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初中德育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2022-05-09周心悦
周心悦
摘要:初中德育教育的开设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而言十分重要,不但能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能让学生的品行得以提高,使得学生能在德育教育活动开设之际,重视生活化元素的引入,进而能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多加引导,用以提高学生的德育兴趣,使得学生形成较好的德育意识。
关键词: 初中德育; 教学; 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能让学生更高效的接受德育教育,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理解其中蕴含的德育知识内容,只有以理论知识讲解为基础,全面培养、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解决实际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本领,才能帮助学生更加健康、全面地成长。
一、 德育生活化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1. 陈旧的教学观念使得德育生活化教育意识薄弱
传统的教学观念主要是看中学生的成绩,且部分教师人为初中生由于年龄、经历的原因不愿意对其进行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对中学生的德育重视不够,甚至在认识上有所偏差,将学习成绩作为学生考核最终的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 我们要树立全球性的,发展性的德育观念。其次,我们还要树立民主的,主客体互动的德育理念。我们要从片面德育观念转变为全面德育观念,从灌输式德育观转变为实效性德育观。
2.教育手段单一化,使得德育生活化教育受到约束
教师和学生之间相处最多的是课堂教学中,除此之外,教师在生活中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很短、很少,这就使德育生活化教育方式受到局限和缺乏客观条件,且在德育过程中,仅是通过教材的课堂讲授进行,缺乏灵活性、实践性。
3.家校缺乏必要整合,使得德育生活化教育缺乏连续性
学生在校德育后没有在家庭实际生活中进行实践和检验,这就使得学校德育缺乏连续性,出现断层现象,加之教师和家长沟通不畅,教师难以掌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德育的运用,而家长也无法了解学生在学校德育的效果。
为此,学校要制定与家长定期互动的积极措施,提升家庭对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德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家庭德育效果,奠定学生初中德育良好基础,在这一点上在我国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区,家校、社会等在初中德育方面所起的作用还远远不够。
二、 德育生活化教育的解决对策
1.增强道德教育及其生活化的意识
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即指的是教师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通过结合生活情境和生活实际案例的方式来展开的一种更为直观、更为形象的教学模式,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们借助生活经验快速的掌握德育学习知识,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会如何辨别善恶、美丑,以此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德育素养,使之能够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行为道德。要想真正的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渗透到德育教学工作中,那么首先便要求教师与学生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德育学习意识,只有教师拥有了一定的生活化道德教育意识,才会充分利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们展开有效的学习,而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利用生活实例来思考德育问题,进而借助现实生活来加深学生们的德育学习印象,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寻找德育问题,并能够辨别善恶、对错,以此做到从根本上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
2.将德育生活化贯穿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
学校是学生们在学习生涯阶段所呆时间最长的公共场所,而教室则是学生们接受知识和教育最主要的场所。因为德育教育课程课时十分有限,而学生们除了要学习理论知识以外还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所以光靠每节课45分钟是很难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的。德育教育并不仅仅只是一门学习课程,它对学生们的影响是终身的,所以理应引起各个科任教师的重视。在这基础上各学校领导可以通过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培训的方式对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展开一定的德育教学培养,以此从根本上提高科任教师的德育思想,帮助他们能够更好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学工作。
3.联系社会生活案例,有效加强德育渗透
在组织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德育教学素材不仅局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也与社会中的生活素材存在紧密的联系。所以初中相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入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对德育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取得理想的德育教学效果。
4.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践行德育思想
在初中阶段的教育实践中,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不能局限在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方面,还应联系具体的教学情况将德育教学活动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探索中能够将自身所学德育思想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而实现对德育知识的内化,促进学生德育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为学生更好地践行德育思想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所以在初中阶段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与德育工作相关的社会实践,如关爱孤儿活动,服务敬老院爷爷奶奶的活动,校园周围环境卫生管理活动等,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对所学德育方面的知识形成更为直观的认识,获得良好的德育体验,促进道德思想和道德情感的成长。唯有如此,初中德育教学才能够真正实现生活化发展,德育教学水平也会进一步提高,切实保证初中阶段的人才培养工作实效。
5 .注重能力,提高初中教师德育生活化教育的专业素养
中学教师作为中学生德育生活化教育的实施者,其专业水平和素养直接关系到德育生活化教育的好坏。从目前的现存中学教师队伍来看,部分中学语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不高,不仅无法满足新时代中学德育生活化教育的需要,而且在对此的认识难以改变,在无法满足学生对德育生活化教育需求的同时,也让学生在德育生活化教育实践中无法真正全身心投入。
为此,除了学校要注重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外,教师要特别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并持续学习。在具體的德育生活化教育实践中,教师首先要对德育生活化教育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掌握从中需要传授的德育知识。对于德育理论的学习,教师不仅要在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来探索德育生活化教育的途径,还要对德育生活化教育的理论起源、德育规律、学生生物构造等进行理解,让学生在熟悉德育的同时,也能通过德育理论来重新了解自己。所以,教师要掌握交流各个部分、教学各个环节的德育知识提炼和传授,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水平。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德育教学的生活化就是将德育工作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学生的生活中挖掘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对自身成长情况和发展情况等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进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冯红艳.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6(24):89.
[2]杨琼瑜.初中德育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5(1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