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力乡村文化建设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2022-05-10刘建军

乡音 2022年5期
关键词:农民传统文化

■刘建军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因为它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只有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真正实现。

一、乡村是文化的宝库

乡村文化总体而言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农耕文化。这是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知识、技术、理念的综合,包括农学思想、栽培方式、耕作制度、农业技术等,农耕文化还包括了农业哲学思想和农业美学文化。二是乡村手艺。如木匠、石匠、篾匠、刺绣、酿造等技艺,凝结了先人的生存智慧,反映着村民们的精神信仰与心理诉求。三是乡村景观文化。乡村景观以农业活动为基础,以大地景观为背景,由聚落景观、田园景观、社会生活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等共同构成,集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四是乡村节日与习俗。生活习俗作为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包括乡村艺术和娱乐活动,衣食住行的方式,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习俗等等。

二、乡村文化的传承困境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乡村文化受到强烈冲击。乡村原有的文化生态被打破,但新的文化秩序尚难建立,乡村文化陷入重重困境,部分地区乡村文化的衰败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原因。从内在因素看,对农村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力建设重视不够,一是思想观念守旧,农民对乡村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缺乏文化产业经营意识和市场经营能力;二是有些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比较低,缺乏文化产业品牌;三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多数乡村文化产品过于单一、形式过于单调,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和效益。从外在因素看,一是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二是年龄结构断裂的冲击,新生代农民对传统文化存在隔膜,有不小的距离感、疏远感,能够承载乡村传统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农民群体急剧萎缩,呈现单一性、老龄化。三是现代新文化的冲击,以城市为代表的新文化向乡村的扩散,一些传统文化在村民自觉或不自觉中慢慢地淡化和被抛弃了。

三、积极探索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乡村传统文化有其深厚的历史土壤。它产生于本土,反映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历史和当地群众的审美情趣,是存在于广大乡民内心深处的精神魂魄,是漂泊在外的乡民们共有共守的精神家园。所以,加强乡村传统文化建设和保护,不仅对于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改变对乡村传统文化的认知。一是从思想观念上彻底打破关于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工商都市文化的二元对立的思想认知,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承传和延续关系,切实树立起乡风文明建设是在批判继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认识。二是理性认识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是人类长久共存的最为主要的两种生活境界。城乡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属性、生成和发展逻辑,难以同构,但决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排斥关系,而是完全可以互相渗透、互促共进,只有在文化交流互鉴中重新发现乡村文化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才能科学挖掘乡村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二)加强对乡村传统文化的尊重。乡村传统文化有着深沉厚重的历史土壤、绵延不绝的血脉传承,承载着先人的智慧,是原生态的文化宝库。在建设乡村传统文化时,应正确认识其意义和价值,理解其蕴蓄和寄托着农民的独特价值情感和精神需要,而这是现代工业文明所无法提供的也不能替代的。所以,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基层政府要对遭遇生存和发展困境的乡村传统文化予以大力扶持。但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还是农民群众自身。要从农民的切实需要出发,从精神富裕的高度把握农民的精神需求,唤醒农民的参与热情,切实调动沉睡于乡村的文化资源。

(三)建立健全乡村传统文化长效保护机制。一是建立完善乡村传统文化保护机制,推动建立政府牵头主导、部门配合联动、社会有效参与的工作模式,形成古村落保护及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等长效制度机制。二是建立村民主体参与机制,通过参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监督等活动来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通过制度化途径让农民群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切实增强自主建设美丽家园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此外,还要充分借助各种社会资源,鼓励文化产业界人士、有实力的家乡企业家、有返乡生活意愿的社会精英等新乡贤人士参与乡村振兴和传统文化保护。

(四)拓展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建设路径,走可持续发展的传统文化产业化道路。必须深刻认识到,单纯依靠的抢救、修缮和保护,乡村传统文化是难以持续发展的。在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还必须积极推动乡村传统文化走上产业化道路,把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资源经由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转变为可持续、可衍生的富有实力的文化资本。比如,立足于有内涵、有品位的乡村传统文化资源,可推行“乡村传统文化+”,带动多种产业的发展。

(五)挖掘乡村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的恢复再生能力和影响力。一要充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资源背后蕴蓄的深厚文化精髓。比如,要深入挖掘各种传统节日、重大节日、纪念日的文化内涵,通过大力倡导、开展各种传统的节庆习俗,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呈现出来。二要充分重视民间文化艺术、民间手工艺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利用,以及乡村民俗、风俗、节俗等的保护与传承。比如,可以改进表演形式,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表演方式,让人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三要抓好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养为重点的文化艺人队伍建设。文化艺人是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民众和各种物质、非物质文化间的中介和桥梁。可以通过培训、增编、聘请、表彰等方式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农村文化保护传承队伍,以确保乡村传统文化这一精神财富世代相传。

猜你喜欢

农民传统文化
耕牛和农民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