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念奴娇·赤壁怀古》备考教学实践与反思

2022-05-10广东邹志华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2年2期
关键词:念奴娇怀古赤壁

广东 邹志华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颁布,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携手共进。当下,高中语文教学备考均以这两个文件为指引,在教学备考中立足夯实语文学科必备知识、培养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和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有效整合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下面,笔者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的备考教学实践与反思为例,谈谈对此的认识。

一、教学环节一:基础过关之识记理解

(一)教学过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 轼

大江东去浪( )尽千古风流人物故( )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 )当年小乔( )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巾谈笑间( )( )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 )还( )江月

阅读文本,逐一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将括号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给全文加上标点符号。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划分上下片,并阐述理由。

学生完成情况概述:

个别学生把“樯橹”写成了“墙橹”,把“纶”写成了“琯”;

个别学生断句错误;

个别学生不理解“神游”“多情”“酹”等词语的含义;

多数学生能从内容、结构、格式、过渡等角度分出词的上下片。

(二)教学反思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是必背篇目之一。背诵默写的基本要求就是把生僻字、通假字、难写字写对,任务1的设计就是基于此目的;然后由字到句,理解每词、每句的意思,由此设计了任务2、3;任务4涉及文言文中的倒装句、省略句等必备知识,同时还涉及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结构有利于背诵诗歌。这四个任务的设置相辅相成。令人欣喜的是,对于上下片划分的理由,学生能从内容、结构、格式、过渡等多个角度进行阐述。这个教学环节的完成,意味着补漏(弥补对文本理解、背诵、默写的缺漏)和唤醒(唤醒学生对文本的写作背景、词句内容、思想感情的记忆)这两个功能的实现,为下一步备考复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环节二:素养提升之形象分析

(一)教学过程

任务:词中的周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人物形象”这个学科术语的含义,请问大家除了诗歌鉴赏题之外,还在哪里接触过这个概念?

生:在小说阅读中。

师:对,叙事类文学作品经常会提到“人物形象”这个概念,比如《祝福》中的祥林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廉颇、蔺相如,《苏武传》中的苏武等人物形象。那么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呢?

生: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手法。正面描写就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外貌、行为、心理等来刻画人物形象,例如《老人与海》中通过描写老人与鲨鱼搏斗时的行为、神态、心理等表现老人不屈服的硬汉形象。侧面描写就是通过描写周围的人物或环境来表现人物心理、性格等,例如《苏武传》中通过描写北海恶劣的环境来烘托苏武的忠贞不贰,通过写卫律、李陵等人投降匈奴来反衬苏武的守节不屈等。

师:很好。其实鉴赏文学作品都有相通之处,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也是如此,请同学们按照以上思路鉴赏本词中周郎的人物形象。

生:本词中的周郎是一个姿容雄伟、英气勃发的儒将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等句子从正面描写了周郎的外貌、神态、动作,塑造了一个儒士装束、运筹帷幄的将领形象;“小乔初嫁了”以美女衬托周郎的英雄风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伟景色也衬托了周郎雄姿英发的人物形象。

师:那么,作者在词中塑造了这样一个姿容雄伟、英气勃发的儒将形象,目的是什么?

生:表达了作者对功业非凡的周瑜的敬仰之情,也抒发了自己功业不就的感慨等。

小结: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概述(形象特征+人物身份);第二,分析(具体诗句+正侧手法);第三,解读(寄予的情感或哲理)。

(二)教学反思

从备考的角度来看,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必备内容,于是笔者在此设计了这个教学环节。跟以往依托复习用书来讲考点、析考点,记套路、刷题目的做法不同,笔者在当下的诗歌鉴赏备考教学中,依托教材中的经典篇目,通过真实的学科情境,设置了分析词中周郎人物形象的任务,来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在教学中,笔者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生现有的水平、所学所知与未学未知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当然,在正确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掌握作品塑造人物的手法,明确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意图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从整首词的角度看,我们能从作者本身和周瑜这一人物形象身上体会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旷达豪迈的情怀,这也符合“一核”中“立德树人”的要求。

三、教学环节三:素养提升之语言赏析

(一)教学过程

任务一:本词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请简要分析。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有哪些,以及如何辨别。我们可以借助手中现有的资料去获得这方面的知识,请大家参考复习用书中的相关内容,掌握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

生:根据资料,诗歌的语言风格主要有平实质朴、清新自然、含蓄隽永、缠绵哀婉、雄浑壮丽、粗犷豪放、沉郁顿挫、慷慨悲壮等,诗歌的语言风格常常和诗歌的流派、题材、背景、作者等因素有关。本词的语言风格是豪放壮丽。

师:那么本词豪放壮丽的语言风格具体体现在哪里呢?你能结合词句具体分析吗?

生:本词的语言风格是豪放壮丽的。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写出了赤壁壮伟的景色;“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周瑜的英姿与伟业,都给人以豪放壮丽之感。

师:本词豪放壮丽的语言风格体现在描写景物、追忆英雄、叙写自身境遇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我们可以概括为:描壮景,展豪放。请同学们仿照这个形式,对另外两个方面进行概括。

生:忆英雄,抒豪情;写自己,现旷达。

小结:如何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1.运用术语综合分析(流派、题材、内容、背景、作者等);2.分析作品语句的语言风格。3.结合具体内容解读诗歌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

师:除了从整体上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之外,往往还要对局部的字词、语句进行鉴赏,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炼字、赏句。接下来,我们就来进行炼字、赏句。

任务二:请赏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中“拍”“雪”二字的表达效果。

师:如何赏析一个字的表达效果呢?

生:一般要思考这个字的意思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然后指出这个字突出了所描写形象的什么特征。

师:对,一般来说,赏析一个字的表达效果可以分三步:第一步思考写了什么,即结合具体语句指出这个字在文中的含义;第二步是指出这个字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第三步是思考这个字的表达效果,突出了形象的什么特征或者抒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那么句中“拍”“雪”二字的表达效果是什么呢?

生:“拍”,拍打,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波涛的非凡气势。“雪”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激起的波浪比作“千堆雪”,不仅写出了浪花的颜色、数量,也照应了前文“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雄伟气势。

师:很好!思路清晰,答题精准。接下来我们来赏句。

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们一直认为这句话最能体现本词豪放壮丽的特征,请简要阐述这样说的理由。

生:前三句时越古今,地跨万里,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可谓气势恢宏,同时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之情。

师:前面我们分析这首词的豪放壮丽体现在描写景物、追忆英雄、叙写自身境遇三个方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内容上涉及描写景物和追忆英雄两个方面,“大”从空间上写出“江”的气势,“千古”从时间上写出历史的纵深——写景给人以豪放壮丽之感,由空间(物质)的江河巧妙过渡到时间(历史)的江河;自然写到历史上的“风流人物”,以此追忆英雄的丰功伟绩——怀人给人以豪放之感;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壮丽景色的热爱、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之情——抒情给人以豪放之感。

师:如何赏析诗歌中的句子呢?请结合所学知识来思考讨论。

小结:1.结合诗歌解读所要炼的“字”的含义;2.分析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抒情方式)、句式(倒装句、意象组合句、叠词句、设问句、反问句等);3.点明表达效果(突出特征、营造意境、抒发情感、表达观点等)。

(二)教学反思

鉴赏诗歌的语言是诗歌鉴赏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主要有炼字、赏句、分析语言风格等考查形式。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在用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带动重要考点的复习。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学科认知情境,以整体风格的概括分析和局部语言的赏析为典型任务,引导学生在梳理与探究、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风格的赏析,以及从表现手法、句式特点、思想感情等方面的鉴赏等,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课堂上,学生获取信息,理解、掌握、整合知识,运用学科思维进行语言表达等过程就是提升学科素养的过程。不过,笔者认为,语言风格、表达技巧等相关知识,学生仅仅靠自主阅读梳理是很难掌握的,还需要教师深入把握学情,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环节四:素养提升之虚实赏析

(一)教学过程

任务: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

师:要解答这道题,首先要明确“虚实”的概念,请问“虚”与“实”如何界定?

生:“实”就是现实的、客观的,“虚”就是想象的、主观的。

师:“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过去)为虚。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虚实结合是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我们先从一首大家比较熟悉的诗歌入手,来了解虚实结合这一手法。

师: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下面这首唐诗。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生:本诗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一、二句是实写,用巴山夜雨衬托自己不能回家与亲人相见的愁情;三、四句是虚写,想象与亲人相聚时共剪烛花、深夜长谈的欢乐场面,以想象的乐景反衬现实的悲情。

师: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

生:本词上片写在赤壁所见的宏伟壮阔之景,是实写;下片想象当年赤壁之战时的情形,是虚写。词中流露出对英雄建功立业的敬仰、对自身功业未就的感慨和旷达超脱的情怀。

师:这位同学从整体上对这首词的虚实结合进行了准确分析。在这首词中,虚与实常常交织在一起。比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写眼前景物,是实写;“千古风流人物”是作者由眼前景物产生的联想,是虚写。请按照这个思路从虚实的角度对这首词进行逐句分析。

学生分析情况如下:

念奴娇·赤壁(实)怀古(虚)

[宋]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实)千古风流人物。(虚)故垒西边,(实)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虚)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实)江山如画,(实)一时多少豪杰。(虚)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虚)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虚)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实)人生如梦,(虚)一尊还酹江月。(实)

(二)教学反思

这个教学环节主要是复习诗歌的表达技巧,其内容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抒情方式等。课堂上的一个教学环节难以面面俱到,但可以根据《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的特征,在教学中重点突出虚实结合这一手法。基于此,笔者在这个教学环节里设计了“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这一学习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情,笔者通过引导学生明确虚实结合这一学科术语,然后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较为熟知的诗歌《夜雨寄北》的方式搭建教学支架,从而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环节五:素养提升之群文阅读

(一)教学过程

任务:《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赤壁赋》都是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请阅读课文中的这三首作品,从写景与抒情的角度比较三者的异同。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下表:

作品名写景抒情异同之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乱石、惊涛、故垒抒发对周瑜的仰慕之情,表达作者仍想积极进取、建功立业,不甘碌碌无为的心情《定风波》穿林打叶、竹杖芒鞋、山头斜照表达面对人世风雨,作者仍然泰然自若、顺其自然的潇洒态度,但也隐约可见他只能被动面对、无法抗拒的无奈《赤壁赋》清风、明月、江水抒发作者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感悟。通过与友人的对话,表达人生短暂、淡泊名利、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描写景物:《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都描写了江水之景。思想感情:都体现出作者的苦闷与不甘,但同时又表现出他的旷达

(二)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指出:“运用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这一教学环节正是基于此来设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赤壁赋》三篇作品都是苏轼在“乌台诗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也都被选入了教材中。笔者从写景与抒情的诗歌鉴赏角度,为学生设置了群文阅读、比较鉴赏的学习任务,安排了学生合作研究完成表格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搭建了支架。从学生完成的结果来看,这个教学支架的搭建是有效的。

教无定法,但教有依据。本次《念奴娇·赤壁怀古》备考教学实践依据的是《课程标准》中的学习任务群和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等理念,以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立德树人”“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等精神。其间必有不少疏漏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念奴娇怀古赤壁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中山城怀古
睡仙亭
念奴娇 国庆(外三首)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合江神臂城怀古(外一首)
翠云廊怀古
赵学敏书法作品《念奴娇·昆仑》
东风第一枝 读念奴娇
你是电影《赤壁》中的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