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京剧题材在插画设计中的视觉转译研究

2022-05-10林观星谭铁志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人物造型纹样插画

林观星,谭铁志

(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北京 100073)

“早在宋元时期的小说中就已出现插图的视觉形式——‘出相’,用于书籍中重要内容加以形象说明,其中以‘上图下文’的形式受到观众的喜欢。唐宋时期的插图风格奠定了古代中国插图的样式,明清时期的书籍、小说普遍沿用了这种格式,传统京剧在插画中的本质是‘看图讲故事’”[1]。“国潮风”以来,设计者将创作目光投向传统文化,从传统京剧故事题材、京剧文化符号寻求创作灵感,以中国传统绘画美学为借鉴形式与创作方法,已成为现今京剧插画设计的视觉现状。在此进程中,类似年画、版画中的视觉图像、图式信息均走出原有的生活空间,与数字绘画实现了多元化的视觉呈现。文章基于传统京剧题材在插画设计中的视觉转译路径,探索其内在的设计方法与美学丝线,以期为传统文化题材在插画设计中的视觉表现提供可借鉴的设计方式。

一、传统京剧题材在插画设计中的视觉语言特色

1.细腻优美的线条造型

“线条作为人们认识和观察客观世界的结果,其在原始社会的岩石壁画中便已出现,最初并用于记录功能的作用,原始人用简单的线条记录发生的事件,线条常常与形状、面块共同使用并衍生出多种富含变化的视觉形态”[2]。早在日本平安时代的画卷中就曾用斜向的直线来表现空间的纵深感,并分为作为视觉对象的线、组成一束的线和轮廓线三种方式存在。

传统京剧题材中的人物元素有着丰富的线条造型,一方面来源于髯口、人物动势线条构成;另一方面来源于脸谱造型、服装纹样图案等静态的线条构成,这些附有动态的线条和静态线条共同构成了京剧角色在插画设计中优美、丰富的视觉构成。插画设计中讲究的线性韵律美,不仅体现在以线条为造型上,还表现在运用视觉造型元素对色彩的重叠、排序与组合中进行了严密的整理布局。京剧动作是演员把人物的性情、言笑之姿转为舞台表演上的视觉再现,传统京剧经典题材中倚重歌舞来讲故事,在演绎故事、塑造人物角色形象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呈现人物的内心情绪变化,以此给观众传达视听感染力。

传统京剧题材在插画设计中的视觉表现方式,可通过细腻优美的线条造型来传达京剧人物的“动势”与角色人物的内心情绪;线条作为插画设计中的视觉元素构成之一,其变化之多,可通过不同的线条走向来引导画面构图、通过线条不同的粗细变化来强化视觉中心效果。在图1作品《Zhang Fei》中,插画师通过趣味化的方式来刻画张飞的人物形象,以不同粗细的线条使髯口与发型形成鲜明对比,并通过黑色的线条与张飞脸谱的图案融为一体,整幅画面给观者以线条流畅、舒适、趣味的感觉。此时的“形”在被线圈包围的空间之下会发生维度上的改变,通过流畅柔美的线条不同的疏密空间来形成视觉形象的立体感,区别于髯口轮廓线和内部的结构线,内部的线条密度会更大,轮廓线的宽度会更粗,此时髯口作为整体而发生作用时,线从深度、方向、空间上发生了视觉情绪上的变化。在图2作品《BeiJing Spirit》中,创作者同样以趣味化的方式表现关公的形象,粗细对比鲜明的眉毛、眼睛、脸谱造型让画面视觉效果强烈,并通过细腻的线条对盔头的装饰进行精细化刻画,手拿二窝头的造型线条更粗,通过线条造型对比刻画来强化视觉对象的物质属性。插画设计中线的运用,一方面得益于数字绘画中电脑计算机技术的计算,可以让线条经过算法的运算得到角度、宽度、粗细精准的线。另一方面,数字绘画赋予插画师更多艺术实践的可能性,插画师可以吸收东西方艺术中线条的表现力,然后用数字绘画的方式进行视觉表现,进而呈现线条的视觉张力与情感作用。

图1 Plastered 8,Akira Yonekawa 《ZHANG FEI》(图片来源:Behance.net)

图2 Plastered 8,Dark Question野《Beijing Spirit》(图片来源:Behance.net)

线条本身就具备节奏感的审美意义与情感作用,线条的造型决定了人物造型的“形”,也可以融入人物角色造型的“神”,优美、夸张、具有视觉张力的线条造型无一不影响插画设计中视觉的“神”。传统京剧题材的视觉元素在现代插画设计中通过细腻优美的线条造型可以为插画形成不同的构图节奏、人物角色精准的形体和整体画面的视觉动势,将传统京剧题材中的“神韵”融入插画设计中线的“动势”,以富有视觉张力的形式呈现出来。

2.人物造型表现手法

“‘扮相’,是指具有艺术形态的戏曲服饰、化妆谱式构成的京剧舞台造型形象”[3]。主要由戏曲服饰和化妆谱式两部分构成,虽说每一行当、每一流派、不同角色在剧中也有不同的造型,却遵循一定的京剧人物造型特点,这些特点对现代插画设计而言有创新之作用。传统京剧题材人物造型丰富多彩,取决于不同技术形态、载体下的视觉表现方式,常见的人物造型视觉表现手法有四种:夸张处理、装饰化处理、抽象化处理、扁平化处理。

第一种是人物造型的夸张处理。夸张是插画设计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视觉表现方式,通过对视觉主体物比例进行适当的夸张变化,以此增添视觉画面的趣味感,更好地突出插画的主题。插画师Rick迁将京剧行当中的角色形象通过插画设计中夸张的表现手法将人物进行重构,如图3作品《生》,将生角项羽的脸谱视觉特征夸张化处理,把霸王项羽的脸部比例整体放大,髯口和脸谱的形状以概括化的方式呈现;在色彩上以深色系占据画面大面积空间,与盔头的彩色装饰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在整体视觉效果上给观者气势磅礴的人物视觉张力。再如作品《旦》,创作者同样利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将旦角脸部整体放大,简洁的脸部与繁复的盔头装饰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这种局部位置夸张的表现方式对传统京剧人物形象在现代插画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多种媒介和多材质的支撑。

图3 《生》(左)、《旦》(右)Rick迁 《京剧和舞狮》(图片来源:站酷网)

第二种是人物造型的装饰化处理。传统京剧人物有着丰富的装饰特点,在插画设计中将传统京剧人物造型进行线条化与装饰化的处理,利用不同线条的粗细、颜色的深浅对比、大小对比和装饰纹样的繁简对比,让人物造型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图4分别是插画设计师Joanne Lin为《Emperor纸牌》创作“夏侯惇、关羽、宇文化及”人物造型。卡牌上的英雄形象以中国史诗和古代历史中的人物为源泉。三张纸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京剧题材元素尤为显著。这些京剧人物造型通过插画设计中的构成方法,通过不同线条的粗细对比、动势对比将人物的髯口平面化、装饰化,让看似均衡的画面拥有流动感的视觉效果。另外,京剧题材中的人物形象装饰元素本身也作为视觉效果的一大亮点,关羽青龙偃月刀以浅蓝色赋予“青龙”纹样放在画面的左下角和右上角,与背景中的深蓝色、关公的红色脸谱、黑桃的颜色形成鲜明对比,“青龙”作为关羽这一人物形象自带的装饰纹样为现代插画设计中的视觉构成添加了亮点。再如宇文化及,鲜明的脸谱造型与髯口通过装饰化的处理与靠旗中的纹样图案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使人物的视觉形象更加生动。

图4 夏侯敦(左)、关羽(中)、宇文化及(右)Joanne Lin 《Emperor纸牌》

第三种表现方式是人物造型抽象化处理,通过将人物造型的艺术特征高度概括化,删减故事叙事内容,保留最具视觉特征的部分,如图5作品《Roles in Peking Opera》,插画师Shin Lei Sia分别将花旦、老生、净角的脸谱特征高度概括化,提炼最明显的视觉特征进行视觉刻画。

图5 花旦、老生、武净Shin Lei Sia 《Roles in Peking Opera》

第四种表现方式将人物造型、姿态进行扁平化设计,扁平化设计的概念核心是将装饰纹样图案、透视方向、肌理等视觉组成元素去掉冗余部分,将视觉元素信息经过核心筛选,重新被作为核心所凸显出来,并在设计风格上强调抽象、极简和符号化特性。如插画师王孔岗将传统京剧题材《群英会》(图6)的人物造型扁平化处理,强调突出京剧人物大史慈的脸谱特征,以丰富的脸谱视觉“信息”和颜色搭配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视觉情绪。

图6 王孔岗 《群英会》

3. 装饰性纹样图案

“装饰①作为一种艺术媒介,是创作者在审美与艺术标准的基础上经过再设计所形成的新艺术形式,是艺术、设计中形式美感中的判断标准与应用的一种再创造,这种再创作不仅仅体现在装潢设计、海报招贴、包装设计,还广泛应用服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之中”[4]148。

“在传统京剧装饰图案元素中,图案和装饰习俗已经被民族化和时代化”[4]149。这种民族化和时代的过程,是设计师将纹样、图案元素在设计中追求装饰化的造型、构图、色彩后所形成的产物;而装饰的效果又不受图形和艺术种类的限制,使之运用范围更广泛。“京剧装饰性纹样富有程式性、装饰性、可舞性之外,还是集传统图案之大成。京剧服装上的图纹,既是美的装饰,又具有象征性”[5]。“传统京剧的纹样是对造型中‘空白’空间的视觉填充,通过运用纹样的排列和与形状的大小对比来丰富造型的视觉效果”[6]。各种图案在同一画幅上刻画两个到多个故事内容,至于今天的红、黄团龙,戏珠行龙等图案更多是出于艺术表达和呈现角色人物身份性格的需求来决定,其不仅仅运用了美学中艺术夸张、象征、变形等艺术手段[7]。

每一幅京剧题材赋予其作品本身的元素设定和作品调性,传统京剧题材也因为其丰富的装饰性纹样让人物角色更具真实感与艺术感。晚清期间统治者安排宫廷画师创作的《清升平署人物扮相谱》的实际作用在于让演员按照书中所记载的扮相来进行化妆。书中所记录的每一张人物扮相其衣服装饰都富有深刻的意义。如图7作品《玉堂春》,由小生所扮演的王金龙,身穿红蟒、头戴方翅纱帽、佩玉带、持扇;由花旦饰演的玉堂春身穿红袄、梳流水头、素群;由老生饰演的刘炳义,身穿红冠衣、头戴方翅纱帽、佩玉带、挂灰三髯。三者人物形象皆以红色系衣服为主,一方面,服饰、人物扮相上的装饰性纹样是人物角色地位的证明,另一方面是作为区分人物角色行当和角色特征的方法。

图7 《玉堂春》

如表1中《玉堂春》之王金龙,服饰以红团龙蟒为主视觉,团龙的纹样图案装饰性强,彰显人物沉稳的性格。红团龙蟒的纹样一般常用于地位高的人物角色,采用对称的视觉设计形式,全身共计十个龙团,以流云纹样、八吉祥纹样作为辅助元素。“大龙”纹样是蟒龙纹中最具气势感的纹样图案,也称作“降龙”,其视觉姿态为龙头向下,龙尾朝上,龙口处喷吐出海水[8]17。蟒水(海水江崖)旁有一条小龙形成视觉呼应关系。黑团龙蟒用吸取了周及秦汉时代下天子冕服中的“玄色”,凡勾黑色脸谱、性格刚直豪放的角色人物均以黑色作为服色。绿团龙蟒一般用于红色脸谱忠义之士,如《古城会》之关羽,将绿色服装与红色脸谱形成“补色对比”关系,并以直立水的蟒水形式来增添角色的伟岸之感。

表1 传统京剧题材服饰(男性蟒袍)龙纹特点比较

“以蟒为例,作为京剧题材常见的视觉形象,其装饰性极强的视觉形象,承袭了中国传统服饰中的意境美和体现精神意蕴美的装饰图案”[9]。传统京剧人物造型的装饰风格和艺术特色不仅是表象的装饰纹样,如龙凤纹、蝙蝠纹、牡丹纹,还可以通过装饰纹样、图案化、符号化的视觉形式再设计来传达思想意识与审美观念内在的精神内涵。如表2的戏珠行龙蟒,行龙②身躯舒展,富含动感,适用于性格粗犷的人物,在设计上分左右对称与上下均衡两种。其中上下均衡式的气势更大一些,“蟒水③采用立卧五江水,奔腾泄流,具有翻江倒海之势,传统京剧经典题材元素中装饰纹样中的可舞性可以摆脱自然生活形态而任意舞动,借用夸张后形成的水秀、丰富的表演动作来传达人物感情”[8]16。

表2 传统京剧题材服饰(男性蟒袍)龙纹装饰性纹样比较

常沙娜在《应该坚持传统图案的教学》一文中提出:“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民族所强调自己的民族特色与地域风格,这便是独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语言。”[10]就今天而言,插画设计离不开对传统纹样、图案、视觉艺术形态的研究、再设计和应用。传统京剧题材元素的程式性、装饰性、可舞性集一体于表现画面构成与渲染画面的气氛,笔者在插画设计中通过夸张、归纳、简化的艺术手法,让特定的装饰性纹样图案(行龙、火焰纹、祥云、凤凰、舞台视觉元素)及色彩呈现出图8《霸王别姬》“虞姬舞剑”的动态美感与插画设计融合创新的艺术特点。

图8 林观星《霸王别姬》2021年 指导教师:谭铁志

二、传统京剧角色造型在插画设计中的转译路径

1.美的形态的直接获取

“形式美具有独立的艺术审美价值,在视觉表达的目的上常常蕴含着题材内容,而题材内容以积淀的形式存在于形式美之中”[11]。视觉表现的题材、内容内在的精神内涵和意境创造是插画设计的核心要义与作品的灵魂所在,作为表现作品形式美的外在形式则是插画创作的生命,视觉表现的形式美与作品题材内容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内容依附于形式之中。画面中的视觉表现内容无论具有多么丰厚的文化色彩和积淀,如果没有与之相应的、新颖的视觉表现方式,同样无法达到内容题材的表现目的。

对于插画设计中的传统京剧题材丰富的视觉元素而言,如服饰纹样、脸谱图案、人物角色造型等具象形和抽象形,插画设计师和创作者应该从中仔细观察其艺术美感和文化含义,以自己独特的文化理解和设计方法去挖掘传统京剧题材中的艺术美,通过插画设计的方式赋予其新的视觉形态、色彩搭配以及超乎寻常的美感。

2. 具象形态抽象化、风格化

瓦西里・康定斯基提出:“形式在表现某一个对象或作为某个空间或平面的纯抽象限制可以独立存在。”[12]一方面,插画设计师越是通过抽象的形式对传统京剧题材进行抽象化表达,就越可以进入想象力的艺术世界中。另一方面,设计师对具象形要善于从各种角度进行观察、研究,从其构造技能及周围形态的关系上寻求启示,再加以变形、描绘,使之个性化,从而具有抽象意味[13]。如图9作品《义薄云天》,运用矢量软件将关羽的服饰、造型简化,形成风格化特征,并用色块的形式取代线条塑形的方法,使人物造型更具抽象化。

图9 林观星《义薄云天》2020年 指导教师:谭铁志

3. 归纳整合复杂的视觉形态

美国画家约翰·A.帕克斯提出:“并置是将两个元素放到一起,将形状、色彩或肌理通过纯视觉或抽象手段进行重组,搭建出新的画面关系。”[14]现代插画设计可以通过相应的设计方法对传统京剧题材中的复杂元素、一个图形形象叠加在另一个形象上,产生前后的变化空间,在形态上进行相应的归纳和整理。分别从史料图片中的舞台状况、角色剧照、剧本文字内容、戏单、戏服以及现代的摄影图像记录等视觉信息和文字信息去分析,提取具有独特个性,富有特定意味的点、线、面造型和视觉元素,从而让插画设计中的视觉构图以一种富有秩序、均衡以及节奏感的视觉效果呈现。相似的案例有2017年9月,华人插画设计家倪传婧(Victo Ngai)为Johnnie Walker Blue Lable绘制限量版瓶装包装插图设计(图10),倪传婧以粤剧演员为主视觉,饰以香港标志性符号,包括霓虹灯、殖民时期的建筑和摩天大楼来呈现香港的艺术文化。在保持人物造型动态姿态不变的情况下,将城市景观、生活文化整合化处理,不仅让画面的节奏更加均衡,也让画面的细节更加丰富。同时,服饰中蓝色主颜色与威士忌天然金色相融合,层次分明,这种创意转换方式在传统京剧题材创作中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插画设计中,画面各元素组合构成的形式和方法,以及这种视觉形式对当代消费群体和观众形成一定的审美影响与文化吸引。

图10 倪传婧 戏曲题材插画2017年

三、结语

传统京剧题材在插画设计中的视觉转译是当今插画设计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内在的视觉元素作为插画设计中的“源素材”,通过对传统京剧题材的文化特色、视觉寓意及美学思想以插画设计的手法进行视觉转译,为插画设计提供了新的思维逻辑。其中,传统京剧题材囊括了京剧艺术的视觉形象信息,对于京剧艺术的传播及视觉推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于插画设计中传统京剧题材的运用,首先是对传统京剧题材的视觉提炼,进而用插画设计的视觉手法进行故事视觉化呈现与运用,有益于传统文化题材插画设计中的视觉探索,也有益于传统文化在当代视觉传播方式的拓展。

注释:

1 装饰一般泛指一切装饰行为和装饰现象,1916年,蔡元培先生在《华工学校讲义》给“装饰”一词的阐释是:“装饰者,最普通之美术也。”蔡元培先生提出装饰是一切广义“美之术”,与图案、工艺美术、实用美术同义。参见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60页。

2 龙可分为团龙、坐龙、行龙、云龙。参见《中国京剧服装图谱》,中国戏曲学院编、谭元杰绘,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16页。

3 主要指龙、蟒水与作为辅助纹样的图形为太阳、山、祥云、八宝纹样等,其中蟒水形状共计5种:弯立水、直立水、立卧三江水,立卧五江水和全卧水,均具华美的装饰之美。参见文献出处2。

猜你喜欢

人物造型纹样插画
拯救“濒危”花纹
插画
治愈系插画:艺术中的幽默
因夸张而独特 因独特而美妙
Toy store stops selling drug—dealer dolls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何籽❘插画
平遥漆器植物纹样艺术研究
预防感冒
《丛林深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