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教育科研探索
2022-05-09曹改荣
曹改荣
教育科研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新的未知的规律,以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是解决学校面临的新问题的迫切需要,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保障教师切身利益的需要。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面对教育系统的大变革,每一位教育人都面临着新挑战。那么,在“双减”背景下教育科研工作如何开展?
一、找准“双减”政策下教育科研的方向
1.优化课堂教学,减负增效
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主阵地,而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在“双减”背景下,减负要增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破解困境的必经之路。
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方面,课题研究可以选择以下三个角度切入 :一是针对教材和教法进行课例研究。如语文科目从统编教材的阅读策略单元、习作单元、课后习题等教师们普遍存在困惑的教材内容切入,通过课例研究的形式,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二是针对课堂管理进行实践研究。如对课堂管理的方法、课堂提问的时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表扬和批评的度等教育教学细节进行研究,以提升教師的教育技能。三是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案例研究。对学习缺少兴趣、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通过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日常作业,加强重点帮扶,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2.合理设计作业,减负增质
目前身边各学校落实“双减”政策,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学生家长担心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后,孩子的学习会退步。作业量多时长,学生负担过重,是学校教育的一大顽疾,要想彻底解决作业过多的问题,就要从教师布置作业的源头上治理。
对于合理设计作业、减负增质方面的课题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从学校层面进行作业管理的研究,对课内外作业的量与质从制度保障方面进行统筹;二是在学科组落实基于学科特点的基础性、拓展性、实践性、创新性等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策略研究;三是从学生层面实施对作业内容、作业目的、作业效果等方面的实践研究。最后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切实落实减负增效的作业需求。
二、“双减”政策下教育科研落实的策略
只有教师成为研究者,才能使教研活动扎根于课堂;只有教育科研成果很好地在教育实践中加以应用,才能使其变为教育生产力,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如何夯实课题研究的过程,帮助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逐渐转变旧观念,调整行动策略,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延安实验小学的具体做法为例。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力度。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线上集体学与自学相结合、每学期共读一本书等方式,帮助教师与时俱进,精进专业,发展自身。二是实行“领航行动”师徒结对制度。通过师徒结对一对一帮扶,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课题管理制度、课题考核制度,保证教师全员参与课题研究。四是坚持课题研究督查制度。学校对当年所报的课题研究过程实行全程跟踪,依据课题研究方案,不定期抽查督导,强化过程管理,实现层层落实。五是规范课题评审制度。在微课题结题阶段学校组织专家评委对课题研究的结题材料进行评审、鉴定,课题负责人着重对课题开展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果进行具体汇报,同时对评审团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六是举办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展示会。推广活动给优秀的教育科研成果提供了展示的平台,通过成果总结微报告、课例展示可以吸引更多的教师行动起来,还可以将发现的问题作为研究的方向进行持续深入研究。七是编印校刊。设置学校管理、名家讲坛、教育科研、教海泛舟、校园动态等栏目为教师们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分享教育科研成果提供平台。八是创办教育教学论坛。分学科以音频的方式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分享教师解决教学热点、难点问题的好做法。这些措施夯实了课题研究的过程,有利于教师在反思中改进教学行为, 在提高中快速提升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
对于小学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科研的最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双减”政策之下,新的问题和矛盾层出不穷。学校要把解决学校实际面临的问题作为一切科研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对优化课堂教学、合理设计作业、提升课后服务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用一系列举措做实课题研究的过程,不断深化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规律性认识,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书育人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努力做到减负不减责任,减负不减质量,促进“双减”政策落地生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单位 陕西省延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