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用“例子”语言,巧生创意表达周卫红

2022-05-09刘仕晨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4期
关键词:例子语言表达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位:“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遗憾的是,目前中学生作文的语言表达普遍存在笼统、直白、粗糙等情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作文教学模式的单一、古板有密切关系,且往往会束缚学生语言表达的自由。因此,写作课首先需要营造自由写作的氛围,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多创设与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一、巧设情境,让语言表达更自由

情境教学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和纽带,最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课堂情境的创设需来源于生活实践,情境中巧设某位同学,以其为线索,以任务为驱动,将新近的节日融入其中,灵活变通,让学生表达得更自由、更畅快。如需要引导学生用一两句话来描绘父母的表情,可创设如下情境。

【情境一】

为迎接母亲节、父亲节的到来,妙妙同学号召全班同学为自己的父母绘制一张专属表情名片。请你任选一个表情(兴奋、恼怒、哀伤、高兴、无奈)作为关键词,为你的父亲或母亲绘制一张专属表情名片。

作家冈察洛夫说“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我清楚地看见过和知道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常在一起的东西”,因此,写作是一种真实的发生。课堂上以学生的写作实践为基础,以巧设情境为依托,引导学生真切感受生活中常见的父母表情、自由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以此为起点,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读与写是共生的,多读、多看、多感应当属于写作实践的范畴。作家毕飞宇说“要用写作的方式去阅读,才能发现更多的奥秘”。阅读与写作简直是玻璃的两面,无论你看着哪一面,都意味着你也正在凝视另一面。丰富学生的见闻感受,才能够更有创意地表达。倘若以课内亲情类阅读文本为例,引导学生回望、重温、启发、感知,可创设拟写推荐语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推荐的理由。如:

【情境二】

妙妙同学不由得想起这两年课文中那些经典的回忆长辈亲人的文章,于是想回望那般灿烂的岁月、重温那些美好的细节,同时在阅读中有所启发,为自己文章的语言表达增添一抹亮色。请你向她推荐一个最佳阅读选段,写一则简短的推荐语。

叶圣陶1945年为吕叔湘《笔记文选读》作序时说过“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锁钥,用这个锁钥可以开发无限的库藏——种种的书”。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重新审视叶老的这一论断,让人感受到了它理性的光辉和强大的生命力。从学生熟悉的课文出发,以妙妙同学的回顾为情境依托,以“拟写推荐语”的形式为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二、智慧求变,让语言表达更新颖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每一单元课内文本阅读后都有详细的写作指导,对学生写作提出新的要求。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作文指导方向为:有创意地表达。所谓创意表达,就是表达时有新意,有个性,不落俗套。读来让人耳目一新,又能感受一份真诚,触发情感的共鸣。

创新在于求变,求变需要智慧。学生语言表达的习得来源于课内阅读文本,课堂中借助亲情类题材的群文阅读,让学生发现语言表达上的创意之处,可促进自身写作语言的创意表达。教材编者也力图使学生在阅读课例中有所启发,并将其巧妙运用到写作实践中,丰富对作品的理解。因此,教学时可以充分活用教材,细读文本,细品语言之妙,将教材中经典的语言反复咀嚼、品味、模仿乃至创新,并善于提炼、总结、迁移,从而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这就是一个从普通到创新的历程。

(一)变抽象为具体

所谓变抽象为具体,就是依托具体事件,选取富有自身独特经验的语言表达,呈现具体而真实的画面,让抽象概念、情感、景致具体起来,让人如见如闻,如临其境,从而将言语显现出新意。

正如《台阶》中的父亲,在造屋的那些日子里,他是如此兴奋:

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我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垮下来。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

通过具体事件:搬砖头、担泥;不同时间:白天、晚上、三四个钟头;人物活动:父亲精力旺盛、总挂着笑容 递烟、送茶等将兴奋的心情具体化。

语言的创意表达,并非大家挖空心思去搜奇猎怪。清代学者李渔在《窥词管见》中就曾提到,写作应“贵新奇,亦需新而妥,奇而确”。言语表达要新鲜,首先得具体真实。

(二)变刻板为形象

所谓变刻板为形象,就是“换一种说法”。这要求我们具有追求自我表达的意识,巧用修辞、临时化地借词等都可以达到非同一般的效果。它可以使熟悉的甚至熟视无睹的事物变得新颖有趣,从而改变读者的阅读期待,扩充作品的想象空间,进而增强作品的美感。

正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她粗鲁的睡姿如此: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修辞是语言的魔法,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能让语言散发出魅力四射的光彩。该句巧用比喻,将睡姿用一个“大”字来形容,将睡姿与汉字相联系,形象而又贴切,别具一格。“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采用短句的形式,更灵动,且句式整齐,富有韵律美感。

再如《台阶》中的文字:

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将父亲过烟瘾,用“磨刀”来表达,将“磨刀”置于另一情境之下,临时借词,别具个性,颇有一番新意。這种追求自我表达的意识,临时化地借词可以让表达更新颖有趣。

(三)变客观为主观

所谓变客观为主观,就是转换描述的视角,将原先以主观的人为描述视角转变为以客观的事物为描述视角,将客观事物变得鲜活而又明亮。

正如《台阶》中的父亲,他那专注的目光却不被柳树枝摇散:

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一般情况下,都是人观物,而“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却转换了描述的视角,变成物观人。转换了视角,以“柳树”观“父亲”,将柳树写活了。

(四)变顺承为逆转

所谓变顺承为逆转,就是文章在行文表达中,将顺接前文思路的表达变为反接前文思路的表达。运用对比性强烈的动词、富有音韵美的叠词、表达强烈情感的感叹号等多种表现形式将其情感冲突表达得更为强烈,从而显现出语言表达的新意。

正如《秋天的怀念》中的“我”,面对美好的景致,心情却来了极大的逆转: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望雁阵”“听歌声”与“摔”“砸”。运用对比性强烈的动词、富有音韵美的叠词等将其情感冲突表达得更为强烈。“望雁阵”“听歌声”与“摔”“砸”。这种逆转,突如其来,让人“猝不及防”。

“文似看山不喜平”,读者通常喜欢的是“铙吹之后,接之以洞箫清啭,山摇地撼之后,忽又柳丝花朵” (金圣叹语,引自叶朗《中国小说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100)文章在行文上富有变换,往往会给读者带来更大的审美愉悦。

(五)变直露为含蓄

所谓变直露为含蓄,就是写出那些唯我独有、浸染着作者灵动的“情愫”的语言,能启人深思,引人联想的、耐人寻味的智慧的语言。言由心生,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其实想要让我们的文章能如電影一样打动读者,最重要的还是这些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感情。有了真感情,才能写出有温度的文字。

正如《散步》中的一家人,用“整个世界”来形容,颇有意蕴: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母亲与儿子的身材对比,句式很整齐,前后对仗。将“母亲”和“儿子”巧妙地比喻成“整个世界”,含蓄地表达出亲情的可贵。

古画论曰:“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露,境界愈小。”于文章写作而言,则是意愈露,兴味愈少,意愈藏,兴味愈多。藏意,并非不露意,而是要做到藏中有露,露中有藏,露得鲜明而有变化,藏得巧妙而有深意。

上述课文中语言创意表达的实例是引发学生创作的基础,将这些典型实例中的思考整理成如下写作锦囊,可便于学生更直接、更系统地理解和掌握。

温儒敏教授指出写作是一种思维训练,写作可以训练一个人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而语言的创意表达的背后是思维的激活,这种思维的创新可以促进语言表达的创新。因此,智慧求变,解读文本中语言表达创意之密码,掌握可“变”技巧,便可让语言表达更新颖。

三、灵活化用,让语言表达更鲜活

语言的创意表达还离不开灵活地化用。生活处处皆语文,一句宣传标语、一份广告文案等都汇聚了奇思妙想,化为经典流传的语句。经常关注这些简短却意味深长的语言,并及时融入自己的理解,适时化用,往往会使文章增添一抹新意。在新近的一些文案中,表达亲情类彼此情感的,有如下新奇语言,这可让表达更鲜活:

①小棉袄会努力成为您的防弹衣。

②她的碎碎念念温柔了我的岁岁年年。

“小棉袄”是大家所熟知的,而“防弹衣”却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词汇,但确实非常形象,很容易便让读者联想到女孩内心的坚强、勇气与担当。表达言语虽简洁,但意蕴颇丰。

“碎碎念念”与“岁岁年年”在语言形式上均为“AABB”式词语,且在语音上相近,含蓄表达出母亲无时无刻不为我担忧的辛苦操劳,且给予我莫大的温暖, 感激、愧疚之情自然流露在言语中。这样,无需直白地去表达这份情感,而是通过描绘人物具体鲜活的做法让表达更富有真情。

化用是语言建构的常用方式,灵活巧妙地将所习得的富有创意而又鲜活的语言融入自己的行文中,会更好地传情达意,让作文语言“靓”起来,让读者一见倾心。

语言是思想绽放出的花朵,语言问题终究是一个思维问题,一个动作、一种眼神、一丝微笑……都是创意的源泉,情的聚焦。巧设情境、智慧求变、灵活借用,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在表达时更自由、更新颖、更鲜活,立足真实,力求真情,这样,便会收获笔端的精彩。

参考文献:

[1]魏荣葆.构建新诗写作课程 引导学生创新表达[J].江苏教育,2015,{4}(22):25-27.

[2]张委.丰富学生之见之感 激发学生有创意地表达[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2,{4}(11):98.

[3]刘翠花.抓住学生生活多角度有创意表达之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3,{4}(05):61.

[课题项目:201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SJB474;2021年度苏州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38304172;2020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YZ-b/2020/03)“例子说”视域下初中语文读写共生教学实践研究]

周卫红,文学硕士,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教师。刘仕晨,苏州大学教师。

猜你喜欢

例子语言表达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初中英语课堂妙用“举例子”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用通俗的例子打比方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防治90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