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六条标准”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2022-05-09陕西省审计研究所
陕西省审计研究所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是推动审计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章第十二条规定:审计机关应当建设信念坚定、为民服务、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各级审计机关要围绕这“六条标准”,针对审计工作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强的特点,突出政治标准,强化专业素养,加强审计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为新时代审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坚持政治引领,强根固本
政治素质是衡量新时代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首要标准和根本要求,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冷静和高度自觉,不断提高对各种“病菌”的抵抗力、各种诱惑的自制力和各种考验的免疫力。
提升政治站位。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审计机关是政治机关的属性,强化思想认识,自觉养成站在政治的高度思考审计、谋划审计,以及解决审计问题的习惯,遇事多想政治要求、办事多想政治规矩、处事多想政治影响、成事多想政治效果,时时处处事事讲政治。
保持政治定力。审计干部要把保持政治定力作为最大的政治“不动产”,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政治路上的“定海神针”。要时刻对党忠诚老实,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不做“两面人”,不当“墙头草”;要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大事面前不糊涂,风吹草动不迷惑,站稳立场,保持定力;要锤炼党性,坚持原则,做到诱惑面前不动心、人情面前不动摇、审计监督不任性。
强化政治担当。审计干部的政治担当,主要体现在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所谓忠诚履责,就是不断加强政治历练,忠实履职尽责,不负党和人民重托,不辱审计使命;所谓尽心尽责,就是不断提高本领,努力打造过硬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审计工作任务;所谓勇于担责,就是对审计发现的违法、违纪、违规等问题,要敢于亮剑斗争,以扎实的审计成果体现政治担当。
坚持学习交流,夯实根基
在高标准抓好各级下达的学习任务前提下,针对审计工作政策性强、专业性强、出差在外多、人员难集中等特点,应因地制宜,采取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应知应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作为一名审计人员,首先对基本的财会知识、常用的财经法规、重要的政策规定等要熟练掌握,其次对所审计领域的整体情况、具体条规、常规问题等应了如指掌。这些都是开展审计的看家本领。
鼓励自学。离开校园走向工作岗位之后,自学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拉开能力素质距离的有效途径。要大力倡导自学的风气,鼓励审计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审计间隙等开展自学,审计机关领导干部带头自学,对参加继续教育、学历教育、职称考试的要予以表扬并报销学费。
边审边学。以学为用,以学促审,在审计中学习审计。审计中会遇到一些不懂不会、意外突发等情况,在有限的审计时限内,只有通过加强学习来解决,或查阅资料,或请教咨询,总之在审计实践中比较实用。
以考促学。为增强审计干部自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检验学习成效,更好运用实践,要采取闭卷考、抽查考、专题考等方式,考点涵盖审计业务的方方面面,倒逼审计干部真学、真记、真会、真用。
总结交流。一个审计项目完毕、一项重要工作完成、一段工作时间之后,都应总结取得成效、有效做法以及存在不足。让有突破、有创新、有感悟的审计干部谈体会、讲经验,达到促进工作、共同提高的目的。
坚持教育培训,固强补弱
各级审计机关重视人才培养,不能只表现在形式上,要舍得把审计人员从审计项目中抽出来,舍得把审计业务骨干送出去,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則,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务实管用的“解渴”式培训。
专题培训。针对审计项目的不同类型,组织多项内容的专题培训,可在审计开始前进行;针对审计人员的不同层次,组织不同内容的专题培训,根据需要进行;必要时,可组织财会知识、大数据审计等专题培训,突出普遍性。
集中培训。年末岁初是审计空档期,可周密安排进行全员培训,学习内容以政治理论、业务知识、法规制度和业务交流为主。由于一些县级审计机关人少且培训效果不佳,省市审计机关可牵头组织如审计局长、审计主审等专题培训班。
分类培训。强化培训精准度,根据审计队伍分类管理特点,统筹安排不同序列、不同岗位,从政治理论、专业法规知识、党风党纪、职业道德等方面,通过学习分享、专题研讨、案例评审等形式开展培训。
院校培训。依托南京审计大学或地方高校、党校(行政学院)平台,量身定做培训内容,定期不定期选派一批审计骨干送学培训,也可根据审计需求,邀请不同高校、不同特长的专家上门授课。培训时间上,一般控制在一个月左右。
网络培训。由于审计人员分散时间较长,开展高效的网络培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一是,录制精品审计教学视频,融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供审计人员观看;二是,通过视频会、企业微信等方式,组织在线培训,实时答疑问题。这种方式突出短、平、快,最好统一组织,以防流于形式。
坚持实践锻炼,一线培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光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审计实践中学习感悟、摸索提升才行。
压担子,挑大梁。实践是人才成长的第一跑道,现场是提高素质的最好老师。要敢于把重要工作任务和重大审计项目交给有发展潜力的年轻骨干,既要信得过又有放了手,使其在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中尽快锻炼成长,非必要不干预。
抓试点,育尖子。在重大政策跟踪、预算执行、经济责任、企业、金融以及民生项目中,选择一些有代表的进行试点,探索科学高效审计方式和高质量审计成果的方法路子,为其他审计项目提供借鉴。把试点审计项目作为“磨刀石”,打破处(科)室和专业界限,抽调精兵强将参与,一举两得。41CA8C5A-C72D-4569-AFAA-F03C7F431FBF
传帮带,强素质。认真研判审计机关人员的年龄、专业、特长、性格等特点,优化处(科)室人员组合,优化审计组人员组合,以老领新结对子,以强带弱补短板。尤其对新入职的审计人员,有没有人带和教,适应和进步的效果大不一样。因此,选好一批“领路人”,单位受益,个人受益。
重研讨,解难题。对审计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可以审计组或审计小组为单位,随时随地进行讨论,研究解决的办法、措施和途径,形成统一认识。能尽快解决的不拖延,拿不定的尽快上报领导处置。实践证明,解决难题的能力不强,遇到困难束手无策,不但个人发展受限,甚至会给单位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
做精品,出成果。萝卜快了不洗泥。审计人员少、审计项目多、审计时间紧、成果质量低,在基层审计机关已成常态,带来的后果是,审计人员常年身心俱疲,审计质量水平始终低层次徘徊,审计风险隐患暗流涌动。因此,量力而行重质量、审深审透防风险,服务宏观决策,当好领导参谋,是各级审计机关的当务之急。
坚持选优配强,高点起步
人才是政事之本,强审之基,选用好人才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促进审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因此要积极转变观念,校正思想偏差,把选用好审计人员摆在突出位置来抓。
把好入口。要着眼审计事业发展和审计人才队伍需求,高度重视充实审计人员工作,要确保为审计机关所必需、审计工作所急需。在公务员招录、军转干部安置、其他专业人员调入等方面,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变被动接收为主动选人,专业化人才和综合性人才一并考虑,进一步改善审计干部队伍结构,保证审计机关的良性发展。
引好人才。市县审计机关公务员职数有限、增加行政编制相当困难。对此,审计机关可利用“双向选择”的政策,着力从其他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选调审计工作所需的如土木建筑、工程软件、水利水电和高级财会等专业人才,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采用聘任制。相比而言,这种增人方式要比公务员招考简便易行,并且也有调进来就能迅速投入工作的好处。
用好人才。坚持干部选拔使用条件、岗位、程序、结果“四公开”,注重工作实绩与思想品行相结合,组织推荐与群众公论相结合,平时表现与重点考察相结合,切实把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佼佼者放到重要岗位上来,让埋头肯干、不善于拉关系跑门路的“老实人”不吃亏。
搭好梯队。按照“老、中、青”三结合的要求,构建审计人才队伍梯队,防止出现青黄不接或断层问题。老同志有威望、有经验,要发挥其“领头雁”的作用;中年同志年富力强,业务精通,要发挥其“顶梁柱”的作用;年轻人充满活力,好学上进,要发挥其“生力军”的作用。在选拔干部中,不同年龄段的审计干部都要统筹使用,特别是要加大优秀青年审计干部的选拔力度,促其尽快成长和脱颖而出。
建好机制。2020年9月,审计署印发了《审计署关于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的意见》,出台这一指导性文件意义重大。各级审计机关要积极行动起来,结合当地实际,顺势而为,有所作为,尽快研究制定具体而实用的贯彻措施和保障机制,既不能上下一般粗,也不可穿新鞋走老路。
坚持全局视野,多岗培养
岗位是平台,经历是财富。虽然这些年审计干部交流总体不错,每年有计划、有安排,但仍存在交流人数偏少、路子偏窄、质量不高等问题,需引起重视。
上挂。上挂干部不是临时抽调,只干活不干事。每年要有计划安排,基层审计骨干既可到上级审计机关的综合部门、业务部门工作,也可担任领导职务参与决策。
下派。下派干部不能高高在上,只出工不出力。要参加基层审计机关的具体工作,同大家打成一片,接地气;反映、协调、帮助基层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为基层发展出谋划策,促进提升工作水准。
内轮。实行审计机关内部交流轮岗制度,既是拓宽干部能力的需要,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需要。在一些基层审计机关,还存在着重要业务岗位抢着去、综合岗位没人去的不合理现象。在轮岗交流中不但要扭转这一局面,還要在提拔使用干部时营造良好导向,让“热岗位”降温,不让“冷岗位”受冷落。
外送。外行审计内行,肯定不在行。有些审计人员因为业务生疏,不但发现不了问题,而且还让被审单位嘲讽。因此,要改变审计干部交流“内循环”的局面,每年有计划选派一批审计业务骨干,到重要的行政机关、资金量大的部门、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去学习,如果对各行各业都了如指掌,审计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坚持问题导向,排忧解难
当前基层审计人员忠于职守,勇于监督,成绩可圈可点,但任务重、压力大、出路窄、困难多等矛盾和问题也客观存在、不容忽视。各级要正视现状,不能回避,多措并举予以解决。
正面引导,加油鼓劲。说一千道一万,思想通了是关键。要提升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党性观念和思想觉悟,强化大局意识、职责意识和奉献意识,打牢艰苦奋斗、恪尽职守的思想基础;要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及时化解不良情绪和思想疙瘩;突出审计特点和单位实际,建立考核评比、奖勤罚懒等制度,大力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改进创新,减压解负。顶层设计好,审计不忙乱,否则看似忙忙碌碌,其实劳而无功。与其牢骚满腹,不如革新求变,在无法改变人员少、项目多、时间紧等情况下,改变观念思路,创新方式方法,做到“四个侧重”:即注重审计数量向提升审计质量侧重,审计单个项目向开展审计调查侧重,发现具体问题向管理规范指导侧重,人力审计向科技审计侧重。
组织关怀,下力使劲。真帮真有效,不敢走过场。一方面,要把基层审计干部成长进步慢、事业身份人员待遇低等问题,主动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积极向组织、人事等部门反映,尽可能给予解决和倾斜;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审计接触面广的优势,合规帮助审计干部解决就医、家属工作调动、子女上学就业等难题,使他们切身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领导的关心,解除后顾之忧,一门心思地投入到审计工作中。
总之,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审计干部队伍,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既不会一蹴而就,也不是遥不可及,需要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需要一点一滴的探索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审计干部队伍,才能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
(本文系中国审计学会合作课题部分内容)41CA8C5A-C72D-4569-AFAA-F03C7F431F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