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力十足、蕴涵丰富的讽刺漫画

2022-05-12毕仰高罗芳译

外国语文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钱锺书围城

毕仰高 罗芳译

内容摘要:钱锺书在《围城》中通过具体细微的讽刺手法,不仅嘲讽和颠覆了中国知识分子形象,也否定和批判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固有顽疾。跟《儒林外史》不同的是,《围城》的文字如同一张张讽刺漫画,充满了妙趣和力量,带着一种超脱感和距离感,在动态、复杂的小说空间中翱翔,把反讽的光芒照向每一个读者的内心。

关键词:钱锺书;《围城》法译本;讽刺漫画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海外‘钱学文献系统整理、研究与开发”(19AWW003)。

作者简介:畢仰高(Lucien Bianco),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法国历史学家、汉学家。研究方向:中国革命史、中国农民史。罗芳(译者),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法语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

Title: Satirical Cartoons with Full Tensions and Rich Implications—Preface to La Forteress Aessiégée

Abstract: Through delicate art of satire in his masterpiece Fortress Besieged, Qian Zhongshu not only mocks and subverts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s image, but also denies and criticizes the inherent chronic diseas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Unlike those in The Scholars written by Wu Jingzi, the words in Fortress Besieged are like satirical cartoons full of wit and power. With a sense of transcendence and distance, they soar in the dynamic and complex space of the novel and shine the light of irony at every readers heart.

Key words: Qian Zhongshu; French version of Fortress Besieged (La Forteress Aessiégée); satirical cartoons

Authors: Lucien Bianco is historian and sinologist at School of Advanced Studie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Paris 75006, France), whose main research areas are Chinese revolutionary history, Chinese peasantry history. Luo Fang (translator) is TA at Foreign Studies Colleg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 whose main research areas are Frenc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ross-cultural studies.

中国现代文学并不全是喜剧文学,《围城》便是一个例子。它像一只野鸭,与同时期其他作品相比可以说是异类。这部讽刺小说发表于中国解放战争爆发的第一年(1947年),这是一个读者缺少幽默感、评论者有过之而不及的时期。作者能够在这个时期发表作品,可见其魄力十足。

《围城》幽默风趣,但氛围并不轻松。书中讲述方鸿渐——一位在欧洲求学的青年的窘迫生活。他在日本侵华战争初期,带着买来的假博士文凭回到中国。他先是在上海找到一份清闲差事,不久后离职到三闾大学(一所偏僻的三流大学)任教,但一年后被解雇,和一个女人一起离开,他们随后在香港结婚。小说以这对夫妻回到上海后的分手作为结局。

小说标题借用一句法国谚语,将婚姻比作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钱锺书 89)。 但这个比喻并不仅仅适用于婚姻,主人公(被设定为普通人而非英雄)不断地陷入难以脱身的困境,他常常在最后都化险为夷,却早已失去了主动选择的机会。如:他曾经对偏僻的三闾大学嗤之以鼻,但最终学校不再和他续签合同。他常常刚摆脱了一场危机,又陷入下一个更可怕的陷阱,跟《战争与和平》里的皮埃尔·别祖霍夫(Pierre Bezuhov)对海伦一样,他唯唯诺诺地答应结婚就是一个例子。假如他们各自的家人没有不断地提出苛刻要求,他们两家人相处融洽,这对夫妻也许就不会分手。在故事的结尾,方鸿渐开始畏惧大都市里的冷漠,开始怀念被禁锢在三闾大学的那段时光:当时虽然气氛压抑,但人们还会搬弄是非,策划整蛊他,证明他还有一定的吸引力。

仔细一想:这个软弱无能的人,这个一次次得到机会却又浪费的失败者,这个受周遭环境操控的玩物,这个总是被比自己更有毅力更加豁达的人带来压力的玩物,却是小说里难得的一个好人。至少他以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人和自己,小说中大部分人却不具备这种能力,因为他们不认为有这个必要。方鸿渐常常对行为古怪或极端的人表现善意,甚至对江湖骗子也产生信任。因此,这位买文凭的假博士反而比多数货真价实的博士显得更加正直。他买文凭的初衷是不让父母和资助他在欧洲上学的富翁失望,但当苏文纨(同样有剽窃的嫌疑)对他穷追不舍之时,他就心生愧疚。令他羞愧难当的是,富翁将对他的学业资助当作股票投资,在上海一家报纸的巨型版面刊登广告,吹嘘“天赋异禀”的他从最富盛名的欧洲大学学成归国(假如方鸿渐的证书是真实的,他就不用遭受这种虚荣的风头主义的折磨)。23A3C44F-E4DD-4D01-B661-3EDC5D3F2FD2

苏小姐的上海沙龙让人时不时想起赛利梅纳(Célimène,莫里哀《愤世嫉俗》中的人物)的沙龙,方鸿渐则是卑微的雅斯特(Alceste,既不伟岸,也不正直,又不坚定)。即使他不说话,我们也能从他清澈的眼神里看到他对别人的尊重。但他总做贻笑大方的事:发表讲话时,他暴露出愚昧和自大;每段独白,他都能闹出一场笑话;场景结束时,你会感到十分惊讶,因为你会好奇作者将怎样继续写下去,作者是否已经黔驴技穷了。咱们通过下述情节提前感受一下:和三闾大学的老师和官员们相比起来,上海贵族的毛病是微不足道的。虽然上海贵族写的诗晦涩无趣,他们口中的哲学其实是在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他们对时事的评论滑稽可笑,但至少表达了对知识分子的尊敬。三闾大学则是一片精神荒漠,是滋生妒忌、特权和下三滥手段的土壤。书中的文字犹如讽刺漫画,始终张力十足。在此,幽默不仅增强了讽刺意味,还让内容更加丰富。必须指出,在三闾大学这块闭塞的土地上,人们互相敌视,却被迫一起工作和生活,存在冲突,但又有别于上海,因为三闾大学远离了肤浅的名利场和纷扰的都市。三闾大学的职员用明枪暗箭互相伤害,即使是小小的过节,也要不遗余力地报复,他们的狭隘和怪异暴露无遗。

除了毫不留情地讽刺知识分子,钱锺书还讥讽当时中国社会。冷嘲热讽集中在方鸿渐和同事们从上海启程前往三闾大学的这段旅程中(这是到中国社会底层的一段探险经历)。钱锺书以一种开玩笑的方式,揭露和强调大城市里中产阶级的优渥,与贫穷的内陆居民(搬运工、客车司机、杂货铺老板、军人和妓女)的简陋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这段旅途里的几个上海人漂泊他乡,通过他们的视角,读者看到的是:恶劣的卫生条件、普遍存在的封建迷信、旅途上发生的各种意外和旅人疲惫不堪的情形。作者有时安排他们在路上思考,例如描述成群的乘客费力挤进客车抢座位的场景:“大家一拥而上,那股蛮劲儿证明中国大有冲锋敢死之士,只没上前线去”(钱锺书 7)。尽管小说的故事发生(并真实记录)于日本侵华战争时期,但钱锺书没有具体描绘出战争中的军事行动、政治斗争和种种暴行,他更愿意用小眼界来看待战争,如同他笔下的人物一样。例如他笔下的角色佯装自己的豪宅被日本人抢劫一空:“日本人烧了许多空中楼阁的房子,占领了许多乌托邦的产业,破坏了许多单相思的姻缘”(钱锺书 220)。

归根结底,不管是善意的玩笑,还是恶意的挖苦,钱锺书针砭时弊时跟鲁迅一样直言不讳。不过值得欣慰的是:中国人不是唯一被取笑的对象,其他对象,比如书中作为次要人物的法国人,也受到嘲笑。钱锺书描绘的是人,抨击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法国文学远不及英国文学对钱锺书产生很大的影响,但说到苏文纨,我还是不得不联想到莫里哀的《愤世嫉俗》。因为只要一读《围城》,我会想到莫里哀的“冷静悲伤”和“含泪微笑”,这是法国学生十分熟悉的表达方式。小说首先呈现的是对无关紧要事情的刻意描写:先是描写留学生们乘邮船“白拉日隆子爵号”从法国返回中国,随后篇幅侧重展现出鸿渐第一次在上海的停留。小说的氛围在三闾大学变得沉重,而方鸿渐第二次回到上海时的气氛凝重到让人不寒而栗。对话展现出不经意的幽默,但悲剧感丝毫未减。气氛过于凝重时,开笑话或者出洋相的一幕使之缓和;气氛缓和时,作者又能用细致入微的描写提醒读者接下来的情节将变得紧张。小说叙述详尽,就连看似不经意的情节都是精心安排的。在邮船生活的那段时间,鲍小姐主动投怀送抱。他俩情投意合,但只是逢场作戏。曾几何时,方鸿渐被父亲和岳父写信催他弄到博士头衔;如今,他终于认识到文凭的重要性。他突然意识到这一纸博士文凭比亚当和夏娃用来遮羞的树叶还管用:“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钱锺书 9)。方鸿渐不该将买文凭这件事告诉苏小姐,毕竟她亲眼目睹了他在船上跟鲍小姐的厮混。即使他的卑鄙行为暴露了,苏小姐依然对他爱得死心塌地。方鸿渐不忍心看见苏小姐痛苦,当他下定决心和苏小姐坦白时,为时已晚,苏小姐迅速让他在他真正相爱的人面前失去了信赖与崇拜。小说中的唯一一段爱情故事就这样戛然而止。

苏小姐疯狂爱上方鸿渐,狂热蒙蔽了她的双眼,进而产生了许多误会。钱锺书非常擅长描绘这种场景。苏小姐希望被吻更久,但方鸿渐没有勇气,他感觉自己“像漩涡里的叶子在打转”,紧接着,“(鸿渐)没法推避,回脸吻她。这吻特别短,只在皮肤上点了一下,仿佛清朝官员准备离去时端茶用嘴唇抹了下茶碗边”(钱锺书 95)。在接下来的另一个场景中,一位追求苏小姐的人费尽力气灌醉方鸿渐,是为了取笑他,让他丢脸。这一幕的结局是:方鸿渐醉后开始呕吐,不得不提前离开;方鸿渐在和“情敌”博弈时惨败,但他却“赢”了,因为他在苏小姐眼里变得更加珍贵。但对方鸿渐来说,这是不幸,后续情节里毁灭般的后果证实了这件事。他已经竭尽所能地推开了苏小姐①。

主要人物持不同观点;换而言之,人与人之间很难相互理解,这个概念是莎士比亚的《错误的喜剧》(The Comedy of Erros)的延续。另外,不少章节同时满足了各种读者的阅读需求。这既强调了作者的悲观主义,又凸显了作者对观点、信仰以及《人间喜剧》中各个角色的怀疑态度。小说里有喜欢说教和长篇大论的语气迂腐老学究(在主人公的父亲方遯翁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深信儒家部分糟粕思想的伪君子们(例如三闾大学的各色教师),这些描写表明钱锺书挥起了摈弃传统的大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领军人物,同时他也着力揭示那个时代对欧洲或美洲现代性的生搬硬套。作者并没有在严格遵守所有礼节且传统到极致的方家和突破传统限制的岳父家(周家人和刘女士)之间二选一,只是暗示两个家族彼此的看法也许都无可指摘,所以就连一个单方面认同的“事实”都不存在。其实,钱锺书完全不介意暴露内心深处的想法,希望能以开玩笑和嘲讽的方式唤起民众的忧患意识。他曾在牛津大学攻读学位,但他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嘲讽一门心思要出国留学的人,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方向的学生。他非常严肃地指出:“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等等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钱锺书 8)。作者始终用这样的语气描述留学的市场价值,引申为留学生的个人价值。他细致描绘了这些留学生的自命不凡。自负的出现不是毫无根据的,因为在国外得到的这张文凭就是一颗摇钱树。就像以前法国人看待高等师范学校,现在看待国立行政学院一样。

这时,部分读者可能不加思索地轻视钱锺书,至少怀疑他滥用讽刺手法,在这方面已经江郎才尽。但只要继续读下去,就会发现是自己多虑了。钱锺书高雅的冷漠,并不是麻木不仁;相反,他是一位洞察力十分敏锐的艺术家。说到底,他并不是对大部分同胞表现丰富的情感或尊敬之情,而是對其中小一部分(尽管这些人不一定是最令人敬佩的)表达了深深的同情,最典型的便是方鸿渐。就我个人而言,如果非要吹毛求疵,那就应该侧重某些特征,批评作者过多使用了部分素材。如此众多的画面和含义需要平衡,谈何容易?!钱锺书笔法细腻,独具一格,将最重要的作品献给了中国传统流浪汉小说。相比著名的《儒林外史》 ,《围城》情感更加丰富,语调更加诙谐,结构更加完整,《儒林外史》甚至毫无完整性可言,章与章之间有时缺乏连接。《围城》则截然不同,结构严谨又发散,小说丝丝入扣,铺垫和呼应此起彼伏。

注释【Notes】

①关于小说中苏小姐抚摸生病的方鸿渐的额头时,用法语低吟“可怜的孩子”的意义,可参考胡定邦分析作者写作的微妙之处:Dennis T. Hu, “A Linguistic-Literary Approach to Chien Chung-shus Novel Wei-cheng,”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3 (1978): 427-443.——作者注

引用文献【Works Cited】

钱锺书:《围城》。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Qian, Zhongshu. Fortress Besieged. Beijing: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1991.]

责任编辑:张甜23A3C44F-E4DD-4D01-B661-3EDC5D3F2FD2

猜你喜欢

钱锺书围城
钱锺书的幽默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钱锺书署名的“三个后”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社交电商的“围城”
《围城》70周年首推电子版
围城之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