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阅读兴趣,让阅读行为有效发生
2022-05-09邓秀娟
邓秀娟
《2011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中小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统编教材积极落实,将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突破口。因此,统编教材编排了“快乐读书吧”带动学生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增强读书意识,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紧密衔接。
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推荐了的书目有《童年》、《爱的教育》、《小英雄雨来》。针对“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书目,这一学年我在教学时采用“自由读”与“班级共读”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整本书来说,课堂上没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阅读,就需要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自由阅读,但整本书阅读毕竟是教材内编排的内容,我们要关注阅读的全过程,要及时有效地引领、总结和提升,这就需开展阅读指导课。根据阅读进度,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可以分为三种课型:读前导读课、读中推进课和读后总结交流课。读前导读课在阅读整本书之前上,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书籍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并制定整本书的阅读计划。下面就以《童年》为例,谈谈“读前导读课”的教学。
一、借助多方面信息,初步了解《童年》
读前指导课的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快乐读书吧”中的“便签”就提醒学生“每次拿到书,我都要看看书的封面,找找书名和作者”,二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中的“便签”在提醒“看书的时候,要学会看目录。目录告诉我们书里主要写了么,要读的内容从哪一页开始”。是的,阅读整本书,就要先从封面、作者目录、序言等方面来读。
通过观封面,猜故事;看目录,知梗概;读评论,知作品;相机介绍了插图、目录、评论等相关常识,让学生对书籍有整体的初步了解,是阅读书籍的基本方法,也是挑选书籍的方法之一。
二、制造阅读悬念,激发阅读《童年》兴趣
在读前导读课上,我们要制造阅读悬念,让学生期盼走进这本书,如何激发阅读期待呢?在《童年》的导读课上,我给学生介绍了童年的创作背景:“《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并相机介绍了作者高尔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政治活动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
对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进行介绍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为什么列宁称高尔基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他的这些作品究竟告诉我们的是什么?阅读这部作品有什么意义?这些无疑能起到激发学生阅读期待的作用。
三、明确阅读方法,让阅读《童年》有效发生
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进行必要的阅读方法提示。六年级上册是结合“小说”单元,推荐学生阅读小说。“很多小说中人物众多,理清人物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故事”“留意小说中的情节,生动的情节帮助我们记住各式各样的人物”,在这一环节的教学里,我采用“读片段,猜情节”“抓描写,品人物”的方法指引,使学生在阅读小说时读得更深入,方法更得当,体会更多的阅读乐趣。
在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品读语言、动作等了解人物性格,还可以随手作批注,还可以与同伴一起读一读,说一说,使学生体会更多阅读的乐趣。
激发了阅读兴趣,了解阅读方法,要把书读好,让阅读行为有效发生,就要做好阅读计划。
教学片段:
师:本来以为年幼的、穷困的、可怜的高尔基,也许就这样一直被命运牵制着,没想到高尔基却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政治活动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高尔基是通过什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其中又发生了哪些曲折的、让人意想不到的故事呢?就请同学们走进《童年》这本小说,静静的阅读吧。这本书很厚,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读完,那我们该如何阅读呢?
生:要做好阅读计划表。
师:我们可以这样做阅读计划表。
《童年》阅读时间安排
时间
页码
阅读内容
关注点
2021.11.19~2021.11.23
1~22
第一章~第四章
1. 我来到外祖父家的过程。
2. 通过情节感受人物特点。
师: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好阅读进度,做到依时读,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可以动手勾画、作批注,遇到难读的地方我们可以跳过,或者联系上下文猜想它的意思,還可以通过借助工具书、网络等途径解决,还是不懂的,你可以做上记号,下次我们交流分享的时候提出来一起解决,期待同学用心阅读《童年》,感受《童年》。
这样的读前导读课,既可以让学生了解阅读书籍的基本信息和故事梗概,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明确阅读方法,制定明确的阅读计划,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让阅读行为有效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