的关系,甚至会影响整个班级的和谐氛围。所以,在家园合作方面,向家长宣传倡导安全、和谐家庭环境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三)外层系统

幼儿所处的外界社会环境为外层系统,这个环境虽然与幼儿的直接接触较少,但是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和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一如社区。虽然自从文化强国的长远战略目标树立以来,很多社区在宣传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不错成绩。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在社区的传统文化环境创设方面目前城乡差异很大、地区差异很大。即使是传统文化环境创设较好的社区,针对学前儿童的设计也存在不足。二如父母的工作单位。如果单位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氛围,父母就会潜移默化影响到自家的幼儿。反之,如果父母是在功利性较强、压力较大的单位工作,势必会将焦虑传递给幼儿。三如课程开发专家与科研机构。如果从微观系统角度分析,贵州幼儿园环创中应用困境是因为幼儿园教师针对传统文化的课程开发能力不足。那么,从外层系统分析,贵州幼儿园环创中应用困境则是未充分发挥教育合力的独特优势。其合力之一就是教育专家和研究人员。他们可以利用自身优势,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当地的传统文化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那么幼儿园教师就可以根据相应的内容进行环境创设。

(四)宏观系统

宏观系统是整个环境系统的最外层,指的是社会文化、价值观等的文化资源。该系统不直接满足幼儿需求,但支持内层各环境系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继承和发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也是导致优秀传统文化在贵州幼儿园环创中应用困境的原因之一。幸运的是,我党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并对“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行了战略部署。目前,我国对传统文化对重视程度达到空前程度。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环创中的应用应该利用好这个契机,从较深层次全面的、有计划的实施。

(五)时间纬度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环境不是静止的影响因素,而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始终处在动态变化之中。一方面,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环创中的应用应该分年龄段、有计划的螺旋状上升。另一方面,与时俱进,积极吸取传统文化中适合当代发展的因素,“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3]。

三、 解决策略

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在贵州幼儿园环创中空间、时间、内容、形式方面的四大困境,结合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的成因分析,解决策略如下:

(一)加强传统文化与环境创设的融合,在空间方面整体布局

就微观系统来讲,传统文化与环境创设的融合应该落实到幼儿园的各个角落,从户外环境到室内环境,包括室内公共环境、活动室环境与区角环境等。传统文化的环境创设应在空间方面整体布局,从幼儿园的选址、建筑风格、装修风格等渗透传统文化。例如贵州省黔东南雷山县示范性幼儿园地属苗族聚居区的幼儿园,幼儿园整体建筑风格充满民族特色。[4]园内不仅应用了苗族吊脚楼的建筑艺术,还在钢筋水泥的主楼墙面镶嵌了大量原木结构,突出了民族特色,这样一来,传统建筑艺术不动声色地走进了儿童的生活。其次,在家庭方面,积极配合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精神环境都应尽可能地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在空间上联动,以追求教育功能最大化。再次,社会的全方位支持。对于新建园,从选址、建筑风格、装修风格等方面积极引导突出传统文化特色。对于老园的改扩建工程,在传统文化特色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

(二)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梳理,在时间方面长远规划

在微观层面上,关于时间方面具体分为两个主要问题。一为不同年龄段的传统文化环境创设的重点问题。二为传统节日与平日的传统文化环境创设的多寡问题。前者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培训、教研活动,厘清学前领域各个年龄阶段的传统文化环境创设的内容重点。例如小班注重传统文化的氛围感受;中班注重传统文化的体验实践;大班注重传统文化的主动参与。在明确不同年龄段的重点任务的前提下,打造从幼儿入园直至幼儿毕业的传统文化传承的长远规划。潜移默化、层层递进地在环境创设方面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滋养。后者需要在关注传统文化节日的环境创设的同时,注重平时传统文化的环境创设,争取让传统文化的营养浸入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这一点,也与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的时间纬度的要求相契合。

(三)建立与完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供应体系,多方位、立体化挖掘适宜幼儿发展的传统文化内容

第一,从宏观系统上讲,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纷杂。传统文化的内容涵盖诗词曲赋、民族音乐、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以及民族服饰、生活习俗、民间游戏等方面,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第二,从外层系统上讲,应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为大框架,整合多方力量、多种资源,在专家的指导下,建立与完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供应体系,多方位、立体化地挖掘适宜幼儿发展的传统文化内容。再次,非少数民族地区的贵州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应充分挖掘地方资源,提高地方资源利用率,打造地方特色。例如安顺地区的旧州幼儿园,充分挖掘了当地屯堡文化资源。安顺市第一幼儿园在幼儿园环境布置中呈现了安顺黄果树瀑布、蜡染、脸谱画、簸箕画、麻袋画、家乡特色小吃、家乡民间游戏等,让幼儿受到本地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为园本课题“家乡真美”“让民间游戏伴随幼儿快乐成长”提供便利条件。最后,从中介系统到微观系统,都应该注重精神环境的创设。因为如果没有安全、和谐的精神环境,再完美的物质环境都不能发挥其功用。

(四)贴近儿童生活、关注儿童体验,建立动态式交互的传统文化环境

在微观层面上,学前阶段的传统文化传承应以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为主。那么,传统文化环创只有贴近儿童生活、关注儿童体验,才有可能让幼儿主动探索、自主学习,自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贵州省黔东南雷山县示范性幼儿园在2020年以“民间游戏趣玩”为活动主题,开展的第四届“本土民族文化月——体验苗年节”活动。本次“民间游戏趣玩”活动中有斗鸡、瞎子敲鼓、扔沙包、套圈、过独木桥、抢板凳、赶小猪、揪尾巴等10项民间游戏。[4]在多姿多彩且趣味横生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了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在活动结束之后,可将游戏中运用的各种材料、道具与环创巧妙结合,开发出新的游戏活动和游戏材料,实现新的互动。

猜你喜欢

创设环境传统
创设未来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环境清洁工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漫观环境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清明节的传统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