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名著阅读中的建构路径
2022-05-09区敏
在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思维导图教学法是一种能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的新方法。语文阅读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作为加深阅讀理解的工具,将文本当中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分类理解。利用思维导图作为阅读理解的工具,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理解文本。学生喜欢阅读,但是阅读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并在文本学习中发挥积极作用。此外,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效率,也增加了中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名著阅读里面涉及的人物、情节、环境特别复杂,单靠教师的讲述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借助思维导图,以图形的方式呈现各种主次人物,情节的发展脉络,可以更直观,更直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落实教师教学活动。
初中阶段主推名著12本,自主阅读24本,囊括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来梳理,可以让学生高屋建瓴地建构阅读体系,提高阅读的效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去引领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积极去探索。
一、以情节为线索绘制思维导图,进行名著阅读
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都会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为了让学生有探索的欲望,根据文章的情节去构建思维导图,能很快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沿着情节为主线去建构思维导图,去理解文章的主体思想、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等。
在讲故事的题材中,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最为明显。作者通过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及其结果,描绘出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达到突出故事主题的效果。首先,师生需要了解名著当中的人物,然后根据主要人物组织情节,分析主要情节,最后总结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分析人物的过程中,师生需要了解情节之间的必要联系,使用思维导图理清名著阅读的逻辑走向,真正理解文章的意义。
像阅读《红楼梦》时,我们可以以宝黛爱情做为情节主线,沿着这个主线,让学生去鉴赏整部名著的思想、人物特征、艺术手法等,就避免学生阅读的无目的、无方向。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快速掌握大部头的内容,也能吸引学生去思考宝黛爱情所呈现出的思想意义。
二、以人物为线索绘制思维导图,进行名著阅读
在名著阅读中,人物的走向是名著的核心之一。作者设定的每个人物在文章当中代表着不同的价值,不同的形象,不同的阵营,不同的身份地位,不同的情感寄托。人物本身是处于一定的历史时间的,每个人物都表达着一定的主题思想。师生在阅读中,应当把这些人物的命运利用思维导图绘制出来,这样更容易理解和看清人物之间的连接关系,以便于在后面的阅读当中,学生可以通过人物关系联想情节发展和感情变化的因素。
如果我们绘制人物的思维导图,人物人格转变、做事风格、思维的变化随着角色身份的变化而变化。以人物的轮廓为主导绘制思维导图,用这样的方法去阅读。
每一部经典名著都是由主角和配角构成,主角是整篇文章的中心,但配角起着推动的作用,如果使用思维导图,就能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以人物关系为轮廓绘制思维导图,首先宏观了解一下主角和配角;第二,辨别主配角之间的层次关系。主配角所引发的情节;依托人物之间的微妙联系,我们可以看到整本书的内容,可以很容易地联想情节来。利用思维导图,是为了帮助学生阅读理解的更透彻,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导让学生对名著产生浓厚的兴趣。
阅读名著《水浒传》时,我们就可以针对里面众多人物,故事性强的特点,从人物的主次、重要性、人物性格特点等为阅读线索,去构筑思维导图,设置有意义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如果由你去给梁山好汉摆座次,你会怎样安排好汉们的顺序?
林冲跟武松,你更喜欢谁?
梁山好汉都是男性吗?你能说出《水浒传》里几个女性人物及其事件?
……
我们通过这些跟人物有关的问题,建构好思维导图,这样去进行名著阅读,学生愿意读,效果也就更理想。
三、以谋篇构思为线索绘制思维导图,进行名著阅读
名著的结构架设是最基础的部分,师生可以通过理清名著的结构架设,绘制思维导图,清晰地呈现名著的结构与思路,了解作者的意图。以结构形式绘制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整部名著。每一部著作都有着自己特定的结构,这些结构是作者精心勾勒的框架,他们有迹可循。
所谓画龙画骨,结构框架就是作品的骨。课堂教学的时候,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积累和阅读经验,将名著的结构架设看清楚,通过将这些“骨”的结构,绘制思维导图。通过结构和结构之间的连接,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跟着名著的脉络进行阅读,帮助学生理解。
比如阅读《朝花夕拾》,本来鲁迅的作品学生就不是很喜欢,所以阅读《朝花夕拾》时,我们可以从名著的成书过程与特定结构去建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有效阅读。从时间上让学生大致知道写作的前因后果。《朝花夕拾》内容繁杂,又是回忆体散文,可以化虚为实,提问学生,《朝花夕拾》里面写到那些主要人物及其事件,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
通过有效设计《朝花夕拾》阅读思维导图,学生能有目的、有方向、有选择地去阅读《朝花夕拾》里的散文,从中学到鲁迅散文写作的特色及悟得写作散文的基本手法。
四、以情感为线索绘制思维导图,进行名著阅读
文章是情感的产物,名著中的每个人物,每个场景的架构都有着不同的情感蕴含,它们传递出来的情感情绪可以指引我们更好地阅读整部名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体会这些架构所表达的情感,去听作者及人物所说的“心里话”,利用思维导图绘制不同情感的逻辑走向,给学生呈现出美的意境,以此来达到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去欣赏文中情感的同时,把自己的情感带入进去,更深入地去体会名著的内涵,汲取名著的价值营养。
阅读夏洛蒂·勃朗的小说《简·爱》时,我们可以以小说主人公简·爱与桑菲尔德庄园主人罗切斯特的情感为线索,设置思维导图,学生会从简·爱情感变化中,去感受孤女简?爱坎坷不平的人生,去欣赏女主人公那种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精神,由此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符合时代的价值观念。
为此,在阅读《简·爱》后,有了简·爱情感的认知后,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去阅读沈从文的《边城》。《边城》里面主人公翠翠,与学生年龄相仿,学生更容易去阅读。让学生去感受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翠翠及她的爱情。以翠翠的情感为线索,构建思维导图,可以归纳出翠翠的三个情感阶段:翠翠爱情萌生阶段;翠翠爱情的觉悟阶段;翠翠对爱情执着的阶段。小小的她遭受爱情挫折,傩送远走他乡、爷爷的死,她一夜之间“长成大人”。最后,她像爷爷那样守住摆渡的岗位,苦恋并等待着傩送的归来。也许她会等到心上人,也许永远等不到心上人,但是我们都会领悟到翠翠性格坚强的一面,这才是阅读带给我们的意义所在。
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去进行名著阅读,尤其是在初中,是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去继续探索的话题与任务,既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需要。
区敏,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实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