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创新型多维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2022-05-11王妍张景怡张云鹤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7期
关键词:应用型实训体系

王妍,张景怡,张云鹤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辽宁沈阳 110167)

1 当前实践体系特点

1.1 验证性实践项目多,学生创新性不足

使学生在新技术、新难题中有所突破和创新是道桥专业建设发展的趋势[1]。道桥实践课程大多为理论验证性实践。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教师首先将实践步骤、要解决的问题、获得怎样的结论以及可能出现的偏差均提前讲给学生,学生提前接受了这种固有思维,实践过程中机械地完成操作和得到预期的结论,学生缺少积极的思考,导致与实践教学目标相悖。以《土力学》课程实验为例,目前的教学方法简单,主要内容是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实验步骤,学生模仿验证实验结果,此过程没有结合实例进行前期铺垫,这种情况与地面力学的强实践性相悖,影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没有有效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习惯和能力。

1.2 理论与实践脱节

一些高校对实验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验课教学内容不能形成连续性和完整性,不能起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践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与改革。

1.3 未能形成专业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各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目前实践课的内容设置并未考虑学科之间的联系,各学科实践内容只由本课程的教师来设置,其在内容上仅结合本门课的知识体系,不能形成专业课程之间内容的有效联系和统筹协调,缺乏系统思想,这样的结果是学生不能形成知识结构,实践教学与生产脱节,难以解决实际问题[2]。

1.4 高校应用型人才特征解读

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本科教育逐渐将着力点放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突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主要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应用型人才具有系统化知识结构,能将基础学科知识与专业学科结合在一起,形成专业知识体系。

第二,应用型人才进入到一线生产企业,能够很快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施工、现场管理、方案制定等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应用型人才在实践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2 建设多维融合的教学体系

2.1 多维融合思路

多维融合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要在理论教学内容中突出实践教学的作用和地位,使二者全方位、多层次结合,同时注重学科之间内容的相容性和相关性,突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创新思维为导向,职业标准为参考,行业合作为途径的新型多维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型应用技术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是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改变、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等多方面融合,旨在解决教学体系不完整、教学模式不合理、实践教学条件不足、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本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总体思路为打造在实践教学中能够将单项实训或实验与综合实训或实验相结合、工程实训与技能竞赛相融合、兴趣爱好与科学科研相融合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2.2 建设“一线生产项目”式教学体系框架

针对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要求,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必须做出相应调整。道桥建设需要一线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必须与道桥建设过程的工作内容相符合。根据道桥建设过程从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到竣工验收阶段所要求的工作技能制定[3],将实践技能培养融入不同的课程中,形成一个基于道桥建设过程的生产性实践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道桥建设过程的生产性实践课程体系

2.3 实践教学体系与创新理念相结合

转型背景下的教学体系改革要认识到传统实践课程培养模式并不能与生产企业岗位要求相适应。以《土力学》课程实验教学为例,实验的目的不仅是测量数据、观察现象、完成课程实践报告,更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改变一下教学步骤:课前教师根据实验课的内容提前准备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实验室,可以推荐一些相近案例让学生自行分析,并灵活启发或引导学生建立能够解决疑问的信心,实验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现场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实验结束后与之前的讨论内容进行比较,是否验证了之前的想法,并找出差异和联系,培养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实践教学体系与创新科技相结合

现代道桥建设新兴技术不断出现,若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生产企业岗位需要相衔接,配备先进的实践设备是必要条件。我校道桥专业生产性实践教学硬件和软件建设都在加强。目前建有基于道桥基础建设实践项目的室内实训中心,道路勘测设计及路基路面课程的室外道桥专业实验路,正在筹备建设工程地质实践教学基地,为师生提供技术支持。

此外,在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来构建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提高实践教学与新兴技术下项目的统一。与此同时,定期举办创新大赛等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种较好的途径。图2是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技能培养模块。

图2 创新技能培养模块

3 校企合作

3.1 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

教学实践设计包括校内实训课程设计和校外实训课程设计,校内实训课程设计主要从设备与环境建设入手,建设实训基地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在校外实地进行实践,能够结合行业特点,同时,校外实践为课程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可以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接受工程训练和体验企业文化等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第一,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整合企业资源,校企共建,将企业先进的技术设备融合到实践教学体系中,企业可以为我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基地[4],学生可以参观、学习,并能吸收部分学生到企业完成实践课程内容,如果学生表现优异,可提供就业岗位。

第二,专业知识培训。企业如有提升职工专业能力要求,可以聘请专业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客座教授并定期开展学术讲座,同时,专业也可以邀请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给教师和学生带来项目上的技术问题如何解决等先进的工程一线专业技术知识。

第三,“双师型”教师培养。高校教师具有合理和丰富的知识结构与实践能力,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科学实践研究,并进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现场学习专业课程相关的知识,形成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是非常必要的[5]。近几年,我校采用了“双向”培养专业教师的模式。首先,鼓励没有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走出去”,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为期一年。通过在企业的学习,教师能够掌握现代施工技术,接触新设备、了解行业新标准,进而掌握生产一线对人才的需求。其次,分批次选送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到知名高校进行教师专业岗位学习和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通过培训,达到教师授课更加专业化、有层次化和系统化的目的。通过以上两种途径,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扩大,教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逐渐增强。

第四,掌握企业需求。学生进入企业,除了要求其知识、能力与岗位相适应以外,还要能够与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相一致,因此,对企业需求进行充分了解,进而不断完善和构建适合企业用人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有针对性的体现。例如经过调研,企业给出如下要求:

(1)增加实践教学比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数学、力学等基本原理是发展的重要潜力。

(3)加强规范学习,增加常用工程软件课程。

(4)加强先进技术学习,例如BIM、轨道交通技术、城市与地下空间技术等。

(5)有吃苦耐劳精神,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够顾全企业整体利益。

3.2 注重企业评价及建议

教学效果评价设计,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校内教学评价,主要由任课教师评价,但在实践课程体系中,教师并不能完全掌握学生情况,因此,增加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6],更能全面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企业评价是指学生去到实践单位后,企业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综合评价,学校作为实践课程评价体系的一部分,最后体现在学生课程评定中。社会评价是指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学校深入社会进行调研,了解近几年毕业生在企业的工作情况,侧重于社会认可度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实习成果是否体现应用价值等,作为以后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之一。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要重视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和建设,树立理论教育与技术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学校教师与生产单位的长期合作与交流机制,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多维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型道桥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应用型实训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