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荀子《劝学篇》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2022-05-09徐宝娣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4期
关键词:荀子所学心态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动乱的历史时期,但是同时也是我国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大家辈出,理论层出不穷,涌现了诸如老子、孔子、墨子等各个学派的创始人,形成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的现象,推动了我国思想与文化的形成。在众多流派和大家之中,荀子是不得不说的一位,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荀子与孟子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历史贡献,荀子主张“性恶论”,孟子强调“性善论”形成我国的人性之争并一直持续到到如今。另外,除了思想贡献以外,荀子还提出许多关于“学习”的理论及主张,并写成了《劝学篇》,为当前的教育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一、荀子《劝学篇》关于“学习”的主要思想

荀子在其《劝学篇》中主要进行了关于“学习”的三条金科玉律的思想阐述,即学习主体身处的学习环境,学习主体自身持之以恒的学习心态,以及荀子还对真正的学习进行了界定,即能够做到对知识的知行同一,必须能够对所学知识在内化之后进行实践。也就是当前我们所谓的“理论与实践”相互统一的内容。

重视为学习主体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荀子的《劝学篇》中荀子将此作为首条,可见荀子认为学习环境对人学习所进行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不同的学习环境,或者说不同程度的学习氛围可能对一个人的学习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像。比如,在对学习环境的选择上,荀子的“君子居必择乡,游必有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说的就是应该选择一些品行端正,有深厚的知识的人作为自己学习时候的重要伙伴和参考。只有这样,才能为学习的主体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习主体自身持之以恒的学习心态。这条不是关乎学习环境而是对学习主体自身提出的重要要求。学习主体只有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可以说这是保障学习者能够学习以及能够学好习的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因此,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深刻反思自己,从而确立学习的欲望和动机,这样才能使得学习主体在学习上勇攀高峰。其实,荀子的《劝学篇》能够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基于量变能够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只有在学习心态上持之以恒,才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挖,才能够引起知识积累的量变到质变的蜕变。

对所学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知”的层面上,而是应该突破“知”的层面,达到实践,即“行”的层面。这样才能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才能使所学的死的知识活起来。如果对所学的知识不加以运用的话,那么即使学到了最为顶层的知识,那也是毫无用途的没有价值的知识。而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促成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的动力,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那部分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才能进一步靠近所谓的真正的学习。

学习是一项科学的、系统的工程,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者,应该在处理学习这件事情上,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明确学习的目的、找到学习的欲望和动机、寻找到良好的学习环境、制定科学系统的学习目标等等,这些都是要求学习主体所要做到的事情。在此基础上,争取成为一个主动、自由、懂得自我評价、不间断的进行学习效果测试能动的学习者的形象。

二、荀子《劝学篇》中“学”的启示意义

(一)“学”之于《劝学篇》

营造“学习”的“学”的环境。学习者一定要在进行学习活动之前寻找到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一个学习者能够从事好学习这项活动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荀子《劝学篇》关于学习环境也有着不同的划分。这其中包括物质上的学习环境和精神上的学习环境,其中精神上的学习环境是高于物质学习环境的。

物质学习环境指的是学习作为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它必须注重一定的仪式感,其中之一就是要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在当代社会当中,大力建设基础设施齐全的图书馆,因为图书馆作为一个学习的特定场所,它能够满足关于学习者在学习的时候最基本的需要。比如,图书馆特别的安静,能够保障学习者不容易被打扰和分心。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学习者而言,小孩本就活泼好动,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物质环境作为保障的话,很难想象小孩子能够专心的去学习,除非有强大的学习欲望和动机。

当然,在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习环境,实际上指的是精神层面的学习环境。精神层面的学习环境对于学习者来说才是真正的学习环境。而在所有的精神层面的学习环境中,选择一个良师益友,这包括老师、长辈等,他们同学习者有着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他们对待学习也有过总结,经常听取他们的学习建议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能够让学习者更快更好的进入到学习状态当中去,获得知识并进行身体力行的实践。

(二)端正“学习”中“学”的态度

1.确立“学”的目标和动机

学习是一件系统、科学和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当今社会更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这就要求人人都要树立一种终生学习的观念。这样才能跟上快速发展的社会。因此,如何在当今社会持续不断进行学习,那么一个非常重要和值得考量的东西就是应当确立学习的目标和动机。

只有学习者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找到了终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够使得自己取得长足的进步。在这里,每个人学习的目的和动机不尽相同,但不论你的动机和目的是出于私人化的,还是出于一种为公、为集体而学习,不管怎样,但凡是能够引起自己有不断的学习欲望以及学习动机的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者的目标和动机。

当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和动机之后,另一个问题可能会接踵而来,那就是目标合适不合适的问题。有的学习者指定的目标非常之大,这就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缺乏一些奖励机制,也就是可能会出现因为目标太过远大,而导致学习的热情漫漫的消失殆尽;同样,如果学习的目标指定的太小,则会因为目标很容易实现,而不再将学习视作为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从而也产生对学习的消极态度。因此,作为学习者应该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既有大的总体学习目标也应该有每个阶段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稳步地推进学习,然后勇攀高峰。

2.保持专一的“学”的心态

学习是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学习同样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习是如此的一项工程的时候,我们才能够获得一种较为平和的心态,将平时所学习到的东西慢慢转化成自己内在的东西。放到当今社会,由于社会的发展给人几乎每一天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些学习者无法深谙学习中的这个真谛,导致什么事情都是蜻蜓点水的学习,而无法做到一专多能,从而陷入什么都懂,什么又不懂的尴尬境地,甚至生成了对知识和学习的焦虑。因此,保持专一的“学”的心态就显得尤为关键。比如,有的学习者整天抱怨学习一门外语是多么的困难,而就不舍得花上自己琐碎的时间去记单词、去练习口语,而是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了刷短视频上面。

三、荀子《劝学篇》中“习”的启示意义

首先,在此应该明白“学习”中的“习”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习”应该是对“学”的巩固、加强和深入;“学”后再“习”才能称之为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因此,“习”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学习系统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与“学”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推动学生的发展。

其次,“习”是对“学”的巩固、加强和深入。在上文中提到了“学”是一个吸收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因为人的记忆力、精力有限,很容易导致学习的内容因为时间过长而无法进行对记忆很好的存储。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习”发挥作用了,“习”即练习、实践,作为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习”的存在就是通过多所学的内容进行练习和实践,只有进行积极的实践转化,才能让知识落地,从而也就达到了“学”的真正目的。

另外,在“习”的过程当中,也应该保持一个脚踏实地的节奏来。如果在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的时候敷衍了事,也是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较为透彻的领悟的。

荀子《劝学篇》是一篇即使在当下仍然泛着灵光的著作,尤其是对于“学习”的朴实思想,可以帮助当前的教师与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重新研读《劝学篇》里面的关于学习的箴言,则能够让我们在当代社会中仍然保持一个清醒的学习大脑,具有很大的益处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1]王先民.荀子教学认识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89,(3):97-102.

[2]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點课题“学习潜能开发研究”课题组.关于学会学习(2000.1~2004.11)[J].上海教育科研,2004,(S1):2-80.

[3]谢宁.罗杰斯人格理论对成人人格发展的启示[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2,(2):8-9+24.

徐宝娣,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荀子所学心态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荀子》的数学成就初探
荀子的“王道”观念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非所学
做谦逊的人
和谐
还是“看掐架”心态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