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能力可视化分析
2022-05-09尹宏伟
摘要:本研究使用中国知网(CNKI)高级检索功能,结合知识图谱分析方法,针对孔子学院院刊《孔子学院》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描绘孔子学院从创立之初到基本发展成型的历史轨迹,并对所得文献通过主题词突变分析探寻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的热点、趋势及研究情况。采用CiteSpace对高频关键词突发探测功能生成可视化知识图谱。由高频关键词分析得出孔子学院的功能变化趋势,呈现出从单一的汉语国际化教学机构逐渐向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机构转型,突出了文化交流与对外文化传播功能。
关键词: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1-0052-03
一、孔子学院发展概况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球146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其中,亚洲33国(地区)118所,非洲39国54所,欧洲41国173所,美洲21国161所,大洋洲4国19所(数据源自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官网)。到目前,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初步建立起国际汉语教育的网络体系,将语言推广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转换成可培植的实体,搭建起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汉语言文化资源与要素的平台[1]。但与国际上通过开办海外学院模式进行文化传播的机构,如英国文化协会、德国歌德学院、法语联盟、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等相比,中国孔子学院的跨文化传播功能还较弱,在承担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和提升中国文化海外传播能力方面还存在欠缺。
二、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能力分析
孔子学院作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一直是学界用以考察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效果的研究对象之一[2]。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计量统计方法,应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进行知识图谱聚类分析,通过词频分析法生成关键词词频可视化视图,客观地描述、揭示孔子学院作为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传播机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直观展示孔子学院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一)数据来源
主要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文献为主要数据源。
1.院刊《孔子学院》
通过中国知网(CNKI)高级检索功能,将国家汉办主办的孔子学院院刊《孔子学院》作为数据源之一,检索时间为2010年到2017年,检索范围为期刊收录的所有文献,经过数据清洗去除通知、广告、征稿启事、会议、各类文件等非学术性文献后,最后得到有效文献1114篇,定为本次研究的有效数据。
2.孔子学院主题检索
另一个数据来源通过中国知网(CNKI)高级检索功能,依据文化传播并含孔子学院进行主题检索,时间跨度为200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共检索得到530篇文献,经过数据清洗除去征稿启事、发刊词等无关信息后,最后得到512篇有效文献。
(二)研究思路
第一,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词频分析,可视化地反映出目前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的趋势。
第二,对有效研究样本进行关键词突发探测及可视化分析,分析文献中关键词出现频次以及研究机构分布,初步呈现目前孔子学院的学术研究现状。
(三)研究过程
1.高频关键词共词分析
关键词是一篇学术论文思想和观点的高度凝练,学术文章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可以从关键词中得到体现。而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在一定层面上可以反映该领域某个时间的研究现状与趋势[3]。本研究通过对检索到的所有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时间切片选择一年,经过排序处理只显示最重要的部分网络节点,生成的关键词聚类视图见下图。从下图中得出,最大的网络节点是孔子学院,节点越大表明此关键词的频次越高、作用越大,根据节点大小对其他关键词进行排序,依次是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中华文化、传播、软实力、国际传播等,这些节点表明孔子学院承担着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功能。
对上图中的关键词进行突发性探测,得到关键词的突变强度,突变强度越大的关键词表明了功能的拐點或转向,预示着未来的趋势走向。关键词在时间序列上出现的频次及突发强度探测见表1,频次代表节点出现的次数,按照频次排序,前三位关键词是孔子学院、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分别达到了463次、199次、102次。突变强度排前四位的关键词是“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汉语教学,突变强度分别为5.2938、4.4803、3.6484、3.1626。这表明未来一段时期内孔子学院将继续加大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传播的力度,同时也会继续做好汉语教学推广工作。
语言传播离不开文化传播的推动,语言传播有助于文化传播的拓展。简而言之,对外文化传播可以激发人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汉语水平的提高也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减少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增强对外文化传播效果,从而使对外文化传播与语言传播步入相互促动的良性循环状态[4]。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及共建“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孔子学院逐渐加强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和跨文化传播。从表1中关键词的突变探测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孔子学院初创之时以汉语教学推广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和工作重心,随着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要求逐渐提高,孔子学院逐渐强化了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和对外传播的功能,同时也兼顾对外汉语教学的功能和定位,继续开展纵深层次的国际汉语教学推广工作。
2.研究机构分析
对清洗过的有效文献进行机构节点统计分析,得到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相关研究机构的分布情况,表2是排名前21位的研究机构名称列表,按照半衰期值从高到低排序。半衰期值越大代表研究机构后续持续研究能力越强,排名靠前的依次是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武汉大学文学院、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研究所、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另外,有三个研究机构出现突发性探测,表明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分别在一定时期内引领了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的研究新方向。表2中中介中心度值全部为零,说明国内进行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研究机构还很分散,彼此缺乏沟通和合作,没有形成学术共同体。同时,没有将孔子学院作为一个机构主体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功能研究与探析[5]。
三、结语
中国文化要想实现走出去战略,得到海外认同,需要找到文化传播的有效中介。孔子学院不仅是汉语言教育、文化传播的组织机构和媒介载体,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跨文化传播对象。在复杂的国际传播局势中,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达到有效的传播效果,是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需要面对的现实难题。孔子学院自创办至今,开辟出了一条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新途径,数量众多,遍布全球,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开展跨文化传播是孔子学院不能回避的重要课题。孔子学院将切实增强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能力,持续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舞台,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宏大目标贡献中国力量,输出中国智慧。
采用高频关键词词频分析法和研究机构可视化分析技术,对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功能进行实证研究,根据高频关键词突变强度等指标可以有效观察该领域的研究重点、热点及研究趋势;根据合作机构高频关键词等指标能够得到目前该领域合作机构之间的合作状态,经分析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第一,孔子学院仍以汉语教学為主要任务,已经基本形成了国际汉语教学系统,同时跨文化传播与对外文化传播已经成为孔子学院另一项重要功能。
第二,孔子学院的研究机构虽然数量很多,但可持续研究能力仍显不足;研究机构之间缺少合作与沟通,没有形成学术共同体。
参考文献:
[1] 马晓乐,宁继鸣.孔子学院的文化功能与社会价值[J].山东社会科学,2015(8):173-178.
[2] 严燕蓉,韦路.中国文化走出去:研究现状与核心议题[J].新闻与写作,2018(6):29-34.
[3] 万昆,兰国帅,叶冬连.国内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现状,问题与前瞻[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5):68-75.
[4] 李艳.在文化传播中拓展语言传播,以语言传播深化文化传播[J].语言文字应用,2014(3):125-132.
[5] 邬迪.孔子学院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的路径研究[D].威海:山东大学(威海),2018.
作者简介 尹宏伟,博士,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