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下图书编辑专业化发展研究

2022-05-10高冬梅

科技资讯 2022年5期
关键词:图书编辑专业化发展方法探究

高冬梅

摘要:出版业是支撑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基础,在意识形态构建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是社会主旋律弘扬的重要窗口。对此,该文也将以出版行业的发展为切入点,在创新驱动的背景下,分析创新驱动机制的发展背景,并探讨图书编辑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列举出实践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参考,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创新驱动机制  图书编辑  专业化发展  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2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3(a)-0000-00

Research o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Book Editing Driven by Innovation

GAO Dongmei

(Harbin Map Publishing Company LTD.,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150086China)

Abstract: Publishing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to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undertakings. It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y and is an important window for the promotion of social themes. To this, this article will also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in the context of innovation driven,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of innovation drive mechanism, and discusses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book editors, enumerate, practice methods and measures, hoping to bring reference to related professionals, only for the topic.

Key Words: Innovation-driven mechanism; Book edit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ethods to explore

圖书编辑是出版的前提条件,牵涉到资源的整合、布局的设计以及排版的规划等多个部分,不仅仅可以展现出文字的特色与质量,同时也承载着思想传播的责任,这也就意味着,图书编辑直接影响着出版的质量和效率[1]。近些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让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更加明显的提升,群众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变得更加旺盛,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与好奇心是更为明显的。在这种情况下,图书编辑也必须要走向专业化发展道路,必须要进一步提高出版的质量。

1  分析创新驱动机制产生的背景和历程

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家就已经在宏观上针对图书出版业做出了全新的规划和设计,进一步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发展和壮大。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的出版量却呈现出了回落的趋势,这也与社会电子信息产品的蔓延存在密切的关系。在互联网的渗透下,网络视频和网络图书的冲击很大程度上挤占了传统图书的市场,这也让出版行业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图书必须要充分展现出自身的精神文化价值,不能只是停留在物质产品的生产上,而需要发挥出自己的特点与优势,让优秀的作品能够不断脱颖而出,获得大众的认可[2]。此时,创新驱动机制的应用,就可以让图书行业内部的发展获得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从党的十八大与十九大报告中也可以看出,创新驱动机制的落实本身就是核心的战略部署,所以图书馆也需要以创新驱动战略为基本方针,进一步提高图书编辑的专业化水准,用创新的思维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延续,让图书出版行业形成全新的增长动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2  分析图书编辑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2.1 出版的职责需求

图书编辑工作人员需要面对不同类型的稿件和文本,但他们接收的稿件质量明显是参差不齐的,如果作者本身的思想并不成熟,而且稿件的书写过于草率,那么编辑人员也只能按照自己的专业能力对其进行处理,对所编写学科进行研究,这也十分考验他们的耐心和热情。

2.2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早在之前,国家就已经在宏观上针对图书的市场定价做出了全新的规定,不仅在最高零售价上有所限制,而且还设置了最低的发行折扣,这一目的也是为了减轻消费者的购买负担和压力。图书编辑人员的工作重心不仅仅是要重复一些文字劳动,而是要发展自身的专业优势,要懂得对图书资源做出广泛的开发,这样才可以保证出版社的竞争优势和价值,让出版社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获得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2.3开辟未来市场的应有选择

近些年来,我国图书发行的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整个出版行业的利润也是逐年增长的,纸质图书的出版依旧会占据很大的市场,但在纸张价格、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影响下,传统的图书也受到了数字图书的冲击,出版业进入了微利时代,如果只是盲目地追求数量的增加,必然也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潮流和趋势。所以图书编辑必须要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要在某一领域和某一学科上展现出自己的风格,通过知识和能力以及经验,来指导图书的编辑和出版,让图书可以呈现出更为明显的社会和经济价值[3]。再加上,图书本身就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出版社要想稳定自身的用户群体,也需要利用精神文化的特色来打响自身的名号,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造,展现出自身的精神内核与文化特色,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让图书编辑也可以积累文化自信,在编辑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3分析创新机制引导下图书编辑专业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3.1做好专业化的分析与考察

在创新机制的引导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步入了新媒体时代,图书出版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限制,包括图书的受众、载体的多元化,融合媒体,编辑的专业化素养等等。所以,图书编辑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的基本需求和期待,在选题的过程中多多进行构思和策划,并且要充分结合互联网等现代化的手段,参考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创新图书呈现出来的形式,用更为专业的态度和精神来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与此同时,图书编辑必须要认真分析国家与地方的出版业发展现状,思考区域的文化政策导向,要把握未来的创新经济趋势,保证自身的专业内涵能够与当下的文化创新主流相契合,凸显出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壮大。除此之外,图书编辑要加深对图书内容、设计和编写等方面的研究,要及时与原作者或者是原作者团队展开沟通,探讨存在矛盾或者是冲突的地方,并从中获得相对应的话语权,与原作者产生意识和思想上的共鸣,构建起互通有无的关系[4]。在这里,图书编辑需要把创新当作自身职业发展的主流目标,通过循序渐进的积累,对资源的收集有更为深刻的见解,要积极参加创新类的专业学术会议、学术研究,或者是课题研究,尽可能深入创新创造的一线,与读者展开持续性的沟通,跟进图书的销售以及使用情况,深度了解读者的实际需求和期待,并收集反馈意见与建议,将这些想法反馈给文化教育行政部门。另外,图书编辑还要把精准的问题当作导向,划分作者和读者这两个群体,让图书的内容可以变得更加具有深度和广度,而且要针对特定的专业学科领域进行开发,凸显出图书的价值,在必要的情况下也要申请资金专项扶持,打造一流图书出版体系,建设一流水平的图书群。

3.2提高编辑加工能力

图书编辑本身就是出版工作的核心力量,直接影响图书出版的质量,所以编辑人员必须要掌握更为全面的知识,优化自身的职业素养。具体来讲,图书编辑人员要夯实自身的语言文字基础,在面对稿件的时候,要通过不断的审读和编辑加工,展现出稿件的价值,做好信息的筛选和提炼。并且,图书编辑要重点掌握专业图书中牵涉到的重难点知识,这样才可以更为精细地分析其中存在的错误与弊端。图书编辑要了解图书法规的基本内容,要精通语言文字设定的要求和标准,明确图书的结构和装帧设计的技巧,这样才可以提高图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勾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除此之外,在创新机制的引导下,媒体融合已经成为新的发展常态,所以图书编辑人员就更需要融入新媒体这一大的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元化的网络平台,提炼出最为精准且最具时效性的专业数据,让图书出版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脚步[5]。同时,要想保证图书思想可以快速地传播并普及,编辑人员就要合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结合当下文化自信以及创新发展的机制,把传统图书的编辑模式和现代新媒体的优势充分结合到一起,这样可以为读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推送服务,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例如,图书编辑人员可以利用网络首发这一图书出版形式,掌握好出版和发行的主动权,结合线上的优质文化资源,推动图书向着集约化和数字化的方向迈进。

3.3做好团队的配合与统筹

当下,图书出版市场的竞争是尤为激烈的,图书编辑通常会身兼数职,不仅仅要做好主题策划,负责稿件的编辑和加工,展开设计和后续的装订,同时也要控制好图书的生产成本,做好后期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图书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的优势,就必须要与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图书编辑人员需要与稿件作者,营销方和发行方取得长期的沟通,互相传递资源,实现信息的共享,及时沟通潜在的矛盾或者是风险。除此之外,图书馆在互联网行业的冲击下,除了保留传统的订货和实体店的宣传活动之外,已经很少在大众市场中有所活动。因此,图书编辑需要利用线上平台展开宣传工作,精准地把握好图书出版的全部流程,按照出版的规则和法律落实三审机制。在这里,编辑人员要严格抵制不端正的出版行为,例如抄袭或者是剽窃的现象,要尊重他人的原创学术成果,当展开稿件初审、复审和终审这些环节的时候,必须要快速地利用不同的信息工具,使用编辑和校正的软件,修炼自身的基本功。还有,图书编辑要自觉参与到与图书出版相关的学术会议之中,要从传统的投稿人投稿模式中脱离出来,主动与外界进行约稿,结合当下行业或者是社会发展的热点话题,主动策划选题,主动组织不同类型的稿件和资源,这样可以凸显出图书出版的专业性和时效性,编辑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与使命,凝聚专业智慧,扩大图书的影响力与感染力。

3.4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力度

图书编辑的专业化转型,本身就要结合当下国际化的潮流和文化自信的背景,要认真跟进中国的国际动态,培养复合型的优秀人才。当下,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得更加多元,读者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图书的编辑与设计也应当从传统的文字讲解中脱离出来,要走独立自主的个性化定制道路,这里所说的定制模式,既可以是针对读者的学习,又可以延伸到家庭以及其他各个科学领域,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出版的多元化。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同领域的创新交流必然会产生一些文化上的碰撞,在语言障碍和形式的限制下,出版社也要构建更为完善的队伍,加大对復合型人才的引进力度,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出版中的沟通障碍,同时也可以为编辑工作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提高中国图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传承中华文化[6]。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文化创新不仅仅牵涉到本土的外部传播,同样也牵涉到外界资源的引进,图书编辑人员必须要具备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意识,不能只是停留在本土资源中无法自拔,而是要坚持辩证的角度,实现取长补短和查漏补缺。

4 结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创新驱动视角下图书编辑的专业化发展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提高出版社竞争力的应有之策,也是弘扬社会发展主旋律的有效措施。该文从专业科学领域的分析、审读和编辑加工能力的培养、团队协作的优化、复合型人才的引进这几个角度,论述了图书编辑专业化发展的基本途径,充分结合了创新驱动的相关内容,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从业人员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甜甜.“互联网+”环境下图书编辑思维方式转型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

[2] 程强.创新驱动发展下公共图书馆为政府提供信息服务研究——以安徽省图书馆为例[J].铜陵学院学报,2018,17(6):98-102.

[3] 张苗苗.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8.

[4] 孔文静,李莉,张丽娟.媒体融合时代编辑出版人才的素质要求[J].中国报业,2021(17):126-128.

[5] 徐建梅.新媒体时代科技出版专业编辑的转型[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3):201-203.

[6] 西晶.创新驱动战略下高校图书馆新型智库知识服务发展路径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0,38(2):32-34,39.

猜你喜欢

图书编辑专业化发展方法探究
农村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浅谈
认真开展教研活动提升英语教师水平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学科教学知识对培养体育教师专业化途径的研究影响
浅谈成本会计中费用分配方法研究
试析阅读危机下图书编辑的努力策略
万方数字出版下的科技图书编辑业务素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