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到极处是力量
——评《老人与海》的原动力

2022-05-12张仲德甘肃农业大学兰州730070

名作欣赏 2022年14期

⊙张仲德[甘肃农业大学,兰州 730070]

一、前言

美国作家海明威在文学中不仅塑造了“硬汉”形象,也依其简洁的语言能力刻画出硬汉背后的侠骨柔情。人间有爱,天地通情,万物灵性的联系才是文学永久发展的源泉。在《老人与海》中,漂泊在汪洋上的一人、一船极具象征意义,跨越了时间鸿沟,逾越了人性的黑暗,是连接天地的一部传感器。所有的一切都借物达情,借人表爱,借时间鞭挞这冰冷的世界。对于这部作品的解释在中外学界呈现出了极其多样化的现象,小说中的老人极具耶稣殉难者的品质和博爱精神。大海和鲨鱼则象征着充满暗礁的人生,代表着无法摆脱的命运。整个小说既在赞扬老人“人可以被摧毁但不可以被打败”精神,又在阐释人生是一场虚无的过程,充满了悲剧色彩。海明威的非小说作品很多与旅行、狩猎和斗牛有关,他所关注的是人类对动物的控制而非尊重,而在小说中圣地亚哥可以被视为具有现代和原始双重形象的英雄,他的旅程就是要征服神秘的鱼类。其实,《老人与海》是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完整的人生过程,孩子和老人处在生命的两头,捕获马林鱼和马林鱼被鲨鱼所食既是圣地亚哥的目标也是目标完成后的归宿,最后都是尘归尘,土归土,展现了生命的本真。生命的过程原需长期的忍耐和坚忍不拔的奋斗,不言放弃是一种保持尊严的高贵方式。只是在这漫长的人生中,小说明确地阐释了“爱”的永恒主题,那就是要爱人、爱自然和爱生活,爱是驱除孤独、疗愈创伤和丰富人生的唯一途径,“爱”是《老人与海》的永久动力。

二、爱在人间

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作者以近乎白描的手法阐释出了一幅爷孙相处的生动画面。海明威为什么选择了老人和小孩来刻画描写,这是阅读小说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海明威对残酷战争场面的描写转到了对大海中的鱼、老人和孩子的刻画,把战场中年轻人悲剧式的爱恋转为老人和孩子之间的亲情互助,这既是作者对作品中的匠心独用,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思考。1936 年4 月,海明威在当地《乡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碧水之上:海湾来信》的散文,赞扬了自己的救命恩人兼老朋友富恩特捕到了马林鱼,但在回来的路上被鲨鱼吃得只剩骨架的故事。1950年,时隔十四年后,海明威在古巴哈瓦那的别墅以此为题材创作了《老人与海》。在古巴的海明威,饱受疾病折磨,几乎与世隔绝,他和妻子本就如汪洋人生中的一条船,他需要的是对自己精彩往事的一个整理,需要对自己挚爱的写作有一个交代,更需要挖掘支撑着人生的精神动力。海明威在诺贝尔获奖致辞时就指出写作的巅峰就是孤独之旅,顺着前辈的足迹,到达他们的高峰,再勇敢地向前探索。然而,他并没有指出作家能够依靠怎样的助推力,怎样的体验才能到达绝顶。在《老人与海》中,如果说现实中老人打鱼是一种无畏的探索,那么对于海明威来说更是一种写作的体验。一方面,老人在无边的、寂寥的大海中回忆往事,牵挂着孩子与大鱼搏斗;另一方面,作家在文字行间游弋、感知和挖掘其中的精神动力。这动力的介质便是动人的人间真爱,天地之间的大爱和对未来无限的憧憬。

老人和孩子之间是一种生死相依之情。老人处处都对小孩有一种无私的呵护,小孩对老人也是由衷的尊敬和爱戴。孩子五岁,老人带他第一次出海就钓到了一条大鱼,但这条鱼被拖上船时差点把船“撞得粉碎”,老人立刻把孩子推向了船头,救了孩子一命。

老人和孩子之间肝胆相照,互相鼓励,成为汪洋大海中一抹亮丽的色彩。当被父母要求离去,孩子却要继续跟老人待在一起时,老人宽容地说:“你遇上了一条交好运的船。跟他们待下去吧。”他会选择适当的时候鼓励孩子:“你已经是个大人啦。”当孩子给他拿鱼饵时,他会很警惕地问:“你不是去偷的吧?”在谈到要赊账买彩票时,老人说道:“我想或许我也借到。不过我尽可能不去借。先是跟人借,然后就是乞讨喽。”在接受了楼台酒店老板馈赠时,老人说:“我要给他一条大鱼肚子上的肉……他不止一次这样帮助我们了吧?”

孩子有了困难,老人给予他理解和鼓励;孩子长大了与人交往,他强调原则的重要性。而这一切都是有意无意间地流露出来,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对于以打鱼为生的人们来说,小偷小摸、借来送往应该是常有的事情。可对老人来说,偷盗不可行,借钱也无益,知恩图报才是与人交往的常理。

在无鱼可捕的后四十天,孩子每天很难过地看老人空船而归,但依旧抬桅抗杆。老人穷到了极致,卖了网子,无锅下米,但他们之间仍然惺惺相惜。小说中也说明老人没有渔网,也没有什么鱼煮黄米饭。这与其说是他们的谎言,不如说是他们的心有灵犀,是在赤贫状态下所维系对方尊严的一种方式,爱是他们生活下去的力量。他们的对话催人泪下:

“有什么吃的东西?”孩子问。

“不。我回家去吃。要我给你生火吗?”

“不用。过一会儿我自己来生。要不就吃冷饭算了。”

“我把渔网拿去好吗?”

“当然好。”

老人在清晨不忍心叫醒孩子,只是轻轻地握着孩子的脚,但孩子醒来却义无反顾地帮着老人,他对老人说道“男子汉就该这么干”。

在老人面对鲨鱼的攻击筋疲力尽之时,想到“那孩子使我活着”。老人无数次自言自语道:“要是孩子在就好了”。而孩子在老人归来之后看着老人的手也痛哭不已。老人与孩子的真情跨越了时空,弥漫在大海之上,最终,孩子放弃了幸运之船,选择了与老人厮守。

柏拉图说:“我最感兴趣的是交朋友,我宁愿要一个好朋友。”好的朋友能够让人脱离孤独,乐观向上,直面困难,奋勇前行。阎国忠教授在阐释柏拉图美学时也说:“生理上的需要对于人只是最基本的需要,交往、尊重、知识、美和自我实现才是与人的本质相关的需要,而这一切都必须有爱。只是因为有爱,所以人才懂得同情、怜悯、敬仰,才能做到嫌恶、羞愧、舍弃,才能够在彼此倾诉中,在交往协作中,在奋斗牺牲中完善和实现自己。爱是人的一切德行和幸福的源泉。”孩子和老人正是在相互成全和协作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征程,完成了与大鱼的搏斗,完成了对生命的理解。

三、爱在自然

海明威从小就对自然有一种敏感和热爱,也善于从自然中获取灵感和力量。小时候因一次意外的机会,他看到一只活生生的蜥蜴被一条比它细得多的长蛇完全吞进肚子里,尽管蜥蜴还在蛇肚子里乱踢乱蹦,长蛇却把头颈缩回到它所盘卧的地方,慢慢享受自己的美餐。这种胜利者和失败者的生死搏斗,给少年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心情不能平静。海明威深知自然法则,在《老人与海》中,人处于食物链的最高层。渔夫、鲨鱼、大鱼、海豚、海龟、小鱼、虾米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海上食物链。在这个食物链中,到处充满了陷进、圈套和欺诈。老人杀死海豚后在其肚子里发现了两条鱼,鲨鱼乘海龟浮在水面休息时进行偷袭,大鱼在死后受到鲨鱼连续不断的攻击,老人又竭尽全力地击杀鲨鱼,所有的一切都随时发生,无休无止。但是,老人对大海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热爱大海,他认为大海如女性一般慈祥,大海做出“任性或缺德的事儿”都是身不由己。小说中不断透露出人对自然界的包容,对自然界生物之间相互斗争的一种理解。

(1)增压器轴承磨损,转子油碰擦现象检修和更换轴承(2)压气机、涡轮的进气管路玷污、阻塞或漏气清洗进气道、外壳、洁净叶轮,拧紧接合螺母,夹杂箍等柴油机运转时有不正常的杂声。

老人爱海龟的优雅,爱大海绝美的景色,更爱鱼。老人爱鱼,他以鱼为兄弟,但不得不捕捞它们,这是自然的法则,无法躲避。在老人的眼中,日月星辰,天地大海都充满了灵性。月亮如女人般撩动着大海,海龟之间的爱,海鸟在风暴中的搏击,都展示出了老人对自然的情有独钟。

老人爱鱼,他爱的不仅仅是鱼的外表,而是它们的心灵。雌雄马林鱼是大海中相敬相爱的一对情侣,然而,雌鱼被捕捉到了,它们之间面对生死抉择。自雌鱼被拉上船,雄鱼就紧紧尾随。当老人举起鱼叉结束雌鱼生命的时候,雄鱼高高跃起,然后离去。这是老人见到的鱼类之间最为动人的一幕,让他伤心不已。自然有爱,人间有情,人与自然方可融为一体。人与动物之间,是一种相互依靠,又相互斗争的关系。当渔夫们掏出跳动的海龟心脏的时候,老人觉得自己的手足就是海龟的手足;当鲨鱼不断地攻击老人捕获的马林鱼的时候,老人处在深深的懊悔和自责当中,他不该出海太远,不该杀死他的兄弟。

马克思指出:“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的过程。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在老人与孩子的生活中,他们将自己的精神思想拓展到天空、大海、鱼类和非洲草原之中,在与自然的交互中绽放出异彩,这也是《老人与海》引人入胜之处。

四、爱在生活

小说中的圣地亚哥,以海为伴,与鱼为伍,过着清贫的生活,但老人和孩子是热爱生活的。困乏的时候,他们会去露台酒店喝上两杯啤酒,还会谈一谈棒球明星和报纸上的新闻。老人与孩子谈到棒球明星时总是津津乐道,并能够判断鲁克林队和费拉德尔菲亚队孰强孰弱,他还幻想着与棒球明星迪马吉奥一同出海捕鱼。他们之间愉快的交谈很快忘记了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的不快,忘记了没有衣食的烦恼。在孩子眼中,老人是最棒的渔夫;在老人眼中,孩子是他的知己。老人如果没有休息时的闲谈和乐聊,也不能忍受大海上的孤寂和绝望;如果没有和黑人大汉掰手腕掰到指缝出血,博得一战成名的冠军形象,也不会有杀死大鱼并与鲨鱼搏斗的力量。在渔夫的现实世界中,他们要直面大海的肆虐和鲨鱼的残暴无情。可他们也有自己风轻云淡的生活,有自己倾诉的对象。有人认为老人“捕鱼不是营生,而是竞技,不是创造财富,而是维护尊严”。

老人的家在一个面对大海的山坡上,陈设简陋。屋内有妻子的遗物、耶稣圣心图和另一幅科布莱圣母图,还有干净衬衫下妻子的彩色照片。在老人的生活中有出海捕鱼的艰辛,也有收获归来的快乐,他的生活没有暗礁,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只有血性男人的坚强生活。

老人的梦与自然同在,这也反映了他的生活状态。风暴、女人、重大事件、大鱼、妻子已经成为远去的梦想,老人所梦到的是一个一个的地方和海滩上的狮子,那些狮子“像小猫一般嬉耍着,他爱它们,如同爱这孩子一样”。到了垂暮之年,老人心中已经变得平静,不再向往往日的辉煌,安守于大海之边,垂钓于汪洋之上。他的心很静,坦然面对未来。在大海上,他以喃喃自语安慰自己,以回忆、祈祷给自己打气。老人懂人生,懂生活,懂得活着的意义。人生来也就是这个样子,开始一群人在走,你跟在后面;成年,你到了中间;老年,你一个人走到了最后。在海明威看来,这是一种归宿,但旅途之中,即便是坎坷不平,你还要走下去。一杯啤酒,一顿黄米饭,几条咸鱼,和孩子间愉快的戏谑,都成了深海拼杀回来的馈赠。热爱生活,就让生活简单。在爱的前面,我们消解的是欲望;在充满爱的生活中,我们获得的是力量。

作为20 世纪的作家,海明威本人也参与和目睹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不幸,他自己也饱尝了家庭和婚姻给他带来的痛苦。但他不向命运低头,除了对写作的钟爱之外,拳击、斗牛、垂钓都是他生活的佐料。在古巴疗养的日子,他拒绝一切采访,潜心写作。他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对人生的思考,还有对未来的期待都凝结到写作之中。他自己也如老人一般有自己相处已久的年轻仆人照顾,有妻子的呵护,更有对过往的思索和对未来的期待。

五、结论

《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以极其平静的方式接纳了老人连续八十四天捕鱼的旅程,尽管一无所获,但生活仍然在继续。旅途中,老人以其爱心,构建出了一幅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同乐共苦的画面,创造了一种努力生活但永远不会失去信心和勇气的生活态度。小说给我们展示:“爱”才是人生活下去的理由。老人和小孩之爱排遣了生活中的孤独,使生活有了照顾、同情、怜悯、戏谑、愉快和信心。老人爱大海、爱鱼,这使他能够在波澜诡谲的大海中直面人生。小说虽然以浓重的笔墨在描写老人于深海之中垂钓,与大鱼的搏斗,与鲨鱼的拼杀,但同时也勾勒出了一幅人与自然斗争的画面,凸显了老人为生存而战,为荣誉和自尊而战的精神。他是把生活的意义注入到了与大鱼的搏斗之中。然而,再远的旅途,再勇猛的厮杀,也是长期积淀的结果。没有孩子的爱,没有对自然、对生活的爱,一切都会变得虚无和缥缈。

①黄林林,谢龙新:《“存在”的“镜像”:论〈老人与海〉中马林鱼的悲剧意蕴》,《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第74—79页。

② Armstrong,Philip.“

Modernism and the Hunt for Redemption.

”What Animals Mean in the Fiction of Modernity,Routledge,2008,66—134.③Norris,Margot.“

The Animal and Violence in Hemingway’s Death in the Afternoon.

”Beasts of the Modern Imagination:Darwin,Nietzsche,Kafka,Ernst &Lawrence.Johns Hopkins UP.

④⑤⑥⑦〔美〕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老人与海》,孙致礼译,中国宇航出版社2015年版,第1页,第4—7页,第6页,第13页。

⑧ 阎国忠:《柏拉图:哲学视野中的爱与美——一种神话学的建构》,《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第20—31页。

⑨ 温德夫:《老人与海》,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导读。

⑩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