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成人颞叶癫痫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2-05-09武文娟屈晶马方圆武梦佳
武文娟 屈晶 马方圆 武梦佳
(1.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南 汝州 467500;2.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汝州 467500)
颞叶癫痫是一种起源于颞叶的、简单部分发作或复杂部分或继发性发作特征的癫痫疾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难治行癫痫,约占所有癫痫病人的1/2。颞叶癫痫具有反复发作性、突发性及刻板性的特点,患者发作后可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损伤脑神经系统,导致智力水平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左乙拉西坦是临床治疗颞叶癫痫的一线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癫痫,但仍有部分患者经充分治疗后,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联合其他药物可作为新的治疗手段。奥卡西平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的特点,该药对部分性发作癫痫有较好疗效[3],但针对成人颞叶癫痫的治疗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给予颞叶癫痫患者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并观察对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P300 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12 月至2020 年12 月期间就诊于我科的86 例成人颞叶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 例。
观察组中,男性20 例,女性23 例;年龄18~34岁,平均年龄23.17±5.32 岁;病程1~19 年,平均病程12.16±4.09 年;月发作次数:≤4 次16 例、>4 次26 例。对照组中,男性18 例,女性25 例;年龄18~33 岁,平均年龄22.76±5.29 岁;病程1~18年,平均病程11.69±4.34 年;月发作次数:≤4 次19 例、>4 次24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181206),且患者或监护人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癫痫诊疗指南解读》中关于颞叶癫痫的诊断标准[4];年龄≥18 周岁;入组前6 个月未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神经类疾病者;合并免疫、血液等系统疾病者;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肿瘤者;存在长期饮酒史者;对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存在过敏反应者;哺乳期、妊娠期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左乙拉西坦片(规格:0.5 g,优时比(珠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60085)500 mg·次-1,Bid。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药物耐受度,在用药一周后每周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1500 mg·次-1。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口服奥卡西平片(规格:150 mg,Novartis Farma S.p.A,国药准字:J20171081)600 mg·次-1,Bid。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药物耐受度,在用药一周后每周增加剂量,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400 mg。两组患者均治疗16 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P300 潜伏期、脑神经因子水平和药物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按照《神经学》的标准判定疗效[5]。临床控制:癫痫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80%或无发作;显效:50%≤癫痫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79%;有效:25%≤癫痫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45%;无效:癫痫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24%或无改善。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P300 潜伏期
于治疗前1 d、治疗16 周后,采用医用事件相关电位仪(广州市润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WJ-1A)检测两组患者P300 叠加信号,并记录Pz 点的P2、P3、N1、N2 各波的潜伏期。
1.3.3 脑神经因子水平
于治疗前1d、治疗16 周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常规3000 rpm 离心10 min,分离血清置于普通试管内,保存在-70℃低温冰箱中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中枢神经特异蛋白(CNS specific protein,S-100β)、IGF-1 水平。
1.3.4 药物不良反应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乏力、嗜睡、腹泻腹痛、皮疹。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n=43)
2.2 P300 潜伏期
治疗后,两组患者N1 波潜伏期、N2 波潜伏期、P2 波潜伏期、P3 波潜伏期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P300 潜伏期比较(,n=43)
表2 两组患者P300 潜伏期比较(,n=43)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 脑神经因子水平
治疗后,两组BDNF、S-100β、IGF-1、BDNF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脑神经因子水平比较(,n=43)
表3 两组患者脑神经因子水平比较(,n=43)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2.4 药物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乏力1 例(2.33)、嗜睡0 例(0.00)、腹泻腹痛2 例(4.65)、皮疹1 例(2.33)。对照组出现乏力1 例(2.33)、嗜睡1 例(2.33)、腹泻腹痛1例(2.33)、皮疹2 例(4.65)。两组患者乏力发生率、嗜睡发生率、腹泻腹痛发生率、皮疹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据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能够有效控制成人颞叶癫痫患者发作次数,提高治疗效果,优于左乙拉西坦治疗。左乙拉西坦进入机体后能够与大脑突触蛋白结合,抑制癫样放电,从而控制癫痫发作,发挥治疗效果,同时该药对大脑椎体神经元高压电也有一定抑制作用[7]。推测左乙拉西坦单一用药治疗效果欠佳的原因为:患者经多次治疗后神经元细胞膜钠通道结构出现改变,导致对左乙拉西坦敏感度降低,影响治疗效果。神经元放电异常是癫痫患者发作的重要原因,放电异常与电压门控钠通道状态有关。奥卡西平能够通过生成羟基衍生物,从而阻滞脑部细胞钠离子通道,抗惊厥作用调节谷酸能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神经元反复放电,减少神经冲动的突触传递,从而发挥,与左乙拉西坦协同治疗,增加药物作用靶点,有效控制癫痫发作[8-9]。
P300 是脑诱发电位的重要部分,表示运动事件、感觉及刺激等诱发的神经电生理反应,通过检测P300 诱发电位,能够反映神经传感通路及中枢神经各系统功能的完整性[10]。BDNF 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能够改善神经突触可塑性,促进海马神经发生,癫痫发作时其浓度可提高;S-100β 是酸性钙结合蛋白的一种,主要存在于胶质细胞中,当患者癫痫发作严重时其水平可升高,促使神经元放电活动发生该变,引起神经损伤;IGF-1 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发育过程,其浓度在癫痫患者可呈现异常高表达[11]。癫痫发作是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造成的症状,重复多次发作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据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N1 波潜伏期、N2 波潜伏期、P2 波潜伏期、P3 波潜伏期、BDNF、S-100β、IGF-1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能够改善患者中枢神经功能,优于左乙拉西坦治疗。左乙拉西坦能够通过控制患者癫痫发作,减轻癫痫发作对中枢神经功能的破坏,从而改善中枢神经功能。但该药长期应用后可出现耐药性,单一用药效果欠佳。奥卡西平西平能够通过阻断电压敏感的钠离子通道,控制患者癫痫发作,协同左乙拉西坦治疗,改善神经元异常情况,给患者中枢功能的恢复营造良好的环境,有效促使患者中枢神经功能重建[12]。研究显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说明奥卡西平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奥卡西平联合联合左乙拉西坦有效控制成人颞叶癫痫患者发作次数,改善中枢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但本研究还存在纳入样本均来自于一所医院的问题,有待后期大数据研究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