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思政+劳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为例

2022-05-10包套图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劳动我院发动机

包套图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0

随着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我院(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也要根据企业所需要的技能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作为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程地位非常重要。我院课程组教师团队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发现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时代要求。基于此,笔者尝试融入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并采用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课程进行创新性改革。而且,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和技能,从而真正以实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背景

目前,我院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团队教师有3名,教师数量较少,资历较浅,授课经验不足,有的老教师上课时还采用黑板板书式教学,对于新型的教学模式不钻研,不肯学,同时还未参加过省级以上的科研项目,课程教学团队的合作能力不足。教学方式让学生们觉得枯燥乏味,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佳。

(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思政”现存的问题

自“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提出以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师团队基于我院学生实际情况考虑,也认识到思政教育对于专业教学的作用,并着手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内容。在挖掘过程中,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该课程还未建立融入“课程思政”的课程标准,还未开发出适合我院学生实际的课程内容,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不同程度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考核。上述这些问题,都是目前面临的也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现在迫切需要开拓思路,开发出具体的能够操作、可实施的教学方式,以使得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能得到较好的实施。

(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劳动教育”现存的问题

2020年3月20日和7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下发了文件,提出在高职院校中,也需要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的要求[1]。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要求,我院也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但是至今还未开发出适合我院各专业实际的教育内容。尤其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的融入还不够。

高职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往往被各种因素所困扰,如上班工作时间太长,没有节假日,工作地点太偏,无法经常回家与亲人团聚都是困扰学生就业的问题。而作为招聘单位说,只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感兴趣,普遍认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适合企业,多数时候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这样,就导致了学校在培养学生时,过多地重视理论教学,而弱化实践[2]教学,导致在专业课程中,无法能真正开展劳动价值观的培养。

传统的高职汽车专业课程学习,老师主要会讲一些原理性和公式性的内容,而对其他方面的教育相对较少,缺少劳动教育的内容。有的专业教师甚至认为,高校专业课堂没有必要讲解除了专业知识以外的其他教育内容,这就违背了高职教育的真正目的。

我院学生学习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只是为了修够专业核心课程的学分,却没有考虑到劳动教育对于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忽视对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就业劳动价值观的培养。另外,我院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也未将其列入,缺乏劳动教育观考核的内容。这样的育人方式,是无法适应时代潮流的。

(三)单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用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优势劣势

翻转课堂,作为新兴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了高效的互联网技术,将教学进行了时空翻转,与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翻转课堂在时间上非常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有选择性地学习。在空间上,学生可以在任何有互联网的地方进行,随时随地进行强化学习与练习。学生还可以发表自己对专业问题的看法,突破空间限制。

然而,在现阶段,完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让学生在没有老师看管的情形下,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根据教师上传的材料,进行课前预习,成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否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

基于以上对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现状的分析,该课程也应该顺应潮流,进行改革与创新,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为社会输送大量急需的专业技能人才。

二、改革目标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3]要求“以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开发融入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在线平台+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深入研究汽车专业学生未来就业需要和汽车行业企业维修岗位技能要求,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课程标准和课程评价标准,重构课程内容,实现协同育人[4]。

三、改革过程

针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方法单一、劳动教育渗透不够深入、思政元素未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等问题,结合学校“双高建设”,尝试探索融入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在线平台+翻转课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混合教学模式(见图1所示)。

图1 “四位一体”的混合教学模式

(一)融入“大思政”元素贯穿教学

新型课堂模式,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在查阅近几年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文献,分析其他类型专业课堂的实施情况,提出以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1.依据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一共有十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统一体。每个项目思政要素的内容,也需要根据项目的实施内容来确立。思政要素既要反映教材考核内容,也需要具有丰富性,让学生非常感兴趣,从而愿意参与到专业思政课堂中。正因为如此,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团队教师积极思考,交流讨论,挖掘教材知识点中有哪些思政要素。本论文以项目1为例,挖掘出的思政要素见表1所示。

表1 项目1发动机总体认识课程思政元素

2.分析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设计思政内容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组教师根据课程标准,依据教材,深入分析,在确定课程十个项目的思政元素后,还需要对学情进行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都来自于单招,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喜欢看书,而更多的是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活动。教师就需要统计调查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适合的教学资源,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改变以往期末一张卷决定学生成绩的考核方式。

课程组教师还利用我院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网络平台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感兴趣的社团活动、学生喜欢的上课方式、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等。团队教师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十个项目的学习内容以及挖掘的思政元素,设计思政主题[5],开展教学活动。分析学生各方面因素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思政”有效实施的基础。

3.开发教学资源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组教师经过分析学生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等,依据课程标准,开发各种教学资源,与学生一起制作一些微课,平时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各种资料的整理工作,还注重平台的更新与维护,及时将课程思政的内容上传到学院网络教学平台。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搜集汽车相关的视频,再由教师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供学生提前学习[6]。开发合适的教学资源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思政”成功开展的重要途径。

4.设计教学环节

课前,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组教师根据要讲解的项目内容,上传相关的资源,并设计一些问题,供学生讨论学习。学生在了解项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在课上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学习。

课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图片、学生展示等方式引入主题,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通过采用讨论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对主题内容的学习,加强思政教育。

课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组教师,利用节假日制作课件,录制一些汽车维修操作视频并加工成微课等发给学生学习与观看,还布置一些课后实践活动,以巩固加深思政教育。

总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依据汽车4S店维修工种技能要求,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同时在课程设计时,考虑汽车文化,必要时进行中西文化对比,实现文化互通。

(二)渗透“大劳动”教育德技兼修

1.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堂中有意识地加强劳动价值观教育

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堂中,团队教师注重劳动教育和劳动观念的培养,开展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认识到劳动教育带给他们的意义[7]。这些活动也能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懂得劳动的真谛,明白劳动至上的道理。另外,在课程实践环节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完成各种劳动任务,培养学生不怕脏不怕累的劳动精神和品质。

2.健全大学生劳动教育相关管理机制

作为汽车维修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高职院校,建立相关的劳动教育管理机制是至关重要的。我院通过在各类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扩大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空间,丰富劳动教育的授课内容,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在实习实训等各环节中,增加劳动精神的培养内容,构建学生劳动教育培养机制。管理机制的建立,能更好地促进各种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劳动活动。

3.提高专业教师劳动教育的意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师,作为专业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力量。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不应只关注学生对于汽车发动机维修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情况,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劳动观的教育,积极开展座谈,了解学生未来的就业观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鼓励学生提高自身劳动素质,培养学生具备奉献精神、工匠精神等劳动精神[8]。

除此之外,作为专业教师,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劳动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劳动教育的观念,立足于教学工作实际,正确引导学生,将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将劳动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优化“大实践”内容整合资源

我院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办学优势,同时结合专业相关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的开展,将汽车维修技能的提升,贯穿在整个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9]。

团队教师重点是针对在实训环节中开展的“专业职业素质教育实践”项目,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实现学生技能的全面提升。同时,利用寒暑假深入到汽车4S企业进行深入学习或利用顶岗实习的机会,向企业能力强的技术员请教,了解企业对汽车维修技术能力要求,不断提升汽车维修水平。

(四)依托“大平台”载体实施教学

基于目前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的现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如图2所示),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各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在课程教学中,实现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维修知识与技能,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中非常实用的一种方法[10]。

图2 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前一周,根据教学进度要求,提前准备好各种教学材料,并上传至网络平台(如清华大学的网络教学平台或学堂在线平台),界面如图3所示,学生可以提前预习所学知识,并与老师进行沟通学习。

图3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在线平台

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另外,针对每个学习内容,每个小组均需选出代表进行简短的汇报,教师与学生根据汇报情况,进行评价。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汽车维修的知识与技能,组建一支专业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的科研队伍,师生一起开展课题研究5项,发表实用新型专利2项,公开发表论文5篇,参加辽宁省创新创业挑战杯大赛10次,且多次获得了金奖、银奖。这些好成绩的取得,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专业的认识,也能深入了解汽车行业资讯,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改革成效

融入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的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我院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以来,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普遍认为教学改革适合我院的实际。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普遍提高,劳动观念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与素质不断提升,最重要的是教学效果明显提升。经过多个学期的网络平台使用,效果理想,学生的成绩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总之,该教学模式可以推广到其他专业课程中,同时为其他兄弟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示范与参考。

猜你喜欢

劳动我院发动机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发动机空中起动包线扩展试飞组织与实施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新一代MTU2000发动机系列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
新型1.5L-Eco-Boost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