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切除术后肠粘连发生的影响因素

2022-05-11缪琦杜华劲高学键王仔平顾如兵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单孔腹腔炎症

缪琦 杜华劲 高学键 王仔平 顾如兵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一科,安徽 滁州 23900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治疗急性胆囊炎(AC)的常用手术,具有创伤小,易恢复的特点,疗效备受临床广大医患认可〔1〕。但老年AC患者因机体各项生理功能下降,术后恢复较慢,LC术后常并发肠粘连,导致肠管间、肠管与腹膜间发生异常黏附,轻则导致患者术后出现排气不畅、腹胀便秘、腹部绞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肠梗阻〔2〕。因此找出老年AC患者LC术后肠粘连发生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干预,对降低肠粘连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拟分析老年AC患者LC术后肠粘连发生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LC治疗的100例A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63例;年龄60~82岁,平均(71.10±5.88)岁;体重指数21~27 kg/m,平均(23.40±1.18)kg/m;原发病:AC合并胆囊结石64例,单纯AC 36例;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46例,Ⅱ54例。

1.2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外科学(第八版)》〔3〕中AC诊断标准;②肝肾功能正常;③胆囊无坏死穿孔;④既往无腹部手术史;⑤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②合并腹部恶性肿瘤,如胃癌、大肠癌、肝癌等;③腹腔镜手术失败中途转开腹;④术前伴有粘连性肠梗阻;⑤合并严重肺部疾病。

1.3基线资料收集方法 查阅100例患者病例资料,统计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4〕中相关诊断标准〕、糖尿病〔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5〕中相关诊断标准〕、冠心病(参照《指导临床实践的新指南——2007年冠心病诊治指南》〔6〕中相关诊断标准)、高脂血症〔参照《内科学(第八版)》〔7〕中相关诊断标准〕、留置引流管、腹腔残余感染(术后依据患者临床症状,腹腔彩超可见腹腔脓肿)、手术方式、术后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取患者术后静脉血5 ml,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obas c 311(国械注进20162400035,Roche Diagnostics GmbH)检测〕。

1.4肠粘连判定 LC术后肠粘连诊断标准:使用数字化X射线成像系统FXRD-1012NA(国械注进20182310114,VIEWORKS CO.,LTD.)检查,腹部X线可见小肠充气有张力及液平面;排气不畅、腹部牵扯通、肠道蠕动慢;肛门排气或下床活动后缓解;腹部超声(国械注进20203060322,飞利浦超声股份有限公司)可见腹内脏器互相间或腹内脏器与腹壁间移动度减少,肠系膜增厚>1 cm,局部肠管扩张>2 cm,同时排除肠套叠、腹内外疝、肠扭转等,即可判定为肠粘连。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基线资料 100例老年AC患者LC术后发生肠粘连19例(19.00%)。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糖尿病、留置引流管、腹腔残余感染、手术方式、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n(%)〕

2.2老年AC患者LC术后肠粘连的单项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老年AC患者LC术后肠粘连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1=发生,0=未发生),并将糖尿病(1=有,0=无)、留置引流管(1=是,0=否)、腹腔残余感染(1=是,0=否)、手术方式(1=单孔,0=多孔)、IL-6水平作为自变量(变量说明见表2-1),经单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留置引流管、腹腔残余感染、单孔手术、IL-6高表达是老年AC患者LC术后发生肠粘连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2。

2.3老年AC患者LC术后肠粘连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老年AC患者LC术后肠粘连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1=发生,0=未发生),并将基线资料检验结果P值放宽至<0.2,纳入符合条件的糖尿病、留置引流管、腹腔残余感染、单孔手术、IL-6高表达作为自变量,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留置引流管、腹腔残余感染、单孔手术、IL-6高表达是老年AC患者LC术后肠粘连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3。

表3 老年AC患者LC术后肠粘连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LC具有手术切口小、术野清晰、术后恢复快的优势,成为治疗AC的首选术式,且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肠粘连风险,但仍有部分患者LC术后发生肠粘连〔8,9〕。相关研究显示,约5%肠粘连患者,最终发展为肠梗阻,威胁患者生命〔10〕。沈建伟等〔11〕研究显示,LC术后肠粘连发生率为19.3%,与本研究结果较相似。提示老年AC患者LC术后肠粘连发生率较高。

本研究结果推测老年AC患者LC术后肠粘连的发生受合并糖尿病、留置引流管、腹腔残余感染、单孔手术、IL-6高表达的影响,并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分析其原因可能,①合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因糖酵解率降低,血浆渗透压增加,可抑制白细胞的趋化、黏附及吞噬功能,诱发感染,导致炎症反应〔12〕。同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减少,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易出现营养不良,使免疫球蛋白及抗体合成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感染,产生炎症〔13〕。而炎症反应可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及腹膜纤溶分子表达,使大量胶原蛋白沉淀,导致肠粘连的发生。因此临床针对合并糖尿病患者,LC术前应合理调节血糖水平,通过服用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及饮食控制,稳定患者血糖水平,以降低老年AC患者LC术后肠粘连发生率。②留置引流管:留置引流管虽可有效排除术野中积血、积液,降低感染风险,但引流管作为异物,同样会对机体组织造成刺激,促进纤维蛋白渗出,如纤维蛋白未及时溶解,则会在腹腔内沉积,增加肠粘连发生风险〔14〕。此外,当引流管拔管后可导致腹膜遗留粗糙面,导致浆膜渗出,易会增加肠粘连风险。同时在留置引流管期间患者活动受限,导致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较慢,易会增加肠粘连风险〔15〕。因此临床可依据患者术中具体情况,尽可能避免留置导管或缩短留置引流管时间,以减少对机体刺激,降低肠粘连风险。③腹腔残余感染:腹腔残余感染可导致患者腹腔内出现炎症反应,导致渗出液中纤维蛋白原(FIB)及纤维蛋白析出,当纤维蛋白无法及时溶解,则为肠粘连发生奠定基础〔16〕。通常在LC术后5 d内,纤维蛋白的溶解作用可防止肠粘连发生,但5~7 d后,如纤维蛋白还未溶解,则临时的纤维蛋白机制则会转变为永久性的组织,从而导致肠粘连〔17〕。同时腹腔残余感染可对腹壁内层表面及胃肠表面造成损伤,渗出大量含有FIB渗出液,并沉积、凝固成纤维网状物,集中在受刺激的组织器官表面并与周围组织形成粘连〔18〕。因此临床对于老年AC患者LC术后可采取抗生素治疗,以降低腹腔残余感染风险,同时在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同时避免肠腔内容物及胆汁进入腹腔,以降低腹腔残余感染风险及术后肠粘连发生率。④单孔LC:单孔LC仅需1个切口,术后伤口恢复较快,但单孔LC所有器械均从1个切口进入腹腔,手术视野可能较多孔较差,此外单孔LC易产生“筷子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师对距离的判断,使操作精准度下降,术中可能增加对腹膜的医源性损伤。而肠粘连的发生与腹膜损伤所导致的防御及修复功能相关,在修复过程中所释放的凝血酶原,可促进FIB向纤维蛋白转变,并附着于组织器官附近,引发肠粘连。⑤IL-6:IL-6是临床评估炎症反应的有效因子。IL-6水平较高者,提示患者机体存在炎症,炎症因子促进组织胺、肝素和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提升毛细血管通透性,渗出含有FIB的渗出液,如未及时溶解可转变为成纤维细胞并形成胶原,并逐步发展为粘连。因此临床对于IL-6水平较高患者可采取抗生素及抗感染治疗,以降低术后肠粘连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单孔腹腔炎症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经耻骨联合上单孔腹腔镜行直乙交界癌手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单孔腹腔镜与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卵巢囊肿的对比研究
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左位胆囊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