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海洋牧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下)

2022-05-09刘永虎尹增强邢彬彬吴忠鑫高东奎

科学养鱼 2022年4期
关键词:渔业资源牧场效益

陈 勇,田 涛,刘永虎,尹增强,邢彬彬,杨 军,陈 放,吴忠鑫,高东奎,程 前,刘 敏

(1.大连海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3;2.大连现代海洋牧场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085)

(3)建设资金和建后监测与管理资金不足。海洋牧场的规模与效益成正比,规模即效益。由于建设资金有限,大多数海洋牧场建设规模较小,规模效益不充分。另外,建设后的资源环境调查评估、牧场维护以及生态环境、渔业资源、生产运营等的管理资金难以保障,直接影响了海洋牧场效益的持续有效发挥。

(4)已建的海洋牧场管理不到位。海洋牧场要发挥资源养护的作用和持续长久的效益,需要对海洋牧场的生态、资源、生产及相关活动进行科学管理,若管理不到位,海洋牧场的资源养护和增殖功能将受到影响。海洋牧场建设主要是给海洋生物营造生息场,给渔业资源生物提供保护和增殖的生态环境条件。如果海洋牧场建好后,捕捞生产等活动管理不到位,短期内会吸引许多渔船使用各种渔具集中捕捞或垂钓,极易破坏渔业资源,特别是一些公益性海洋牧场,后期海上捕捞难以管控;一些经营性海洋牧场的资源管理措施不完善,会造成过度垂钓和采捕,导致鱼和贝类资源快速减少,影响海洋牧场的持续效益。海洋牧场的科学规范管理问题亟待解决。

(5)海洋牧场产业化程度较低。现代化海洋牧场是一种新型海洋渔业生产方式,是集优质海产品生产、生态环境修复与优化、生态增养殖、信息化装备设施制造、海上观光、休闲渔业、金融服务及文化科普教育等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综合体,目前海洋牧场建设和开发利用仍集中在一产上,二、三产业开发不足,缺少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综合体的科学设计和有效运行机制,产业集群弱,三产融合度低,现代化海洋牧场的综合效益没有充分释放。

2.对策

(1)建立国家海洋牧场工程技术中心。应建立国家级海洋牧场科技研发平台,整合沿海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的科研平台和队伍,集中优势力量,开展国内及国际的海洋牧场技术交流与合作,全面、系统地推进技术研发集成与模式创新。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和资源整合,突破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及生态技术链难题,全面提升海洋牧场自主创新能力,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有效的科技支撑。

(2)制定中国海域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总体规划,完善区域性海洋牧场建设规划。要在生态环境、生物资源及社会与产业详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中国海域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总体规划”,用以指导各海区各类海洋牧场的建设与管理运营,并为海洋牧场的全域化建设奠定基础。以生态优先、因地制宜、陆海统筹、产业融合、绿色发展为基本原则,科学确定海洋牧场建设区域,明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技术方法、建设步骤、建设规模等,提高区域性海洋牧场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仅靠政府的项目资金建设海洋牧场,难以形成较大海洋牧场规模和有效管理运营,应拓宽海洋牧场建设与运营的融资渠道,引进社会资本,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海洋牧场建设规模,加快推进海洋牧场全域化建设,使海洋牧场的规模效益得以充分发挥,同时要增加海洋牧场海域的生态环境、渔业资源的监测评估及管理资金,使管理单位有足够的经费进行长期监测评估,并在综合分析评价效果的基础上开展后续的管理,保障海洋牧场持续发挥应有的效益。

(4)加强海洋牧场区域管理,提高人们的海洋意识。要设置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制定和完善海洋牧场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及时掌握生态环境、渔业资源以及渔业生产等的动态变化,综合管理海洋牧场,全面提高海洋牧场效益。同时加强海洋牧场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海洋意识,扩大海洋牧场的影响力,促使人们自觉保护海洋环境和生物资源。

(5)发展海洋牧场产业集群,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综合体。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建设为海洋渔业及海洋产业提质增效以及三产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一产需要推出海洋牧场绿色系列水产品和生态环境产品,通过标准的制定、金融物流的支持、文化科普宣传推广,全面提高海洋牧场产品品牌效益;二产应提高海洋牧场海产品的加工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海洋牧场设施装备的加工制造能力,满足海洋牧场的现代化建设与管理运营的需要;三产应充分利用海洋牧场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发展休闲渔业、海上观光、科普教育等文旅产业;发展海洋牧场产业集群,构建三产融合的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综合体,充分释放海洋牧场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其产业价值。

四、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进步和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现代化海洋牧场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模式不断出现,加速了海洋牧场的科技化过程。如新型人工鱼礁及其投放设置技术、不同种类海藻场及海草床大规模营造与维护技术、鱼贝类资源高效生态恢复技术以及绿色健康增养殖系统技术等不断用于海洋牧场的建设;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综合调查评估新技术、渔业资源生态调控及采捕新技术、鱼贝类群体行为远程监控技术、自然灾害预警防控技术以及智能化生产管控技术等不断运用于海洋牧场的系统管理运营,海洋牧场的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

2.与其他用海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越来越明显

海洋牧场属于渔业领域,一般是在海洋规划中的农渔区域内开展建设和运营,但随着海洋开发的不断推进,渔业海域空间不断萎缩,生态环境也受损。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可与其他海洋工程生态融合,如与渔港、游船码头、海上机场以及海上风电场等海洋工程结合,使之成为鱼、贝、藻的生息场,这些工程还可为海洋牧场产业发展提供陆海联通、能源支持与交通便利。现代化海洋牧场规划建设可与海水养殖生态融合,降低养殖对生态环境的负效应,强化资源养护的正效应。各种类型建设与运营模式不断创新,海陆联通、产业集群、三产融合的新型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综合体不断形成,综合效益大幅度提升。

3.近、远海海域牧场化

现代化海洋牧场在近岸和岛礁海域的建设基点上,不断向全海域扩展,在深水区构筑高层大型集鱼养护鱼礁和浮鱼礁,用以聚集和养护中上层鱼;在鱼的洄游通道设置诱导型鱼礁,以养护洄游性鱼,提升中上层及洄游性鱼的资源量。通过近海浅水区与远海深水区域的生态协同建设,拓展海洋牧场空间,为定居性和洄游性的鱼、贝类资源提供保护和增殖的全海域生态环境,全面提升我国现代化海洋牧场的综合效益,逐步实现中国海域海洋牧场化。

4.“碳中和”“碳达标”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海洋生物是地球上极其重要的碳汇体和碳聚体,随着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海域的生态容量将不断提升,贝、藻、参、鱼等渔业资源的生物量也将不断增大,现代化海洋牧场的碳汇及移碳作用越来越强,对我国的“碳中和”以及“碳达标”的贡献将会越来越明显。现代化海洋牧场是我国海洋渔业发展的方向。2021年5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渔业发展支持政策、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强调:“‘十四五’期间将通过支持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改造捕捞设施等方式,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渔业现代化水平,构建渔业发展新格局”。相信通过政、产、学、研的共同努力,现代化海洋牧场必将为我国的渔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以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文完)

猜你喜欢

渔业资源牧场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错季土豆 种出好效益
海上牧场
关于北冰洋公海渔业资源管理的国际合作问题探讨
河北沿海焦氏舌鳎资源现状分析
基于渔业生态足迹广东海洋渔业生态可持续利用评价
叮当牧场
Gift Ho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