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田玉米种植技术和改进策略

2022-05-09李冰心

种子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改进策略

李冰心

摘    要:我国玉米种植的历史悠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玉米种植为我国解决温饱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玉米质量和产量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分析了大田玉米的种植技术和改进方向,从提升农民种植收益、促进玉米集约化生产以及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等方面阐述了玉米种植技术改进的价值,并从品种选择种植要求、田间管理以及作物收获等方面提出了种植要点,深入分析了大田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策略,提出了大田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策略。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大田作物;改进策略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5-001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玉米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提高玉米的质量和产量,能够显著增加农民的种植收益。在开展大田作物种植时,做好种植初期的田间管理,能够对后期作物的生长状态产生重要影响;采取科学有效的种植技术,能够更好地保障玉米健康生长,有利于提升玉米的整体产量和品质。种植大田玉米会经历多个种植环节,农户要对各环节实现有效把握,才能更好地保证作物的收益和投入产出比[1]。

1 推进大田玉米种植技术改进的原因

1.1 提升农民种植收益

与其他大田农作物相比,我国农户对于玉米作物的种植热情较高,近年来,玉米在市场上的价格也不断上升。食用玉米作为一种有效降低血糖、促进肠胃代谢的农作物,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在食用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农户投入更多的种植成本。食用玉米种植过程精细化要求较高,除基础的移植、覆膜、施肥等工序外,还会涉及相关种植技术和设备需求[2]。开展大田作物玉米种植技术研究,能够为农户生产提供有效的指导,有利于提高农户的种植热情。食用玉米生长受周边气候影響较大,需要农户结合不同的生长阶段采取不同措施,保障作物生长过程中与周围气候环境等协调。例如,北方地区的夏季持续高温天气会造成玉米内部水分蒸发,对其后续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这一阶段应及时灌溉。在寒冷的冬季,需要采用覆膜种植的方式,保障玉米生长过程中温度、湿度合理,从而使玉米健康生长。

1.2 促进玉米集约化生产

许多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受限于传统小农思想,种植技术过于传统封闭,种植规模小,推进大田玉米种植,能够发挥技术优势,推进种植现代化。传统种植方式存在较大不足,而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改进,利用先进技术设备的种植优势,能够更好地助力农户转变调整生产模式,也能更好地普及先进的种植技术,解决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实现农业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3]。

1.3 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对于大田作物来说,早期种植环节直接关系到作物后期生长与质量表现。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尤其在开花期的受粉环节必须提高重视。在玉米棒成型阶段,应做好保温处理,提升玉米口感,防止玉米生长过程中受到病虫害侵扰。种植环节实现科学密植和合理间距控制,能够有效保障玉米生长发育空间足够,也能够提升玉米质量和产量。

2 大田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2.1 品种选择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品种选择是基础,优选玉米品种能够从根本上减少后期玉米生长过程中发生病虫害的概率,进而提升产量。在选择品种时,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农户自身的经营状况,考虑当地的土壤情况、水肥情况选择玉米品种。

同时,为了有效应对玉米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需要选择能抗病虫害的品种[4]。农户要结合市场需求,选择具有良好市场口碑的品种,从而保证作物的种植收益。

2.2 种植要求

大田玉米种植具体要求如表1所示。

就土壤而言,需要结合秸秆还田、深翻、秋旋耕、春直播等方式或技术,实现对土壤的改良,增加土壤内部有机质含量,有效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由于玉米种子在发芽环节受到外界水分、温度的影响较大,要想提高种子发芽率,应选择适宜玉米种子发芽的土壤与温度,土壤温度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在玉米种植的时间选择上,主要集中在4月底到5月初。需要结合土壤本身的性质,控制种子的播种深度。如果土壤性质以黏土为主,那么土壤内部墒情良好,在播种时宜播种较浅,如果地质较为疏松,则应该播种较深,一般播种深度控制在4~6 cm。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播种深度过大,会延长玉米出芽时间,也会对幼苗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在播种环节,可以采用机械化播种机播种,当土壤内水分为75%左右时,可以开犁播种,通过播种机实现一次性播种、施肥及覆土作业[5]。

2.3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地力培肥技术。根据增产、增效、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在进行施肥管理时,需要多用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从而更好地实现绿色生产。从有机肥的种类来看,包括商品有机肥、腐熟农家肥等,可以结合需要选择。为满足玉米作物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的需求,将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作为原料加上一定的生物碳基肥,可以肥化农田,实现改土施肥的效果,也能增加土壤内的含碳量。第二,田间灌溉。需要结合区域降水情况开展,当降水不足时,要及时灌溉,使土壤保持充足的水分,如果降水过多,需要做好排水工作[6]。

2.4 作物收获

对于大田玉米来说,收获时可以采用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实现集穗、剥皮、摘穗一次性处理。同时,在摘收玉米果穗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对果穗造成损害,应将落穗率控制在3%左右,落粒率控制在2%以内。

3 大田玉米的病虫害防治策略

3.1 常见病害

玉米细菌型茎腐病会导致玉米中部叶茎、叶鞘部分以及叶梢部分出现水渍状腐烂,随着病情不断恶化,会造成患病部位组织软化,并散发出臭味。患细菌型茎腐病的玉米叶鞘处会出现病斑,且边缘处呈现浅褐色,尤其在病健组织交界处水渍状态尤为明显。对于玉米细菌型茎腐病来说,如果周围湿度过大,病斑扩散速度会更快,严重时会导致病株在发病后的3~4 d全部倒辙,甚至溢出黄褐色的腐臭液体。7FCA4B55-7592-4EF3-B3F2-79BF872C8189

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于玉米灌浆末期。青枯病本身的暴发性极强,对玉米的影响极大,会使玉米产量严重受损。玉米青枯病的主要表现是玉米植株突然萎缩,叶片出现水烫状的干枯或褪色,并在基部出现水浸状,用手捏时会出现明显的空心感。

3.2 常见虫害

玉米常见的虫害包括玉米螟、黄粉虫以及玉米蚜虫。蚜虫扩散范围广且速度快,对植物的破坏性较大。玉米螟主要附着在玉米叶片上,并能够通过叶片进入玉米茎和玉米穗等其他部位。

3.3 病虫害防治对策

防治大田玉米病虫害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是借助灾害的生物天敌进行克制,利用食物链规律防治病虫害。例如,针对玉米蚜虫,可采用引入瓢虫的方式。化学防治的优势是见效快、成本低且使用简单,但化学防治很可能会对周围的种植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不建议长期使用。目前比较主流的化学施药方法包括放烟、拌种及熏蒸等,随着种植技术不断进步与升级,一些先进的给药技术得到了综合运用。物理防治手段能够以环保、有效的方式灭杀害虫。物理防治主要借助害虫的趋光性原理,通过设置高压灭虫灯或对其进行超声波、热处理的方式,消除相应的害虫或病原物。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除了对相关病虫害进行针对性防治外,还需要结合种植环境和收获环境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而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

4 大田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策略

4.1 因地制宜地选择种植品种

我国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且种类多样,不同地区的耕地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在改进玉米种植技术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土壤条件、地域条件、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选择最适宜的玉米品种。在选择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因素。第一,考虑玉米品种自身的生长周期。对于生长周期较长的玉米品种来说,玉米品种的稳定性更高,相应的质量也会更好。第二,要考虑抗旱性能强、抗病虫害效果好的品种,从而使其提升对环境和气候的适应能力,也能够减少种植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第三,要结合社会市场的需求,考虑市场反馈,选择经济效益好的玉米品种,更好地保障农民的种植收益。第四,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将种类相同的玉米种植在一起,将种类不同的玉米分开种植,从而保证品种的优质性。

4.2 精耕细作

我国玉米种植技术发展至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相较于传统的种植技术,当前的玉米种植技术更加精细化、先进化。推进大田玉米种植技术的普及和改进,需要做好标准化管理。玉米种植往往是大面积、集中式种植,对标准化要求更严,要从种子培育、农机管理、田间作业等各方面严格要求。相关种植人员和管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种植规范开展各项业务,并且积极总结归纳标准化管理的经验。在农闲时节,技术人员开展实地调研和组织学习,与当地农户共同探讨玉米种植经验,更好地推进玉米种植技术进步与提升。对于玉米种植技术来说,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具体要从农业研发和农机装备两方面为出发点,加强对玉米栽培技术、玉米栽培环境的深入研究。通过建立综合种植示范基地,更好地培育质量更高、适应能力更强的玉米品种,进而提升大田玉米的生产水平。

对于北方地区来说,在种植玉米时,要优先选择大垄地膜种植技术。在保证地垄原有宽度的前提下,采用大垄双行的种植方式,增加玉米植株之间的距离,更好地保障玉米地垄间的光照效果,提升玉米植株生长过程中的通风和光照效果,避免水分流失,有利于增强玉米本身的抗旱性,保证玉米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这对于玉米产量稳步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科学施肥能够有效保证作物高产,在施肥过程中,需要选择肥力较高的复合肥。在施肥方式上,要结合玉米种植和生长不同阶段的养分需求施肥,以复合肥为基础,以农家肥为辅助,切实保障玉米生长各环节所需的养分。肥料在保障玉米生長的同时,也会导致杂草生长,如果杂草问题严重,将会导致田间土壤被杂草覆盖,使玉米根系难以得到充足的养分,造成玉米根系呼吸不畅,需要及时去除田间杂草。去除杂草时,可以采用化学试剂喷雾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混合细沙物质,为玉米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

4.3 做好农民技术培训

改进大田玉米种植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升玉米产量,使玉米种植效益最大化。科学施肥是玉米增产的一大重要方式,植物生长主要依靠土地所提供的养分支持。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是由农民在长期的生产种植过程中总结而来的经验,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质量,但是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也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要想提升玉米产量,需要加强对农民玉米种植技术的培训,做好种子筛选,提升种子出芽率,更好地提升玉米产量。在施肥管理上,要以氮肥为主。技术人员要向农民传授最新的种植理念,着重讲解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确保农民能够理解、掌握、应用。

要积极引导科研机构或相关农业工作者,具体分析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努力研发适宜的高产玉米品种或先进的玉米种植技术,为技术更新与推广奠定基础,保障实现玉米种植高产目标,切实增加农民的种植收入。相关部门要做好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为玉米高产种植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保障。很多农民在种植过程中仍沿用传统的种植方法,不仅难以满足市场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此,相关部门要通过下乡讲座、远程授课辅导、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做好玉米种植技术的培训工作,并通过经常性的现场指导,使农民更好地认识高产种植技术的价值,进而有效普及高产种植技术。要发挥高产种植技术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培养种植大户或技术能手,带动农民应用高产种植技术,从而更好地提升玉米产量。

4.4 加强玉米种植技术宣传推广

目前,我国玉米种植大多选择传统方式,这对玉米的大面积种植和增产增收十分不利。做好宣传普及工作,可以使更多农民认识到先进种植技术的价值,认识到改进种植方式的优势,促进大田作物玉米的种植优化和普及。对此,相关部门可以在公告栏定期更新宣传内容,派发宣传单页,发挥媒体优势,定期指派技术人员前往农田进行现场讲授。同时,要加强试验田建设,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发挥玉米种植大户的引领示范效果,实现个体带动整体、共同进步发展。

5 结束语

玉米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为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需要做好玉米种植技术的更新与应用。先进的种植技术不仅能够提升玉米产量,也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我国粮食总产量,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因此,要加强大田作物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与改进,做好普及工作,发挥现代农业的技术优势,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奋刚.大田作物食用玉米种植技术解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7):179-180.

[2]兰敏.大田作物玉米种植技术探究[J].农家参谋,2020(17):70.

[3]李孝淦.玉米种植新技术与应用实践[J].种子科技,2019,37(14):51-52.

[4]王硕.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研究[J].山西农经,2019(8):125.

[5]张鹏,高梅.浅议改进和推广玉米种植技术的措施[J].种子科技,2019,37(4):30.

[6]潘校成.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推广的重要意义[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2):169,177.7FCA4B55-7592-4EF3-B3F2-79BF872C8189

猜你喜欢

改进策略
浅议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把脉病因,扭转低效
浅析如何提高高职大学英语课堂效率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新能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改进策略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