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州市几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给赫山蔬菜的借鉴

2022-05-10何永梅李琳郭赛谭丽徐丽红王迪轩

长江蔬菜 2022年7期
关键词:蔬菜基地基地蔬菜

何永梅 李琳 郭赛 谭丽 徐丽红 王迪轩

导读:通过考察学习湖南永州市一些比较好的蔬菜生产、加工、销售新型经营主体的经验做法,对照赫山区蔬菜产加销情况,提出了做蔬菜产业就要把单一产品做细做精做大做强;供应本地市场的蔬菜基地要种外地来不了的蔬菜,并种出一道风景;大型蔬菜基地要有种(贮)外销蔬菜、赚别人钱的思路。

2021年11月10~13日,益阳市赫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赫山区科技专家服务团团长李绪孟带队,区科技专家服务团的10余名科技专家到永州市的2个区4个县进行了为期4天的考察学习,调研了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湖南宇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永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中心、湖南正禾农场道县蔬菜种植基地、湖南蔬益园食品有限公司的蔬菜加工平台、江永县供港澳蔬菜集散中心、江永县广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冷链物流,以及双牌县茶林乡桐子坳村、宁运县下灌村、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勾蓝瑶村等美丽乡村建设。沿途受到永州市农业农村局及各县区相关领导的热情接待,感受到了永州人民的热情好客,同时也受益匪浅。现将考察情况及对赫山蔬菜的一些借鉴整理如下。

1 做蔬菜产业就要把单一产品做细做精做大做强

1.1 考察情况

冷水滩区的湖南宇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物废弃物为主要原料,主要经营单品杏鲍菇(图1)的专业公司。整个生产线投资1亿多元,日产瓶栽杏鲍菇30 t,年产值1亿多元,自动化程度高,在杏鲍菇发菌和产菇车间,几乎看不到员工,室内的温、光、湿、气等全部实现自动化管理。产品包装车间员工相对较多,基本上是半自动化生产。该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微生物研究所、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等进行全方位产学研合作,靠科技兴产业,产品主销粤港澳大湾区和德国、泰国、越南等国内外市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首个认定生产基地授牌企业。

图1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

1.2 赫山区企业情况

一是单一产品没有做好。纵观赫山区蔬菜产业,能把一个产品做细做精做大做强的企业,除了蔬菜加工企业益阳世林食品有限公司外,其他的均没有。在食用菌方面,以前红红火火的百羊庄村家家户户种植香菇,如今缩减至1家,但由于投入人力、物力等不足,目前基本处于停业状态。某平菇企业,技术陈旧,不紧跟科技进步、不引进和采用新的技术、不更新设施设备,还在采用以前的固体菌种,且企业规模也不大。某从事菜心生产的蔬菜公司,从贵州请人专门生产,有一套很好的管理模式,如由公司统一供应基地所有农业投入品,员工仅从事农事活动,收获期公司按产品价格1.3元/kg进行计酬,但由于长年种植单一产品,导致连作障碍,产量和效益降低后,不得不转型。某从事蔬菜加工的企业,在收购加工原材料时对质量要求不严,甚至原材料有严重的病害或成熟过度等问题,导致加工品质量欠佳,销售市场一直难以打开。某种植大户在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盲目种植丝瓜200余亩(13.33 hm2左右),并按北方的生产模式进行管理,结果仅采收了一批瓜,亏损七八十万元。这些生产经营主体之所以单一产品不能做好,主要原因是蔬菜生产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导致全盘皆输。

二是种类过多,管理难到位。赫山区的蔬菜合作社、公司、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大多种植种类“小而全”,1季种植10多种蔬菜,多的甚至达20余种。此外,还存在1个蔬菜种类多品种化,如有的基地仅辣椒1茬就种植3~4个品种,这些品种生育期长短不一,抗病性不一,管理方法有异,因而普遍长得参差不齐,且各品种辣椒数量均有限,影响了批量集中上市和效益。要想把每个蔬菜品种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弄好是很难的,大多不到位,因而产量和品质都不能达到理想效果,以致效益不佳。此外,种类过多,单个种类单次采收量又不够外销,常常是多个蔬菜品种混装在一起运到农贸市场,与那些从乡下零担上市销售的一家一户菜农争市场,若是收获高峰期,往往价格立马下滑。

1.3 赫山区借鉴改进对策

赫山区的蔬菜合作社、公司、家庭农场等要调整思路,量力而行,“要做就要做好”。在人、财、物都能到位的情况下,一是要适度规模生产,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规模。二是要坚持一个生产季节的蔬菜种类少而精。要考虑到轮作的需要,一季最多种植3种不同科属的蔬菜为宜,单一蔬菜种类应考虑水旱轮作,或不同季节不同科属蔬菜单一种类生产。单一蔬菜种类应确立主栽品种,做到品种单一,不宜多品种混种。一定要在当地种植技术专家和技术员的指导下,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技术规范有序组织生产,减少盲目性,同时,要确保每个蔬菜种类的生产、管理、采后处理等每个环节到位,并对接市场,走外销渠道,不与本地一家一户的小菜农争市场。三是以销定产,不盲目生产。不是生产出蔬菜后再去找市场,而是要先找到市场,再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本地市场除了订单外,还需要生产者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及对市场的把控力,应在市场需求上动脑子、花心思,谋定而后动。

2 供应本地市场的蔬菜基地要种外地来不了的蔬菜,并种出一道风景

2.1 考察情况

在零陵区香零山村蔬菜基地,看到一个袖珍型、整洁、卫生、整齐划一的绿叶蔬菜生产基地(图2)。

图2 香零山村蔬菜基地一角

一是对种植品种进行准确定位。据了解,该基地1年种植8茬,主要种植蕹菜、小白菜、苋菜、芹菜、茼蒿、香葱、青蒜等绿叶蔬菜,就近供应。这些蔬菜不耐贮运,主要供应本地农贸市场、酒店、学校、单位食堂等,并种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我们种菜不跟大的基地冲突。”该村负责人介绍道,“北方的马铃薯我们不种,包菜(结球甘蓝)、大白菜、萝卜我们不种,耐运输的蔬菜你种得再好,它一进来,我们就卖不掉了。”

二是注重土壤的维护,做到绿色可持续发展。施肥基本采用人畜粪尿或沼液等农家肥(图3),因而土质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这样的土壤生长出来的蔬菜,不但健壮,长势好,而且质量更优。地里没有看到废旧塑料膜,收获后的残枝败叶均运出田外集中处理,病原菌不遗留在土壤中,因而土壤健康。

图3 菜农给青蒜施有机肥

三是物理防控手段以及设施建设到位,可降低用药量,提高产品质量。园区有杀虫灯、大棚、遮阳网、防虫网等,这些设施设备维护得好,大棚骨架紧实,大棚膜大都是新膜。

四是灵活上市。叶类蔬菜多采用高密度种植(图4),封行后就可陆续上市,无需达到商品成熟期,上市期非常灵活。

图4 香零山村菜农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上移栽芹菜

五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整个园区道路干干净净。菜地很少看到杂草,整个园区内无乱建乱种等现象,仿佛一幅绿色的油画。走在田间,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十分养眼。可兼顾旅游观光。这是一个城市近郊基地供应本地蔬菜市场,蔬菜种植基地定位成功的可复制模式!

2.2 赫山区企业情况

纵观赫山区蔬菜基地,这样的袖珍型基地也有,但相比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品种种植特色不够。益阳近郊的团洲蔬菜公园,虽然以种植叶类蔬菜为主,但近几年,菜农陆续改种,还种植有玉米、花生、大豆、草莓、桃、梨、柑橘、樱桃、大白菜、甘蓝、辣椒等粮食、水果和大宗蔬菜,菜地作物高低相错。

二是土壤破坏严重。施化肥过多,土壤盐渍化、酸化、板结等现象发生重。如会龙山街道办事处黄泥湖村,是以前的老益阳市蔬菜基地,是20世纪70-80年代供应城区的一线专业蔬菜基地,有50年以上长期蔬菜种植历史,近10年,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出现绿、红、白的盐渍化土壤,许多菜农疑惑,为啥萝卜、胡萝卜等种不出了,就是这个原因。团洲蔬菜基地早在20多年前由益阳市政府作蔬菜公园打造,并题名“团洲蔬菜公园”,以生产不耐贮运的绿叶蔬菜为主,复种指数在8茬以上,距城市批发市场近,农户每667 m2年收入3万~4万元。菜农种菜水平也较高,非常重视有机肥的沤制和施用,但仍以化学肥料施用为主。有一个企业采用地膜覆盖栽培蔬菜,罢园后不回收地膜,直接翻入土中,几年不到,土壤中碎膜过多,根系无法下扎,种植的萝卜、胡萝卜几乎全是畸形,其他蔬菜也由于根系扎到碎膜上而难以下扎,导致生长不良。

三是大棚、杀虫灯等设施设备毁坏或没有发挥作用。如近郊的赫山街道办事处团洲蔬菜基地和会龙山街道办事处黄泥湖村蔬菜基地,因是一线蔬菜基地,早在20世纪90年代,政府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建设水泥骨架大棚,多数未充分利用,陆续毁坏。对基地免费提供的杀虫灯,仅在开始的1~2年起到了作用,未及时维护更新,导致提早毁坏。

四是园区脏乱差现象较重。赫山街道办事处团洲村蔬菜基地,曾作为蔬菜公园打造,进行了主干道、机耕道的硬化美化,以及平坟等,做到园区整齐划一,但近几年来,园区内乱建乱种现象十分严重,以前的平坟又起来了,有些还修建了墓地,菜地里乱七八糟违规搭建不少用于存放工具的简陋棚房。露天沤制农家肥池十分不雅,且未封闭,臭气熏天。沟里的水也不干净,有些甚至是城市的下脚水,存在卫生隐患。本来是一线蔬菜专业基地,田间却种了不少果树,有些园林绿化树种,管理也不到位,长势差。

21世纪以来,会龙山街道办事处黄泥湖村蔬菜基地,由于劳动力年龄逐步偏大、基地建房、益阳五桥引桥穿过基地,以及基地建设、基地规划、基地投入减少,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整体面貌不尽人意。

2.3 赫山区借鉴改进对策

一是近郊蔬菜基地可参考永州的经验,因可就近供应,应抓住这个优势,大力发展不耐运输、生长速度快、可以渡淡应急的叶类蔬菜。如团洲蔬菜基地,毗邻团洲蔬菜批发市场,菜农在夏秋季节,可以4:00起来采收运到市场交易,水灵灵、未受损的新鲜叶类蔬菜要比远效基地或外地运进来的蔬菜质量高一个档次,价格也高得多,销售速度还快。每年对蔬菜种植模式进行引导,每季只种少数几种绿叶蔬菜,而大宗蔬菜如大白菜、甘蓝、萝卜、辣椒、茄子等(面积小,多为自用),要引导菜农弃种。

二是维护好土壤。要大力倡导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底施“有机肥+化肥+微生物菌肥+土壤改良剂”的全营养施肥模式,少用或不用化学肥料,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另外,快生叶类蔬菜能不用地膜的不用地膜,若用地膜,可以在封行或罢园前提早撤去,切勿长期覆盖地膜,以致碎裂后无法拾干净。要对土壤心存感恩和敬畏!

三是做好基地设施设备的维护。应经常开展沟、港、渠、池、塘、路等排灌系统的维护,建议维护资金专项管理。集中统一重新安装杀虫灯、性诱剂等物理防虫设备,统一购买、统一交费、统一管理,共同受益。

四是结合乡村振兴,搞好基地的容貌管理,使之实用与观光兼顾。如团洲蔬菜基地,面积不大,当地及农户的经济条件也不差。当地政府部门、村支两委可与农户达成共识,使蔬菜基地继续种植蔬菜,拆除基地里乱搭建的棚房,迁出果树、苗木,将冒出来的坟平下去,建立独立的水系,杜绝外来污水进入。统一安装和更新大棚、杀虫灯等设施设备,所有有机粪肥的沤制池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并建成封闭式。同时,要为菜农解决销售方面的难题,提供技术指导,每年进行园容园貌的维护。在城区近郊打造一枚“绿色肺叶”,并供人们游玩休憩。

黄泥湖村蔬菜基地也可参考香零山村蔬菜基地,走绿叶蔬菜生产基地路子,争取政府支持,在基地中间开园区主干道,布局机耕道,加强沟、渠、路、池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杀虫灯等物理防控设施。蔬菜基地四周的房屋可以配合美丽乡村而建,化五桥引桥穿过基地的劣势(主要是破开了基地整体性)为交通优势,为城区居民提供一个美丽的蔬菜后花园。

3 大型蔬菜基地要种(贮)别人的菜,赚别人的钱

3.1 考察情况

一是把蔬菜种植当作一个可以致富、助力当地农业发展的产业,种植市场所需蔬菜,而不是为种菜而种菜。在道县湖南正禾农场,笔者看到该基地5 000多亩(333.33 hm2以上)集中连片菜心种植基地(图5)。据了解,该农场是一家集农产品生产种植、物流配送、深加工和销售的现代化农业企业。农场核心示范区第1期面积5 380亩(358.67 hm2),采用订单式种植,生产基地路渠成网,节水灌溉,机械化操作,配套设施完善,所生产的菜心、芥蓝等产品全部销往港澳和广州等地。

图5 万亩蔬菜基地一角

当地领导说,这些菜针对外地特定的消费群体,即种别人吃的菜,赚别人包里的钱。当然,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严格按照外销市场的标准进行标准化生产,打季节差,纯露地生产,不存在农膜残留。基地病虫害防治采用土壤消毒、光谱、色板诱杀等技术,配套喷灌设施。

此外,该基地每年种植1季水稻,再种植供港澳蔬菜,“喷灌主管埋到了地下60 cm以下,种植水稻时,旋耕机不会伤害主管,收割水稻时,仅喷灌管附近少量的稻子需要人工收割,其他都可采用机械化收获,水旱轮作完全可行。”该县农业农村局主抓蔬菜生产的领导说道,“这样可确保不出现连作障碍,病虫害少,且肥料利用率高,无土壤盐渍害现象,基地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是把蔬菜冷链物流当作一个现代化企业运作,即要自身造血,又为生产基地提供服务。笔者在江永县广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参观了新建的冷链仓储物流园,整个厂房8 550 m2,冷库25 000 m3,采后处理车间3 000 m2,可容公司冷藏仓储1 500 t货物,及其他企业约1万t的货物。当时参观的几个大冷藏库,居然都只有紫薯堆积如山(图6)。这些产品是为别人“贮”的。主要销售到粤港澳大湾区、东南亚地区,并通过订单销售牵引,从选种、育苗、种植、施肥、采摘、分拣等各环节入手,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培训和推广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举办技术培训班、现场技术指导,带动了8个“粤港澳大湾区菜蓝子工程”7 800亩(520 hm2)蔬菜基地的生产。

图6 冷藏库贮藏的紫薯一角

3.2 赫山企业情况

一是大型蔬菜基地的蔬菜产业链过长,无序种菜,在不对接市场的情况下,种植多种蔬菜后去找销售市场。这其实是一种扩大版的小农户模式。这种模式,对小农户而言是没有问题的,因他们主要是满足自己,有多余的产品才去供应市场。但对大型蔬菜基地而言,就行不通了。产业链接得过多,各环节难以掌握好,而农业生产,有时一个小小的环节出问题就可能使你血本无归。无序种菜,种出来的蔬菜量不多,生产的蔬菜大多供应本地的农贸市场再辐射小贩,或少量通过益阳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宁乡大河西农产品物流中心、长沙海吉星国家农产品物流园等近边的农贸市场卖出去,多没有特定的销售市场和客户。也有企业曾接过少量的订单,比如本地加工企业与有关生产基地签订过豇豆生产订单,港商与有关基地签订过适宜港澳消费者的辣椒、苦瓜、茄子的订单等。但由于质量远远达不到对方的要求,或产量低,导致订单或流产或打折扣,没有赚到别人的钱,反而欠了一身债(主要是产品不合格对方不要,而订单品种又不适于本地销售,导致产品滞销)。

二是没有专门的蔬菜冷链物流大企业,每个蔬菜基地很少配套采后预冷、短期贮藏等。

目前,赫山区没有一家专门的蔬菜冷链企业,更不用说为生产基地提供冷链服务了。仅有10家蔬菜基地配套有小型冷藏库,每个基地的冷藏量也就50~100 m3,小一点的基地就没有了。冷藏车几乎为零。新鲜蔬菜通过冷链物流销出省外的几乎没有。

3.3 赫山区借鉴改进对策

一是缩短产业链,专攻农业生产的某个环节。如建立专门的育苗公司,供应全区甚至外地的蔬菜苗,育苗公司专注育苗,可以更好地提升育苗技术,降低育苗成本,培育健壮无病苗,开发嫁接苗等。建议蔬菜销售公司与深圳、长沙等外地蔬菜销售经纪人牵线,建立订单生产,由这些经纪人负责本地蔬菜基地的销售,做到以销定产。蔬菜加工企业,无论是粗加工还是精加工,只做加工,与蔬菜种植合作社合作,拉动蔬菜基地的生产。

二是大型蔬菜基地要立足于全国市场,先找到特定的市场和消费群体,做到以销定产。我国高速公路、高铁网密布,交通发达,大型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产品销售,都是走全国,甚至全球市场。赫山区大型蔬菜基地的生产、贮藏和销售也要立足于全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产品要服务全国消费者,种(贮)外销蔬菜。有了这个观念,既然是种别人的菜,就要立足于销售市场消费者的需求。要根据需要蔬菜的种类(所对接的消费终端)、类型(符合当地的消费习惯)、需求量(所掌握的订单数量)进行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本地的气候和地理优势,打买方市场的时间差和季节差(即本地在露地条件下容易种出的蔬菜,刚好是买方本地难以种出来的蔬菜,或买方市场价格高),主要种植露地蔬菜,减少地膜、小拱棚等投入,规避地膜残留和土壤污染。

三是大型蔬菜基地要种出符合客户要求的蔬菜。订单农业已发展了20~30年,从赫山地区的一些合作关系来看,大多是本地蔬菜基地没有完全履行种植合同。因此,针对订单生产,大型蔬菜基地一定要严格履行种植合同,种出合乎客户和消费者要求的蔬菜。

四是蔬菜基地应通过采用水旱轮作等简单易行的农业措施规避蔬菜生产风险。蔬菜基地长期种植某一种类的蔬菜,易导致根肿病、根结线虫病、褐腐病、菌核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不但用药多,投入增加,而且产量、产值均低。道县湖南正禾农场基地的蔬菜与水稻水旱轮作,减少许多农药投入,并解决了土壤盐渍害问题,值得赫山区借鉴。

五是采后冷链不可少。到手的财富,由于采后冷链不到位,使银子化成水的案例有不少。近几年,国家对农产品冷链有不少支持政策,蔬菜经营主体要创造条件,争取国家支持,搞好采后冷链建设。有条件的,可以建立专门的冷链物流公司。

猜你喜欢

蔬菜基地基地蔬菜
秘密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奇怪的蔬菜
蔬菜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宁远县蔬菜基地土壤肥力分析与改良措施
湖北省主要蔬菜基地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