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

2022-05-10刘霞

家长·中 2022年4期
关键词:大潮课外阅读文本

刘霞

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不仅能使其以高效率的状态学语文,也有利于促使学生实现持续学习,将为其他学科教学打好基础,且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活动。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本文将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发育特点,通过设置阅读任务、开展自读和共读活动、丰富课外阅读活动三种教学策略,探究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做法,促使学生实现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已经全面进入语文学科素养改革,其中,“语文建构与运用素养”便着重强调培养小学生语言能力的教学目标。在“语言能力”素养结构中,阅读的地位十分突出,因为有效的阅读活动与听说、写作活动相互关联,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也将带动学生的听、说、写能力的综合进步,且可促使学生深入分析文本内涵,便于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时,要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目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本文将探讨教师应该如何促使学生实现自主阅读。

一、创设课堂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首要条件就是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的意愿。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更是需要在学习热情的驱动下进行。为此,教师可以结合阅读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在当前的语文教育下,学生的语文阅读语感也在慢慢提升,但是通过使用高效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提升文化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语感,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说效果是比较好的。这有利于使文本内容以一种更加形象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以《观潮》为例,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对钱塘江大潮发生的全过程进行了记录。对没有观赏过钱塘江大潮的学生来说,直接通过文字阅读的方式,很难准确想象钱塘江大潮奔腾咆哮的景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直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而是需要首先引导学生想象江面波浪滔天的场景。然后,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创设教学情境。比如,可以播放一段与钱塘江大潮有关的旅游视频。这些视频从不同角度对钱塘江大潮从远到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进行记录。利用这种形式,可以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雄伟、奇特。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視频介绍一些与钱塘江大潮有关的文化常识。比如,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观赏钱塘江大潮的风俗、关于钱塘江大潮的文学作品、大潮的分类等。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优化课堂的环境氛围,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

二、使用导读单布置阅读任务,规范学生阅读行为

在小学新课程改革中,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以及语言的感知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阅读语感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文章语言的敏感性。而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科学的文字感知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设计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阅读听力、表达以及写作能力,不断提高效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客观来讲,小学生因为阅读经验不足、自觉性不高等,常常在阅读活动中表现出被动、无助的状态,会下意识地依赖教师。如果教师的阅读讲解足够完善、清晰,那么学生则可接收阅读信号,模仿教师的思维模式思考文本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增加文本分析结论,但是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这会让小学生形成惰性思维,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则可设置导读单,据此布置自主阅读任务,同时达到驱动、规范的作用,使小学生主动阅读课文内容,由此优化学生的阅读状态。

在《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教学中,根据这首儿歌的特点,笔者在导读单上设置了如下阅读任务:

能正确认读本课12个新汉字,掌握10个新汉字的写法;流利、完整地朗读课文,并在课前尝试背诵诗歌;认真阅读诗句的内容,从诗歌中总结出蒲公英、苍耳、豌豆的这三类植物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几个阅读任务从汉字词知识的积累开始,将朗读活动、文本分析与诗歌鉴赏活动结合起来,虽然低年级小学生尚且不具备自主鉴赏诗歌的能力,但能在朗读活动中感受到诗歌独特的韵律美,能对学生产生美的启示,便于学生实现持续学习。

三、合理设计课堂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思考

教师应该明白,自主阅读并非对学生放任自流。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与学习效果,以及提升语文教师自身的课堂质量,教师就要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通过个性化阅读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后,就会主动寻求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质量。而要想在语文课堂上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教师要利用好手头的教材。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是摘选自文学名著,这些作品都是国家部委精挑细选出来专门给学生学习的,文章也通过了一定的改编以便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因为如果不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直接开始讲解,学生的思路就会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而且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状态都不一样,可以说每一个学生对同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勇于发言,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能让学生了解到其他不同的学习思想。最后教师可以组织班级集体讨论,使学生的思想自由发挥,由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学生的阅读发言越多,自身的阅读语感也就会越来越熟练。从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比较薄弱的。为了避免学生的自主阅读出现无序性,教师可以结合阅读内容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而且有利于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过程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以《桂花雨》为例,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文本。如以下几个问题:1.童年往往会发生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非常难忘的呢?2.为什么“我”这么喜欢桂花?3.为什么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摇桂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摇桂花时的快乐?4.同样都是桂花,为什么母亲却认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没有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呢?学生对童年生活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所以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提供了一定的认知基础。而利用问题,则可以给学生的探究过程提供一些线索,从而使阅读活动更加有的放矢,进而使其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除了设计课堂问题之外,运用直观教具、组织角色扮演等方法同样是引导学生思考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思考中产生感性认知。

四、将学生自读与小组共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阅读自主性

学生自读、小组共读活动关系着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二者的重点都在于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促使学生主动分析文本信息。在课堂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前其实已经完成了与作品相关的背景故事的了解。因此,教师要关注的重点是通过一些课外阅读资料的补充,提升学生的阅读语感,而这不仅可以从教材本身上开始延伸,还可以结合教材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找到对应的课外阅读材料。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方式,最根本的还是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补充,让他们形成阅读的新鲜感,然后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阅读学习以及语感培养始终保持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下。在余文森老师的研究中,阅读、思考、表达活动是分不开的,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文本阅读活动有利于促使学生实现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课上要协调好学生自读、小组共读之间的关系,解放学生,也要注重生生之间的阅读交流、合作分享,切实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自觉性,使其逐步积累有效的自主阅读经验,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千人糕》一课教学中,为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文本阅读实践中,笔者鼓励本班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说一说千人糕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阅读状态是自主、独立的,他们要在5分钟内完成课文初读任务,自主解释千人糕的由来,初步理解课文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则可在小组内讨论《千人糕》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着重分析“爸爸”所说的那段话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概括课文内容,思考课文的主旨内容。小组合作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自主阅读结论,便于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尤其是在小组成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跳出了常规思维模式的前提下,很有可能实现思维创造,促使学生实现深度阅读。为此,各小组完成组内讨论后,则可继续参与组际讨论活动,共同分析课文的中心思想与叙事结构,解释千人糕的由来,说一说自己从“千人糕”的制作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道理,自主阐述阅读想法。当小学生实现了自主阅读后,笔者就与学生平等对话。多数学生都能主动分享自己的阅读观点,不再被动地等待笔者讲述现成的阅读结论,而这种阅读氛围将促使学生实现自主阅读,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迁移阅读技巧

能力的培养往往需要是发生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也需要不断引导学生参与文本阅读活动,使其能自主迁移阅读经验,并在更充实的阅读活动中总结阅读技巧。因此,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除了要开展以生为本的课文阅读活动之外,还要重视课外阅读活动,以丰富的课外阅读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使其在阅读实践中自主迁移阅读技巧,逐步形成并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在新课改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已经针对各个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提供了必读的课外读物,足以证明课外阅读活动的重要性。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阅读认知能力并不高,且持续性不强,所以在挑选课外阅读书目时必须选择学生喜爱的图书。在这一方面,笔者通常以绘本、童话故事等读物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此类书目的整体阅读难度不高,且以图文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故事内容,小学生在课外并不需要耗费过多的时间,所以并不会因为课外阅读活动产生阅读压力。在这种状态下,小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读书,逐步积累课外阅读经验。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有很多小学生都会自觉迁移课堂阅读经验。比如,通过朗读活动增强形象记忆,也会在课外书上做标记、圈画并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这就便于学生及时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所以笔者基本上每个月都会组织两次课外阅读交流大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读到的好书、从书中学到的成长经验,以及在读书时产生的丰富感悟。这样一来,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能得到有效锻炼,这就便于小學生实现持续发展,且当小学生因为阅读变得幸福后,他们便会喜欢上阅读,自主挑选并阅读课外读物,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六、遵循读写结合原则,优化学生阅读思维

在语文课程中,阅读能力作为语文素养之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语文素养具有重要联系。尤其是阅读活动与写作活动之间,更是具有相辅相成的重要作用。从两者的关系来看,阅读是一种吸收,而写作则是一种表达。因此,教师可以遵循读写结合原则,通过写作进一步优化学生的阅读思维,从而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通常来讲,在阅读活动中,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第一,扩写和缩写。简单来说,扩写是指在尊重原文主旨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进行扩充,而缩写则是对原文内容进行浓缩。利用这两种方式,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理解与建构能力。第二,改写。改写是指在原文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的活动。通过改写,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原文思想主旨的理解。第三,续写。续写是指遵循原文思路对原文内容进行延伸的写作活动。续写需要学生在熟读原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思考,从而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总之,在小学语文自主阅读中,组织学生进行读写练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七、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并提高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关系着学生的学科素养发育状态,将对学生产生持久的积极影响。为此,小学语文教师便要充分利用导读单开展任务探究活动,引导小学生在自读、共读活动中积累有效的阅读经验,并积极整合课内外阅读活动,以便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左毓红)

猜你喜欢

大潮课外阅读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抓“变化”,品味钱塘江大潮之奇
习主席视察黄河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