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学习的校本化课程开发与实施

2022-05-09杜永静

新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科融合课程

杜永静

一、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开发所关注的问题

我是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主要内容就是发展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素养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一定的亲历。结合数学学科背景、学校精致教育价值追求、初中学生年龄特点,确定了我近期的课程主张,“数学邀你结识逻辑,体验助你采撷智慧”!

(一)学校为什么要开发校本课程

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教育工作的核心。蜊江中学以“精致教育成就精彩人生”为办学理念,以“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精彩绽放”为育人目标,以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拓宽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为目标,培养“能合作、会创意;能担当、会创新;能求真、会创造”的“三能三會”新时代蜊园学子。

1.基于项目化STEM学习的需求

以STEM课程教育理念为依托,有别于传统的单学科、重书本知识的教育方式,打破学科界限,活动设计指向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发展和提高,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未来人才单一技能发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该课例的目标设计在于培养多方面综合素养,为将来培养多方面的综合型人才做准备。

2.基于初中阶段学科基础知识与实践活动之间的关联

数综不分家,数学学习是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工具,实践活动是数学学习的生动载体。引领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体现课改新理念,实现“做中学”。让学生感受跨学科综合化项目式学习,本质上是以“做”为支架的学科学习活动。

3.基于初中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

初中学生比较喜欢动手实践,保持着对事物的好奇心,但是实际动手能力不强。为此开发团队确立CIC拓展融合课程群,主要是各学科选择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典型项目,进行跨学科知识整合,把多学科知识融合到项目中,使学生聚焦在发现问题与有意义的解决问题上。

(二)新时期初中学生需要怎样的课程?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它的培养应贯穿数学教育始终。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载体,鼓励质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鼓励“做中积累经验”。学生需要能着眼于个体认知独特性和经验上自我建构的特色实践课程。

(三)我能为学生提供怎样的课程?

“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意思是为不同学生设计的不同轨道。我所开发的校本化课程《智慧数学》,属于我校CIC特色课程群基础融合类。课程的核心育人价值:点燃智慧,生长思维,体验探究,收获成长!《古代炮架制作》,隶属于CIC特色课程“学科融合类”的《智慧数学》与“科学实践类”的《工程搭建》相融合的拓展融合类,是一个集工程、数学、物理等多学科融合的Stem课程案例。能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团队合作等锻炼,活动中的团队成功体验,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助推作用。

二、按照课程开发规范进行项目设计与实施

(一)明确项目目标

1.通过情景感知古代炮架威力,产生强烈好奇心,增进爱国情怀;

2.通过研读图纸,理解数学学科三角形稳定性、物理学科杠杆原理在炮架设计搭建中的应用,提升实践应用中的科学素养;

3.通过模拟搭建和实战演练,提升规则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表达能力,增强对“工程设计”的理解力、专注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选择项目活动内容

本课程案例以古代炮架搭建为主题,涉及数学、物理、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渗透科学探究方法。(图1)

(三)制定项目实践流程

本课例旨在构建基于真实问题、形式多样、具有价值的项目式学习(图2)。

三、一场“项目学习及指导”带来的实践反思与感悟

整个活动过程学生全情投入,分工合作井然有序,规定时间内基本完成搭建发射,但也反馈出一些问题。

(一)基于实践活动的项目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活动情境

课例设计分室内、室外两课时进行,室内观看视频、研读图纸、模拟搭建小型炮架、记录活动过程;室外搭建大型炮架、发射模拟炮弹,探究发射原理,发现并解决发射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利用“炮架为什么歪、球为什么发射不出去、发射角度、发射支点的位置”等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二)从“驱动问题”到“问题链”设计影响着项目学习的深刻度

本次案例活动的问题设计,遵循“驱动问题——问题链——问题群落——问题深化创新”原则,驱动问题在情境中产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学习经验;问题链中的问题围绕教学目标、层层深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问题群落条理清晰,体现对知识的整理、提炼、归纳、总结;问题深化创新有体现,问题有创意,能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课堂生成的问题很好地整合到预设的问题群落中。

(三)教师精心设计开发一系列“活动支架”

1.教具准备:微视频1(古代大型投掷兵器);微视频2(十字结的打法);图纸1张,任务单2张。

2.学具准备:爪笠1个,水桶1个,1根长竹竿,2根短竹竿,6根中长竹竿,20根绳,10只气球,1发模拟炮弹,靶场,手套若干。

3.安全准备:消毒酒精、创可贴。

4.记录表准备:(图3和图4)

结束语:综合性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方式是本案例的亮点,体现了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重视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合理规制下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实现“肢体操作与思维操作”紧密结合,达到“手脑同步启思明”的效果。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课程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刚柔并济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破次元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融椅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