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高校单簧管教学设计研究
2022-05-09崔华张溯
崔华 张溯
摘要: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及国人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音乐教育的关注度及学生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明确教学方法论对于提升单簧管教学的高效性、单簧管教学理论的丰富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结构主义基本观点进行评析,对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单簧管教学中可取之处进行梳理。单簧管教学中可综合结构主义的有效方法,以结构主义作为课程编制的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学生们的不同问题。
关键词: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单簧管教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5-0122-03
单簧管产生在17世纪末,起源于古希腊,于19世纪末传入我国。单簧管凭借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极其独特的音色,在国内得到了很好的普及和推广。同时,老艺术家的传授也推动了我国单簧管的教学发展。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单簧管演奏大师——四川音乐学院的穆志清教授,他的一生为单簧管的教育教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为我国培养出一大批单簧管演奏人才,其弟子至今仍然活跃于单簧管界,可谓桃李遍布天下。前辈们的单簧管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仍然具有可取之处。在前辈们的教育方法基础之上,我们今天仍然要不断地推动单簧管教学工作,也更要与时俱进,研究适合当下的教学方法。
现有器乐教育发展至今有其悠久历史及独特的教育优势,但笔者认为这样的优势是不足以长久立足的,是经不起时代的反复推敲的,更不存在永恒的教育理念,某种教育理念可能有辉煌时期,但是终将昙花一现,随后被遗忘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这时有人就会提出疑问:“它既然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为什么终将只是昙花一现呢?”众所周知,当前这个时代是信息不断发展的时代,也是各项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艺术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试想有哪一样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毫无疑问是没有的。前辈们的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都在被我们不断地证实或者推翻,没有谁的教学理论是绝对正确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各个领域都在发展,时代也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认知水平也比以前大大提高,现有的东西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更别提所谓的可持续发展。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所以,之前发展出来的优势也是需要不断发展充实的,它才能不断的进步,不断地适应这个时代,适应当今的教学才不会被出局淘汰。所以随着教育发展愈加的科学化、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被提出,现有的器乐教学模式需要被科学的总结及论证。
一、结构主义教育学理论的内涵
布鲁纳在结构教学理论之中详细的阐述了教师如何教、教什么等问题。布鲁纳认为,每一个学科都有其基本规律,教学中要让学生先了解本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的基本规律,理解本学科基本结构之后对于之后的学习很有意义,理解本学科的基本结构是学习、提高的“基础”。所谓学科基本结构,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是指知识的整体性和事物的普遍联系性,而非孤立的事实本身和零碎的知识结论,如生物学上的性向;代数学上的交换律、分配律、结合律;英语教学中的英语结构规则句型等。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都有其基本结构,任何与该学科有联系的事实、论据、观念、概念等都可以不断地纳入一个处于不断统一的结构之内。这种基本结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因素,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核心,学生如果掌握了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其就可以独立地面对并深入新的知识领域,从而独立地认识新问题,学习新知识,拓展新思维。学生理解了这个基本原理之后会更容易的了解本学科的具体内容,也会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本学科的学科知识,同时更容易形成学习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中对于基础结构部分主张: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以及强化原则。动机原则中学生作为受教育对象,在接受教育时有其自身的内在动力,所谓内在动力就是学生对于本学科的学习期望,学习期望即学习本学科的学习动力。学生基本的内在动力主要有两点,一是好奇心内驱力,即求知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兴趣爱好,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入手,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本学科的兴趣;二是胜任内驱力,即对于成功的欲望,教师要引起学生的好胜心,好胜心就是一种欲望,使学生对成功充满渴望,有目标才有动力,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好的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战胜学习中的困难,从而达到成功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这两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即可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结构原则主要的表征形式分别为:动作表征、图像表征、符号表征。动作表征指的是及时通过动作来表达而无需语言表达,它以实际动作再现知识经验,用自己的身体来影响周围世界的一种方式。如用拍手表示高兴,哭泣表示伤心,它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在个体一生中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图像表征即通过表象进行教学,这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早期,儿童开始形成图像或表象,表现他们的世界中所发生的事物,在这点上,他们能记住过去发生的事件,并能根据过去发生的事发挥想象力去想象未来的事情。这些表象对于所知觉的事物,很像照片现实,是因为照片是与现实的经验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符号表征主要是通过语言表述,把经验逻辑传达给学生,这个阶段大体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后期,以及一直到以后的年代。这时儿童能够通过符号再现他们的世界。这里最重要的是语言,这些符号既不是直接的事物,也不是现实世界的复制,可以是抽象的、有间接性和任意性的。由于这些抽象的符号,人们最终能假设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有关人、地方、事情以及可能性;教学中根据教学情境、教学内容、学生接受度等等进而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程序原则即是教学者将教学内容、教学问题以陈述形式教授给学习者,以提高学习者对知识的认识、领悟。每个学科都有各自的教学程序,单簧管教学也不例外,这对不同学习者来说,不同学科的教学程序有难有易、接受程度有快有慢、吸收效果有高有低,也就没有一成不变的教育程序了,教育程序也往往也因人而异,对于有天赋而又勤奋的学生来说,教育程序就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学生的学习进度就相对较快;相反,对于天资相对普通而又不努力的学生而言,教育程序就相对繁琐,学习进度就相对较慢。强化程序即是传统意义上的回课或是检查作业的部分,把握合适的强化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强化時间过早易造成学生紧张,继而影响课后探究活动及总结的进程,甚至会造成有些学生还没有掌握好老师布置的任务就进行回课,这样会使他们掌握的知识技能技巧不牢固,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失去对这门学科的自信心,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消极想法,这些都是极有可能发生的,这对学生的器乐学习是极其不利的;强化时间过晚亦会错失学生最佳的受帮助时间,影响其接受正确的学科知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如果不能及时的得到老师的帮助,过后再来解决的话,这肯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些问题在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和纠正时,过后甚至会遗忘这个问题,如此下去,这个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并且许多问题的堆积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同时,在教授学生理解课程结构内容时,要注意教学的新颖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习效果会很明显,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在教学时要充分应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教学内容的难度跨度要适中,把握每名学生的学习水平,有针对性的为每位同学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布置难度适中的作业。难度跨越不宜过高,但也不宜过低,要适中,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基础结构”为中心的教材设计原则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学理论把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作为教学内容的第一要务,掌握学科基础结构大于掌握知识本身,可见基础结构的重要性。基础结构是为了帮助学生可以更容易地、更便捷的学习到学科知识,掌握了学科基本结构,也就意味着可以更快捷的获取学科知识,掌握基础结构也是为自己在学习这门学科知识的时候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使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习起来更轻松。布鲁纳说过:“现行的极其丰富的学科内容,可以把它精简为一组简单的命题,成为更经济、更富活力的东西。亦即可以结构化。这样,向学生教授学科的结构,学习者不仅可以简单地明确地把握学习内容,而且可以发挥迁移力,对有关联的未知的事物迅速地作出预测。”这种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对于单簧管的教材设计同样起到了指引作用,颇具启发意义,值得我们学习探究。
首先,在单簧管的课程中,基础结构应置于教材设计的中心位置。教材运用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方式相契合,同时也与学习者的能力及发展水平相适应,这也就是布鲁纳提出的螺旋式课程设计。当前有部分单簧管教材编制采用模块化设计,这种设计按照学习者不同的兴趣组织课程单元,这就很容易打破单簧管学科的知识体系,造成知识内容的缺失。因此单簧管的基本结构内容应随着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吹奏水平的提升而拓展,不能一味地遵循从前的方法,要及时更新、进步,从而使得基础结构内容的设计呈螺旋上升的状态。
其次,单簧管教材内容的设计应该考虑到课本的多元化和丰富化,创造出形式多样且丰富有趣的课程形式,使学生们学习起来更有趣味性,这样既可以使学习变得有趣、不乏味,又可以使学生更有效率的获取知识、习得技能。教师对于教材的编制要站在更全面的角度,对于单簧管学科来说,结合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生层次及不同需求的学习者,要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正所谓“对症下药”,就本科阶段来说,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课程安排还是以基本功学习、练习为主,乐曲学习为辅,书籍可以采用笔者编著的《零基础学单簧管》,因为我们的基本功才是核心,是整个学习的基础和根基,基本功过关才是硬道理,让学生在打好坚实基础的同时,更多的感受音乐、聆听音乐,尽快建立个人的乐感,并把自己的感受运用于乐曲的吹奏中,使我们的乐曲拥有自己独有的情感,同时积累更多的宝贵经验。对于中高年级学生的课程安排,教学重点也应从基础为主过渡到乐曲为主,采用的书籍也可以过渡到另一层面,借鉴采用笔者编著的《单簧管经典练习曲100首》,中高年级同学在经过基础部分强化、音乐理论学习、音乐素养的提升之后,学科的学习更多的要注重如何“表现”,即如何更好地表达乐曲,使我们的乐曲在情感方面能够得到升华,能够使人产生共鸣,要知道演奏好一首乐曲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事物都离不开情感的寄托,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情感的把握,拿捏好正确的情感基调。这也正如布鲁纳认为的“课程的更新与教材的改编必须考虑广泛的社会需要、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个体的因素。”这就启示我们单簧管教材设计时要尽可能地做到更多元化、丰富化,这就要求教师设计教材时精选知識内容,选择一些适合在本年龄段学习的教材内容,并且充分考虑到学生接受的可能性,以及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以他们乐意接受的方式去呈现学习内容;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从而激发不同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之符合当代学生的“口味”,从而达到更为理想的学习成果。
三、以“发现式教学”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思路
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在正确的教学方式下都可以有效的教授任何年龄段的学生。他从学习论的角度揭示了学习是类别化的信息加工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认知结构,并强调发现学习为最佳的学习方式。布鲁纳认为教学当中应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主动形成认知结构,而最好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方式就是发现式教学,当然布鲁纳也并不是完全排斥接受式教学。布鲁纳的这些对于单簧管的教学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首先,单簧管教学设计之初应设立明确且难度适宜的教学目标,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技术水平制定针对个人的教学计划,同时要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缺点,鼓励学生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教师也要不吝啬地表扬其优秀的地方,但也要明确地指出学生做的不好的地方,并予以帮助、矫正,使学生不断的进步;另外还要明确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目标,重点讲解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完成学习目标,做好早期基础阶段的教学。
其次,单簧管教学设计时应有结构清晰明确的知识内容,如从单簧管的历史、发展、乐器的声音特性、吹奏技巧、练习方法等各方面学习本学科。在教学设计时,协调好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在课堂中的占比,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在课堂中穿插进行,在基础部分授课时可以讲解练习方法、吹奏方法等,让学生有直观明了的认识,掌握技能知识,提升乐器演奏的技术水平,切记不可为了节省时间而缩短甚至直接放弃理论知识的讲解,要知道理论和技能一样重要,没有理论的支撑是不能做到拥有极高技巧水平的,所以一定要公平对待这两个方面。
总之,按照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学理论,单簧管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的基本结构,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完善的认知结构。
参考文献:
[1]布鲁纳.教学论的定理[J].钟启泉译,外国教育资料,1987(01):43-45.
[2]陈尚生.布鲁纳课程改革对我们的启迪[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5):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