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阅读教学之群文选择的反思与前瞻

2022-05-10张治平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价值文本阅读教学

摘要 当前,群文阅读教学之群文选择在实践中不能有效开展,在于人们对群文阅读教学的认识存在价值误判,不能理解“群文”对于师生的生命场、阅读场、教学场的意义所在。群文阅读教学之群文选择,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文本,都是为特定情境下的教学内容服务的;群文选择不只限于一组组文章的组元,没有必要都用现成的文本,可以是对课内文本的改编或课外选文的截取;群文选择须立足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以关切学生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 群文选择  阅读教学  价值  文本

引用格式 张治平.群文閱读教学之群文选择的反思与前瞻[J].教学与管理,2022(13):37-40.

新课程改革借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东风,引领许多语文人走上了群文阅读教学的试验地。群文阅读教学从小学语文课堂的主阵地,一路“狂飙突进”,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产生了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加上近年对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要求,很多中学语文教师不由自主地想到了群文阅读教学,开始自发地研究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选定、群文组元、群文阅读方法、群文阅读实施策略、群文阅读路径等等。显然,这些研究都聚焦于“群文”。没有群文,群文阅读教学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对“群文”价值的认识是影响课堂教学成效的关键。

一、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选择

群文阅读教学之群文选择在实践操作层面还有诸多问题,不少老师想当然地认为,一旦选择了群文阅读教学,就能改变语文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而对“为何选择群文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为何需要群文”缺少教学本体论和价值论的思考。

1.群文阅读的本质

新课标提出“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不是偶然。大数据时代,人们每天面临海量的数据信息,精读、泛读,深阅读、浅阅读,交错进行,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阅读存在。母语教学必须要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已经让阅读无处不在。适应社会、学会生存,其实就是学习阅读、学会阅读,特别是智能时代所演绎的“群效应”。“群”的生命场,可能是母语教育最需要关注的地方。微信群、QQ群、钉钉群……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圈子文化,占据了我们的生命空间。在这个生命场里,“群文”是理所当然的最活跃的存在。可见,语文新课标中提出的18个“学习任务群”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习任务群的“群”和群文阅读的“群”在内容上尽管各有各的要求,“但在本质属性上、学习形式上、教学程序上、实践路径上乃至理念的突破性创新上,两者高度一致”[1]。因为他们都关心师生阅读的生命场,都与人们生活紧紧关联,反映生活的多元性、序列性和结构性。

2.群文阅读的场域

现实世界中海量的信息正是母语教育需要直面的课题。这些海量信息似乎都关涉“群文”:到饭店就餐,要看菜谱点菜;到电影院看电影,需要搜索浏览;到银行办理业务,要看清流水再确认……这些都是母语教学要为学生未来奠基的问题。新课标提出18个学习任务群,涵盖学生生活学习和未来需要的听说读写各种语言活动类型,正是基于学生当下和未来所面对的现实需要。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而言,钱理群先生提出要把握住三条:一是情感,热爱、理解、感悟汉语言文字;二是能力,运用母语听说读写;三是习惯,学习语文和语言文明的习惯[2]。细想一下,钱老这里所说的汉语言文字,与我们现在所接触的母语语言文字能不能划等号呢?不能。在我们每天所接触的海量信息里,母语的听说读写所涉及到的文字符号已经明显扩大化,我们的语言环境里并不是只有汉语言文字的建构。海量的信息已与生活的多元性和母语文字的丰富性建立了必然联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因而群文阅读的场域无处不在。

3.群文阅读的转换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就在于语文知识点的隐秘性,语文知识点必藉由文本而生成,于是就有了叶老所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套用一下,对于群文阅读教学来说,“群文无非是个例子”。群文的存在也是为了学习真正需要运用的语文知识点。那么为什么教材编者不能根据18个学习任务群建构群文单元,便于一线语文教师直接进行课堂教学呢?这是不少从事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的老师们所不理解的。自然,如果教材编者根据18个学习任务群建构群文单元,的确能方便一线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但这与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却是相悖的。语文课程的知识点相对稳定,但语文知识点得以“寄生”的文本却是与时俱进的。群文中“文”的变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从语文教师的教学来看,合理地把握时代的脉搏,依托教材,而又超越教材,是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内在素养。规定“群文”正如让语文教材一成不变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不能让“群文”等同于“定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选文类型是多样的,定篇、例文、样本、用件[3],应该随要随用。因此,对于群文阅读教学之“群文”的价值判断,就须要回到母语教学的本体论去思考。

二、对群文阅读教学之群文选择的反思

伴随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人总是站在风口浪尖,一次次自发地进行自我救赎,在每一次课程改革面前,都果敢地在自己的主阵地上进行革命。这一次也不例外,当群文阅读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之时,一批批语文人毅然决然地挥起了改革的大旗。但从改革的实效来看,对群文阅读教学之群文选择的认识,有三点值得反思。

1.群文选择是教学内容的需要

在群文阅读教学出现之前,就有很多语文教师认识到单篇阅读教学的弊端,开始运用整合思维,选择一些与所学课文有关联的课外文本进行补充教学,继而出现了后来的单元教学和主题教学。细究起来,运用整合思维使课堂教学的容量明显加大,原来只要学习一篇文章,现在可能需要同时学习几篇文章。如余映潮老师在教学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课的过程中,就对教学形式进行了创新。余老师在引导学生学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后,选取了曾符的《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和邵燕祥的《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来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从三首诗中感悟人生哲理。这种形式上的改变是不是余老师必须要做的呢?不是的,他完全可以只教学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但是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恐怕没有那么深刻;作为母语教学的汉语言文字的穿透力量,也无法让学生直入骨髓、终生难忘。增加了后面的两首诗进行比较教学,就使教学内容更深、主旨更明、意蕴更丰。可见,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群文阅读教学之群文选择是教学内容的需要。

2.群文选择是文本教学的组合

群文阅读教学在实践中让很多语文教师犯难。如何在教学中让语文教师“有一种自觉组元意识”,在群文组元时思考如何“深入文本内部,形成结构化的互文关系”[4],利用互文文本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异同、拓展联系,加深阅读的思维深度,几乎是所有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实践老师们的共识。换言之,如何选择一组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是关键,是重点,是群文阅读教学能否进行的核心所在。不过,这种担忧偏离了群文阅读教学中群文选择的真正要义。表面上看,文章一组一组地读就是群文阅读,但“严格地说,群文的‘文并不只限于文章,而指的是文本”[5]。查阅《辞海》可以知道,文章主要指“单独成篇的文字作品”,文本指“文件的某种本子。亦指某种文件”。由此可知,“文本”的内涵远远大于“文章”。就是说,群文阅读教学之“群文”不只是用文字组织的文章,它应该还包括由文字符号所串连的其他表现形式,比如,带字的图片、带字的统计图表等。

3.“群文”不适应所有文体的文本

最让一线语文教师恐慌的是,新课标提出的学习任务群是不是一定要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这么多年来,大家一直依据吕叔湘先生的批判——阅读教学“少、慢、差、费”——来批评语文课堂教学“高耗低效”,意思是说,语文课让学生花了太多时间,却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但仔细一想,学生的阅读素养可能并不都是阅读量过少引起的,一味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而没有阅读方法的引导、阅读思考的沉淀、阅读境界的升华,恐怕再多的群文阅读也无济于事。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是不是所有体裁的文本都一定适合群文阅读教学呢?不是的。前文我们已经述及,文本是语文课程知识点“寄生”的地方,如果有更好的途径直达知识点本身,就不需要借助文本;如果借由单篇教学就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就不需要群文阅读教学。一般来说,文学类文本不太适用群文阅读教学。一节课学习《祝福》都读不过来,你再拿出鲁迅的两篇小说来,学生怎么看呢?一节课学习杜甫的《登高》就是为了涵泳吟诵达成知识性学习目标的,你再来几首,同样也就学不过来。当然,文学类文本借由群文阅读教学,一定是有更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存在。而实用类文本则比较适合群文阅读教学,因为实用类文本更多的时候不需要含英咀華、字斟句酌,主要是通过学习几篇文章达到认识一类文体的目的。当然,文本中如包含字母、图片、图表等形式,就更适合群文阅读教学了。

三、对群文阅读教学之群文选择的定位与前瞻

群文阅读教学对于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有一定程度的推进作用。无论是师生的生命场、阅读场还是教学场,“群文”都是一个不期而遇的存在,我们无法改变互联网+时代的现实情境,唯有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适应当下的阅读环境。不过,对于群文阅读教学之群文选择而言,我们应该有更为准确的预判。

1.群文选择超越群文的形式意义

判断群文阅读教学中选择文本多少的标准,不能单方面依凭教学时间,非要以“几篇”为单位,而要看文本是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服务。教学可以结合单篇教学,因需制宜。文本的形式、篇幅的长短都是教学的形式,要以教学内容需要而定。比如倪江老师教学《哈姆莱特》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6]。倪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三个环节:一是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哈姆雷特》(朱生豪译本)剧本,画一张人物关系图。二是跨媒介阅读。课余观看电影《哈姆雷特》(1948年黑白版和1996年彩色版),探讨你更喜欢哪个版本中的表演;就教材节选部分相关演员的表演看,你希望自己扮演哪一个角色;哈姆雷特持毒剑刺国王的情景,两部电影的处理方法有什么不同;如果你是导演,你如何演绎。然后观赏英国康伯巴奇版《哈姆雷特》戏剧电影,体会舞台设计、调度等艺术表现手法。三是聚焦课文撰写文本质疑和感悟,然后围绕剧情冲突、人物性格等戏剧要素开展研讨和分享。

显然,上面的三个环节都超越了群文阅读教学的范围。环节一的“群文”是整本书,是自主阅读;环节二的“群文”是电影和戏剧,也即是跨媒介阅读,观看电影,观赏戏剧,让学生进行多种艺术形式的了解;环节三是聚焦课文的阅读研讨。倪老师的教学就不是仅仅为了群文阅读教学的形式意义,而是将群文选择作为桥梁和纽带,超越纯文字文本进行跨媒介聚合式的“群阅读”,突破“文”的界限。这样的教学可以说彰显了语文课程四个方面的特性:综合性、人文性、时代性和实践性[7],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超越群文阅读教学之群文选择的形式意义,也是为了做到对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扬弃,学会创新,学会变革,“势必要在单篇教学和群文教学的统合中寻找到可靠的出路”[8],使群文阅读教学更好地生根、开花。

2.群文选择趋向课内文本改编和课外选文截取

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议题的确立和群文的选择。毋庸置疑,这两者是一个统一体,没有谁决定谁的先后关系问题,议题的确立和群文的选择几乎是同时进行如影随形的,他们都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的需要,也即为所谓的教学内容服务。因此,群文选择之前,教师有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及教学的备课时间等因素,就文本进行必要的灵活处理,不必都用现成的文本,可以对现成的文本进行再创造。课内文本改编和课外选文截取是两种较好的方法。

课内文本改编一般都是源自于课文。为了教学的需要将原文进行改编,引导学生比较阅读。改文和原文在某种意义上就构成了群文阅读,通过比较异同、整合梳理、联系拓展,促使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如笔者教学李密的《陈情表》时,就有意将原文改编成了106字的一则请假条,将原文中的“臣”改为“吾”,省去原文中陈情的繁琐叙述,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体会作者循理陈情的无奈和必要。作为前朝臣子,却要被迫侍奉晋朝,俯首称臣;本应在家奉养祖母,却要奉命临朝赴职。在比较阅读中,作者左右为难、内心焦灼的痛楚就容易为我们所理解,这也是通过改文与原文的比较进行群文阅读的必要。

课外选文截取就是为了教学某一类文的某一个知识点,截取有关联的文本片段进行教学。有时选择的文本篇幅过长,有时选择的文本中有些内容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如笔者教学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就将吴国源、周庆华的《中国建筑传统的思想特征》和罗瑞娟的《中西传统建筑审美特征》组合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吴国源、周庆华的文章《中国建筑传统的思想特征及其解释方法问题初探》篇幅太长,笔者截取了其中“中国建筑传统的思想特征”的内容;而对于罗瑞娟原文《对于中西传统建筑审美特征的几点想法》,则截取了“中西传统建筑审美特征”这一部分。后来在教学中,这些内容对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帮助很大,为学生设计未来学校的建筑提供了理论依据。

3.群文选择须立足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群文阅读是阅读的一种形式,群文阅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模式,不存在所谓的“最好”。只是在有多个文本存在的情况下,阅读主体需要从文本信息中获取、处理、表述和感受,形成辨识和提取、比较和整合、评价和反思、应用和创意等特殊阅读能力,“一致指向学生全面、高品位阅读素养的形成和发展”[9],是学生面向未来社会的关键能力;而要让学生具备特殊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在常规的阅读教学中难以实现。

每一次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都旨在实现阅读教学的高品位推进,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特质,也即培养学生问题生成、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威认为,思维不是自然发生的,一定是由“难题和疑问”或“一些困惑、混淆或怀疑”引发的[10]。根据布卢姆的思维分类,杜威此处所指的思维应该是由问题生成——批判探究——问题解决所構成的高阶思维。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特质,是历次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改革的要旨所在。

如笔者上面所述教学《中国建筑的特征》所做的群文选择。该设计的教学目标不是仅仅让学生认识这一类自然科学论文,体会中国建筑的特征,而是重在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以及这种美学思想是体现在中国传统的建筑上的。教学中设计了6个课时:第一课时自主阅读,学习拟定课文摘要;第二课时分析课文结构、写作手法;第三课时对未来母校进行大胆创意设计;第四课时推介个人创意设计,拟写演讲稿;第五课时分组汇报;第六课时给校长写一封信,阐述对未来母校的大胆设想。在教学中既要学生阅读概括,也要动手写作;既要合作探讨,也要分组行动;既要提出设计构想,也要分析解决问题。在这次教学中,群文只是学生学习的知识凭借,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

群文阅读教学不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群文选择也不是语文课程的必然要求,但它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对学生终身发展的现实呼唤。对语文教师而言,“无论是对文本的选取、解读,还是教育理念的转变,都要以现代社会中人的切实要求为出发点,唤醒现代社会中‘人的意识,充分关注‘人的自由发展”[11]。选择群文阅读教学,正是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切实要求,借助群文阅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未来社会中能得到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增勇,王雁玲.“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看群文阅读价值[N].中国教育报,2018-03-07(009).

[2] 钱理群.王尚文先生的教育思想及其命运——兼谈中国语文教育改革[J].语文学习,2009(06):4-9.

[3]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61-324.

[4] 梅培军,黄伟.群文阅读与教学实践的进展轨迹[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8,34(03):39-44.

[5] 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6):44-48.

[6][8] 赵福楼.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的现实选择[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20(01):8-13.

[7] 侯小妮,张红霞.高中语文新课标中课程内容的主要变化、特点及教学挑战[J].现代教育科学,2019(03):124-128.

[9] 何立新,王雁玲.阅读素养的教学逻辑与变革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7(04):71-76.

[10] 杜威.我们如何思维[M].伍中友,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60.

[11] 张治平.对当前中学语文教育的再审视[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12):14-16.

【责任编辑  关燕云】

*该文为安徽省合肥市2019年度“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HFG19026)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价值文本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