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县水稻细条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初探
2022-05-09陈光敏程蕾
陈光敏 程蕾
摘 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镇宁县)已有13年的发病史,对水稻种植产生较大的危害。为进一步做好水稻细条病的综合防治工作,通过跟踪调查及相关试验,对该县水稻细条病发生规律进行系统性梳理。根据相关数据,研究探索水稻细条病在镇宁县发生规律及相应的防治技术,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水稻细条病;发生规律;防治初探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5-0091-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11.4 文献标志码:B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以下简称细条病)的发生流行主要决定于寄主、病原和环境条件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缺少任何一个因素均不可能构成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水稻细条病已成为我国继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后的第四大水稻病害,严重威胁水稻生产。水稻细条病发病速度快,危害较大,一般病田减产15%~25%,严重的可达40%~60%。
1 发生概况
1.1 镇宁县水稻细条病发生概况
1.1.1 发病史
跟踪多年调查研究发现,细条病在镇宁县发生已达13年,病害发生的最低温为12 ℃,发病最适温度为25~30 ℃,最高温度在33 ℃以上,湿度决定此病发病率及严重度。镇宁县疫区病稻谷收获后,农户不处理病株残体,导致病株残体带菌,同时用作垫圈的圈肥或牲畜食料的残体未经腐熟,成为下年水稻侵染的主要来源。
1.1.2 田间发病因素
该病在田间的流行取决于温度、湿度及降雨量。在发病前期,如不注意N、P、K肥配合,偏施、迟施N肥,易造成水稻植株徒长,叶片嫩绿,抗病力下降而发病严重[1]。
1.1.3 采收后发病病因
镇宁县疫区病稻谷收获后,需及时处理病株残体,防止病株残体带菌,以免成为下年水稻侵染的主要来源。带菌圈肥用于苗床播种后,病菌侵害幼苗的芽鞘和叶鞘,插秧時又将病秧带入本田,通过气孔侵染。潮湿情况下,开始有菌脓溢出,若湿度高达96%~100%时即雾露天气渗出菌脓最多,这是干旱年份细条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原因[2]。干燥后成细小的黄色装菌粒,可借风、雨水、露水、泌水叶片、土壤、人、畜接触和昆虫等蔓延传播,也可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到其他田块,串换疫区秧苗也是病菌主要来源之一。
1.2 水稻细条病防治概况
1.2.1 做好水稻品种的合理化布局
引进筛选出适合细条病疫区栽种的抗病品种。根据疫区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种子布局,选择适应性、抗病力强的水稻杂交品种组合进行推广种植。加强对种子抗性的了解和种子更新换代,淘汰常规种和单一化种植及感细条病品种,减轻病害的发生。
1.2.2 种子消毒灭菌工作
播种前翻晒种子1~2 d,减少病菌并增强种子的活力,统一使用40%强氯精或10%浸种液进行消毒处理,供种时按1 kg种子配一包强氯精直接销售给农户,或使用1%生石灰水浸种,播种前使用10%~20%盐水精选种子,淘汰空秕粒。
1.2.3 减少菌源传播
带病种子保存10个月、病草保存7个月后仍存在致病力,稻株的致病率分别为4.6%和20%[3],应及时消除菌源。
1.2.4 搞好田园清洁工作
在育秧地和水稻田,特别是发病疫区,耕前要彻底清除病残体和田边地角杂草。条件好的地方在耕前要进行30 d以上的深水漫灌,减少病源。在水稻细条病发病疫区,收割后要彻底清除病残体烧毁病稻草,铲除病稻桩和田边地角杂草,减少来年病源基数。病稻草圈肥必须充分腐熟后才可用作基肥。
1.2.5 土壤消毒处理
春耕备耕前对历年发病疫区的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每667 m2撒施50~100 kg生石灰消毒,或喷洒药剂绿亨六号杀灭越冬病菌。
1.2.6 搞好水稻健身栽培
培育壮秧,提高水稻抗细菌性病害的能力,推广水稻两段育秧,在水稻各生育期,加强田间管理,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推广高产控害栽培技术,合理密植,科学管理水、肥,做到配方施肥,不偏施氮肥,浅水栽秧、深水返青、薄水分蘖(控制无效蘖),足苗晒田,灌水长穗,干湿壮籽。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1.2.7 实行规范化栽插,合理密植,合理施肥
采用宽窄行拉绳插秧,使水稻通风透气,减少发病环境因素,施足底肥,早施追肥,防止偏施尿素和碳氨,注意N、P、K肥合理利用,防止秧苗徒长。
2 防治办法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完成水稻安全生产的任务。确保镇宁县全年水稻损失率控制在2.6%以下。通过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农药使用实现更好的效果,能显著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1 抓好药剂防治
2.1.1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是细条病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应合理选择农药,适时适量用药。
1) 大田期防治。发病区、老病区和重病区田块,打白田前用生石灰撒施防治。根据细条病发病的规律,分蘖盛期发病迅速且集中,一旦发现发病中心,及时用药控制,其余未感病的田块及时组织预防,在分蘖期防治一次,破口期和齐穗期各一次,在该病严重流行年份,用药量要加倍,并增加喷药1~2次,即全程喷3~4次,保证大田的防治效果,达到增产的目的。
2) 水稻大田生育期药剂防治。每667 m2可用氯溴异氰尿酸40~50 g兑水50~60 kg喷雾,或用20%叶枯宁120 g兑水50~60 kg喷雾,或用50%代森铵1000倍液喷雾,或用消菌灵(15%络氨铜水剂)100 g兑水50~60 kg喷雾,或用龙克菌(30%噻菌铜)60~90 g加兑水30~45 kg喷雾防治。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即可。
3) 统一用药,搞好统防统治。细条病的防治,必须在搞好预测预报的同时,积极组织对路农药进行防治,在发病区稻田,掌握用药防治关键的3个时期,组织群众以村、组为单位,统一时间,统一配药,实行统防统治,连片防治,切断病菌再侵染的途径。根除疫情与一般普通病虫害的防治有本质的区别,应尽量做通涉及疫情农户的思想,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做到“舍小家、顾大家”为根治疫情创造良好的基础,同时以细条病疫情发生为契机,通过广泛宣传和培训,保证发病区农户丰收。
2.1.2 提倡配方施肥,开展综合防治
细条病发生地区,要实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在做好种子消毒处理的同时,加强栽培管理,培育无病壮秧,提倡配方施肥,避免偏施、迟施氮肥,灌溉用水做到浅水勤灌,避免串灌、漫灌,秧田3叶期及移栽前用新植霉素或叶青双等药剂进行预防,做到带药下田,大田发病后,立即用杀菌王、新植霉素、叶青双或消菌灵等药剂连续防治2~3次,暴雨过后应及时进行补治。
2.2 加强违章调种的执法力度
违章调种是引起细条病蔓延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随着流通领域的不断扩大,违法经营杂交稻种子时有发生,一旦发生危险性病害,难以追根寻源,因此,各级植物检疫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在为农业生产把关与服务的同时,对违章调种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查处,决不手软。
3 通过田间试验探索发生规律
3.1 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杂交品种组合4个,分别为:处理1,泰优99;处理2,宜优3185;处理3,德优4757;处理4,金谷优3301。
3.2 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镇宁县宁西街道瓦窑村杨友华水稻责任田,面积667 m2。土壤为黑土,排灌方便,肥力中等,海拔在1 150 m,前茬种植油菜。
3.3 试验时间
本试验2019年5月5日开始,10月15日结束。
3.4 试验药剂
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20%噻菌酮悬浮剂,每667 m2用量90 g,兑水40~50 kg。
3.5 试验方法
3.5.1 试验设计
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试验药剂用20%噻菌酮悬浮剂,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在水稻孕穗初期、水稻孕穗末期“破口期”和始穗期(抽穗达到60%)各施药一次,试验面积607 m2。
3.5.2 试验药剂防治
在水稻孕穗初期、水稻孕穗末期“破口期”和始穗期(抽穗达到60%)667 m2用量按90 g,兑水40~50 kg进行叶面喷施。
3.5.3 選择时间
选择天气晴朗的上午在水稻叶片上露水干时施用,药后连续几日无雨。7月26日水稻孕穗初期施第一次药;8月2日水稻孕穗末期“破口期” 施第二次药;8月9日始穗期(抽穗达到60%)施第三次药。
3.6 田间调查记载
施药后调查防治情况:药防4个处理,每个处理定点定株定时采取平行线5点取样进行田间调查,分别调查发病株数和严重度,计算剑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3.7 结果分析
3.7.1 品种抗病性比较
由表1可知,处理1泰优99,叶片较宽,发病时间较处理2、处理3、处理4分别早9 d、12 d和7 d。施药前各处理感病病叶率分别为8.53%、5.34%、4.78%、7.85%,病指分别为1.13、0.42、0.35、1.05;第一次施药后病叶率分别为7.35%、5.11%、3.91%、6.93%,病指分别为1.06、0.33、0.26、0.86;第二次施药后5 d调查病叶率分别为10.23%、5.04%、4.12%、6.35%,病指分别为1.2、0.32、0.21、1.12;第三次在第二次施药后5 d和10 d调查平均病叶率分别为8.37%、4.23%、3.28%、5.86%,病指分别为1.065、3.28%、5.86%、0.93;得出易感细条病时间和感病情况顺序分别为泰优99>金谷优3301>德优4757>宜优3185。
3.7.2 栽培管理比较
在发病田块,往往进水口附近发病重,非进水口处发病轻,究其原因是流水传播。病菌溢出的菌脓落入田间的水中,随着灌溉水而传播到其他田块。因此,低洼积水、大雨淹没以及串灌、漫灌等往往容易引起水稻细条病连片发生。而在发病前期,如不注意N、P、K肥配合,偏施、迟施N肥,易造成水稻植株徒长,叶片嫩绿,抗病力下降而发病严重。
3.7.3 气候与环境因素比较
一般水稻分蘖盛期至始穗期,是植株抗病能力最弱的阶段,连续降雨和日照不足等气候条件有利于细条病的发生和流行,其中暴雨是造成细条病大面积流行的最主要因素。干旱时,细条病也同样发生与流行。常出现雾、露天气时,有利细条病病部菌脓溢出,当相对湿度达85%以上时,开始有菌脓溢出,若湿度高达96%~100%时渗出菌脓最多,干燥后可借风近距离传播,这可能是干旱年份细条病反常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原因。
3.7.4 产量
水稻细条病会降低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而造成产量损失[4]。
3.7.5 栽培管理探索
施肥水平不同,同一品种病叶率病指发生程度不同。2019年7月25日,在江龙镇骆家湾村进行比较试验800.4 m2水稻田中分400.2 m2,施用4 kg尿素作追肥,8月10日分别调查,秧叶叶色浓绿,病叶率为20.33%、病指7.28;未施尿素的400.2 m2,同期病叶率为14.21%、病指4.37,可见施肥水平不同,同一品种病叶率不同。
水稻分蘖至孕穗期最易感染细条病。种植密度大和增施氮肥均易导致病情加重。深水灌溉田发病重于浅水灌溉田,湿润灌溉田发病轻。如氮肥施用过迟或过量,水稻植株易贪青徒长,硅化细胞少,株间通风透气性差,容易造成细菌性病害蔓延和侵染,增施磷钾复合肥,可调节氮的代谢正常,提高水稻植株的抗病性。深水漫灌更易造成细菌的繁殖蔓延,比浅水促蘖发病重。
3.7.6 气候与环境因素探索
水稻分蘖盛期至抽穗扬花期是细条病发生最为猖獗的时期。近年来,镇宁县水稻细条病发生细条病的村寨田坝海拔在1 050~1 200 m,位处于四面环山的低热槽子,槽子田早晚凉爽,雾大露重,通风透气性差,田间小气候明显。
3.8 结论
品种间的感病性各不一样,据调查,2019年7月26日调查试验,在同等肥力,施肥水平和管理条件下,以宽叶品种系列感病率高于其他品种,病叶率为9.35%,病指1.06,而中等宽叶品种病叶率为8.71%,病指0.95,齐穗期再次在同等条件下调查宽叶品种病叶率10.21%,病指1.35,窄叶品种病叶率8.27%,病指1.01,可见宽叶型品种组合比窄叶型品种组合发病严重。同时通过试验证明,水稻品种对细条病的抵抗能力有很大的差异,发病的轻重往往决定于水稻抗病能力的强弱,一般宽叶型水稻品种较窄叶型品种感病。
参考文献:
[1]童贤明,徐鸿润,朱灿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及流行因子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1995(2):97-101.
[2]许渭根.水稻细条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R].杭州:浙江省植物保护总站,2002.
[3]李建仁,李碧文,罗凤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1989(8):22-24.
[4]童贤明,徐鸿润,朱灿星,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产量损失估计[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5(4):357-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