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散文教学应做到:聚形悟神、披文入情
2022-05-09邵海潮
提高中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不仅是推进新课改的有效举措,而且对提高学生核心素质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包括了很多内涵丰富、立意深刻、情感细腻、语言优美的散文作品。加强对中学生的散文鉴赏不但可以加深对散文的认识,还可以诱发出学生内在的情感,熏陶学生的情操。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对学生散文鉴赏能力的训练,而不要灌输式地把散文内涵以及其所蕴涵的情感传达给学生,要致力于激起学生对散文欣赏的激情与渴望,把更多科学的散文欣赏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欣赏散文的过程中逐渐提高鉴赏能力。
一、高中散文教学实情分析
高中语文教师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训练,而语文素质的训练又必须深入进行读、讲、听、作等教学活动。阅读是帮助学生增长专业知识,开阔视野,丰富阅读感受的最主要方式。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散文均是国内外名篇,其结构巧妙,语句优雅,情感充沛,通过指导学生欣赏其中最优美的文学作品,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受散文之美,更可以借助散文鉴赏培育学生的精神价值观。
首先,由于散文的内容非常广泛,信息量极大,所以高中生进行散文学习的时候,会觉得有困难。在初中阶段,语文知识大多都比较浅显易懂,学生很多能够接触到散文,再加上学生在高中阶段阅读散文的时候经常都是快速阅读,很少真正地做到沉下心来细细品味,所以也就很难体会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感受和抒发的情感。在平时学习、训练和考试的时候,学生一旦遇到散文,就很容易产生不自信、困惑甚至是抵触的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语文教师就应该针对这一问题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散文鉴赏,不仅仅要让学生提升散文鉴赏能力,而且还应该让他们真正地喜欢上阅读散文。
其次,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更多学生都是在碎片式阅读。即使学生会利用一些电子设备来进行阅读学习,但是这种快速浏览的模式使学生很难真正地将所读到的知识变成是自己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也很难静下心来阅读散文,散文中的很多细节也就难以被发现。所以,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不仅仅应该要求学生们去阅读更多的散文,而且还应该懂得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沉淀自我,找到文本的核心,领悟文本解读的真正内涵,从而不断提升学生们的散文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聚形悟神、披文入情散文教学理念分析
散文的欣赏取点众多,从主题意象,語言格调,音韵旋律,创作手段,情感表现等均可作为学生欣赏散文的突破口。老师在课堂中应指导学生确定欣赏方向,聚形悟神,披文入情,以推动学生对散文鉴赏的发展与提高。
文化学家肖云儒先生曾经表明,散文既忌散而又贵散,也不应太过于神聚,“形散神不散”主要是用来鉴定散文好与坏的基本标准。在这里,“形散”主要是用来指创作材料的选择不受到时间的约束,强调不拘泥于一种风格,这是充分释放散文自由和丰富内涵的基础。至于“神不散”一般是指散文的创作意图、中心思想和价值需要集中,缺乏核心的离散表达是禁忌。从高中散文欣赏的层次看,散文作品中“形散气聚”的特点也应辩证统一处理。另一方面,也可以用“聚形”来对应“形散”。由于高中语文教材大多以“叙事性散文作品”的形式存在,所以整个聚形理解的过程实际上包括两个过程:首先,分析这散文思想作品的本质,了解作者的整体风格、语境框架。
如经典的散文作品《荷塘月色》,其整体风格自然清新。文本中的文字华丽,但也可在整体风格上体会到新意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人文思想。其次,散文艺术的整体构成包括散文艺术的主题和结构两个要素,这两个要素不属于“散乱”的范围内。散文艺术无论题材多么多样,角度多么奇特,其主题都是独特的,结构也应该是“放得开、收得起”。这样,前文和后文的文本都能产生严谨的结构逻辑,而欣赏过程则是突出主题的构图步骤。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用“悟神”来处理“神聚”。散文作品中的“神”可以理解为文字的魅力、灵魂和主题思维。它隐藏在散文作品的“形式”中(话语材料、主题内涵等)。“神聚”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认识它才能实现质变。因此,“聚形悟神”是高中散文欣赏教学的基本理念。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不难看出,所说披文,便是以“观文者”的身份,进行逆向思考,探索“缀文者”思想精神天地的行动,而“入情”是披文的最终目的。“披”在汉语语境下,是一种含义广泛和外延多样的概念名词(字),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出发,“披”就涵盖了浏览、欣赏、体味、批评等各种活动,如把散文比喻为佳肴,则披文的入情意即仔细咀嚼、感受风味。把这一要求落实在中学散文的语篇教学中,即要求学生尽可能避免浅层的读懂,例如,学生往往关注散文中描写的人物、事件和场景,而忽视了散文的审美情感。因此,披文入情这也是中学语文鉴赏教学的基本思路之一。
三、高中散文鉴赏教学的实施策略
散文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最主要的文体,散文欣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质的主要部分,提高高中学生散文欣赏技巧不仅是散文阅读的核心目标,同时也是指导高中学生进行审美体验的有效途径。所以,语文老师必须针对散文的特色以及所教学生的实际状况,指导学生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基本特征,并选择最适宜学情的有效教学方略,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散文的美感,从而培养学生散文欣赏的能力。
(一)聚形悟神,感知形神美
想要更好地提升高中生的散文鉴赏能力,语文教师就要带领学生们聚形悟神,体验散文形神的魅力。散文之“形”,指的是散文的题材,比如有的散文记人,有的散文记事,也有的散文描述风景。散文之“神”,则指的是作者通过写作表达的情感或者是想向读者表明的思想。形神相比,散文对“神”会有更大的重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带领学生了解整篇散文的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分析和体会作者的立意,站在作者的角度或者是散文中心人物的角度看问题,带着情感去阅读文本,进行感悟。
比如,我们以记人类的散文教学为例。在这种类型的散文中,经常会写到人物的生活背景、生活习惯、实际行为、性格特征等等。在描写人物的散文中,作者大多都是赞扬人物的精神,向读者传递一种生活理念。因此,在阅读到这类散文时,除了要了解更多有关人物的信息,学生还应该学会透过这些信息去寻找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品质,从而更加深刻地去感知散文的形神魅力。
(二)字斟句酌,品味语言美
不管是记人写物,还是叙事抒情,又或者议论,现代散文的语言都没有华丽的词藻和复杂的表达,相反它总是给读者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在阅读散文的时候,读者读到的是朴实的语言、浓浓的生活气息,而不是给读者带去曲高和寡、雕文织采、矫揉造作的印象。即使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散文却将一些质朴的词句用的那么的清新脱俗,让读者平中见奇、耳目一新;还有的散文语言风趣幽默,把生活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付诸一笑,给人一种非常豁达的感觉。所以,语文老师在散文欣赏时,要指导学生多关注重要句子,并反复斟酌,以品味散文艺术的语言美,起到提高学生散文艺术诵读与鉴赏之目的。
例如散文《囚绿记》,在不同的阅读线索下,我们可以理解到不同的散文语言之美。就如以“囚”为主线,这时应该慢慢指导学生通过空间来感受语言特点,如“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囚住这翠绿如同幽囚一群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吟唱”。在体会到语言的魅力时候,也要从学生的認知意识上增强对重要意义的理解,这与文章结语中对“卢沟桥事件”和“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的描述相呼应。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囚禁绿色”其深刻含义不难理解,寓意着被囚的民族和希望。
(三)披文入情,体会情感美
散文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情感,丰富、深刻却又细腻。因此,在散文鉴赏中,语文教师除了要带领学生们一起学习和分析文章的结构、重要词汇和句子等等,还应该引导学生们深入去了解散文,体会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情感。比如,在一些写物的散文,背后经常传达的都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从字字句句中感悟作者表现出来的真实情感。
比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它表达了作者对古都北平(北京)的深深眷恋。文章通过对江南的秋与北方的秋的强烈对比,拓展了“秋”的独特内涵,秋景与秋情高度融合,体现出深度的文化内蕴。所说“故都的秋”,实质上也只是“作家的秋”,全文四个秋字将作家审美导向、社会历史人文气氛、主体情感及生命心态等都体现出来了,如作家觉得江南的秋来得晚、少风多雨,连草木都凋谢得很慢,没有北国的秋来得爽利、干脆,它确实也“来得悲凉”,但还是使作者心驰神往。透过散文的欣赏,可以很明确地感受到了作家迫切希望见到“故都的秋”的心境,也让“从青岛赶来北平的理由”变得更为充实了。
(四)形神交融,体验散文的意境美
一般来说,散文的语言风格多种多样,要么简单朴实,要么意义深刻,要么清新精炼,要么切中要害,但如果仅从话语范式或主观思想层面来欣赏,很难感受到“意蕴”——如果把散文比作画卷,欣赏就不能在色彩、构图和构图的限制下停止,否则,就很难实现“沿波讨源,虽幽必显”的美,要体验散文的意象美,就需要在形式与精神交融的理念基础上赏析。当然,这里的“形式”和“精神”并不局限于散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最大程度地向外拓展,整合其它文学作品、文学史、作家等资源,成为“形象美”,为人们的审美感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声音似的”一段为例,音乐欣赏教学中要重视“清香”与“声音”的关联(均是“缥缈的”),还要让学习者理解“高楼”和“声音”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含义,能够引发学习者的反省——为什么是“高楼上渺茫的声音?”“荷塘附近有高楼吗?”进而引用乐府歌曲中“西北有高楼”的典故,为学习者透过“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上有弦歌曲,音响一何悲”“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等句进行思考,在与“高楼大厦”与“歌曲”的历史传统文化隐喻相关联的时候,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此处的“歌曲”常常代表了某种痛苦、寂寞的情绪。
(四)精选课外散文读本,提升学生文化品格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还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运用互联网,根据高中生的实际特征和现实情况,为他们精选优质的课外散文读本。众所周知,互联网有着很强的时效性。通过互联网,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整合更多优质的阅读素材。在面对众多优秀文化时,学生不仅学会保持一种开放和宽容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够对中华文化产生足够的自信和研究兴趣。在整个过程中,学习者可以体会我国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涵并养成积极的品德情感、文明品质,进一步增强个人素养。
比如,语文教师为学生选取汪国真先生的《我喜欢出发》这一经典散文进行教学。作者曾说:
我喜欢出发,只为达到的地方永远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清,水再秀,那风再轻柔,太深的心灵儿便变成了一个束缚,绊住的不止有双脚,甚至还有未来。
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这种高级的思想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通过阅读这篇散文,学生们不仅仅实现了自身情感的释放,而且还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品格。
总的说来,散文是一个较为特别的文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们应该强化训练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在散文鉴赏教学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先聚形悟神,感受形神之美;然后字斟句酌,品味语言之美;披文入情,感受思想与情感之美;并精选课外散文读本,大胆探求与尝试,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赵琴.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鉴赏散文的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000(007):175.
[2]肖正根.聚形悟神披文入情——浅谈高中语文散文鉴赏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20(20):2.
[3]曹剑峰.聚形悟神披文入情——高中散文鉴赏教学方法探究[J].神州(15):1.
邵海潮,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柴桥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