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声乐课堂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策略

2022-05-09李玲

艺术评鉴 2022年4期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融入策略特征

李玲

摘要:我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民间长期智慧积累的伟大产物。因此,怎样将传统音乐文化有效融入到高校声乐课堂中,成了现阶段高校声乐教学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简单总结了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特征,通过分析高校声乐课堂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价值,分别从情感传递、教师培训、教学模式等三个维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融入策略。

关键词:声乐课堂  传统音乐文化  特征  价值  融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4-0118-03

在高校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声乐教学虽然受到了改革成果的有益影响,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无法避免的难题和挑战。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已构建了传统音乐文化进校园的详尽计划,但日常声乐教学中对西方音乐文化较为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其中传统音乐文化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传承发展意义,高校有必要进一步加大传统音乐文化与声乐教学融合力度。在对传统音乐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后,利用有效方法将其融入到声乐课堂,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渐获得民族认同感,以期日后更好的继承与发展传统音乐文化。

一、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特征

(一)注重字正腔圆的审美化要求

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字正腔圆是人们所熟知的一种最基础的审美标准,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其一是为了保证观众在欣赏演出的过程中,可以清楚的听到和理解歌词的具体内容,所以传统音乐作品将“字正”作为首要要求。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被大众所接受,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其二则是“腔圆”,作为艺术的一种,音乐并不是简单的诗歌朗诵,也不仅限于向听众清晰的唱出歌词,最重要的是具备独特艺术性。演唱者在表演中,只有保证音乐旋律顺畅完整,才能淋漓尽致的将人物展现出来,才能精准的表达出作品的情感。长时间以来,字正腔圆始终是人们评判传统音乐审美的标准。

(二)主张音色特征的个性化发展

我国传统声乐与欧洲声乐不同,其最大区别在于音色的不同。欧洲声乐注重音色和音色的有机结合,并强调音色完美融合,因此需要演唱者的发声达到规定的共振峰。而在我国,传统音乐对音色的个性化发展更加重视,独特的音色往往更吸引演唱者的关注,有助于促进音色的多元化发展。此外,我国传统音乐对情感表达也较为重视,希望能在情感上与广大听众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细腻温柔是我国传统音乐中最为显著的情感特征,相比欧洲音乐作品直白的情感表达,我国的音乐更为含蓄。

(三)强调以情润腔的细节化创新

所谓“润腔”,主要是指辅以一首曲子的完整旋律,并伴随着旋律、时值以及音调高低的“小音符”。“润腔”在声乐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有着关键的影响作用,它能从细小微妙处展示出音乐作品的特点,使作品深入听众内心,在情感上与听众产生共鸣,呈现出作品与众不同的效果。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充分体现了“细节决定成败”,也就是说细节直接决定着音乐作品的特质,而特质关系到作品的成功与失败。因而我国传统音乐格外注重“润腔”的使用及创新,极具创新的“润腔”可进一步丰富音乐作品的意境,强化音乐形象的塑造,确保作品扣人心弦,打动人心。

二、高校声乐课堂中传统音乐文化融入的重要价值

在我国高校声乐教学过程当中,大部分授课教师对声乐理论以及演唱高音往往较为重视,并且经常参考或模仿西方高校的声乐教学模式,并未深刻意识到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对于高校声乐教育的重要作用,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继承与弘扬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阻碍了其发展。在传授常规声乐知识时,教师通常以美声的演唱技巧为教学内容的重点进行讲解,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所蕴藏的深厚底蕴没有深度挖掘。加上当前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还缺少健全的体制体系,使得声乐教学整体效率和质量偏低,声乐知识传播的有效性无法得到提升。

(一)教学多元发展

纵观当前高校声乐教学发展情况,广大声乐教师自身综合素养和能力还比较有限。在日常声乐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容较为单调,忽视了学生们的长足发展,久而久之,导致学生音乐素养无法得到提升,声乐教学发展也受到了阻碍,难以打破瓶颈。其中,西方音乐是高校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很多教师都喜欢借鉴西方音乐教学模式,古典乐内容占据较高比重。此外,高校声乐教师对发音、声色、高音等方面较为重视,教学方法并不适合所有学生,枯燥乏味的训练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导致学生声乐理论基础较为薄弱,认知依旧停留在表面。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声乐课堂中,能有效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创新力,更好的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传统文化传承

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大部分地区都是通过歌曲传唱的方式,因此,赋予了传统音乐文化浓厚的地域色彩与民族特色等。将其与高校声乐教学进行融合,有助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传统音乐文化也是由不同民族相互融汇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多样性文化,对历史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地方风俗等研究有着重要影响。通过传统音乐文化与声乐教学的融合,学生可以充分感受独特且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此同时,高校也能为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金支持,既能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增强他们民族自豪感,又能为传统音乐文化的长足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相对于高校声乐知识而言,传统音乐文化蕴含的深刻内容有着更高的鉴赏价值,更有助于学生掌握传统音乐特色和民族文化知识。

(三)复合人才培养

时代在发展,推动着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变化,怎样培养优质的综合人才,这是当前各大院校需思考与解决的主要课题。对于高校声乐教学来说,在课堂中积极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在传统文化体系中,音乐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宝贵的艺术价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强烈的情感色彩。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高校声乐课堂中,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社会进步的艰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加强其爱国主义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以及民族自豪感的培育有着极大影响。高校声乐在日常教学中,可借助传统音乐文化锻炼学生的赏析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情趣。此外,传统音乐文化丰富多彩的创作元素,也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三、高校声乐课堂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策略

(一)构架情感传递桥梁

首先,在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下,传统音乐文化极具地方色彩和风土人情,彰显着浓厚的民族情感。为此,在高校声乐课堂中融入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就要从情感上切入,全力构架有效的情感传递桥梁。比如,在融入经典传统音乐作品时,声乐教师可循环播放音乐,不断加强学生对作品内容的了解,深刻体会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当学生对作品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概括性的向学生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及所处环境,从而深化学生对作品感情基调的认知,以更好的将其自身情感融入到作品中。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对作品的演唱技巧进行分析,并从声线、声色等多个层面,按照学生们的声音特点传授相关的演唱技巧,借此来最大程度的展现学生声音质量,为提高声乐课堂教学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由于西方美声与我国传统音乐作品的唱法在体系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通过科学先进的理念和练习方法,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演唱技巧所蕴含的艺术审美特质过程中,积极完善声乐教学内容体系,是当前高校声乐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此需要高校全面创新声乐教学内容,其中传统音乐文化所包含的情感理念恰巧为其创新提供了一条高效可行的途径。比如,在融入地方民歌时,教师可参考该地出版的“民歌合集”中的相关内容,从中挑选几首代表作,在融入的过程中,紧密结合该地区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歌特征,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强调美声的演唱技巧,并为学生简单介绍该地革命时期民歌创作的社会背景。

最后,在声乐课堂教学中,因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知识基础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所以教师可通过声乐分享交流活动为学生播放传统民族音乐。基于自身理解,精心设计这些音乐作品创作期间所处的社会背景、生活环境、作品情感以及独特的声乐技艺等内容,以此激发广大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在此之后,教师再针对具体作品,亲自演绎和解析,帮助学生领悟作品意境,掌握演唱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

(二)强化教师专业培训

首先,高校声乐教师既是声乐知识传播的重要主体,又是实现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有效融合的载体,因此,高校应提高对声乐教师学科背景、教学能力、理论基础、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考察、评估和培训。具体来说,对于常规类的声乐教师来说,在培训中可邀请传统音乐文化专家,或传承人为教师传授传统的音乐知识、人类文明知识、民族音乐文化背景等理论知识,完善声乐教师自身知识体系。同时,声乐教师想要具备传统音乐理论素养及特定作品曲调的剖析能力,需要在音乐形体方面加强训练,在保证声乐教师形象端庄、呼吸平稳、精神饱满的前提下,定期组织他们进行形体训练,使其时刻保持良好的状态,为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高校可在常规训练中将侧重点放在体态的改善上,指导教师在训练中双脚站稳,脚跟紧贴地面后,缓慢地将身体中心向前移动,并努力将头盖往上提拉,以保持体态优雅,真正为广大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其次,高校声乐教师要对传统音乐作品的演绎技巧有所了解,能够精准概述出传统音乐不同形式作品的创作背景、文化特征及其所表达的情感。对此,就需要高校进一步提高声乐教师的传统音乐文化赏析能力,可从传统音乐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入手,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并加快多媒体教学体系的完善,将当地独具特色、民俗风情浓厚的音乐文化资源整合到教学内容中,促进声乐教师对地域性的传统音乐作品内核的了解。高校可在校内举行传统音乐表演活动,积极邀请著名音乐艺术家为广大师生生动演绎魅力不凡的传统音乐,为日后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的互融提供良好环境。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高校声乐教师可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影音视频实时传播功能,将彰显传统音乐文化特征的经典作品以录制网络短视频的形式融入到声乐课堂中。与此同时,教师可依据当下声乐课程的教学要求,充分激发广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传授声乐知识前,将班级学生合理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利用这样的形式开展信息交流。然后基于此,通过慕课平台中的优质资源,要求学生按照自身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挑选出相应的传统音乐文化作品,开始创编新作品,以此进一步完善高校声乐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音乐理念及创作思路,使其深切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其次,高校声乐教师可采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新颖、教学空间范围开放的“田野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认知传统音乐文化的核心,简单来说,就是在某一特定地域范围内,根据某民族群体特色化的音乐生活,判断出声乐文化的基本属性。比如,高校声乐教师可针对汉族传统戏曲汉剧与当代声乐教学资源有效融合的现象,从情感层面上对戏曲腔调特色进行分析,深度挖掘和探索其蕴藏的当代文化价值。而后以传统戏曲活态化传承为主题,开展戏曲唱进校园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个性化声乐教学与传统戏曲演唱技巧的交融提供有利依据。

最后,高校声乐教师可针对不同的课程,按照专业实际需求,精心设定选修类的传统音乐作品赏析课程,并聘请当地知名传统音乐艺术表演家来校教学指导。教学初期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广大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同时组织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演绎经典作品,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其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传统音乐艺术的精髓。

四、结语

在我国高校声乐课堂中有效融入传统音乐文化,不仅能够增强广大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时还能为我国高等院校声乐知识传授质量的提高提供强劲动力。因此,高校在声乐课堂教学中,声乐教师要结合当下传授的教学内容、知识要点,通过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将传统音乐文化引进课堂中,与声乐知识有机融合,合理利用传统音乐作品的细腻丰富的情感、字正腔圆的标准、独特个性的音色等,构建创新且完善的多元声乐教学内容体系,为我国声乐教育和音乐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参考文献:

[1]周戈,李巧偉.浅论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音乐时空,2016(06):167+166.

[2]张志强.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意义分析[J].北方音乐,2018(23):203-204.

[3]常艳妮.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策略研究[J].艺术评鉴,2019(11):79-80+94.

猜你喜欢

传统音乐文化融入策略特征
抓特征解方程组
传统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生态理念的融入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策略
游戏法融入小学短跑教学的策略
益阳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当地旅游音乐资源的开发研究
河北传统音乐文化遗产价值与开发途径探索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