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筝乐创作中京韵元素的运用
2022-08-26江慧蓉
江慧蓉
(武汉音乐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0)
“京韵”一词中,“京”指“北京”,“韵”为形声字,音为形,匀为声,旧多写作“均”,其本意指和谐的声音。“韵”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中国艺术区别于西方艺术的根本所在。在本文中,“京韵”是指“北京特有的音乐形式”,京韵让我们通过这种特有的音乐形式欣赏到北京独有的胡同、戏台、鼓楼等文化景象,筝乐中所采用的京韵元素也让我们在筝乐作品中体验到独特的北京风味。
一、京韵的多种音乐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自古以来,北京就是我国各种传统文艺育、长、交、接的重地。在戏曲上,清代有“南昆、北代、东柳、西柝”四大声腔在北京汇合,并随着“徽汉合流”发展出兼备众长的京剧。曲艺上,亦有鼓词、道情、牌子曲等在北京荟萃。本文结合所选取的作品,对包含京韵元素的四种较有代表性的曲种进行介绍,分别是京韵大鼓、京剧、梅花大鼓、北京琴书。
(一)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是我国传统曲艺的主要剧种之一,脱胎于河北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刘宝全对其加以改革创新后用北京语调进行发音,并吸收马头调、石韵书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了新腔,后流行于京津一带。
(二)京剧
京剧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戏曲表演剧种之一,曾被称为“平剧”。始于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当时,南方的四大班之一安徽班首次进京,并与湖北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充分吸收昆曲、秦腔等著名戏曲剧种的优点,在不断的文化交流中逐渐形成传统京剧。京剧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
(三)梅花大鼓
梅花大鼓是北方鼓曲的重要曲种,发源于清代中期北京的清口梅花大鼓,并广泛流行于京津一带。梅花大鼓主要分为两派:南派较为守旧,唱腔简单,前后两句声音对比较少,曲调平淡;北派有许多创新之处,声腔较为婉转动听。
(四)北京琴书
北京琴书是流行于古代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曲艺和剧种之一,起源于北京郊区和河北廊坊的五音大鼓,形成于20 世纪40 年代,广泛流行于京津两地,目前,北京琴书已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二、筝乐作品中运用京韵元素的现状
在近代筝乐作品中,由于过于注重快速技法,使古筝失去了传统乐器的韵味,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作品运用了传统音乐元素,如京韵大鼓、昆曲、京剧、苏州评弹等曲艺音乐。另外,还有其他作品运用了各民族的特色音乐元素,如藏族风情、云南特色、湘鄂元素等。本文将举例分析部分使用了京韵元素的近现代筝乐作品。
《晨兴》
《晨兴》采用了京韵大鼓的经典唱段——《丑末寅初》的音乐为素材进行创作,表现了老北京的街坊邻里们或忙碌紧凑,或悠闲自得的晨间生活,充满着纯粹而又地道的老北京风味。
《夜深沉》
本乐曲来自昆曲《孽海缘·思凡》中的《风吹荷叶煞》的四句唱腔,其标题采用了词牌取名法,取唱词第一句中的“夜深沉”为曲名。
《戏韵》
此曲采用传统京剧的音乐为主要素材,并结合京剧和筝韵,加上不同板式变化,多次转调,完美体现了京剧中“唱念做打”十八般武艺的形象。
《梅花调》
此曲是以传统曲艺音乐“梅花大鼓”中的《猜花》为素材进行移植改编的新作。伴奏乐器采用“梅花大鼓”的常用伴奏乐器琵琶,并将古筝靠近筝码弹奏,来模仿梅花大鼓的主奏乐器三弦,着重探索古筝音色变化的可能性。
《今夕》
此曲以中国传统戏曲和京剧元素作为主要音乐素材进行创作,同时使用“行弦”“戏歌”等音乐手法,使音乐既有传统的京韵味道,又富有时代气息。
《打虎上山》
此曲根据现代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的《迎来春色换人间》(又名:《打虎上山》)一折改编而成。全曲气势磅礴、节奏鲜明,表现了解放军不畏艰险、穿越林海、横跨雪原、攀登威虎山的情景。
《晓雾》
此曲以传统京剧《卖水》的音乐曲牌背景为主要素材进行创作,全曲的主题和音调采用了传统京剧“西皮过门”的经典唱腔,完美展现了传统京剧中的一“板”一“眼”和精彩的武打场面。
三、京韵元素与当代古筝艺术融合的体现
筝乐之所以能体现“京韵”元素,是因为作曲家采取了与京韵音效相仿的技法,吸取了“京韵”音乐中的音调作为乐曲的发展动机进行创作。在近代筝乐艺术中,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因素体现了京韵元素与古筝艺术的融合。
(一)定弦
由于定弦方式的限制,古筝作品经常采用五声音阶定弦,而在乐曲需要用到六声音阶时,只能采取按弦和人工定弦的方式。为了方便演奏,以及突出乐曲的音调特色,作曲家时常会根据乐曲独特的韵味使用与之相符的音阶定弦。在京韵元素与古筝艺术的融合之中,定弦也就成了体现其融合特点的重要方式。
例如,在筝曲《夜深沉》中,为使筝乐与其采用的戏曲音调相符,使用了E 调音阶(如谱例1)。
E 调音阶既不是古筝较常使用的五声音阶(D、G、A 等),也不是京胡版本的F 调音阶。选用此音阶时,作者王中山老师充分考虑到,《夜深沉》作为中国传统京剧《霸王别姬》的伴奏音乐时所用的原调式为E调,同时考虑到,使用E 调的《夜深沉》虽然没有京胡版F 调那么高亢,但却显得更为沉稳,很好体现了作曲家遵循本味的特点。
(二)动机
在动机的使用上,我们很容易想到,一个作品在写作时会使用一个固定的音乐素材作为全曲的发展动机,以几个短小的音符进行多次变奏加花贯穿全曲。无论是古筝作品还是其他作品,使用固定主题作为动机贯穿全曲,都对突出主题有重要作用。在筝乐作品中,作曲家使用有京韵特色的音调作为动机贯穿全曲,达到了京韵元素与古筝艺术相融合的效果。
这个音调是具有京韵元素的音调,源于京剧的“西皮过门”的京腔,西皮是由地方民间曲调与秦腔结合产生的一种戏曲腔调,这种戏曲腔调欢快活泼,具有较强的律动感、节奏感,旋律刚毅,适合表现欢快活泼的音乐场景。《晓雾》正是使用了这个动机,《戏韵》的快板及其他段落也使用了这个动机,这充分证明了动机可以体现京韵元素与古筝艺术的融合性。
谱例1:
谱例2:
谱例3:
谱例4:
谱例5:
(三)技法
右手技法在古筝演奏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古筝技法有最基本的指序、快四点、轮指、摇指、扫弦等多种。在京韵大鼓中,常常使用打击乐器伴奏,京剧中也会使用梆子等乐器作为伴奏,以增强表现效果。在筝乐中,拍板和煞弦等技法便成了体现京韵元素的重要手段。
例如,《晓雾》的快板中就使用了煞弦和止音的技术(如谱例4),这种技术使琴弦在震动时被手掌快速止住,表现出一种短促简洁的效果,这两个技法使主题动机的旋律在快板中变得欢快、热烈,使其京韵元素更有表现力。
另外,在《晨兴》中使用的拍击琴弦的方式(如谱例5),造成一种模拟大鼓敲击的音效,气势磅礴,极为震撼,很好体现了筝乐与京韵的融合。
(四)按音
在古筝演奏中,左手作韵是表现风格的重要手段。在南北派的筝曲演奏中,除了右手使用的技法不同,左手按音上也会有突出的区别。筝乐演奏正是靠左手作韵的特点来达到“以韵补声”的效果,以按音的速度、音高、音准,揉弦的快慢和按滑的方式来体现。在京韵音乐中,唱腔是其显著特征,正如古筝艺术中南北按音的区别,在戏曲音乐中也有显著变化。
例如,在《夜深沉》中,按音都是干脆、果断的,少有慢速的滑音,具有一板一眼的特点,而《晨兴》中则多为大幅度的上下颤音。《梅花调》中,为突出梅花大鼓的独特韵味,将人声唱段直接移植到古筝曲中,并且增加了丰富的左手作韵。
在演奏中,要想使演奏“对味”,就要求演奏者准确把握其风格,仔细研究乐曲的素材来源音调,把握了解其戏曲本身的风格,突出板式腔体,才能更好地完成作品的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