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22-05-09张付成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已具备了进行初级自主学习活动的基本条件。然而很多教师却仍旧沿用“保姆”式的教学策略,既未能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也缺乏对探究性任务的设计和布置,结果不但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陷入机械化、被动化的境地,而且也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若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便必须将“生本位”思维纳入教学指导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一、强化语文教学的课程吸引力
(一)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生活元素
初中生业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且对于身边的人、事、物常常怀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非常希望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更强的生活气息。对此,教师应当结合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普遍生活环境、经历,引入一些为学生所熟悉、感兴趣的生活场景、事物或人物作为开展教学的载体和内容,一方面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利用学生的既有经验降低课程难度。
例如对于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第一次真好》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人生当中所经历的种种“第一次”,如:第一次学会骑自行车,第一次得到来自父母的肯定,第一次主动为父母过生日,第一次一个人出门购物或乘坐交通工具,第一次主动向朋友道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认真品味这些“第一次”带给自己的感受,从而对课文主旨形成自发性的理解。
(二)通过趣味游戏活动开展教学引导
初中生也有着活泼、好动、爱玩的天性,更喜欢参加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感的游戏活动,并且常常会在这种活动中展现出自己更具想象力和创造性的一面。利用这一特性,教师应当在教学当中根据课程要求、内容和学生的兴趣、能力,设计、组织一些有意思的游戏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发挥才智的热情,使学生能够“边学边玩”,在享受轻松、刺激的游戏体验时自然而然地学会知识、用好技能,最终达成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例如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一场“说与猜”的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依次派出两名代表参赛;一人背对黑板,一人面朝黑板;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种事物、动作或一句古诗词名句,面朝黑板者要在不做动作、不提及黑板上字眼的前提下,用语言的方式引导同伴正确说出黑板上的内容;用时最短且结果正确的代表可为本组积一分,最后积分最多的一组便为获胜方。
二、在教学过程中提供自主思考话题
(二)在教学当中树立“留白”意识
不少教师习惯于将知识内容拆解到“原子”级别,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吸收和理解;其实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在短期内加快了学生的学习速率,但却在根本上剥夺了学生开展独立思考的机会,反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树立起“留白”意识,对课内知识点做到“點到为止”,有意识地留出一定的问题交给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究,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地开发个人智力资源、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的机会,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成为可能。
比如对于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社戏》这一篇课文的讲解,教师可以在串讲课文之后,就文中“我”明明觉得当晚看的戏非常无聊,可却在结尾处说自己再也没有看过“那晚似的好戏”这一看似矛盾的表达内容向学生提出疑问,询问学生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如果学生的思考陷入瓶颈,则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或自己看待童年经历的态度这个角度入手给予其必要的提示。
(二)结合发散性材料引导自主想象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录的诸多课文其实都在文中的不同位置留下了充足的想象和思考空间,这些是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宝贵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发散性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既有的学习认知和知识、技能成果,就材料之外所可能发生的故事、出现的人物或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行自主想象,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将他们的自主学习资源和能力开发、发挥到极致。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完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中《我的叔叔于勒》之后,教师可以就文章的末尾询问学生:“当‘我’和家人离开之后,于勒叔叔和‘我’这一家子之间又会发生些什么样的故事呢?”并可安排学生沿着这一方向开展续写,将自己所认为的后续故事情节补充出来;在学生们完成这一任务后,教师还可收集学生的作品,选出一些情节离奇、文笔生动、角色形象鲜明、颇具讽刺效力的佳作和全班一起品鉴。
三、在教学过程中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一)体现小组分配原则的科学性
选择合适的搭档是开展高效小组合作活动的重要前提之一。教师在帮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时,应当遵循以下几点原则:首先要确保小组成员学习档位的参差性,让同一组中同时具备处于高、中、低三级学习档位的成员,以确保成员间的知识资源和学习经验实现有效流通;其次要确保小组成员的知识短板具有互补性,使不同方面的问题都能得到有效的思考和处理,让成员间具备互促互进的基础;最后要照顾小组成员的人际关系,使他们之间的合作更有默契基础。
比如对于习作任务的小组合作引导,教师可以按照“1:1:2”的比例安排高、中、低学习档位学生组成几个4人小组,每一组中最好拥有在结构梳理、素材储备、文笔和朗读方面各有长处的成员,同时各组的组员在平日里的关系不能太过紧张,这样才能让小组合作的教学效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
(二)利用代入教学活动开展小组合作
初中语文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而这一目的的最佳达成途径便是开展代入教学活动,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主要载体。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以代入体验的方式将内容和相应情节还原出来,让小组成员分别负责其中的某项任务或某个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能够获得很强的新鲜感,其次也会将自己的行为潜能更好地发掘出来,同时也能进一步增进小组成员间的默契。
四、为学生搭建多元实践平台
(一)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组织社会实践活動
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有很强的社会性,且很多知识、技能的应用可以将广阔的社会作为平台。针对这一事实,教师应当在持续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助于能力锻炼和意识培养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利用既有学习成果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间具备更强的自主应用意识和能力,并借助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来实现教学引导效果的进一步优化。
例如对于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中“关注我们的社区”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感兴趣的话题而自行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并带领学生来到学校周边的小区、公园或商业街等地点开展问卷调查,收集社会大众对于调查主题的看法、见解,并让学生将这些内容统一收集起来制作成一份图表,而后连同自己撰写的调查活动报告作为活动成果上交给教师。
(二)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布置实践作业
课后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教师同样可以借助实践活动的形式来进行。这些活动作业的设计首先要符合学生的主观意愿和能力,同时还要对本阶段的教学内容具有充足的反映和运用效力,另外还应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以便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继续深化自主学习素养的塑造层级。为了进一步加强作业的提升效果,教师还可融合小组合作模式,鼓励学生以结组的方式来开展活动。
比如对于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中“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家中找出一些记录自己三年来成长经历的照片、视频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实物,并在学校多位老师的帮助下找来自己历次考试的考情信息和每个学期教师写给自己的考评,将这些内容汇总成一部自己的“成长档案”,附上自己撰写的“成长报告”作为作业交给教师,并在教师发还之后保留起来作为纪念。
教育的真谛是引导,是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引下沿着正确的道路自由前行。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树立鲜明的“生本位”思想,通过强化课程吸引力、提供自主思考话题、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搭建多元实践平台、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等方法,帮助学生不断丰富语文学习的思路和灵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提升自身语文素养的方法、价值和乐趣,从而为学生日后进一步的语文学习和综合素养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张付成,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三河初级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