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情境的初中数学命题的教学研究

2022-05-09吴国忠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9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教学研究

吴国忠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出现了很多新颖的教學模式,但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导致很多新型教学模式无法大面积推广。随着新课改的快速发展,初中数学课程涉及面越来越广泛, 传统教育方式以无法满足学生们对课堂的期望,而基于问题情境的初中数学命题教学手段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本文以此作为探讨的内容进行研究。

关键词:问题情境;初中数学命题;教学研究;

义务教育指出,学生学与教师教是有效教学活动的表现方式,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充当引领者、合作者和组织者的身份。数学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调动学习积极性为辅助,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为本,鼓励学生创造性为宗旨进行教学工作。教学工作面向所有学生,根据学生特点灵活更改教学方式,以此使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每个阶段的知识点学习目的都 要求学生以实际情境为基准,从现实情境学习数学知识,并加以利用,举一反三,再把知识点运用到生活中去。由此可见初中数学命题教学情境设置的重要性。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国家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必然要通过教育,所以有了如今蒸蒸日上和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也为教育改革的深化提供了良好条件。在初中阶段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越来越重视问题情境创设,并在教学当中归纳了不少经验和技巧。在创设问题情境当中,教师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必须具有针对性,也就是要全面客观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与认知水平,发现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就教学当中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情境,从而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二是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当中应该把握趣味性原则,让学生带着愉悦和趣味心理投入学习,保持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来消化所学知识。该原则的把握还有助于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让学生爱上数学,为以后的学习带来帮助。三是教师应该把层次性原则应用到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因为数学是一门特殊学科,包括复杂的知识,而且知识的专业性和层次性非常明显,学生的学习层次各不相同,只有接受层次化的教学指导才能避免知识学习的片面性。

二、基于问题情境的初中数学命题的教学策略

(一)以生活现实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标提出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要从生活当中获取教学素材,从而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在课程改革当中反复提及数学问题是生活数学化的结果,把数学内容放在生动有趣的情境当中,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这些都为数学教师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带来了启发,要求教师联系生活设计情境,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利用生活化问题带领学生感悟数学学习的真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掌握生活问题的数学处理方法。例如,在学习“圆”的概念时,概念十分抽象、精炼,能够理解,但是学生无法将其灵活运用,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可用汽车车轮的形状设置问题,“车轮是圆形,可以平稳行驶,若车轮是正方形,还可以平稳行驶吗?若为三角形,可正常行驶吗?”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无法运用数学知识点进行解答,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车轮为正方形形状时汽车的行驶状态,学生发现汽车的行驶状态表现为颠簸,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理解圆的概念。数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将细绳绑在铅笔上,另一端绑在大头钉上,并将大头钉固定在纸板上,利用铅笔画圆,以更好地理解圆的概念。

(二)以问题情境创设实现命题引入

在进行数学命题教学时,教师应了解命题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学习水平及掌握的知识点,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在问题情境中,学生运用自身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探索,经过一系列思考和分析后,得到课堂上即将讲授的命题知识点,加深学生 对数学命题知识点的认知。数学命题知识点一般较为抽象,若将数学命题知识点直接呈现,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进而引导学生对数学命题知识点进行探索,实现已掌握知识点与新知识点的冲突,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命题知识点。

(三)以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在学习数学知识点时,学生容易将相似的数学知识点混淆,导致降低数学命题的学习质量.为学生讲解积的乘方公式后,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时,学生依据惯性思维,将会得到:(a+b)2=a2+b2。学生混淆了算法,影响了学习效果。初中数学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利用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方式将乘法公式予以推理,促使学生可以熟练掌握乘法公式,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为学生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能够让学生理解数学命题知识的本质。以往教学中,教师会采用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计算多项式乘多项式,学生掌握了(a+b)2、(a-b)2 的一般规律,且在实际的数学习题解决中,只能单一运用此规律,无法灵活运用,使得学生大部分的习题解题质量不佳。(a+b)2=(a+b)*(a+b)=a2 +ab+ab+b2 =a2+2ab+b2;(a-b)2=(a-b)*(a-b)=a2-ab-ab+b2=a2-2ab+b2。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上述公式,并鼓励学生进行计算,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无法灵活运用。但为学生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学生自身的计算总结,可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点,提升学生数学命题的学习质量。

(四)问题情境创设完成命题证明

命题证明主要就是用已经得到证实的真实性命题判断命题真伪的思维过程。教师告知学生真实性命题的结果,但是对于命题证明的过程缺乏告知,学生仅能明确命题表面的知识点内容,而忽视了命题的真正含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数学命题内容设置问题情境, 让学生对数学命题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了解命题的本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运用数学命题知识点。例如,带领学生复习点集({ x,y)|x+y-1=0}表示经过点(0,1)和(1,0)的直线,随后提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集({ x,y)|x+y-1>0}表示什么图形?({ x,y)|x+y-1<0}表示什么图形?解析:直线x+y-1=0将点分为三类,第一类:在直线上;第二类:在直线上方的平面区域内;第三类:在直线下方的平面区域内.因此将点(x,y)代入式中,依据得到的实数,以及其与0的比较情况,从而判断点(x,y)的位置。 由此可以验证:x+y-1>0时,点(x,y)在直线上方;当x+y-1<0时,点(x,y)在直线下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命题教学中,数学教师应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不同问题情境的创设,将抽象化的数学命题具象化,且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命题的本质,促使学生在习题解题中灵活运用数学命题知识点。

参考文献:

[1]赵忠.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知识文库,2022(04):67-69.

[2]樊玉琴.问题情境下数学命题教学问题分析[J].中学数学,2021(12):47-48.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教学研究
智慧课堂下如何实现高中英语互动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重点·难点·关键点”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研究
高中生解决情境性化学问题的初步研究
情境教学法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探讨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