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习”一体化的师范类专业教育实践模式构建

2022-05-12曾建军付径维张重祉

关键词:研习师范类师范生

曾建军,付径维,张重祉

基于“三习”一体化的师范类专业教育实践模式构建

*曾建军1,付径维2,张重祉3

(1.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吉安 343009;2 井冈山大学教务处,江西,吉安 343009;3.临川一中,江西,抚州 344100)

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分析当前师范生中学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实践教学体系、教育实习内容、教育实习手册及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构建了基于认证标准下的“三习”一体化的教育实践模式,同时可为其他高校完善中学教育实践教学提供新思路。

师范类专业;“三习”一体化;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的主要途径,是本科师范类专业实践环节的必修课程[1-2]。然而,就传统的师范生实践教学整体情况而言,大多数院校仅开设了教育实习课程,教育见习和教育研习课程的设置相当薄弱,各教育实践课程不成体系,课程之间内容体系化不足。各校对师范生实践教学目标要求也不统一,只注重教学能力培养,而对师德素养、教研能力及班级管理能力培养等未做系统设计。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在中学2级认证标准中,要求师范专业建立完整地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要涵盖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和教研实践等[3]。因此,师范类专业教育实践模式构建研究十分迫切。

井冈山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自学校创办以来就办有师范类专业。学校目前设有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等12个师范类专业,每年招收1200余师范生,现有在校师范生人数4700余人。本研究以井冈山大学为例,基于当前师范类专业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构建基于认证标准下的教育实践模式,以提升师范生人才培育质量,同时也希冀为其他高校完善师范生中学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个案经验和借鉴价值。

1 师范类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育实践一体化不足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中,明确要求把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实习有机结合并贯穿于师范生本科培养阶段,从而全面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然而,目前普遍存在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还不够完整,主要体现在见习、研习、实习衔接性和梯度性不强,未形成有效的“三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4]。与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相比较,以井冈山大学为例,原教育实践教学存在重视教育实习课程,教育研习过程弱化,未单独设置课程,无合理的考核办法;虽有教育见习环节,但与教育实习联系不紧密,教学内容未有机衔接等问题。

1.2 教育实践内容涵盖范围不全面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三习”教学大纲内容要与毕业要求对应,教学内容要在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和教研实践全覆盖领域。当今大多高校教育实践环节更多地是提升师范生的学科素养及教学能力,而缺乏师德体验的过程指导,班级管理实践、教研实践等环节比较薄弱,教育实践内容涵盖范围不全面[5]。

1.3 教育实践评价体系不完善

教育实践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育实践质量、完善实践教学管理的有效保障[6]。然而,目前在教育实践评价中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虽然有成熟的师范生教育实习考核体系,但是评价体系不完善,注重结果性考核,可操作、可衡量的教育实践表现性考核标准尚未有效建立;二是成绩不能有效地涵盖师德体验、班级管理等领域;三是未建立合理的教育见习和教育研习考核体系。

2 井冈山大学师范类专业教育实践模式构建

针对教育实践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三习”一体化不足、内容涵盖范围不全、评价体系不完善问题,井冈山大学从实践教学体系、教育实习内容、教育实习手册及评价体系四个方面重新构建了师范类专业教育实践模式。

2.1 基于“三习”一体化的教育实践模式构建

2.1.1 “三习”一体化的教育实践体系设计

为形成有效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教育见习和教育研习环节,井冈山大学师范类专业教育实践体系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阶段:(1)理论学习阶段主要是系统学习教育理论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学基础、中学生心理辅导、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班级管理等,教育技能课程如学科教学技能(微格)训练等,该课程群的开设为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2)实践学习阶段包括教育见习、教育研习和教育实习,以递进式梯度教学模式独立设课。同时在教育实习阶段,通过对实习内容的设计,实现了见习、研习、实习三个环节的有机融合,构建了有效的“三习”一体化的教育实践体系(图1)。

图1 “三习”一体化的教育实践体系

2.1.2 基于“三习”一体化的教育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2.1.2.1 以体验为基础的教育见习教学设计

独立设置教育见习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师德体验、教学组织认知、课堂教学认知、班主任工作认知四个项目,教学目的是帮助师范生了解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感受“四有”好教师的为人师表魅力,增强教师职业认同,培养教育情怀,并获得深切的教师职业实践认知,最终帮助师范生明确自身发展方向能科学、理性地规划自己未来的发展。课程主要支撑毕业要求中教育情怀、班级指导、教学能力、学会反思的达成。教育见习内容和要求见表1。

表1 教育见习课程教学设计

Table 1 The teaching design of educational probation

见习项目内容要求 师德体验参观校园、聆听报告感受见习学校的文化底蕴、教育特色,聆听优秀教师事迹报告,感悟优秀教师的教育情怀与高尚师德。 教学组织见习了解学校教学运行了解和熟悉中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过程、要求和相关制度。 课堂教学见习观摩优质课堂教学了解新课标对中学实际教学的新要求,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班级管理见习观摩班主任工作熟悉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工作程序;了解组织集体活动、举办主题班等班级日常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1.2.2 以问题驱动的教育研习教学内容设计

独立设置的教育研习课程,主要包括集体备课(说课研课),分组试讲(赛课磨课),教学反思(评课议课)三个项目。课程开设目的是引导师范生对自身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与研讨,在深度学习中强化问题意识,形成反思习惯,提升实践能力。课程主要支撑教育情怀、教学能力及学会反思的达成。研习内容和要求见表2。

表2 教育研习课程教学设计

Table 2 The teaching design of educational study

研习项目内容要求 集体备课说课研课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实习生备好课,写好教案,在指导老师指导下集体说课研课。 分组试讲赛课磨课了解和熟悉中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和要求;通过赛课和磨课学习和掌握中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与技巧。 教学反思评课议课了解教学反思对提升教育教学技能水平及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学习和掌握教学反思的一般方法。

2.1.2.3 以实践为主导的教育实习教学设计

井冈山大学以独立设课的教育见习和教育研习课程为基础,以集中教育实习为纽带,通过重构教育实习内容,实现了相互融合地“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教学;同时通过重新设计教育实习手册和评价体系,落实和监测教育实践质量。

教育实习课程包括教学工作见习、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研习和教育调查五个模块(表3),课程目的是检查和巩固学生所学的教育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从事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的能力,增强学生从事教育事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课程主要支撑毕业要求中师德规范、教育情怀、教学能力、班级指导、学会反思的达成。实习内容和要求见表3。

表3 教育实习课程教学设计

Table 3 The teaching design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教育实习项目内容要求 教学工作见习参观交流记录完成1篇师德见闻(师德感人故事),结合实习实际进行师德自我反思或感悟并撰写1篇师德感悟。 观摩听课观摩实习学校学科组的教研活动,观摩实习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完成不少于15次听课记录。 班主任工作见习熟悉班主任工作要求、班级和学生情况了解班主任工作要求,认识。班级管理与综合育人要求,增强教书育人相统一意识。 教学实习集体备课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掌握教材的内容,准备编写教案;了解实习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案;进行试讲练习,修改教案。 撰写教案每位实习生至少独立完成10个教案。

续表3 教育实习课程教学设计

Table 3 The teaching design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教育实习项目内容要求 教学实施每人授课时数原则上不少于10节课。 研讨反思实习生必须互相听课,召开小组研讨会,开展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辅导学习了解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分类进行辅导。 班主任工作实习制定班主任实习计划、掌握班级日常工作事务管理、组织主题班会增强师德体验,锻炼管理班级工作和综合育人能力。 教育研习教学内容研讨、听评课及教学反思、举办公开课、育人工作研讨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交流教案设计、课堂教学和听课评课体会,总结教学及班级管理育人经验、改善教学及管理方法、提升教学技能。 教育调查撰写教育调查报告初步掌握教育调查所需的问卷调查、个案研究、访谈座谈、课堂观察等基本研究方法,能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学会撰写教育调查报告。

2.2 基于“三习”一体化的教育实习手册设计

学生教育实习手册是实习各环节相互关系的集中体现,是教育实习过程文本的载体,教育实习手册的设计对贯彻各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非常重要。然而,目前各高校的师范生实习生手册普遍存在重“需要做什么”的说明,轻“如何做”的具体指导[7];重实习生指导,轻实习指导教师指导;重教学能力培养,轻师德体验培养等。基于以上问题,在全面发挥实习手册指导功能的理念指导下,井冈山大学从以下几方面优化了教育实习手册:

2.2.1 注重内容层次性和递进性,指导学生“如何做”

教育实习手册的排版设计以实习生认知发展逻辑为线条,按照“要做什么”的原则,将实习任务分为5大模块,即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教育调查和实习总结,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完成实习任务。每个模块按照“怎么做”的逻辑,均有具体、详细的任务要点说明,增强手册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表4)。

表4 教育实习手册设计

Table 4 The design of practicum handbook

模块任务及要求 教育见习1.见习目标、见习计划。 2.听课记录(10次)。记录班级、听课时间、内容、心得。 教育实习1.实习目标、实习计划。 2.教案(10次)。誊写授课章节名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步骤、教学反思。 3.班主任实习。全体学生、班干部、贫困学生名单;具体安排(周次、内容、完成情况及效果分析);工作日志(工作记录、育人感悟);家访记录(学生姓名、家庭基本情况、过程记录、家庭教育建议);社区访谈(访谈时间、地点、人物、内容、感想);班级活动记录(日期、地点、人数、主题、准备工作、过程记录、反思);班主任工作总结与反思。 1.教育研习与教育调查计划。 教育研习2.教育研习活动记录(5次)。时间、地点、主要参加人员、活动记录、感悟与收获。 3.教育研习报告。 教育调查1.教育调查活动记录(2次)。时间、地点、调查方法、调查内容。 2.围绕教育实习过程中发现的教学问题、育人问题、教育管理问题等进行调查,记录相关资料与数据,形成调查研究报告,内容应包括:调查背景;问题描述;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内容整理与分析);调查结论。 实习总结个人教育实习总结。

2.2.2 加强学科教学法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专业指导水平

目前各高校在教育实习环节主要采取双导师制,即实习学校指导老师和大学指导老师形式指导实习生。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每个实习点实习生属于多个专业,高校派驻实习点的指导老师主要是履行带队老师职责,无法在专业上指导每一位学生,专业指导往往依赖实习学校指导老师,因此实习生在一定程度上本校教师的专业指导不足。因此,有必要设计更为合理的实习手册,拓展新的指导形式,保障双导师制度实施,让实习生得到更专业的指导。为此井冈山大学在新的实习手册的教案部分设计中,除保留原有的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意见外,新增加了高校学科教学法教师指导意见,并通过购买师范生“三习”管理平台APP,实现了高校学科教学法教师的实时远程指导,学科教学法指导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及时地对实习生的教学进行反馈和指导。

2.2.3 加强师范生涵养师德体验设计,促进师范生师德素养的养成

教育实习是以情境式、反思性的方式展现真真切切的师德体验,通过教育实习可以帮助师范生提升职业认同感,是师德教育的重要路径。然而,我国师范生教育实习过程中过于重技能教学,师德培育环节匮乏[8],师德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

基于道德培育的过程是通过学生自体觉醒的特点[9-10],井冈山大学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加强了实习手册中关于学生师德素养养成方面的设计:一方面增加师范生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师德体验内容设计。例如,在班主任工作日志中增加育人感悟环节,实习生每日记录教书育人过程中的感悟;在实习手册中增加家访记录、社区访谈、师德见闻(师德感人故事)、师德感悟(我的教书育人故事)内容。通过这种沉浸式、递进式的情景设计,可以增加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进而促进师德素养生成;另一方面增加了榜样的示范引领设计例如,在手册中增加名师访谈环节,在道德榜样的鼓舞下更进一步滋养师范生师德素养。

2.3 基于多元化评价、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相统一的评价体系改革

有效的评价体系是监测教育实践质量的重要保障。针对教育实践环节缺乏教育见习和教育研习考核指标、教育实习考核体系不能有效地涵盖师德体验和班级管理等问题,依据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实习教学大纲,井冈山大学重构了教育实习成绩考核体系。新的评价体系内容包括实习态度、师德涵养、教学工作见习与实习、班主任工作见习与实习和教学研究与调查5个考核项目,每个考核项目均有具体考核内容及评估量表(表5)。

表5 教育实习成绩考核量表

Table 5 The scale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考核项目考核评价内容及分值 实习态度(5分)1.遵守实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1分) 2.尊敬师长,爱护学生(2分) 3.工作积极主动有责任心(2分) 师德涵养(10分)1.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3分) 2.尊重指导老师,关心爱护学生(3分) 3.重视师德自我反思并有相关材料(4分) 教学工作见习与实习(50分)教育见习与教学准备(15分)1.听课认真(3分) 2.虚心求教(2分) 3.认真编写教案、制作课件和教学道具(10分) 课堂教学与课后工作(35分)1.教学目标符合国家课程标准要求(5分)。 2.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教学方法与手段(5分) 3.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有特色(5分) 4.注重探究式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应用(5分); 5.注重教学语言、板书、教态、仪表(5分); 6.认真对待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5分) 7. 及时进行教学总结与教学反思(5分) 班主任工作见习与实习(25分)班主任工作见习与工作准备(5分)1.虚心向见习班级班主任学习(3分)。 2.实习班级了解情况(1分)。 3.认真编制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1分) 班主任工作(20分)1.积极参与班级管理(10分) 2.班级主题活动效果好(5分) 3.及时进行班主任工作总结与反思(5分) 教育研习与调查(10分)教育研习(5分)1.积极参加实习小组和实习学校的教研活动(2分)2.有明确的研习主题并形成研习报告(3分) 教育调查(5分)1.调查主题符合基础教育实际(2分) 2.积极开展教育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3分)

基于表5考核量表,同时对教育实习的评价方式在以下二方面做了改进:(1)采取多元评价方式。传统的师范生教育实习成绩的评价主体为校外指导教师,缺乏校内专业指导老师的评价,双导师制难以落地。在新的评价体系中,通过“三习”管理平台APP,学科教学法指导教师基于线上远程实时指导效果,实现了校内指导教师的评价功能,评价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2)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统一的方式。新的评价体系中,双导师首先依据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的观察评估,得出形成性评价结果后再对各考核项目赋分,最终得出实习成绩的结果性评价结论。

3 结语

教育实践是师范生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途经,也是师范类专业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是师范类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井冈山大学在师范生人才培养工作中,通过强化教育见习和教育研习,加强实践教学过程中师德体验、班级管理实践,及建立更完善的教育实践评价体系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构建了基于认证标准下新的“三习”一体化的教育实践模式。该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对促进师范生发展、提高教育实践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要真正将“三习”一体化教育实践模式落到实处,高校还要积极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学对接教育实践合作,建立“三位”一体的中学教育教师培养的联动机制,搭建师范生教育实践平台,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教师。

[1] 白芸. “教育见习、研习、实习一体化”实践模式的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以上海市H大学为个案[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2] 阮雯雯. 美国教育实习评价体系研究—以斯坦福大学为例[D].扬州:扬州大学, 2019.

[3]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8535.html.2017-10-26.

[4] 周琴,周敏.基于反思性实践的师范生“教育见习、研习、实习一体化”实践模式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 45:260-265.

[5] 董珏萍.基于“三习”一体化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1, 23(6):10-13.

[6] 孙悦. 师范生参与教育实习质量评价研究[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21.

[7] 赵东群,杜燕红,王姣莉.新加坡智源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实习手册之解读与启示[J].陕西学前教育学报, 2021, 37(11):36-44.

[8] 马晓倩,唐爱民.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与师德素养的生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1, 23(3):117-124.

[9] [英]怀特.在论教育目的[M].李永宏.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117.

[10] 马建珠,彭月萍.将井冈山精神融入“三全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井冈山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例[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42(6):65-72.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in Normal Major Based on the “Three Learning Integration”

*ZENG Jian-jun1,FU Jing-wei2,ZHANG Zhong-zhi3

(1.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an , Jiang xi 343009, China;2. Office of Teaching Affairs,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an, Jiang xi 343009, China;3. Linchuan No.1 Middle School, Fuzhou, Jiang xi 344101, China)

Teaching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and indispensable part of teacher education, which is the important way for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quality of normal students. This study constructed a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in normal major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teaching content, practicum handbook, appraising system. This study bring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in normal major.

normal major; three learning integr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1674-8085(2022)03-0101-06

G642

A

10.3969/j.issn.1674-8085.2022.03.016

2022-02-11;

2022-03-21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XJG-20-9-11)

*曾建军(1973-),女,江西吉安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植物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研究(Email:764178121@qq.com).

猜你喜欢

研习师范类师范生
研习式心理健康教师成长工作坊的探索历程与实践模式
师范类大学生体育素养现状研究
——以河南师范大学为例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