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对话阅读,助力高中语文教学

2022-05-09马汉武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4期
关键词:角度新课标文本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阅读策略逐渐成为新方向,旨在强化教师、学生和文本间的交流对话。较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对话阅读从联系和发展的视角阐明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将新课标对于阅读教学的要求得以贯彻。因此,在新的教学理念、模式、方法的背景下,教师的“教”要从对对话阅读的内涵出发,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积极转变自身角色,从“主导者”转为“引导者”,引导学生通过与教师、文本的情感交流获得基础知识和情感体验,这也是新课标中关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具体要求。[1]

此外,关于如何有效开展对话阅读,如何将阅读教学的探究性充分体现,以及如何构建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阅读思维,是摆在语文阅读教学面前的重要问题。基于此,“四合一”的对话模式便成为阅读教学的新视角。所述“四合一”,指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围绕“局部、整体、深入、发散”四个环节展开,并从四者间的联系出发充分发挥对话阅读的重要作用。[2]

一、对话阅读的概念阐释

对话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关于对话阅读的概念,学术界和教育界从不同角度作了具体界定。例如,叶澜从交往理论角度指出,“阅读教学在本质上属于交往活动,作为交往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知识传递和观念表达上也应该是交互的”。较之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对话阅读则强化了教学的交往性,从而使师生在相互交流、合作探讨中完成对文本的解读和情感的体验,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锻炼了学生阅读思维,保证了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学认知论”从建构主义理论角度指出,“阅读教学在本质上属于自我建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从引导者角度协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同时,对话阅读在于优化师生之间的互助关系,深化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关系,在与作者对话中获得新的审美体验”。此外,还有学者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指出“对话阅读的价值在于通过学生和文本的對话体现个体差异化的理解和审美”。无论从交往理论、建构理论还是接受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指出了阅读教学中“对话”的重要性。[3]基于此,笔者以为对话阅读是指通过对话形式把教师、学生和文本间多元化的关系具体呈现,从而在对话阅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二、对话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

如前文所述,对话阅读是对传统阅读教学自上而下的单一模式的颠覆,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具体来看,其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阅读资源的开放性

在立足教材文本的基础上,对话阅读充分整合了课外多元化阅读资源,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强化了学生对问题的质疑意识,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阅读习惯。

(二)阅读过程的生成性

较之灌输式教学模式,对话阅读教学由于更侧重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多元交流和互助,在交流过程中会呈现诸多生成性资源。例如,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发现阅读问题、教师通过对话了解阅读问题、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体验情感等都属于生成性资源,从根本上避免了单一教学模式的“预设性”,这也是对话阅读的重要特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成性资源的讨论和探究,从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强化作者的情感体验。为此,及时引入对话阅读教学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差异性的要求,即在“对话”中归纳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引导学生形成系统化和体系化的阅读思维模式。

(三)阅读形式的互助性

对话阅读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重新审视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传统的“管理与被管理”模式和单一方向的“填鸭式”教学,并重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从引导者角度适时进行点拨和指导,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教师文本等多元“对话”中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此外,在对话阅读中,通过对文本阅读体验的分享和整合,能够有效拓展教师和学生看待问题的新视角,从而在观点碰撞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学生在知识储备和阅读能力上参差不齐,教师在具体指导时应根据个体间差异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对基础好的学生鼓励其通过自读或课外阅读进一步深化对问题的提炼能力;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通过教读传授其阅读方法和技巧,以重塑其阅读自信心。

三、对话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四合一”模式要求教师要站在联系角度思考对话阅读的进阶型,培养学生从浅层到深层次的阅读习惯。一方面,从思维训练角度,新课标指出教师要通过相关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锻炼自己的阅读思维;另一方面,从审美鉴赏方面,教师要通过具体教学设计,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在审美鉴赏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从培养阅读习惯角度,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实现阅读体系的构建。

较之传统教学模式,“四合一”对话阅读更注重对课堂生成的互动性,在教师、学生、文本的多元对话中,引导学生形成系统化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此外,从文化品格培养方面,对话阅读通过多样化阅读资源的整合,把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艺术作品引入课堂,并在民主、平等、交互的阅读体验中实现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从而在面对繁杂的文化现象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时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批评观。

四、对话阅读模式的构建

要重视情境导入,开展局部对话。情境创设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尤其是对对话阅读来讲,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分析,创建适合学生学情且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从而实现学生与文本间的深度对话和交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因此,作为阅读教学中的准备阶段,多元化的情境导入是开展对话阅读的前提和保障。基于此,教师要针对导入环节设计相关的“引读式局部对话”,从而为阅读教学开展奠定基础。其中,“引用式”“疑问式”和“互联式”是情境创设的基本途径。“引用式”是指根据文本内容,通过引经据典的方式,将相关成语、典故或名言名句作为导语,然后顺利过渡至文本讲解;“疑问式”是指根据文本内容通过悬念设置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想象思维,聚焦学生阅读心理,强化学生思考探究能力,从而加深教师、学生和文本间的对话;“互联式”是指基于文本内容,并结合学生既有生活经验和阅读认知展开阅读,是构建新旧知识架构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祝福》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鲁迅的其它作品进行知识回忆,从而将新旧知识有效链接,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架构,为接下来的对话阅读教学铺垫知识和情绪基础。因此,作为“四合一”有效衔接的初步阶段,多元化的情境导入方式是对话阅读的前提,是从局部到整体的关键。

要强化整体感知,开展多元对话。整体感知是新课改和新教材对阅读教学的新要求,其主要方式是通过对文本的反复朗读最终获得对文本知识和思想情感的整体印象,从而为对话阅读扫清知识障碍和情感壁垒。在整体感知阶段,对话阅读主要体现为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多元化对话,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能力。在传统整体感知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企图通过学生对文本的反复朗诵获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而对其它形式的“对话”往往采取弱化态度,从而导致对话方式的单一性。对话阅读则在形式上拓展了对话主体的交流,将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对话引入其中,将单边拓展为多边,从而丰富了对话内容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某个话题,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强化小组之间的辩论和研讨。在此过程中,教师无需做过多干涉,而是鼓励学生通过头脑风暴提炼观点并派代表发言,增强对问题的“对话性”。

例如在学习《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刘和珍”的人物形象进行探讨,并在文本中寻找具体词句佐证。倘若只采取“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方式,对“刘和珍”人物形象的分析会流于片面,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引入“学生小组之间的对话”形式,可以有效解决观点片面的问题,从而深化文本理解和作者赋予其中的情感。

要淬炼文本话题,开展探究对话。探究性对话是推进学生思维进阶的有效途径,也是从浅层阅读向深层阅读过渡的桥梁。对此,话题的淬炼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的主要方式。探究式对话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究与合作探究来完成,因此话题萃取必须具备一定高度,要站在全局性的角度引导学生对涉及文本或相关文本的内容进行讨论。从覆盖面上讲,话题涉及面越大,越容易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例如,可以从串联全文的关键词出发,通过对关键字词的讨论以点带面,从而理解文本内涵;也可以从关键情节、关键场景入手进行淬炼话题,以达到对作者创作倾向的把握。当然,话题选择并非越难越好,而要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采取由浅及深,由简入难的顺序,讲究思维的逻辑性。此外,根据新课标关于创新性和创造性的相关要求,教师在推进探究式对话时要注重话题结论的开放性,鼓励学生通过联想或想象从不同角度解读问题,在思考空间上给学生足够留白。以《庖丁解牛》对话阅读为例:

师:同学们,通过阅读全文,请大家对庖丁解牛过程中的重点语句划出,并试着说一说庄子是如何表现庖丁“解牛”。

生:我知道,庄子通过正面和侧面两种角度来描写了庖丁的“解牛”。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从两个角度提出对问题的观点,可见对文本掌握的非常熟练,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够养成从不同视角看待问題的态度。那么,你可以试着讲一下庄子是如何通过侧面进行描写的呢?

生:从文本中关于文惠君的评论可以知道,庖丁解牛的技术已经达到“技盖至此乎”的地步,从侧面反映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

师:很棒,这说明你能够试着从其他角色的语言中总结问题的答案,继续努力。那么,同学们还能说出关于庖丁解牛的正面描写吗?这些正面描写有什么特点呢?

生:我知道。在庄子的正面描写中,重点从动作和声音的角度描绘庖丁解牛的过程,并从“合于《桑林》之舞”角度对其做出高度评价。

师:不错。根据庄子的描述,我们很容易在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即庖丁解牛时刀子就像在牛身上翩翩起舞,而且声音节奏有致,像奏乐舞剑。那么,庖丁为什么会有这么高超的技巧,大家可以试着说一说。

生:从文本中的“今臣之刀十九年矣”,说明庖丁经过了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有如此高超的技术。

生:从文本中的“三年之后,目无全牛”,说明庖丁透过表象看本质的意识。

通过上述案例,教师通过聊家常的形式与学生展开对话,并以相关问题为载体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民主性沟通。作为学生,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思考探究,在自由轻松的情境中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

最后,强调内化迁移,开展发散对话。无论从新课标要求还是语文学科综合素养角度,对知识的内化并有效迁移是对话阅读教学的最终任务。通过对话阅读,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对文本知识的把握,还可以根据在文本中所获得的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从而引导自己对一类问题或其它现实性问题有效解决。为此,教师根据文本内容设计相关发散性对话,突破思维限制,充分发挥想象思维,在发散性思维的锻炼中构建知识的意义。同时,在内化迁移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跳出文本与自己的情感“纠葛”,在更高的精神维度进行知识迁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合一”对话式阅读教学是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也是基于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要求而提出的系统化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和实践价值。“四合一”对话阅读教学有效规避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和思维固化,将学生主体性、思维创新性和意义生成性体现的淋漓尽致。需要强调的是,“四合一”要着重对“合”的理解,注重四个环节的有机结合和内在联系,在系统化阅读中体现语文阅读教学的育人功能。为此,教师在开展对话阅读教学时,要严格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引读性对话到多元化对话,从探究式对话再到发散性对话,环环相扣,逐步向纵深维度探索,实现四个环节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张紫薇.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策略[J].课外语文,2016(14).

[2]丁明照.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1).

[3]温陆琼.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对话式”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09(19).

马汉武,山东省寿光市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角度新课标文本
神奇的角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