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往事幽居寺 一座古塔写传奇

2022-05-10李立华

乡音 2022年5期
关键词:佛光山幽居释迦牟尼

■李立华

河北博物院《曲阳石雕》陈列厅,展出一组原供奉于灵寿幽居寺塔中的北齐佛造像——3 尊大型汉白玉佛像及15 尊小型彩绘白石佛坐像。在柔和的灯光下,这一系列石质细腻刻工不凡的造像,看上去精美至极。

灵寿幽居寺塔,创建于北齐,重修于唐代,是北齐赵郡王高叡为放置3 尊佛造像和供奉佛舍利而兴建。古建专家称之为“目前我国已知高型砖石古塔中确切年代最早的珍品,极为罕见,保存下来又极为不易,实在是一件难得的国宝”。

方形古塔中的珍品

幽居寺位于灵寿县砂子洞村,距离县城50 余公里。红墙环绕的寺院,掩映在一片茂密的绿树草丛中,颇有些“幽居”的意思。

院内一座方形七级密檐砖塔,高20 余米,塔身建于简朴的方形台座上,平面约5 米见方。放眼望去,幽居寺塔的造型非常独特,各层塔檐只用很少的叠涩(古代一种砖石结构建筑的砌法),主要是以方砖一角逐层挑出,呈堆砌莲瓣状。塔身逐层上收,塔檐出挑也逐层减少,一至三层各出挑六层莲瓣,四、五两层各出五层,第六层挑出四层莲瓣,最上面的第七层只挑出三层莲瓣,各层塔檐上部以反叠涩上收。通俗地说来就是,塔檐造型用了长方砖的一角,也就是把砖斜45 度摆放,每块砖只露出一角,由此形成90 度的尖角造型,通过五层叠涩形成塔檐。这种简洁朴素中求变的砌筑手法,俗称“棱角牙子”。它的奇妙之处在于,只通过一个小小的变动就能让呆板的直线形成曲折变化,堪称灵活应用青砖的早期范例。

自第二层以上,塔每层的高度依次递减,外部轮廓也逐渐内缩,使塔体外形呈方锥形,显得优雅简朴。整座幽居寺塔由石灰石石块砌成,作单层造。塔体外方内圆,造型简洁,比例适度,坚固朴实。它既不同于汉族传统的楼阁式宝塔,也不同于元代盛行的由印度传入中国的喇嘛塔(瓶型塔),既自成一体又别具一格,堪称我国方形古塔中的珍品。

千年古寺的前世今生

幽居寺有两通北齐石碑流传后世,立碑时间大约为北齐天宝八年(557 年)。塔内齐碑为卧式,系《赵郡王高叡修寺颂记碑》,碑文记载并颂扬了高叡与僧人标修寺建塔的历史。塔外齐碑系《赵郡王高叡修寺碑》,龟趺昂首,浑厚庄严,碑额雕双龙戏珠,跃然有飞腾之势。碑额上部依照北齐寺庙碑的通例凿一佛龛,内浮雕释迦坐像一尊,碑阴上部佛龛浮雕释迦、多宝佛并坐像。根据碑文内容可知:寺院初名“定国寺”,定州僧人标于东魏末年创办。北齐天保七年,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赵郡王高叡为其亡父母、亡伯、亡兄、亡妻及自身功德,选择上好的汉白玉石,敬造了释迦牟尼佛、无量寿佛、阿閦佛3 尊佛像供奉寺内,并扩建了寺院。高叡为北齐皇室贵胄,经其扩建后的寺院规模更加宏大,殿堂鳞次栉比,成为当时一座名刹。据史料记载,彼时的幽居寺有僧舍200余间,行僧两千余众居之,短短20年的时间里寺院香火旺盛,诵经声不断,可谓盛况空前。

北齐是个尚佛的王朝,曾有佛教寺院4 万多所,2000 多万人口的王朝僧尼最多时达到200 多万人。在短短28 年的时间里创造出中国石刻艺术的辉煌,至今在河北的南北响堂、水浴寺、娲皇宫留下了大量佛教雕刻艺术。可惜的是,北齐这个短命王朝仅仅存在了27 年。随着北齐灭亡,寺院也逐渐荒寂。元代时,塔和寺院得到重修。又曾兴盛一时。彼时,定国寺更名为“祁林院”,并有两通元代石碑保留下来,一通为元大德五年(1301 年)的《大元历代圣旨恩惠抚护之碑》,一通为元大德六年(1302 年)的《祁林院圣旨碑》。但是,“幽居寺”之名形成于哪朝哪代,至今尚无从考证。

到了清代,寺院被完全废弃,规模宏大的殿堂建筑均已不存,砖塔成为寺院内唯一的建筑。塔内及周边幸存的文物共计:经幢1 座,石碑4 通,石造像21 躯,成为这座千年古寺风光一时的历史见证。

佛首回归 金身合璧

由于地处偏远条件简陋,灵寿幽居寺不堪担负珍藏文物的重责。20 世纪90 年代,犯罪分子无情地将塔内3 尊大佛的头像割下,连同北齐卧碑部分、砖塔石门楣、石经幢等文物盗走。灵寿县公安局成立专案组,两个月后案件告破,抓获犯罪分子20 多名。追回北齐卧碑部分、砖塔石门楣、石经幢3 件文物。然而,包括佛首在内的其他文物,却被贩卖到了大陆以外地区,不知所终。1997 年 以后,灵寿县文物部门将幽居寺塔内外的石刻文物,凡能搬动者,全部运到河北省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前身)保管。2013 年6 月,河北博物院新馆开馆试运行,原在幽居寺塔内供奉的释迦牟尼佛佛身、无量寿佛佛身、阿閦佛佛身,在《曲阳石雕》陈列展出。

2014 年初,两位佛教信众找到台湾佛光山佛馆馆长如常法师,希望把一尊辗转来自大陆的北齐汉白玉释迦牟尼佛首捐献给佛光山。如常法师及时告知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在接受信众捐赠的这尊佛首后,星云大师痛心于佛像身首分离,发愿将佛首无偿捐回大陆,让佛像“金身合璧”。星云大师专程派员到北京,与国家文物局取得联系。国家文物局立即展开线索搜集,组织专家从材质、年代、体量、审美等全方位比对鉴定,发现该佛首造像与河北灵寿幽居寺塔内的释迦牟尼像佛身造像相吻合。

2015 年5 月23 日,佛首造像捐赠仪式在台湾佛光山举行,佛首与现藏于河北博物院的佛身实现了“金身合璧”。随后,向台湾民众进行了为期9 个月的展示,有近500 万民众瞻仰了这尊佛像。2016年3 月1 日,佛首造像回归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并进行了两周的展示。同年3 月29 日,佛首造像从北京运抵石家庄,又经技术人员精心修复,终于在河北博物院与公众见面。

“金身合璧”后的释迦牟尼佛像,位于3 尊大型汉白玉佛像正中。佛首梳低平肉髻,面相浑圆,细眉长眼,双目垂睑下视,鼻直翼宽,唇丰满,短促颈,大厚耳。身着袈裟,袒露前上胸,双手作说法印,两腿结跏趺坐,仿佛从未经历过身首分离的大灾大难。这尊来历非常用工精雕的佛像,是代表北齐皇家审美和技艺的御制造像,也代表了北齐雕塑艺术的最高水平。3 尊大型汉白玉佛造像的基座上,有北齐天宝七年(556 年)题刻。题刻标明北齐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赵郡王高叡,为彰其亡伯、兄、父、母、妻及自身功德,选择上好的汉白玉石敬造了释迦牟尼佛(伯父和兄)、无量寿佛(父母)、阿閦佛(自己和妻子)3 佛,供奉塔内。据文物专家介绍,皇室成员铭刻纪年的石刻造像并不多见。高叡敬造的3 尊大型圆雕造像均有明确纪年,为研究北齐佛教及佛教造像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猜你喜欢

佛光山幽居释迦牟尼
陶情偶寄
纸上幽居
人生只在呼吸之间
2016尹沧海禅意书画展在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隆重开幕
面对辱骂
题李凝幽居
赴台北齐佛像佛身在佛光山开箱
我放下过天地, 却从未放下过你
人间的佛光山
扫净心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