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史明理中增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底气
2022-05-10郑敬斌刘敏
郑敬斌 刘敏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明确要求,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此前,在党史学習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高度指出:“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从学党史悟思想中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进行到底指明了方向。
一、提高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自觉
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是事关立党立国的根基,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是一项重要且艰巨的政治任务,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因此,必须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鉴别力、增强政治本领,对历史虚无主义这一错误思潮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彻底揭开历史虚无主义乱史灭国的真实面目,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不断夺取胜利。
坚定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意识形态工作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要求我们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影响,并明确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新时代,我们应当汲取这一惨痛教训,教育引导全党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地向党中央看齐,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切实站稳政治立场。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能够彰显“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提升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鉴别力。当前,历史虚无主义以重新评判历史的名义包装打扮,不断吸引大众眼球,并想尽办法在舆论场增强“证据”的“公信力”和“可信度”,使不少群众在所谓的“历史真相”面前掉入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圈套之中。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错误倾向要引起警惕:有的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党的历史、攻击党的领导;有的将党史事件同现实问题刻意勾连、恶意炒作;有的不信正史信野史,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热衷传播八卦轶闻,对非法境外出版物津津乐道,等等。” 面对这些情况,必须提升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鉴别力,认清它反社会主义的政治属性,锻炼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政治能力,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同时,还要对容易诱发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的敏感因素,进行准确研判和科学施策,严防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
增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本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史无前例的开创性事业,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奋勇开拓的成果,其成功实践为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振兴增添了生机与动力。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却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炮制者和鼓吹者,肆意夸大我国社会主义进程中所出现的失误,企图颠倒历史、混淆是非,暗藏着推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诉求。对此,我们要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政治高度,重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问题,自觉增强政治本领,不断强化政治担当,树立历史思维和底线思维,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完成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这一政治任务,让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大地上无立锥之地。
二、筑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防线
历史虚无主义以“反思历史”、“还原历史”为借口,用抹黑中国近现代以来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企图以偏概全或无中生有的碎片化方式否定党带领人民在艰苦奋斗中取得的历史成就,进而最终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彻底地击垮历史虚无主义的谎言,必须筑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防线。
认真学习历史以打牢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当前,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混淆史实以达到不良政治目的的丑恶行径,应当积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从历史中汲取更多思想智慧,在知史懂史的基础上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最有力地反击。在党史学习中要做到自觉主动地学,全面系统地学,深刻领悟党由弱变强的艰苦历程,真正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来之不易,切实做到敬畏历史、敬重英雄,不断提升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让“戏说”、“颠倒”党史的谣言不攻自破,防止历史虚无主义借助各种方式侵蚀思想。
深入研究历史以强化思想认识。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历史虚无主义是唯心史观的产物,不尊重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违背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反对阶级分析的历史研究方法,打着“历史真相揭秘”的幌子虚无历史、否定历史,妄图在自己编织的历史迷雾中加大错误历史观的传播力度,以达到不可告人的政治意图。因此,我们应当坚定地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一方面,加大党史研究的广度、深度和细度,在全面、客观地把握历史材料的前提下,客观呈现历史景象,真实反映历史事件,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以保证通过理性研究历史,不断强化思想认识;另一方面,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揭示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和陷阱,切实抵制住历史虚无主义的肆意进攻,进一步铲除凭主观意志和主观臆想而随意作出颠覆性结论的非理性现象。
积极宣传历史以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虽然当前已经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不可否认的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部分受众因缺乏足够的判断是非能力而在无意识中受其蒙蔽,相当程度上颠覆了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为了最大限度地清除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应当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帮助群众澄清模糊认识,树立正确历史观念,有理有利有节地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开展斗争。要推进党史宣传的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树立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法治思维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大地上不断蛊惑民众,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面对历史虚无主义鼓吹者的踩“红线”、越“底线”行为时,出现了无法可依、执法不严等现象,让这一错误思潮有了可乘之机。因此,在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牢固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手段全面从严防控历史虚无主义,科学精准打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攻坚战。
健全法律法规,将历史虚无主义关进法治的“笼子”。“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反对和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一方面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科学设置尊重历史事实、维护英烈名誉等法律制度,并突出制度的针对性和指导性,避免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过程中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发挥法律法规的惩处功能,依法打击历史虚无主义鼓吹者的造谣行为,依法追究其因造谣而产生的相应的民事、行政责任,使其付出应有的代价,从而在根本上改变“虚无历史”、“丑化英雄”成本低的现象。完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相关法律法规,有助于进一步树立法治权威,促进人们敬畏法律、尊重历史、尊崇英烈,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法律的引导中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虚伪面目,从而切断非理性传播活动,消解历史虚无主义。
营造法治氛围,有效遏制历史虚无主义的炒作蔓延。历史虚无主义并不只是单纯地虚无我国历史事实,其深层次目的是在解构历史记忆的基础上进行重构,凭捏造的历史“真相”肆意戕害民族价值、虚无民族情感。从法治思维、法治路径探讨有效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就要认识到营造全社会法治氛围的重要性,通过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工具,下大力气抓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治信仰,并鼓励人民群众高擎历史的火炬,以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观坚决对抗历史虚无主义,最大限度地挤压历史虚无主义炒作蔓延的空间。我们只有广泛动用人民力量,提升群众法治意识,才能形成强大的社会法治合力,让法律成为狠刹“解构历史”、“重构历史”这一歪风邪气的利器,真正解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最后一公里”问题,切实维护好中华民族历史与民族感情。
严明党规党纪,发挥党员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率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如果党的政治纪律成了摆设,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使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丧失严肃性和权威性,党就会沦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新时代,党员干部在应對带有强烈政治意图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渗透时,应当增强学党规、守党纪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苏联“去史灭国”的惨痛经历为借鉴,始终把党规党纪摆在首位,并切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坚守党规党纪中凝聚法治力量,坚决对丑化、歪曲党史国史军史的言行“零容忍”,争做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率和标杆。
(本文作者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