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段帖》中的傅山书法艺术分析

2022-05-09范春芳

艺术评鉴 2022年4期
关键词:傅山书法艺术

范春芳

摘要:《段帖》是《太原段帖》的简称,是明朝时期书法家傅山的学生段缯将傅山晚年的一些书法作品进行汇总,从而形成的一部刻帖,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院,其中一部分为傅山亲笔书迹原稿,具有极高的书法审美价值、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其真实反映出傅山晚年时期的艺术水平,为后世学子对傅山书法艺术分析提供了扎实可靠的材料。在具体开展研究的过程中,由于傅山传世墨宝较多,且以草书为主,而《段帖》中内容以楷书和行书为主,因此受重视程度不足,其实傅山本人更为注重行书和楷书,因此《段帖》作为其真实意愿的反馈,可为开展傅山书法艺术研究提供真实史料,艺术性极高。

关键词:《段帖》  傅山  书法艺术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4-0049-03

傅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法家,其不仅在书法领域中建树极高,更在医学、绘画等各个领域中均有着突出的贡献。由于其处在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之际,其经历较为广泛,这就使得傅山的书法作品融合了爱国主义思想以及诗书画等精华,艺术价值极高。本文分析《段帖》的形成过程,对其中所包含的傅山书法艺术进行分析,并且对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进行阐述,以期为今后研究傅山书法艺术提供参考。

一、《段帖》形成过程

《段帖》是傅山学生段缯为收录傅山作品而刻出的一部作品集,主要收录傅山书信作品和傅山手书诗词作品等,不仅包括傅山最为人所知的草书作品,更收录了较多傅山晚年时期所做的行书和楷书作品。由于傅山生于明末清初,其经历朝代更迭,战乱动荡时期,作品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主义特征。《段帖》与其他刻帖作品不同,在我国传世刻帖作品中,与《大观帖》《绛帖》或者《淳化阁帖》等以地名或者年号等命名的官刻帖不同,《段帖》直接以刻帖者姓氏作为刻帖名,一般来说,这类刻帖被叫做私刻帖。

段缯在历史中记载较少,仅在太原县志记载其字叔玉,是傅山弟子,经史子集均十分通晓,对于古代学术研究程度较深,尤其擅长楷书和篆刻,曾经将已经散失一半的《宝贤堂》石刻补充完整,完美恢复其旧貌。《太远段帖》是段缯的代表作之一,帖中大部分作品成书于1675至1683年,为傅山晚期作品,段缯于1683年开始篆刻,历时两年将其完成,在段缯篆刻此帖时,傅山尚健在,且在帖中还收录有傅山与段缯之间的通信,证明在此帖的篆刻过程中,傅山本人也曾参与其中。

而在《段帖》后附带的自序中,段缯对自己刻帖原因进行了阐述,他认为自己喜爱书法,但是自己却并不擅长,想学习却没有合适的刻帖,直到自己跟着傅山学习篆刻以后,对傅山的作品十分崇敬,并在丁忧期间萌生刻《太远段帖》之心,历时两年,在亲友的帮助下才得以完成。这段自序直接反应出段缯雕刻《段帖》的原因,并且在该帖内容中,还收录了在章法方面傅山对于段缯刻帖的意见和建议,并收录傅山对于该帖内容的各种安排,从这点中更加显示出傅山本人亲自参与到《太原段帖》的篆刻过程,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更增加了《段帖》的真实可靠性。

二、《段帖》中傅山书法艺术特征

《段帖》整帖为青石质地,整帖由“元”“亨”“利”“贞”四个部分构成,每个部分占据六方石刻,加上刻帖后还附有段缯自序,一共二十五方内容,每方尺寸在35*50厘米。在《元》这一章节中,以傅山楷书作品为主,行书和草书内容较少;而亨、利和贞这三部分以行书和草书为主,隶书和楷书内容较少。

从传世的傅山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傅山书法作品以草书为主,而《段帖》打破这一现象,以小行草为主,行文飘逸、字体秀美,与傅山的草书作品区别较大。以“亨”第二章为例,其开头几字用笔线条较为古雅质朴,而在结尾处几字中,笔锋一转,又呈现出轻灵之态,用笔线条流畅,呈现出灵动之感。整篇虽然以小行草为主,用笔上没有牵连的地方,字与字之间呈独立存在,但是在气韵方面却有着较大共通之处,将气韵这一书法中灵魂所在表现的十分彻底,更表现出傅山“气在理先”这一思想。而在用笔有连接的地方,虽历经百年社会动荡和风雨侵蚀,连接处依旧十分清晰,更突出表现了段缯在篆刻方面技艺的高超之处。而在“貞”第一部分中,其用笔重按,在点画的勾勒上用笔较为厚实,相较于该帖,其与几个部分轻灵姿态有着极大的不同之处,体现出傅山在动荡时期内心心境的变化。《段帖》虽为刻本,却能从中表达出傅山书法艺术的内涵,不仅体现出雕刻者段缯的纯熟篆刻技艺,更体现出傅山书法艺术的恢弘大气之像。

在“元”这一部分中,以釜山的楷书为主,其楷书借鉴于汉朝时期的隶书,并从钟繇的的楷书作品中吸收灵感,字体形状方正,线条平直,笔法较为圆润,呈现出的效果也十分灵动,在结构中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古拙气息浓厚,呈现出魏晋时期整体的书法风貌。章炳麟在评价傅山书法作品时指出,傅山楷书作品透出较为浓厚的古意,而草书作品则挽强压骏,呈现生龙活虎、苍茫大气之意,自从傅山开始醉心于道家思想之后,其凌厉的草书风格也开始随之转变为平和的楷书风格。在此之后,由于傅山十分推崇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和人品,其在书法风格上越来越多的借鉴颜真卿风格,颜体字作品的数量不断增加,无论是大楷或者小楷,多用颜体字写就,字体形态端正,用笔平稳严谨,透出古朴之感。虽十分推崇颜体字,但是傅山在草书上也并不流于俗套,其字体风格飘逸,与傅山本人性情十分相符。

而到了“亨”这一部分,这是《段帖》中唯一收录傅山隶书作品的章节,仅有40余字,用笔以圆笔为主,笔法厚重饱满,转折部位用笔较重,透出浑然一体之感。该帖中傅山隶书作品,在古朴厚重的风格中亦呈现出轻灵生动之态,符合傅山书法思想中的自然思想,更反映出傅山内心心境,艺术价值极高。

三、《段帖》中美学价值

书法艺术自古有之,为文人抒发心境、表达自身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书法的美学价值不仅仅是其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笔墨激发的体现,更是书法家个人经历和内心心境的渲染。傅山生于动荡时期,朝代更迭带来的社会动荡使得傅山一生多经历颠沛流离,加之傅山饱读诗书,经史子集多有涉猎,其淡泊名利,醉心于艺术创作。由于傅山对各个领域都有研究,这就使得傅山的作品呈现出内容多样,字体风格多样等特点,其“四宁四毋”的理论对我国后世的书法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自傅山之后,我国书法作品越来越多的呈现出大巧若拙、含而不露的内敛之态,美学价值极高。而在《段帖》中,傅山的书法艺术美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段帖》中收录的傅山書法作品总体呈现出古朴之感,这与傅山一直推崇的大巧若拙书法理念不谋而合,傅山后期醉心于研究道家思想,古拙思想也正是道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庄学说中,大巧相较于世俗意义上的巧,不是简单人工就能达到的,需对其进行较大程度的超越方能实现。在傅山四宁四毋思想中,“宁拙毋巧”占据重心思想,傅山提倡在书法作品中,宁愿追求古拙中的质朴之感,也不追求过分华丽,好的书法作品应达到含而不露的内敛境界。傅山善于临摹,无论是草书、楷书还是篆书、隶书,均有着极高的造诣,其用笔如铁画。尽管傅山善于临摹,其作品借鉴较多的颜真卿风格,但是其作品不一味模仿古意,反而呈现出自身独有的风格。结合傅山一生经历来看,其追求的古朴之美,不仅是其作品所要达到的境界,更是其追求的人生境界。

其次,在《段帖》中,傅山的作品呈现出高雅古朴之美,虽借鉴古人艺术风格,但是傅山并没有完全照搬古人技法,而是在借鉴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傅山在技法上与颜真卿类似,正直而不拘束,庄重但不隆重,傅山的小楷作品,下笔稳重且笔法清劲,在布局结构上疏密有致;而傅山的隶书作品朴素有古意,下笔坚定有力;傅山的草书和行书作品风格差异较大,一些作品呈现一气呵成状态,还有一些作品又呈现出柔中有刚状态。究其原因,傅山经历过战争时期,生活历经坎坷,饱经风霜,仍保持着自己高洁的人品,毫无奴颜婢膝之态,在其四宁四毋思想中,傅山的作品以及人格完美践行了其宁丑毋媚的风骨,宁愿字体风格较丑,也绝不为取悦他人而呈现出谄媚之态,这就使得傅山的艺术作品有着高古之风。

第三,《段帖》中的傅山书法作品还呈现出自然轻灵之美,从我国书法绘画艺术史来看,清新自然之美贯穿我国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许多诗词绘画书法作品也以呈现自然之美作为艺术风格。作为受老庄道家思想影响较深的傅山,老庄思想主张道是一切万物起源,从自然中形成,不受世间万物所拘束。这一思想更对傅山的艺术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傅山四宁四毋的创作思想中,“宁支离毋轻滑”,宁愿追求参差松散、崩崖老树,也不追求轻佻浮躁、品性轻浮。傅山的一生历经动荡,亲眼见识朝代更迭时期百姓流离生活,潜移默化的促使傅山形成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更将这一人生观渗透到其作品中,使得作品呈现出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美。

最后,《段帖》中傅山作品与其过往作品在艺术风格方面差别较为明显,以往傅山的作品以大行草为主,气势恢宏,风格飘逸豪放,而《段帖》中的傅山作品,多以楷书为主,字体平和稳健,有着轻灵之美。究其原因,傅山因生于动荡年代,一生颠沛流离,历经坎坷,对于平静生活十分向往,傅山为人正直,坚决不做降臣,不侍二国,不侍二主,宁愿归隐田间,泛舟湖上,寻求自在清明之地。这种超脱思想也反应到其作品之中,体现出其“四宁四毋”中“宁真率毋安排”之意,宁愿信笔直书,不考虑任何周遭因素,也不浓妆艳抹,搔首弄姿来取悦他人,其高尚人格反应到其作品之中,形成其作品飘逸超脱之美。

四、《段帖》中傅山书法艺术分析

傅山由于身处朝代更替的动荡时期,其书法艺术极大的呈现出傅山本人“四宁四毋”的思想,集中表现为傅山的书法审美理论不仅针砭时弊,更提倡革故鼎新,在同时期的书法家或者绘画家中,傅山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傅山的书画极少出现轻浮之气,其主张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均需达到形神兼备,反对为媚上而出现矫揉造作之感,傅山书法艺术风格呈现豪放不羁、大巧如琢的朴素自然之美。傅山身处明清交际时代,在清朝,书法总体呈现沿袭明朝旧制,但又崇尚刻帖的风气。由于文化的不同,清朝流行的“馆阁体”相较明朝流行的“台阁体”,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较为明显,仅仅为迎合统治者喜好而创立,已经失掉书法艺术的本心。傅山性格较为刚烈,对毫无民族节气之行为十分鄙视,其称赵孟頫的书法为“奴书”,虽然对赵孟頫的评价上有失偏颇,但集中反映出傅山本人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这一性格也集中反映到了傅山的书法艺术中。

傅山认为,书法要遵循“正”的思想,无论是从用笔上,还是结构上,傅山主张用笔平稳,结构端正,点画之间平正端直,各得其处,这与欧阳询以及王羲之等书法大家的主张有相似之处。在傅山的“四宁四毋”中,“宁丑毋媚”和“宁拙毋巧”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傅山认为,书法艺术在用笔上,笔势需在篆书和隶书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理解笔墨内涵,才能真正掌握书法艺术的根本内容以及书法艺术的真谛。在《段帖》中,傅山的笔势在行文的基础上合理加入运笔和点画的变化,借鉴绘画中的笔法并进行贯通,达到融为一体的自然境界,书法艺术价值极高。

傅山的“四宁四毋”思想,体现出其崇尚自然之美以及反对矫揉造作的审美取向,其作为明朝遗民,能够在乱世中坚持自己的本心,坚守民族气节,直面社会动荡,将自身文人士气转变为不齿做亡国奴的愤怒之情,傅山更将自身愤怒之情表达到自己的草书作品中,宣泄自身情感。

五、结语

傅山为人高洁,其虽生于动荡年代,然依旧保持本心,其高尚的人格也集中反映到其书法艺术作品方面。在《段帖》中收录的傅山作品,相较过往傅山大行草作品区别较为明显,以平和的楷书为主,体现出傅山“四宁四毋”的艺术作品理念,对我国书法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几百年来一直备受推崇。其传世作品较多,艺术价值极高,对当下书法仍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曹亚彬.《段帖》中的傅山书法艺术探究[J].书法,2020(10):192-194.

[2]郝明会.明遗民两代人的抉择——傅山、傅眉父子书法刍议[J].书法赏评,2020(04):40-42.

[3]蔺思骐.傅山行草书的风格来源及对本人书法创作的影响[D].广州:暨南大学,2020年.

[4]胡湛.傅山的交游及对其书法艺术形成的影响[N].中国书法报,2020-04-21(002).

[5]杨德富.试论明末书法的创变及其价值取向——以徐渭、傅山为例[J].中国书法,2019(16):134-136.

[6]赵利民.傅山的悲壮浪漫情怀——傅山书法艺术风格及其成因[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1):87-90.

[7]胡太南.论“支离”审美品格在黄慎书法中的体现——以与傅山书法作对比赏析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06):156-159.

[8]麻丽然.信手行去一派天机——浅谈傅山中年书法的艺术特色[J].文物世界,2018(06):38-41.

猜你喜欢

傅山书法艺术
傅山的“四宁四毋”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清·傅山论书句
清·傅山论书句
傅山先生的画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了不起的傅山
欧阳中石:中国书法艺术生命无限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