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生体力活动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2022-05-08王婷婷华正春

运动精品 2022年9期
关键词:体力体质强度

王婷婷 华正春

中职学生体力活动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王婷婷 华正春

(南宁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目的】探索中职学校学生当前的体力活动水平以及肥胖程度现状,同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促进中职学生积极参与体力活动以及改善体形和肥胖程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山东省8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5~18岁1100名中职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体力活动问卷(PAQ-A)进行体力活动调查;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职生体力活动以中、低强度为主,存在性别差异(P<0.01),年级间无差异(P>0.05)。65%的中职生体质指数(BMI)处于正常范围,BMI存在性别差异(P<0.01),并且随年级增长呈递增趋势(P<0.01)。中职生不同BMI组别的体力活动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职男、女生体力活动水平与BMI具有相关性(r男=-0.157,r女=-0.205,P<0.01)。【结论】中职生体力活动水平以中、低强度为主,男生体力活动水平显著高于女生;BMI正常组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占比最高,超重和肥胖组的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占比最低;体力活动与体质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体力活动水平越高,超重和肥胖率就越低。

体力活动;体质指数;中职生

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是指骨骼肌活动导致能量消耗的任何体力活动[1],是影响青少年肥胖和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2]。对于青少年而言,维持适宜的体力活动水平对改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称,全球约4/5的青少年存在体力活动量不足的情况,并提出青少年应每天进行60min以上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4]。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蔓延后,更是加重了体力活动不足的趋势。

近年来,我国学生的营养状况得到改进,超重肥胖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肥胖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能够增加青少年成年后慢性疾病患病风险,如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关注。评价青少年肥胖最常用和最简易的标准是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风险之间存在密切关联[5],而目前对中职生人群体力活动及体质指数的研究少见。本研究采用青少年体力活动问卷(PAQ-A)对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体力活动现状及肥胖程度进行调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促进中职学生积极参与体力活动以及改善体形和肥胖程度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山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使用分层抽样方法在山东省随机抽取8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分别是淄博建筑工程学校、聊城高级工程职业学校、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潍坊市工业学校、济南信息工程学校、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烟台市南山职业技术学校、东平县现代职业技术学校。每所学校随机发放问卷,共发放1100份,剔除无效问卷81份,回收有效问卷1019份,有效回收率为92.6%,其中男生607名,女生412名,平均年龄15.76±0.75岁。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体力活动使用青少年体力活动问卷(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for adolescents,PAQ-A)[6]进行评估。该问卷由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编制,通过中国学者李新等人[7]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多次用于青少年体力活动调查,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数据统计时,根据PAQ-A评分,将体力活动水平分为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PAQ>3)、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水平(2<PAQ≤3)和低强度体力活动水平(PAQ≤2)三类[8]。

1.2.2 身体形态指标测量与计算

学生在填写完调查问卷后,由专业培训的测试教师测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计算其体质指数(BMI):BMI(kg/m2)=体重(kg)/[身高(m)]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青少年体重评分标准,分为正常组(18.5≤BMI≤22.9),偏瘦组(BMI<18.5),超重和肥胖组(BMI>22.9)。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进行数据的输入和数据库的建立。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和皮尔逊相关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中职生体力活动水平与体质指数的分布趋势

根据表1得知,男生体力活动水平中等强度57%,低强度28%,高强度15%;女生体力活动水平中等强度45%,低强度46%,高强度9%;中职生整体体力活动水平以中、低强度水平为主,高强度水平较低,女生低强度体力活动水平更为突出。中职生的体质指数正常组为65%,超重和肥胖组21%,偏瘦组14%,其中男生的超重和肥胖比例显著高于女生,男生BMI为26%,女生BMI为15%;女生BMI正常组的比例高于男生,女生占比73%,男生占比60%。从总体上来看,中职生BMI分布趋势为:正常组>超重和肥胖组>偏瘦组。

表1 中职生体力活动与体质指数基本分布情况

注:括号外数据为对应的调查人数(名),括号内数据为对应人数的构成比(%)。

2.2 中职生体力活动水平与体质指数不同性别间的比较

表2 中职生体力活动水平与体质指数不同性别间的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中职生的体力活动水平、体质指数进行检验,如表2所示:中职男女生的体力活动均值都处于中等强度水平,男生(2.40±0.60)高于女生(2.16±0.58),中职生PA值的性别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职男女生的体质指数均值都处于正常范围,男生(21.27±3.27)高于女生(20.41±2.40),中职生BMI的性别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中职生体力活动水平与体质指数不同年级间的比较

采用卡方检验探析不同年级中职生在体力活动强度、体质指数的差异性,如表3所示:中职生的体力活动强度年级间的比较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职生体质指数年级间的比较表现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从各年级的年级百分比来看,随着年级增长BMI一年级到三年级正常组分别为62%、67%、68%,超重和肥胖组分别为19%、22%、25%,呈缓慢上升趋势,偏瘦组分别为19%、11%、7%,呈缓慢下降趋势。

表3 中职生体力活动水平与体质指数不同年级间的比较

注:括号外数据为对应的调查人数(名),括号内数据为对应人数的构成比(%)。

2.4 中职生不同体质指数的体力活动水平差异性

使用卡方检验探析不同体质指数在体力活动强度方面的差异性,如表4所示:不同体质指数的中职生在体力活动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组的体力活动水平排序为MPA>LPA>VPA,偏瘦组和超重+肥胖组的体力活动水平排序为LPA>MPA>VPA,其中正常组的中等强度水平占比最高,超重和肥胖组的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占比最低。

表4 中职生不同体质指数的体力活动水平差异性

注:括号外数据为对应的调查人数(名),括号内数据为对应人数的构成比(%)。

2.5 中职生体力活动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

表5 中职生体力活动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

注:**在0.01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中职生体力活动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如表5所示,男、女生体力活动与体质指数之间呈现低等程度负相关(r男=-0.157,r女=-0.205,P值均<0.01)。

3 讨论

3.1 中职生体力活动特征

本研究显示中职生体力活动以中低强度为主,呈现中等偏下的水平,这与吴慧攀等人对青少年学生体力活动水平的研究结果一致[9]。中职生体力活动水平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高于女生,这可能与中职生处于青春期有关,女生的生理特征比男生更明显,降低了女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在学校体育课程中,虽然中职生在校均参加体育活动,但男生喜欢身体对抗或强度较高的活动,女生则喜欢舞蹈、健身操等活动,而中职学校开设的舞蹈类和健身操类体育课程较少,因此增加此类课程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职生体力活动水平在不同年级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中职生在不同年级阶段参与体力活动的强度趋于一致,一方面可能是中职生相比普通高中生升学压力较小,能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另一方面可能是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被占用的现象很少存在。但高方君的研究表明,体力活动强度与年级存在密切关系[10],造成本研究与同类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国家、地方政策的落实情况的差异导致。

3.2 中职生体质指数特征

研究表明中职生整体体质指数状况处于正常水平。中职生体质指数在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与李娜等[11]对部分省市的中小学生发育与营养状况研究结果一致。造成女生超重、肥胖比例远远低于男生的原因可能是:此年龄段的女生爱美意识已经萌发,开始注意保持身材;男生饮食量大,但却消耗不足;还可能与体育健身设施、性格特征、饮食社交频率以及男性同伴的影响有关[12]。因此,中职生应重视体育锻炼,保持良好体型。

中职生体质指数在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BMI偏瘦率逐年降低,正常率逐年递增,但超重和肥胖率也在逐年上升。或许是因为部分群体不热爱体育运动,没有形成持久的体育学习兴趣,同时在饮食上暴饮暴食,没有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值得关注的是,男生超重和肥胖率高达26%,意味着每4个男生中就有1名男生超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强引导中职生进行健康教育,提倡合理膳食,督促学生安排合理的体育锻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和改善体形,降低超重肥胖率。

3.3 中职生体力活动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中职生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占比最低的为超重和肥胖组(4%),占比仅是正常组BMI中职生的1/4,表明体力活动水平与BMI存在紧密关系。正常组BMI在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水平上的占比最高,意味着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在维持中职生BMI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数据显示BMI与体力活动之间存在低等程度负相关,体力活动水平越高,体质指数越低。这与以往的研究相一致,大量研究表明体力活动水平与体质指数有显著相关性,体力活动的降低往往会导致体重增加[13],因此体力活动水平的提升能够改善个体身体成分、减少身体脂肪量[14],但也与遗传、环境、饮食习惯等方面有关。中职体育教师应更加关注超重和肥胖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着重激发肥胖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从而推动学生自发地进行体育锻炼。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中职生体力活动水平以中、低强度为主,男生体力活动水平显著高于女生。中职生体质指数随着年级增长呈现缓慢递增的趋势,正常组BMI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占比最高,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占比最低的为超重和肥胖组。体力活动与体质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体力活动水平越高,超重和肥胖率就越低。

4.2 建议

学校应进一步重视中职学校体育文化的构建,尊重中职学校的独特性,从学生特点和未来发展出发,建构既符合中职学生兴趣又促进学生技能发展的体育教学体系。中职生体力活动水平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体力活动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建议在体育教学体系中,加入健美类、舞蹈类、瑜伽类等女生感兴趣的运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大多数中职生BMI虽处于正常范围,但超重和肥胖率却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中职学校应通过多举办健康膳食讲座、体育节、运动会等干预措施来增强学生的健身知识,从而使学生有意识的维持身体内合适脂肪比例,保持身体代谢平衡,合理控制体重和饮食,促进体质健康发展。

体力活动和体质指数二者相辅相成,对中职生的身体健康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善于使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与技巧,着重培养中职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力活动水平,从而使体质指数趋于正常,反之,良好的身体也会为中职生终身体育做准备。

[1]Physical activity,exercise and physical fitness:definitions and distinctions for health-related research[J].Public Health Rep,1985,100(2):126-1.31

[2]Schwarzfischer Phillipp et al.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physical activity, sedentary behaviour and anthropometric measures from ages 6 to 11 years[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2018,15(1):126.

[3]马渊源,陈勤,尹小俭,等.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身心健康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22,43(4):632-636.

[4]Bull Fiona C et al.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J].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20,54(24):1451-1462.

[5]汪君民,龚腾云.小学生体力活动久坐行为与超重肥胖风险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1):1683-1687.

[6]李新,李晓彤,王正珍.北京市主城区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7):993-996.

[7]李新,王艳,李晓彤,等.青少年体力活动问卷(PAQ-A)中文版的修订及信效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5):63-67.

[8]郭强.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9]吴慧攀,张明,尹小俭,等.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年龄性别和地区特征[J].中国学校卫生,2022,43(4):497-501.

[10]高方君.上海某中职学生体力活动调查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9):7-9.

[11]李娜,章荣华,顾昉,等.浙江省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71-74.

[12]王凯圆,刘旭东,王文龙,等.社会科学研究中大学生超重或肥胖的因果路径:一项基于QCA技术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22,58(5):51-58.

[13]Mahumud Rashidul Alam et al. Association of dietary intake,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s with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mong 282,213 adolescents in 89 low and middle income to high-income countr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005),2021, 45(11):2404-2418.

[14]King N A et al. Beneficial effects of exercise: shifting the focus from body weight to other markers of health[J].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09,43(12):924.

A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Body Mass Index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WANG Tingting, etal.

(Nann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1, Guangxi, China)

王婷婷(1995—),硕士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猜你喜欢

体力体质强度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Vortex Rossby Waves in Asymmetric Basic Flow of Typhoons
地埋管绝热措施下的换热强度
中国超重儿童的体力活动干预研究——体力活动意向及身体自我满意度的影响
基于DEFORM-3D的300M超高强度钢切削性能的比较
人类的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