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杖,你用对了吗
2022-05-09侯立皓
侯立皓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中医康复中心主任中医师,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康复部负责人,学科带头人。从事康复工作20余年,擅长骨关节及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康复,对脊柱疼痛类疾病,中风、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担任江苏省康复医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康复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社区康复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康复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委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人选,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
很多老年人会因脑卒中后肢体偏瘫、骨折、关节病变、踝扭伤等原因,使用拐杖作为支撑工具辅助行走。拄拐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其实不然,使用不当不仅发挥不出拐杖的作用,严重者还会造成身体损伤。
为何拐杖要有这么多种类?那是因为患者的病情不同,需求自然不同。虽然拐杖各式各样,但归根结底都是助行设备,当使用这些器具时,无外乎以下目的。
● 支持患侧肢体,加速患肢康复。
● 补偿运动功能障碍,提高运动能力,尽早恢复正常步态。
● 增加支撑点,从而增加重心面积,可增加稳定性。
● 减少躯体代偿引起的运动损伤和多余能量消耗。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要在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下选择使用拐杖,毕竟,选择和使用不当的话,适得其反。
● 助行架
适用人群:需要很强稳定性和支持的患者;患侧下肢零负重或部分负重的患者。
特点:有多种款式可供选择,多数都有四个支撑腿或脚,有些可能有两个或四个轮子;多数助行架较轻,可折叠存放。
类型:标准版、儿童版、加强版(适用于肥胖患者,更宽,可承载更多的重量),轮式、折叠式、单手式(偏瘫患者)等。
缺点:体积大,难以存放或搬运;难以在楼梯上使用;限制步行速度;限制正常步态;狭小空间内不方便使用。
高度调整:患者直立于平坦地面,穿鞋,双手自然下垂,助行器置于患者身前,调整其高度,使得助行器手握持处与腕横纹平齐。
使用要点:首先,患侧下肢与助行架同时向前移动,双手握紧助行架把手,身体重心前移,在双上肢的辅助支撑下,健侧下肢向前迈步。如此反复。
注:此步行方式要求患者有足够的双上肢、躯干以及健侧下肢力量。
● 腋拐
适用人群:需要较强稳定性和支持的患者。
特点:多数腋拐是铝制或木制,容易调节到合适的高度;方便存放和搬运;允许在狭小、拥挤的空间使用;可以在楼梯上使用。
类型:标准版(可调节或不可调节),肘部支架版等。
缺点:和助行架相比,腋拐提供的稳定性和支持减少;若使用不当,会造成腋窝神经、血管损伤;对患者的站立平衡功能要求高;老年使用者有跌倒恐惧心理;对患者上肢及躯干肌力、功能要求高。
高度调整:
方法1:身高乘以0.77或者身高减去40厘米,得出的结果就是腋拐适宜的长度。
方法2:患者直立于平坦地面,穿鞋,双手自然下垂,将腋拐置于体侧,调整腋拐长度使得腋拐的最高点和腋下留有2~3指的空隙。
若腋拐过长(高),会产生过多压力于腋窝处,造成局部软组织及臂丛神经受压;若腋拐过短(低),患者身体前倾过多,力线失衡,容易造成腰部或髋部不适。
方法3:患者直立于平坦地面,穿鞋,双手自然抓握腋拐把手,调整把手高度,使得患者肘关节屈曲20°~25°为宜。
使用要点:双侧拄拐根据情况可以采用A、B、C三种步态模式。
A:右拐向前→左脚向前→左拐向前→右脚向前。(四点式)
B:右拐和左脚同时向前→左拐和右脚同时向前。(两点式)
C:患侧下肢(零负重)和双拐同时向前→健侧下肢向前。(三点式)
单侧拄拐时,拐杖置于健侧。单侧拄拐根据情况可以采用E、F两种步态模式,以右下肢患病为例:
E:左脚向前→右脚向前→右拐向前,如此重复。
F:右脚向前→左脚和右拐同时向前,如此重复。
如右下肢活动不利,应该左手拄拐。
● 肘杖(前臂拐杖)
适用人群:需要适度稳定性和支持的患者。
特点:方便存放与携带;方便在狭小、拥挤的空间及楼梯上使用;当患者伸手拿东西时,拐杖可以通过前臂的袖套固定在手臂上。
类型:铝制和木制;可调节和非可调节。
缺点:提供更少的稳定性和支持(较腋拐);对患者的站立平衡、躯干、上肢肌力、功能要求高;前臂袖套增加去除肘杖的难度;老年使用者有跌倒恐惧心理。
高度调整:患者直立于平坦地面,穿鞋,双手自然下垂,肘杖置于患者身侧,调整其高度,使得肘杖把手与腕横纹平齐。
当调整到合适的肘杖高度时,患者抓握手柄处,手腕中立位,前臂袖套最上端应置于尺骨鹰嘴下方2.5~4厘米。
使用要点:同腋拐。
● 手杖
适用人群:需要较少稳定性和支持的患者。
特点:方便存放与携带;方便在狭小、拥挤的空间及楼梯上使用。
类型:“J”或“T”型把手;單脚、三脚、四脚拐杖。
缺点:提供非常有限的稳定性和支持。
长度选择:患者直立于平坦地面,穿鞋,双手自然下垂,手杖置于患者身侧,调整其高度,使得手杖把手与腕横纹平齐。
使用要点:同腋拐。
● 平台辅助支架
适用人群:主要用于合并腕关节或手部疾患,无法支撑或抓握的患者;肘关节以下截肢或肘关节伸直严重受限的患者。
特点:平台辅助支架可以装置在助行架上使用,也可以配合腋拐、肘杖使用。
缺点:无法发挥肱三头肌的作用;需要别人辅助穿、脱拐杖;不方便在楼梯上使用。
● 注意安全,不要在湿滑,不平坦的地面上行走,预防侧向滑倒。拄拐行走时不要穿拖鞋、高跟鞋等,最好选择大小合适的防滑鞋。
● 对于平衡功能差或者有跌倒风险的患者,拄拐行走时,尤其一开始学习拄拐时,需要有人陪护。
● 拄拐需要一定的上肢支撑力,所以在拄拐前要进行一些上肢的肌力训练。
● 不要操之过急,康复进程要循序渐进,步频慢慢加快,步幅慢慢增大,距离慢慢变长。
(编辑 周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