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先进工艺SoC 器件空间单粒子效应试验研究

2022-05-09杜卓宏王乾元李嘉伟张洪伟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断器件粒子

杨 榕,杜卓宏,王乾元,2,李嘉伟,孙 毅,2,吕 贺,2,张洪伟,2,梅 博,2*

(1. 中国航天宇航元器件工程中心; 2. 国防科技工业抗辐照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北京 100029)

0 引言

导航卫星主要运行在地球静止轨道(GEO)和中地球轨道(MEO)。在GEO,卫星受到银河宇宙线和太阳宇宙线的重离子辐射的影响,其半导体器件会产生瞬时或永久性辐射效应,导致器件性能退化或功能丧失,进而引发卫星在轨异常。

国产NS9xxU 型SoC 器件是一款用于GEO 导航卫星的多频多模信号处理器件,采用体硅55 nm 1P7M CMOS 工艺制造,电路规模约为3000 万门。器件由导航基带、外设接口及处理器部分组成,最多可支持7 个频点的A/D 数据输入,包括GPS的L1、L2 频点,北斗的B1、B2、B3 频点以及Glonass的 L1f、L2f 频点。捕获模块支持对上述频点的快速捕获;跟踪模块实现对上述频点的跟踪。导航基带模块可实现跟踪通道环路的闭环跟踪,包括载波环跟踪和码环跟踪。外设接口应包含Uart、SPI、SPF、I2C、GPIO、看门狗和1PPS 等接口。SoC 器件能通过CAN 或1553B 总线与星务进行数据交互。处理器部分采用双核结构,具有:1)内部运算单元完成指令的解析运算;2)PLL 部分支持处理器时钟的工作频率配置;3)SRAM 单元供程序的在线运行;4)数据交互功能。因器件结构复杂且对辐射敏感,空间应用须关注其抗辐射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本文针对SoC 器件,结合器件功能及应用于GEO的环境剖面,开展空间单粒子辐射敏感性分析,设计器件单粒子效应测试系统,并利用HI-13 串列加速器及HIRFL 回旋加速器开展地面模拟重离子单粒子效应测试及分析;结合ForeCAST 在轨预示软件,对器件在轨单粒子翻转率进行计算,为器件的空间应用提供参考。

1 器件功能及辐射敏感性分析

1.1 器件功能性能

该SoC 器件的功能验证重点针对其基带功能和CPU 内核功能,主要包括电路基本功能模块、接口模块、程序加载、数据交互等功能。器件功能见图1。

图1 器件功能框图Fig. 1 Functional block diagram of the SoC device

基带功能指器件对各频点导航信号的捕获跟踪覆盖性;CPU 内核功能包含加载运行功能、Timer定时器、WatchDog 功能、GPIO 功能、同步串口功能、EBI 总线功能以及双核数据交互功能等。

根据SoC 器件的功能和典型应用,设计了器件的应用偏置电路板,其原理如图2 所示。典型应用电路按照SoC 应用于整机系统的基带板实际电路进行设计。电路板内部配置2 个导航信息处理单元,外部输入的射频信号经过功分器分路后分别送入这2 个导航信息处理单元;再经功分器和射频滤波器的分路和选频后,分别输出至2 片射频信号处理器件;每片射频信号处理器件包含2 路下变频及A/D 采样处理通道,可处理2 个频点的模拟导航信号,并直接输出数字采样信号。2 个导航信息处理单元在硬件设计上完全相同且物理设计完全独立,因此本文仅以其中1 个单元为例进行描述。

图2 典型应用电路结构Fig. 2 Circuit diagram of a typical application

经射频信号处理器件采样后的数字中频信号送至SoC 的Baseband 模块,完成导航信号的捕获、跟踪和环路处理。SoC 内部的SCore 用于定位解算,由其从Baseband 模块中获得卫星的累加量和测量量数据,根据累加量数据对载波残余频/相差和伪码残余相差进行修正,根据测量量数据获得各跟踪卫星信号的伪距信息,经过解算后生成定位和定速结果。

定位解算完成后,由SCore 通过片内交互单元将定位数据和测量量数据发送给MCore,由其利用带轨道动力学模型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完成实时定轨解算。最后由MCore 利用同步串口将解算数据、遥测数据、测量量数据等通过板件连接器发送给用户。

1.2 辐射敏感性分析

CMOS 工艺器件的空间辐射效应包括电离总剂量效应和单粒子效应。前者主要作用于器件的氧化层,如栅氧和场氧等区域,在Si/SiO界面形成损伤。对于NS9xxU 型SoC 器件,其典型栅氧厚度为30 Å,理论分析认为超薄栅氧对电离总剂量效应有一定的防护能力;而且前期试验数据表明,该型SoC的抗电离总剂量辐射能力大于100 krad(Si),满足一般宇航型号的抗总剂量辐射指标要求。

采用CMOS 工艺制造的典型SoC 器件内部功能复杂,包含寄存器、存储器等结构,因此极易发生单粒子翻转(SEU)和单粒子功能中断(SEFI);而且器件采用CMOS 双阱工艺制造,存在NPNP 的晶闸管寄生结构,在单粒子入射情况下,可能触发晶闸管结构,导致电离产生的瞬态电流被放大,诱发单粒子锁定效应(SEL)。因此,本文重点针对NS9xxU型SoC 的单粒子效应,特别是单粒子翻转、单粒子功能中断和单粒子锁定效应开展试验研究。

2 单粒子试验方案

利用重离子对NS9xxU 型SoC 器件开展单粒子效应测试试验。试验分别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 串列加速器及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的HIRFL 回旋加速器上进行。具体试验方案如下。

2.1 试验样品

NS9xxU 型SoC 采用体硅55 nm 1P7M CMOS工艺制造,Q208P2 封装。试验前对器件进行化学、机械开封装,使内部芯片裸露,便于加速器离子进行辐照。试验样品共3 只,分别编号为1#、2#、3#。

2.2 试验测试系统

根据器件功能和应用条件设计了单粒子效应测试系统,主要包含可编程直流电源、硬件板卡及上位机等。如图3 所示,由NI 可编程电源通过电源接口为待测器件供电,上位机对器件输出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图3 单粒子效应测试系统硬件组成示意Fig. 3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hardware system for single particle test

整个板卡主要包括对外接口、FPGA 控制单元和SoC 测试芯片3 部分。系统对外接口包括电源接口和DB9 串口,外接电源通过电源接口接入到板卡中的电源转换芯片,由该芯片完成电压转换后提供给整个系统。FPGA 控制单元完成系统测试控制和数据交互工作。

测试时,FPGA 控制单元接收来自上位机的控制指令,做出响应,输出相关的测试激励;SoC 接收到测试激励后在辐照环境下完成响应,即相应的功能测试,并将测试结果打包送至FPGA 控制单元;FPGA 控制单元收到测试结果后,负责将其通过DB9接口发送至上位机中进行显示和储存。

2.3 试验测试内容

2.3.1 单粒子翻转测试

对被测器件进行单粒子效应测试时,测试系统主要是使被测器件处在工作状态,同时监测被测器件对单粒子翻转的敏感性。具体测试步骤见图4。当累积注量达到10粒子/cm或约定条件(如出错总数达到100)时,测试人员可通过测试软件结束本次测试,切换器件模式或粒子种类,进行后续辐照试验。

图4 单粒子效应测试流程Fig. 4 Process for the single event effect test

单粒子翻转测试中的主要模式配置如下:

1)SRAM 测试

FPGA 配置SoC 电路为SRAM 在TRM 模式下进行翻转检测,向连续的地址写入0xaaaaaaaa,32 个地址作为1 个单位;写入数据后,对其进行循环读取,将第次的读取数据作为第+1 次读取数据的比对标准,如果发生错误,错误数累加;累积辐照至规定注量,停止粒子辐照,对器件进行复位,然后继续进行辐照测试;重复上述操作至错误总数或累积总注量达到预设值,试验停止。

2)DFT 测试

FPGA 根据接收到的上位机指令,将SoC 电路配置为DFT 模式,管脚DFT_BIST_MODE 配置为0,管脚DFT_SCAN_MODE 配置为1,使能信号管脚DFT_SCAN_MODE 配置为1,输入时钟引脚为AD_CLK。AD_DATA_L[15:0]、AD_DATA_H[15:0]、M_UART0_RXD、 M_UART0_TXD、 M_UART1_RXD、M_UART1_TXD、M_SPF_S_SCK、M_SPF_S_CS、M_SPF_S_DAT、M_SPF_M_SCK 管脚为扫描输入,扫描观测输出为EBI_ADDR[22:0]、EBI_DATA[15:0]、EBI_OEN,SoC 内部所有扫描链可遍历绝大多数寄存器。

测试激励参考常规功能测试的DFT 测试码。

测试分为带TRM 和无TRM 的扫描链2 种测试模式,分别记录试验结果。对带TRM 的扫描链累积辐照至规定注量,停止粒子辐照,对器件进行复位,然后继续进行辐照测试,重复上述操作至错误总数或累积总注量达到预设值,试验停止。

2.3.2 单粒子功能中断测试

1)UART 模块

①设置UART0 波特率为115 200,1 位停止位,无校验,收发使能;

②FPGA 控制器端将UART0 串口的发送端和接收端相连;

③测试内部UART0 的寄存器初始状态;

④CPU 向UART0 写数据(5×32 bit),同时将写入的数据通过FPGA 控制端发送给UART0;

⑤CPU 读取FPAG 控制端发送的数据,与CPU写入数据进行比较,以验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2)TIMER 定时器模块

①设置TIMER0/TIMER1 为周期模式,步进精度为0 级,32 bit 宽度,循环模式,将50 ms 的定时初值写入定时器;

②在定时器中断中,配置GPIO20,使其产生周期为100 ms 的方波输出给FPGA 控制端;

③FPGA 控制端对输入方波进行测试,如果测试结果正确,则通过触发SoC 的GPIO19 管脚,产生GPIO 中断,告知CPU 测试结果。

3)SPI 模块

①配置SPI 空闲时钟为高,数据传输低位优先,奇数边沿采样,使能SPI 模块;

②通过SPI 总线,向W25X20 Flash 最后一个片区写入数据(256×32 bit);

③CPU 通过SPI 总线读取W25X20 Flash 最后一个片区写入的数据,与CPU 写入数据进行比较,以验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4)EBI 模块

①配置EBI 片选0 为访问Flash 时序;

②通过EBI 总线接口,向EBI Flash 最后一个片区写入数据(256×32 bit);

③CPU 通过EBI 总线接口读取EBI Flash 最后一个片区写入的数据,与CPU 写入数据进行比较,以验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5)GPIO 模块

①配置GPIO23(主核GPIO23,从核GPIO29)为GPIO 输出,GPIO24(主核GPIO24,从核GPIO30)为输入;

②通过FPGA 控制端将GPIO23/GPIO29 与GPIO24/GPIO30 连接;

③CPU 配置GPIO23/GPIO29 为高低电平输出后,再读取GPIO24/GPIO30 的相应输入值,进行比较以验证GPIO 的正确性。

6)SPF 模块

①配置SPF1 为主模式发送、SPF0 为从模式接收,片选低有效,字节内bit 由低到高,时钟空闲为高;

②FPGA 控制端将SPF1 与SPF0 的时钟、片选、数据线相连接;

③CPU 通过SPF1 发送数据(5×32 bit),将SPF0接收到的数据与发送数据进行比较,以验证SPF 模块传输的正确性。

7)核中断模块

①配置主、从核模块各自的核中断功能;

②在主核中CPU 轮询触发从核的8 个核中断;

③在从核中断服务函数中,通过共享寄存器给主核以应答;

④主核读取共享寄存器,判断从核是否能够正常响应核中断;

⑤在从核中CPU 轮询触发主核的8 个核中断;

⑥在主核中断服务函数中,通过共享寄存器给从核以应答;

⑦从核读取共享寄存器,判断主核是否能够正常响应核中断。

8)浮点计算模块

在该模块中,通过一段计算Π 的算法函数进行验证。CPU 每执行1 次该算法程序,就将计算出的Π 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以验证CPU 的浮点计算功能。

2.3.3 单粒子锁定测试

对被测器件进行单粒子锁定测试时,辐照过程中测试器件在电源电压上拉10%、最高工作频率条件下的功能输出及工作电流,当被测器件的工作电流突然大于设定值(如,正常工作电流的1.5 倍),表明器件功能异常;若停止辐照后器件功能不能自行恢复,重新上电后可恢复正常,则判断器件发生单粒子锁定。

3 试验结果分析

利用HI-13 串列加速器及HIRFL 回旋加速器产生的Si、Ti、Ge、Ta 离子对器件开展了单粒子效应测试,其中Ta 离子、Ge 离子、Ti 离子和Si 离子的LET 值分别为81.4、37.4、21.8、21.8MeV·cm·mg。单粒子翻转截面数据处理结果见表1。需要说明的是:因试验采用多个样品重复进行,部分试验轮次单粒子翻转未达到100 次,但已满足翻转截面数据统计的需求,可结束该轮次试验。

表1 单粒子翻转截面数据处理结果Table 1 Results of cross-section of single event effect

4 ForeCAST 软件拟合计算结果

利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粒子效应预示软件ForeCAST 对NS9xxU 型SoC 器件的单粒子翻转和功能中断截面进行拟合计算,所用的4 种离子以及截面参数参见表1。

DFT 模式单粒子翻转截面与LET 值变化曲线如图5 所示,饱和截面为3.505×10cm·bit,取10%饱和截面对应LET 值13.7 MeV·cm/mg 为阈值,资源数499 033 bit,在GEO、Adams 90%最坏环境模型,3 mm(Al)屏蔽条件下,计算得到器件DFT 模式单粒子翻转率为6.80×10d·bit。

图5 DFT 模式单粒子翻转截面与LET 值变化曲线Fig. 5 Single event upset cross section vs. LET value for DFT mode

SRAM 模式单粒子翻转截面与LET 值变化曲线如图6 所示,饱和截面为1.9×10cm·bit,取10%饱和截面对应LET 值12.8 MeV·cm/mg 为阈值,资源数14.8 Mbit,在GEO、Adams 90%最坏环境模型,3 mm(Al)屏蔽条件下,计算得到器件SRAM模式单粒子翻转率为5.61×10d·bit。

图6 SRAM 模式单粒子翻转截面与LET 值变化曲线Fig. 6 Single event upset cross section vs. LET value for SRAM mode

单粒子功能中断截面与LET 值变化曲线如图7所示,饱和截面为8.57×10cm/器件,取10%饱和截面对应LET 值10.18 MeV·cm/mg 为阈值,在GEO、Adams 90%最坏环境模型,3 mm(Al)屏蔽条件下,计算得到器件单粒子功能中断率为5.24×10d。

图7 单粒子功能中断截面与LET 值变化曲线Fig. 7 Single event functional interruption cross section vs.LET value

5 结束语

对某多频多模导航SoC 器件进行单粒子效应测试可以看出:该器件在Ta 离子辐照下的单粒子锁定阈值为81.4 MeV·cm/mg,满足地球轨道航天器对单粒子锁定效应的指标要求(SEL 阈值LET≥75 MeV·cm/mg)。

然而该器件对单粒子功能中断效应和单粒子翻转效应比较敏感,主要原因可能是55 nm 工艺条件下,器件有源区面积显著缩小,进而导致器件对于单粒子入射电离出电子-空穴对的灵敏体积减小;因此,相比0.13 μm 以上工艺节点的器件,55 nm工艺器件更容易导致存储节点发生翻转。针对本文中的导航SoC 电路,在具体使用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例如,需要在系统级进行定时刷新或对SRAM 区采取EDAC 校验,以满足宇航型号的抗单粒子翻转要求,保证卫星在轨可靠运行。

猜你喜欢

中断器件粒子
TMS320F28335外部中断分析与研究
Finding the Extraterrestrial
雪后林鸟
虚拟校园漫游中粒子特效的技术实现
一种用于抗体快速分离的嗜硫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跟踪导练(二)(5)
惯性权重动态调整的混沌粒子群算法
问:超对称是什么?
新闻浮世绘
通用贴片式器件及应用电路(四)电压变换器ICL7660及ICL7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