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师片区指导制模式发展探究

2022-05-10雷云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2年5期

摘要 青年教师作为振兴乡村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与骨干力量,提升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为加快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尝试建立名师片区指导制。本文介绍了名师片区指导制提出的必要性、内涵、内容与形式、价值、实施原则与程序以及具体展开策略,希望有利于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输血”向“造血”转换。

关键词 名师片区指导制  乡村学校青年教师  乡村教育振兴

引用格式 雷云.名师片区指导制模式发展探究[J].教学与管理,2022(13):22-25.

名师片区指导制通过与乡村学校青年教师所在片区的名师进行结对指導,促进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名师片区指导制作为一种新型的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师徒学习形式,注重名师对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师承作用,步入了乡村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深水区,有利于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输血”向“造血”转换。

一、 名师片区指导制的内涵、内容及形式

1.名师片区指导制的内涵

什么是名师片区指导制?名师片区指导制是指由所在区、县、市、省的名师依据就近原则对所在片区的乡村学校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发展引领的培养形式。这是助力乡村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结对关系。这里的名师可以是区、县、市、省的教学名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以及学科方向带头人等。这里的乡村学校青年教师是指进入乡村学校教龄未满五年的新教师。

2.名师片区指导制的内容

名师片区指导制的指导内容应是全方位的、系统的、全面的,不仅要关注乡村学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的业务能力,而且要更加关注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所在片区的名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等方式,对乡村学校青年教师进行多维度内容的指导,具体如下。

(1)对乡村学校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方面的指导。所在片区的名师可以通过模拟示范、交流分享、观摩课堂、听课评课等方式来指导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尤其重点地对其教学理论的讨论与反思、教学目标设置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规范性、教学方法运用的科学性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对乡村学校青年教师进行教科研的指导。所在片区的名师可以通过校本研训、科研学术、集体讨论等方式来指导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教科研活动。

(3)对乡村学校青年教师进行职业认同度的引领。所在片区的名师可以通过组织乡村学校青年教师进行集体或团队活动、讲座与交流等形式来濡化乡村学校青年教师对职业认同度的提升。

(4)对乡村学校青年教师进行职业道德素养的指导。所在片区的名师可以通过以身示范的方式来指导乡村学校青年教师在职业道德素养的义务层面和超义务层面应做出哪些行为。

3.名师片区指导制的形式

名师片区指导制的具体实施形式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形式,具体实施形式如下。

(1)多对一的名师片区指导形式。如果所在片区的名师数量非常充足,且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数量又不是特别多时,这时采取多对一的名师片区指导制是最为合适的。所谓多对一的名师片区指导制,从对应关系上来说是指由所在片区多位名师指导一位乡村学校青年教师。那么,在实践过程中这种多对一的名师片区指导制的实施要求所在片区的名师数量远远多于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数量。多位名师对一位乡村学校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促进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2)一对一的名师片区指导形式。如果所在片区的名师数量与乡村学校的青年教师数量差不多时,这时采取一对一的名师片区指导制是最为合适的。所谓一对一的名师片区指导制,从对应关系上来说是指由所在片区的一位名师指导所在片区的一位乡村学校青年教师。那么,在实践过程中实施一对一的名师片区指导制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指导,所在片区的名师可以照顾到每位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差异,实施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

(3)一对多的名师片区指导形式。如果所在片区的名师数量有限,且乡村学校的青年教师数量又比较多时,这时采取一对多的名师片区指导制是最为合适的。所谓一对多的名师片区指导制,从对应关系上来说是指由所在片区的一位名师指导所在片区多个乡村学校青年教师。那么,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按照名师的指导经验的丰富程度来分配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数量。对于指导经验丰富的名师来说,可适当多分配一些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数量;对于指导经验相对不是那么丰富的名师来说,一定要合理地把控指导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数量。

二、名师片区指导制实施的价值所在

实施名师片区指导制的价值不仅对于所谓的师徒双方具有双赢的价值,而且在双赢价值之外还对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提升具有溢出的效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快乡村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由于刚进入乡村学校工作的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还有待提升,因此,名师片区指导制的实施为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唤醒了乡村学校青年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诉求。通过所在片区名师的多对一、一对一或一对多等形式的指导,能够让乡村学校青年教师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认同、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等。通过所在片区名师的多对一、一对一或一对多等形式的指导,能够尽快地弥补乡村学校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短板与不足,为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帮助。

2.彰显名师示范引领的辐射作用

名师肩负引领教师群体发展和教育创新的重任,是政策期待的领袖教师,是教师学习中的领导者[1]。名师之谓名师,关键在于其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质量以及产生的引领、示范作用和社会影响[2]。 所属区域的名师通过学术讲座、聚焦课堂、注重教科研以及关注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活等,势必能为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机遇。那么,名师片区指导制的实施有利于凸显名师效应,发挥名师在所属区域的示范引领作用,帮助所属区域的乡村学校青年教师尽快成长,真正地发挥名师的影响力和传帮带作用。

3.促进教育质量逐渐从“薄弱”向“优质”提升

名师片区指导制的实施除了具有双赢价值以外,还具有溢出价值。所谓溢出价值,是指一个组织或个体在进行某项活动时所获得的意想不到的外部收益。这里所说的溢出价值是指通过所在片区的名师对乡村学校的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帮助乡村学校逐渐地建立起一支优良的师资团队,从生态圈循环的角度来说,有利于实现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内部优化的自循环。而且,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内部优化的自循环有利于促进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逐渐从“薄弱”走向“优质”,有利于实现乡村学校的内涵发展,进而缩小城乡之间教育质量的差距,促使乡村学校朝向现代的优质学校的阶段迈进与转型。

三、名师片区指导制实施的基本原则及程序

1.名师片区指导制实施的基本原则

笔者认为,名师片区指导制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两条原则:一是统筹协调原则。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实施名师片区指导制时应遵循统筹协调原则,该原则是有效地保障该项制度得以落地实施的基本前提和指导思想。所谓统筹协调原则,是指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统筹分配下设所属区域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指导名师时要做好工作谋划、部署、沟通等。那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实施名师片区指导制时要综合统筹协调所属区域的教育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统筹分配名师数量时一定要各个区域之间保持绝对的平均。除此之外,上级教育领导部门在实施名师片区指导制时还要统筹考虑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总之,统筹协调原则是使名师片区指导制得以长足进行的重要保证原则。二是自愿原则。所谓自愿原则,是指任何名师与乡村学校青年教师之间的结对指导关系的形成必须遵守双方自愿的原则,即名师和乡村学校青年教师之间有权自愿决定参加或不参加名师片区指导制这一活动,其他领导与学校教师等不得干预名师与乡村学校青年教师,更不能强迫或强制双方主体参加到名师片区指导制中来。此外,名师与乡村学校青年教师决定参加名师片区指导制这一培养形式以后,可以根据乡村学校青年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与需求,双方主体共同协商制定双方在结对指导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内容。但是,这里的自愿原则并不是说名师和乡村学校青年教师享有绝对的自由而不受任何的约束。名师与乡村学校青年教师在制定与协商结对指导专业发展的内容时不得与学校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制度要求相违背或冲突。

2.名师片区指导制实施的基本程序

名师片区指导制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下:第一,名师和乡村学校的青年教师进行个人申报。在这一程序中,要求乡村学校青年教师和名师一定要遵循自愿原则向学校以及所属教育行政部门进行专业发展需求与专业发展指导的申报。第二,乡村学校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在乡村学校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发展需求的申报以后,乡村学校要将有专业发展需求的青年教师数量进行统计并报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接到下属各个区域统计有专业发展需求的乡村学校青年教师数量以后进行汇总,并征求乡村学校青年教师和名师双方的意愿,依据自愿结对和最优化原则,合理地采用不同形式的名师片区指导制。第三,签订专业发展的指导协议。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乡村学校青年教师与所在区域的名师签订指导协议,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乡村学校青年教师与名师之间进行结对指导的具体内容与各自职责,以方便后续开展专业发展的指导活动。第四,名师对确立结对关系的乡村学校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发展的指导,同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定期对乡村学校青年教师和名师进行关心与问询,关注双方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帮助。除此之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定期对乡村学校青年教师和名师结对指导后的效果进行考核与评价,以方便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把握名师片区指导制实施的进度与成效。

四、促进名师片区指导制发展的策略

基于上述相关的内容,笔者进一步提出让名师片区指导制助力乡村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优化策略,力争把名师片区指导制的最大效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1.激发名师与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合作意识

荀子认为,只有个人与他人的“共在”与“合作”,才是人得以存在的基础,每一个人只有在与人们的关系中,才能获得生存的条件[3]。因此,有必要先激发名师与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共同合作意识。一是唤醒名师的指导合作意识,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名师的指导角色。所谓指导角色,是指个体由政府机关、社会组织或团体而任命、委派、选定的角色[4]。名师指导角色的发挥有利于名师充分地激发其应有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发挥名师的模范引领作用。对此,上级教育领导部门要对名师的思想高度加以激励,倡导名师要具有崇高的教育情怀,增强名师对乡村教育的服务理念,并把这一理念发挥到极致。二是促使乡村学校青年教师认识到自身在专业发展上存在的短板,引导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主动合作的意愿与需求,使其发挥自身的开拓角色。所谓开拓角色,是指个体根据社会的期望和自己对规范的理解,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的角色[5]。对此,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领导可以就教师专业发展的系统性规划等对乡村学校青年教师进行培训,使其充分地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乡村学校青年教师应承担的使命以及自身在专业发展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为后续更好地发挥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开拓性角色做好铺垫。名师与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合作意愿的激发,可以进而形成名师与乡村学校青年教师之间良好的合作文化,这种合作文化可以感染更多的名师与乡村学校青年教师,启发他们共同进步以及引领他们共同前行。三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还需明确划分名师与乡村学校青年教师在合作过程中各自应承担的任务与职责。那么,名师在指导过程中应承担的任务与职责具體为帮助乡村学校青年教师澄清作为乡村学校青年教师应担任的角色以及对自身职业的责任期望,对其专业发展提供多方面的建议、指导与反馈,帮助乡村学校青年教师走出自身专业发展的舒适区,从而在专业发展上有所突破与成长。

2.搭建乡村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为了更好地促进乡村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搭建乡村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一是上级教育部门可以依据现有资源以及就近原则构建乡村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例如,可以在乡村学校创建名师工作室,这样能够方便名师向下开展专业发展指导活动;可以在市中心构建乡村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指导中心,采取订单式名师指导形式。通过搭建乡村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使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场地依托。二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还需创设个性化的连续跟踪指导模式,这是提高乡村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该指导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个性化与实践化原则,以利于提高对乡村学校青年教师指导的针对性与操作性。该指导模式可以根据每位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具体情况,开展不同周期性的指导,其中每个周期的指导内容可以由名师与乡村学校青年教师自主协商决定。当这一周期的指导时间结束,可以根据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具体发展变化情况,继续调整指导内容进行培养。这样一种贯通式的指导模式有利于针对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连续跟踪,有利于连续诊断与破解乡村学校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壁垒,并最终促进乡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3.开展名师片区指导制的弹性考核评估

在名师片区指导制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名师与乡村学校青年教师制定考核评估和激励机制,这样有利于调动名师与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弹性考核评估,即在考核评估内容方面主张多元化,其中对名师与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考核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考核评估教学方面,还应对教研活动、专业道德等方面进行考核。在考核评估标准方面主张差异化,即针对乡村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基础的不同,实施差异化的考核评估标准,切忌实施“一刀切”的统一的考核评估标准。在考核评估方式方面,应针对名师与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具体情况,实施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在考核评估时间方面主张自主协商原则,即名师与乡村学校青年教师可以自主协商考核评估的时间。

二是上级教育领导部门要坚持“捆绑激励”,即针对名师与乡村学校青年教師双方的共同表现情况来进行正向结对激励。这种正向结对激励的方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名师在所属区域内示范引领的辐射作用,而且能够激发乡村学校青年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进而最终达到提升乡村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正向结对激励应坚持“优教优酬,优良表现”原则,即对名师的激励要按照名师对乡村学校青年教师指导的质量进行激励,对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激励要按照乡村学校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指导过程中的进步发展程度进行激励。同时,对名师与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激励可分为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两种形式,其中外在激励是指对表现好的名师与乡村学校青年教师进行可量化的物质激励,内在激励是指对表现好的名师与乡村学校青年教师进行精神符号化的激励,例如可以授予名师和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相应的荣誉称号。

4.加大名师片区指导制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策支持与相应的制度建设是使名师片区指导制得以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上级教育部门应出台名师片区指导制的相关政策及配套文件,加大对名师片区指导制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建立经费指导制度,各级财政要依法保证名师与乡村学校青年教师指导培训的相关经费落实到位,这样才能使名师片区指导制有正常运行的经费保障基础。对于符合专业发展需求的乡村学校青年教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可以根据地方的财政状况以及学校的具体经费情况为每位乡村学校青年教师配套相应比例的专向的专业发展扶持经费;对于指导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名师来说,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可给予名师相应的指导津贴。二是健全名师与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约束制度。上级教育领导部门以及学校要围绕教师专业发展内容定期开展专项督察,及时地听取名师与乡村学校青年教师指导期间的工作情况,并研究名师与乡村学校青年教师指导期间形成的教学、科研成果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要把名师与乡村学校青年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的表现作为名师与乡村学校青年教师职称晋升、选拔任用以及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曾艳,张佳伟.名师作为学习领导者的角色实践与困境—基于上海市名师工作室的案例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6,28(04):92-98.

[2] 王标,宋乃庆.中小学名师的类型、特征及成长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3(05):7-11.

[3] 贺来.“关系理性”与真实的“共同体”[J].中国社会科学,2015(06):22-44+205-206.

[4][5] 奚从清.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6,18.

【责任编辑  武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