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为本 “趣”为径

2022-05-09冯嫣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育策略情境教学法

摘 要:情境教学法的本质在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此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高效开展。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截然不同,两者之间存在人际关系、学习环境、学习方式、行为规范、期望要求等多方面差异。幼儿在步入小学阶段后由于无法适应全新的学习生活,很容易产生厌烦、逆反心理。为了让幼儿有充分的入学心理准备,形成一定的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教师不妨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富有温度的幼小衔接教育,润物无痕地帮助幼儿轻松快乐地融入全新的小学生活。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幼小科学衔接;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13-0019-03

引  言

幼小衔接是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过程,是幼儿结束以游戲为主的学龄前生活走向以学习为主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幼小衔接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要想精准把握幼小衔接的科学规律,聚焦关键点、突破点,明确工作思路,增强衔接意识,带领幼儿走好人生路,呈现出开局良好、过渡平稳、持续深入的良好局面,教师需要走好“先手棋”,在幼小科学衔接的实施过程中做足功课。

一、理论融合,情境教学法在幼小衔接教育中的运用价值

幼小衔接的教育内容可以分为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两大部分。知识教育就是语言类、思维类、健康类等学科性教育。而能力教育则是关于幼儿行为习惯、独立自主性格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其中,能力教育的开展需要以显性教育为载体,而知识教育的内容要基于能力教育目标有序调配[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陷入成人教育模式,要么过于强调学科教育的重要性,设置超过幼儿能力水平和接受范围的教学内容,要么采用枯燥刻板的教学方式,导致隐性教育成效不佳。为了构建内容趣味性、结构完整性、形式多样性的幼小衔接课程体系,教师要基于幼儿的学习心理特点和认知方式偏好,择取适合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幼儿学得轻松自如。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情境教学法是能够唤醒幼儿感官、打动童心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帮助幼儿消除畏难情绪,使其接受小学全新的学习内容和模式,同时符合幼儿的学习期望。此外,情境教学法是有效融合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内容的“粘合剂”。在知识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特定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幼儿达成一定的能力发展目标和学习要求。所以,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活动是值得落地、实践的教育课题。

二、深耕实践,情境教学法在幼小衔接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在开展幼小衔接相关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开拓教育思维,结合幼儿即将要参与的实际小学学习生活,科学合理地创设多元化的情境模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2]。教师应从学习心理、行为习惯、知识提升三个维度充分融合显、隐性教育内容精髓,发挥教育价值,提高教学质量。

(一)模拟课堂情景:“心理按摩”,构建积极心理场

小学教室的桌椅摆放及物品陈列归整有序,课堂纪律、教室卫生、班级规章等日常班级管理事项需要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自主维护。幼儿在步入小学后逐渐意识到不能再依赖教师,需要独立完成日常学习任务,但由于幼儿的心理较为稚嫩,且缺乏独立自主能力,在这个转折期内,他们自然而然会产生一定的焦虑情绪,甚至逆反心理。这样的心理变化是幼儿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此时,教师要正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循序创设模拟课堂教学情境,并对幼儿进行适宜的“心理按摩”和情绪疏导,帮助幼儿构建积极心理场。

1.传达激励,唤醒憧憬乐观心态

教师要避免向幼儿传递小学“学习辛苦”“教师严苛”等消极刻板印象,应引导幼儿了解步入小学代表着自己正在健康长大,即将佩戴鲜艳的红领巾,将要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小大人”,并将学到更多知识,认识新老师,结交新朋友等,以此鼓励幼儿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独立和成长,增强幼儿自豪感和责任感[3]。所以,在课程教学第一课,笔者模拟了“开学第一天”教室场景,以充满仪式感的教学情境引导幼儿真正意识到自己将要成为一名小学生,这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与此同时,笔者和幼儿一起进行情境对话表演,鼓励幼儿尝试向“新老师”“新同学”介绍自己,并做到礼貌交流,用激励的教育情感帮助幼儿形成乐观的入学心态。

2.倡导乐群,个体与集体融洽相处

幼儿进入小学后,不能再万事依赖教师,要有独立自主的自理能力和交际能力。除此以外,幼儿个体的行为要符合集体的规范与期望,要有一定的集体意识和班级责任感。这时,教师要鼓励幼儿从学习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尽可能独立完成,保证幼儿在进入小学后能够独立完成如厕、喝水、问题沟通、师生交流等。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引导幼儿树立一定的集体意识,使其明白要遵守学校和班级的规定。由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创设了“XX同学的一日学习生活”教学情境,包括遵守课堂纪律、下课及时如厕、遇到困难求助老师、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四个教学场景,引导幼儿了解作为小学新生应如何做好自我管理,以及怎样尽快适应集体生活。这样契合小学生实际学习生活的情境教学如同一份“入学攻略”,能够有效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帮助幼儿在全新的班集体中尽快找到归属感。

(二)多元情境助效:知识储备,逐步培养学习能力

幼儿园的学习任务较为轻松,教师多以游戏为载体开展教学。但步入小学后,随之而来的是严格的分科课堂、课堂纪律、阶段性考试及父母、教师的期望等,这些和学前阶段截然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势必会给幼儿带来困难和压力。为了有效提升幼儿的抗挫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重组知识内容,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辅助教学,以此逐步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帮助幼儿循序适应,顺利“通关”。

1.立足幼儿,调整学习内容和形式

小学低年级课程主要按照学科细化分类,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音乐、美术等。为了充分尊重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保证教学内容有效接轨小学课堂,教师可基于小学课程教育目标将小学低年级教育内容分为语言类、思维类、艺术类、德育类四大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幼儿接触一些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锻炼幼儿的思考能力,唤醒幼儿的知识学习兴趣,并适当延长课堂时间,提高幼儿的专注力,帮助幼儿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

2.潜移默化,制定课堂纪律和规范

小学课堂秩序井然,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纪律。很多幼儿由于不适应长时间保持专注力而说话乱动,或者难以集中注意力。针对纪律约束等规范行为性教育,教师要避免说教“填鸭”。例如,教师可通过情境故事展示,引导幼儿通过观看动画,想一想哪些行为是不恰当的,哪些行为是需要学习的,以激励自主、倡导践行的教育态度鼓励幼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帮助幼儿循序适应全新的课堂环境。除此以外,教师还会在课堂环节中添加情境游戏,训练幼儿的专注力,逐步增加课堂时长,保证幼儿能够“坐得住、学得好”。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关键。学习品质的培养是让幼儿在游戏中规范自身的学习行为;从兴趣出发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借助注意力、倾听能力、创造想象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三)“混搭”情境辅助,家园共促品行养成

教师除了通过心理培育和课程引导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外,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作息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认识到,只有营造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才能润泽蓓蕾向阳绽放。所以,教师可择机“混搭”家庭情境模式开展教学,并邀请家长共同参与。一方面引导幼儿懂得健康生活,按时作息;另一方面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携手家长共促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使其树立自我服务的意识;鼓励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和大人一起想办法解决;引导幼儿了解排解负面情绪的方法,以此提升幼兒生活自理能力,使幼小衔接顺畅过渡。

1.教在点滴,有序培养行为品格

“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应从良好生活作息、文明礼貌、社会交往习惯的培养等方面做起。好的行为习惯能为幼儿从容应对小学生活保驾护航。为了教导幼儿按时作息、自理洗漱、营养用餐、及时作业,教师应循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例如,我们邀请家长共同开展了“今天是上学日”亲子活动,以“时刻表”的游戏形式,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完成上一日学习与生活任务。此外,教师通过亲子绘本共读(内容包括珍惜时间、珍爱友谊、勤劳认真、讲究诚信、懂得规则、坚持不懈等),除了将良好的品德素养深耕播种,还可引导幼儿有准备地适应小学阶段的人际关系,树立良好的学习状态。

2.授之以“渔”,锻造幼儿能力与品格

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很多事情都是由父母“包办”,但步入小学校园后,要相对独立地完成每日学习任务。为此,教师不仅要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及安全意识,还要引导幼儿学会管理情绪。所以,在幼小衔接教育阶段,教师要引导家长适当放手,将教育融入生活点滴,通过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主动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交通规则意识、抗挫能力及细心、勤奋、友爱等品格,鼓励幼儿自主解决一些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倡导幼儿与人和谐相处,尝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评价反思,情境教学法融入幼小衔接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幼小衔接教育的逻辑也在于此:给予幼儿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其融入全新的学习模式和环境中,同时以突出幼儿学习主体性的教学形式,将学习内容化繁为简,让幼儿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自然地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这样趣味化、系统化、多元性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幼儿真实的学习诉求,还为今后幼小衔接课程的完善、优化与创新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此外,教师是调试情境与课程教学交互影响的调节师。若要游刃有余地施展情境教学法,教师还要以突出幼儿的主体性为基本前提,注重情境与教学内容的灵活融合,如此才能让教学过程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痕。

结  语

总之,幼小衔接不仅是搭建幼儿园通向小学学习的桥梁,还是连接发展与幸福的成长之桥。教师应通过情境教学法将心理引导、课程调整及家校共育有机结合,为幼儿打造全面有序的幼小过渡期。针对幼小衔接教育,教师只有正视其教育价值和意义,立足儿童视角,不断探究教育新法,才能为幼儿打造一方富有温度的教育天地。

[参考文献]

屠小琴.情境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2015(47):29.

张磊,邢树清.浅析情境教学法在幼儿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03):107.

王兴永,田炜.当前幼小衔接教育问题及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0(17):83-84.

关旗琳.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课程衔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江静静.家园共育,促进幼小衔接[J].好家长,2019(51):124.

作者简介:冯嫣(1989.7-),女,江苏苏州人,任教于苏州高新区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教育策略情境教学法
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论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旅游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