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记忆视域下图书馆特色阅读推广服务研究
2022-05-09李睿
李 睿
(天津市河东区图书馆,天津 300171)
0 引言
社会记忆的本质是社会历史传播、传承的人格展现,是特定社会公众群体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并利用信息方式实现记忆的重新提取与创新,是人类社会创造、创新所有成果的文化实现。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记录和传播的重要载体,传承社会记忆是其重要职能。本文将社会记忆与图书馆特色阅读推广服务进行创新性地融合,探究社会记忆视域下图书馆特色阅读推广服务的新思路与新途径,以期推动当前图书馆阅读推广事业的发展。
1 图书馆特色阅读推广服务现状调研
特色与阅读推广是图书馆公共文化职能体现的基本实现形式,是图书馆应承担的历史和现实责任。在当前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智能技术创新发展支撑下,图书馆不断尝试将特色与阅读推广有机整合,为提升整体服务成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以网络调查方式对一些省市级的公共图书馆网站进行调研,从中选择了6家提供特色阅读推广服务的公共图书馆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开展的特色阅读推广活动及活动的特色等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部分地级市以上公共图书馆特色阅读推广活动调查
通过以上调查发现,各地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结合各地的特色以论坛讲座、读书会、文献推介等形式开展了各式各样的特色阅读推广活动,这些阅读推广活动对传承社会记忆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文旅融合时代的到来,通过与旅游融合,开展特色阅读推广活动,传承社会记忆也是当前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趋势。此外,通过详细调查发现,尽管各地图书馆围绕各地特色开展了一系列阅读推广活动,但是阅读推广的主体大多还是图书馆,社会记忆强调集体智慧和公众的参与,因此,如何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实现多元主体参与的图书馆特色阅读推广服务效果将是当前图书馆开展地方特色阅读推广服务要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
2 社会记忆与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之间的关系
2.1 社会记忆传承是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重要目的
历史传承与现实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基本力量,受限于不同历史时代客观条件影响,历史必然无法以完整的状态保留下来,更多的是以同时期参照框架而保存,基于现今语言和情境不断被重新构建[1]。文献是社会记忆的基本物化形式,《周易》《春秋》《史记》无不是中国历史上优秀文献的代表,也正是有了文献,才将社会记忆由无形转变为有形状态,实现了社会记忆的物化。图书馆是人类为保存文献典籍而产生的机构,是被物化的社会记忆的基本承载体,承载过程又体现为文献的保存功能、整理功能及利用功能3个基本方面。
2.2 阅读推广是图书馆承载社会记忆的重要形式
阅读推广则是利用功能的基本实现形式,也是对社会记忆的提取。通过多元化的阅读推广形式,实现了文献的告知解释和互动反馈,也能够更加精准地捕捉社会对文献阅读的关注点。在文化发展进入普及化状态、信息资源无限膨胀背景下,社会记忆物化周期也不断缩短,读者难以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体系中高效地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内容[2]。这就必然要求阅读推广朝向特色化方向发展,以有效地推广资源,实现最大化的推广实效,在充分发挥文献利用功能的同时,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社会记忆的传承与保护。
3 图书馆特色阅读推广服务的要素
3.1 特色数据库
特色阅读推广活动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特征,活动开展主题鲜明,能够覆盖更多的受众群体,是实现阅读推广实效的基本要求。传统的图书馆运行模式中,更加侧重于文献的保存与整理,文献利用功能的实现更多的是以被动形式进行,限制了自身社会记忆功能的发挥。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展现技术高速发展并互相融合,在改变文献保存方式的同时,也为文献利用提供了坚实条件。因此,图书馆应当全面把握时代发展要求,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构建特色数据库,并充分利用数据库资源,开展多样性的阅读推广活动,强化对社会记忆的传承和传播,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搭建沟通桥梁。譬如,洛阳图书馆的“洛阳工业遗产档案数据库”“洛阳儿歌民谣数据库”“洛阳寻根文化库”;青岛图书馆的“青岛地方特色古籍数据库”“青岛地方戏曲文化数据库”;合肥图书馆的“合肥市地方文献”“合肥市网事典藏”“合肥记忆老照片”等数据库,无不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为驱动特色阅读推广服务水平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2 特色阅读推广制度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时期,社会公众群体对特色阅读推广活动的需求量和需求形式都发生重大变化,对阅读推广服务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多数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开展都是处于起步阶段,对阅读推广的认知水平还有待提升,阅读推广服务制度建设明显滞后,服务标准化建设更是任重道远。为驱动特色阅读推广服务有序开展,图书馆必须构建涵盖阅读推广目标人群、阅读推广责任主体、阅读推广服务形式和阅读推广项目控制在内的综合性推广制度,并结合实际对相应的指标体系进行细化[3]。同时,还要能够基于指标体系构建对应的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图书馆特色阅读推广的内部控制,以此推动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满足不同读者特色现实需求,为社会记忆传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3 特色阅读推广服务机制
基于图书馆在社会记忆层面应当承担的责任,新时代背景下,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效能的高效发挥必然要结合多元因素影响,实现服务机制的整体创新。特色阅读推广服务机制构建的基本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特色阅读推广服务机制
3.4 特色阅读推广参与主体
社会记忆赋予了图书馆特色阅读推广的现实责任,阅读推广服务则不断充实社会记忆内容。新时期技术发展和阅读推广模式的变革,要求读者必然要以深层次互动形式参与阅读推广活动。因此在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服务时,还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激励措施,提升读者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的积极性。阅读推广项目的设计和组织,应当从趣味性、利益性、互动性及个性化角度出发,基于量化模式构建阅读积分激励机制,依托多元途径构建粉丝文化体系,更好地提高用户黏度,提升读者参与特色阅读推广的积极性。
4 社会记忆视域下图书馆特色阅读推广服务实施策略
4.1 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工作中心是工作性质的关键决定因素,更是工作重心的基本引导。图书馆传统的阅读推广活动开展是以物为中心的,也就是以图书馆现有资源为中心,人为地将图书馆的官方记忆与读者群体的个体记忆割裂开来。这不仅使得读者对特色阅读推广活动的丧失兴趣,更是难以体现活动成效,图书馆层面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不佳[4]。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围绕读者打造阅读推广活动全流程运行体系,提升读者对阅读推广活动的认同感,在满足读者符号消费与情感消费的基础上,逐渐将活动内容内化至自身知识体系,外化至自身行为体系,才能够真正推动特色阅读推广活动良性发展[5]。
4.2 创新个性化阅读推广服务模式
个性化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的创新,是激发读者阅读欲望、提升阅读推广服务实效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社会记忆个体参与的基础条件。在阅读推广互动平台和数据库构建基础上,能够实现图书馆与读者个体多层次、全方位的互动,多元化采集读者阅读活动中产生的数据,并基于图书资源多维分类,依托大数据技术处理,分析读者个体在阅读活动中呈现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推送,以此加强阅读推广活动的针对性,减少读者在阅读资源筛选中的不便,全面提升阅读效率。个性化阅读推广服务模块设计,是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对阅读推广活动中读者的借阅行为和交互活动数据进行整理,通过算法选择进行聚类分析,将读者分为沉默读者、潜在读者、一般读者、活跃读者等不同聚类。在进行图书分类聚类分析后,基于关联规则处理,就能够更加精确地分析读者的阅读趋势和阅读兴趣。读者在登录模块后,平台根据数据挖掘结果,能够实时推荐阅读书目及关联书目,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图书选择[6]。
4.3 构建群体社会记忆驱动的阅读推广服务机制
图书馆特色阅读推广活动所承载的社会记忆责任,要求其必然朝着读者多元化方向发展,以此满足责任承担的基本要求。图书馆的社会公共产品性质,决定了阅读推广活动开展是以所有社会公众群体为对象的,但受到现实条件的影响,青少年群体、老年群体、残障群体、低收入群体等参与阅读推广活动有着较多的限制,而这些群体作为社会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法与现有社会记忆体系实现对接,使得群体记忆逐渐消失于历史长河中。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开展,为这些群体社会记忆的实现提供了现实载体,也实现了个体记忆与官方记忆的衔接,实现了特色与社会文化的衔接,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 结语
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记忆被推向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前台,构建特色阅读推广服务机制,创新阅读推广服务模式,依托读者全面、深入地参与,有效提升阅读推广服务工作水平,才能够真正实现图书馆所承担的社会记忆传承创新责任,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转型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