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如何做到润物无声

2022-05-09陈国锋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4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杜甫亲情

在语文德育工作中,教师要避免直接灌输相关的知识,而要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将德育渗透到其中,这样才能起到以“德”促“文”的效果,既能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作品,教师要利用它们展开德育工作,促使学生形成思想共鸣,理解文章的内涵,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一、应用联想想象,珍惜美好生活

想象是借助表象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而联想则是将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能力,联想和想象都能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创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联想想象的方式,感受作品中呈现的画面,然后体会美好幸福的生活。若有条件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思考,将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联想,从而更好地感悟现在的美好生活。

在学习《天上的街市》时,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调动想象能力,结合作品中的词句想象“天上的街市”,并体会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如有学生结合“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等词句,展开想象,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仿佛看到银河中明星在闪烁,天上的人们也和地上的人一样,在灯火间穿梭,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在想象的基础上,教师还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在旧社会,牛郎和织女因为地位相差悬殊,所以他们不能在一起,一年只能见一次面,但是,作者觉得在新社会,天上的秩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牛郎也能和织女一起快乐地生活,大家能否对比其中的变化,并从诗歌联想到我们人间的生活,感受这种变化呢?

这样就促使学生对照新旧社会不同的生活状况,体会到了新社会人民群众的幸福,这样便起到了德育的效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可现实社会,并对自己的美好未来充满憧憬之情。这样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现如今的美好生活。

在联想和想象的过程中,学生能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具体的画面,从而提升自己的感悟。教师要帮助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同时,这样的教学活动也有助于德育渗透的开展。

二、鉴赏经典句段,体悟浓郁亲情

不少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生活中物质条件也比较丰富,但是这也促使他们亲情淡漠,不知感恩,极端以自我为中心。针对这种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借鉴经典的词句,展开分析赏读,体会其中的亲情,并结合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思考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父母。这样能起到纠正偏误行为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改善心理问题。

在学习《背影》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鉴赏其中的精彩片段,感受其中浓郁的亲情。学生首先诵读作品中父亲给孩子买橘子的片段,如:“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从“蹒跚”等词句中,我们看到父亲买橘子并不轻松,但是为何他还是坚持要去呢?

“我”看到父亲买橘子的画面就落泪了,你认为他为何会落泪呢?

学生由此体会到了蕴藏在其中的亲情:“父亲觉得自己不能为孩子做其它的事情,买橘子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体现亲情的方式,所以不管多麻烦,他还是要坚持将橘子买来。而孩子应该也体会到了父亲的这种情感,所以才会落泪。”这样学生就通过鉴赏经典片段,体会到了蕴藏在作品中的亲情。此后教师又让大家思考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看看自己能否体会到蕴藏在生活细节中的爱,并思考自己对父母的态度怎样,思考应该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虽然时代在发展,但是亲情却依然是文学作品中歌颂的重要内容之一。亲情是一种古老、传统、永不过时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挖掘经典的词句,展开审美赏析,体会其中的情感,然后再对照自己展开思考,这样就能触动他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让他们得到感动。

三、品析人物形象,认识人性善恶

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常常有经典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身上展现了作者的爱憎,同时也体现了人性的善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形象,思考这是正面形象还是反面典型,能否从中得到启迪,端正自己的思想。此外学生还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展开自主创作,尝试用文字抨击人们的丑恶面貌,展现真善美。

《范进中举》一文展现的是反面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作品人物展开分析,说说范进在中举前后,人们对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学生认识到:“当时的人们都趋炎附势,巴结权贵,看不起普通人,所以作者便将他们的丑恶面目都展现了出来。”《藤野先生》一文则主要展现的是正面的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当时日本人看不起中国人,作者也遭受了不公平的对待,但是为何藤野先生却一直都帮助作者,一视同仁呢?

这样学生便从藤野先生的身上体会到了高尚的人格。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自己和这些人物形象,说说如何提取他们身上的优点,加以借鉴,如何改善自己的问题,引以为戒。最后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表达理性思考。如有学生提出:

我其实也会根据一个人是否有钱、衣着打扮是否华丽来决定如何对待他,这和《范进中举》中的人犯了一样的毛病,我以后要改正这个问题。

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学生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和人物进行对比,看看自己是否存在各种问题,思考该如何向榜样学习。这样学生就能自觉抵制丑恶的灵魂,并尝试弘扬真善美。

四、拓展课外文本,丰富家国情怀

拓展阅读也是一种能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好方法,教师可以将德育渗透在其中,组织学生阅读一些能体现家国情怀的作品,并促使他们激发自身的爱国情怀。此外学生还可以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将自己对国家的爱写入到文章中,展示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学习《春望》后,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外展开拓展阅读的活动,尝试搜索杜甫的“三吏三别”等作品,展开系统阅读,并总结归纳杜甫作品在内容、主题、创作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的独特之处,重点体会蕴藏在其中的情感。如有学生总结提出:

杜甫的作品常常展现民间疾苦,体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他的诗歌特点是沉郁顿挫,表达了对于祖国和人民的深深担忧。

在主题阅读中,学生体会到了杜甫身上的爱国情感,此后教师又组织大家展开自主创作的活动,一方面可以结合杜甫的作品,创作评价类文章,重点说一下自己对杜甫爱国情感的认识。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展现自己的创造性,创作爱国主题的诗歌作品,用自己的方式体现对祖国的爱。如有学生便在作文中对比自己和杜甫的生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表达了对祖国深厚的爱,在文章中抒发了真情实感。

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一些和学生生活贴近的主题,引导他们激发家国情怀。如通过参加升国旗仪式、观看国庆节庆祝活动后,都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展开爱国主题拓展阅读的活动,让大家从文本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了解共和国的发展历程,思考自己要为国家做一些什么。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起到德育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由此可見,教师要将语文教学作为有效的载体,促使学生在了解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要促使学生得到浸染熏陶,让他们消除抵触心理,感染心田,这样能将教书育人融合在一起,避免空洞说教,促使学生全面提升素养。

陈国锋,甘肃省金塔县芨芨学区教师。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杜甫亲情
永不凋零的亲情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杜甫改诗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杜甫与五柳鱼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清明话亲情
杜甫的维稳观
亲情互动 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