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行为理论下健身类软件与用户健康行为的关系研究
2022-05-08何源
何 源
计划行为理论下健身类软件与用户健康行为的关系研究
何 源
(温州商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以健身软件KEEP为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究个体的软件使用情况、使用心理和健康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人们的健康信念对健身软件的使用情况有正向影响;健身软件的使用频率正向影响用户对健身软件的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健身意愿在健康行为与用户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最后,本研究就如何促进健身类软件更好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计划行为理论;健身类软件;健康行为;健康传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开始越来越关注健康信息,积极通过新媒介来满足自己健身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运动健身”等相关产业也迅猛发展。2012年,国内首次推出健身APP“咕咚”,随后,KEEP、悦跑圈、益动等其他健身APP也纷至沓来。根据QuestMobile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2月,运动健身APP行业活跃用户规模快速上涨至8928万,同比增长了93.3%[1]。“互联网+运动健身”正不断成为大众运动的一种方式,引领新的健身潮流。
文章的研究目的就在于,以问卷调查法为研究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对用户健身软件的使用情况、使用心理与健康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并构建相关变量的关系模型,从而进一步丰富发展有关健身软件的理论研究,为国内健身运动类APP进一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健身类APP,是指有关于人们运动健身行为的APP,即传递健身运动相关知识、促进用户运动锻炼和交流互动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它的主要功能包括记录运动数据、指导健身学习、促进用户健康行为养成等等,当前市场上常见的健身类APP有咕咚、薄荷运动、小米运动、KEEP等软件。
健身类软件作为一种新兴行业现象,目前学术界对该现象的研究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以“健身APP”“运动APP”为关键词在知网进行搜索,相关的文献数量近百篇。总体来说,在研究方向上新闻传播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软件的使用意愿和动机研究、健身软件的直接影响等领域。例如,王茜在一项研究中发现,用户使用健身类软件的动机包括运动功能、社交互动、自我实现和娱乐消遣四大方面[2]。林瑶瑶、魏雪蕊基于期望确认模型(ETC)对温州265位市民的健身类软件持续使用意愿进行实地研究,结果发现感知软件的易用性会对软件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均对用户的健身软件持续使用意愿产生显著影响[3]。张明新、廖静文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健身软件使用对用户跑步意向促进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健身运动APP的应用使用户对跑步的态度更为积极,并强化了其关于跑步的主观规范和跑步自我效能感,三者会进一步增强跑步意向[4]。蔡卫清也发现运动类APP对于中青年群体加入到全民健身行列有明显的带动作用,使受众逐渐从单纯的个体运动发展成“运动+社交”的多向度体育运动,但其也存在数据采集信息不准确、广告植入影响用户体验、误导用户等负面影响[5]。
综合来看,当下学界对于健身类软件已有一定研究,但是在健身类APP对用户的整体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方面相较缺乏。文章的研究问题在于,既然运动健身类APP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发展如此迅速,那么它对用户的健康行为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哪些变量会影响用户的软件使用行为?不同背景特征的人们在软件使用和健康行为上是否有区别?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索。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为视角,利用问卷调查法对健身软件与用户健康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加入健康信念、用户使用情况等其他变量从而多方位探索用户健康行为的影响因子。
1.1 理论依据与假设模型
此前许多研究都发现个体的健康信念会对其健康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健康信念指的是人们对健康的态度和信念,即个人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是人们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谢红光在对个体体质健康信念对体育锻炼行为意向及行为习惯的影响的研究中就发现,体质健康信念会以效应累积的递进方式影响个体的行为意向及行为习惯[6]。由此,提出以下假设:(H1)用户健康信念可以正向影响用户健身软件使用情况。(H2)用户健康信念正向影响其健康行为。
以往的研究已发现,媒介有着强大的议程设置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改变人们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功能。个体的媒介接触情况越频繁,相应的受影响程度就越大,与健康有关的媒介使用亦是如此[7]。由此提出以下假设:(H3)用户健身软件使用情况可以正向预测用户对其态度认知。(H4)用户健身软件使用情况可以正向预测其主观规范。(H5)用户健身软件使用情况可以正向预测其知觉行为控制。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是由Ajzen在理性行为理论基础上于1985年首次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决定行为意向的三个主要变量,行为意向继而影响决定着个体行为。根据计划行为理论,个体是否采取某种行为与其行为意向直接相关,而行为意愿又会受到个体对该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和自我行为控制的影响。也就是说,一个人对某行为的态度越积极,感受到的主观规范程度越大,知觉行为控制度越强,其采取某行为的可能性就越高。由此提出以下假设:(H6)用户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行为意向分别呈正相关。(H7)行为意向可以正向影响用户健康行为。(H8)行为意向在用户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与健康行为起中介效应。
1.2 问卷设计
根据研究问题,本研究调查问卷的变量是五大方面,即人口统计学变量、健身软件使用情况、健身软件使用心理(用户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
调查问卷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收入等方面;第二部分是用户健身软件的使用情况,该部分量表借鉴Shaw构建的eHealth互联网健康使用模型[8],将健身软件使用情况划分为信息搜集行为、互动交流行为和数据使用行为三个部分,一共有六道题;第三部分是用户健身软件的使用心理,包括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方面,参考了Raghe和Beard的休闲态度量表、Bhattacher主观规范感知量表[9]、ValarieA.ZeithamI行为意愿量表[10]等。第四部分是用户的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其中健康行为部分来源于曹文君、郭颖等设计的中文版HPLP-Ⅱ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11]。问题选项采用单选题以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呈现,题项均通过信效度检验,可以进行进一步研究分析。
1.3 样本选择
鉴于本研究对象是需要使用过KEEP软件的用户,因此样本数据采用方便抽样和滚雪球抽样方法。鉴于线上问卷平台具有方便收集、数据录入快捷、传播广泛等优势,问卷采取线上发放的方式进行样本收集,并通过在KEEP软件的讨论社区、贴吧等线上平台进行问卷扩散,填答筛选条件为“具有KEEP使用经历的用户”进行目标研究群体的精准定位。研究一共收集了187份问卷,剔除不符合样本定位、答案自相矛盾等无效问卷后,共得到139份有效问卷。研究采用SPSS20.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使用基本情况描述性统计
2.1.1 人口变项
在本次回收的139份有效问卷中,男性人数为46,占33.1%,女性人数为93,占66.9%。本研究收集到的女性样本人数明显多于男性。这从侧面反映出,使用KEEP健身软件的用户以女性群体居多,这可能与女性群体健身健美意识相较更强有关。从年龄段角度来看,使用健身软件的以“18-24岁”的青年人群为主,占比62.6%。青年群体因为新信息获取渠道丰富、接受新事物快,对于线上健身的方式能够很快了解适应,因此用户广泛。在用户的基本身份分布中,学生和上班人群分别占49.6%和43.9%,比例相近,说明该类健身软件在学生和工作人群中都有一定市场。专业类别的分布中,人文社科类占54.3%,理工科类占到了45.7%,人文社科类用户略高于理工科类用户。
2.1.2 使用行为
表1显示,用户在信息搜集与数据管理方面的使用较为频繁,得分情况分别为2.76±0.92和2.88±1.10,而对软件互动交流层面的使用情况较弱,偏向不频繁的一侧。有受访者表示,这是由于在社区板块互动中,许多贴子其实是为了变相打广告,还有在互动交流的时候遇到过言语骚扰的情况,因此相关使用行为较低。
同时,将性别与使用情况进行交叉检验也可发现,在互动交流维度上,男性与女性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0.001),男性互动交流得分为2.21±1.16,女性互动交流得分为1.73±0.88,说明男性在该软件中的互动交流程度明显多于女性。而在信息搜集和数据使用层面上,二者不存在性别差异(>0.05)。
2.1.3 使用心理
使用心理包括使用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方面,三者的总体得分分别为3.60±0.83、3.59±0.80、3.27±0.79,整体态度偏向积极一侧,说明大部分用户都较认可健身软件的促进作用,并对完成规定的健身任务有信心。同时,将性别与使用心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在对健身软件的使用态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0.018<0.05),女性对健身软件的态度更加积极。但在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方面并没差异。
2.1.4 变量的相关关系检验
注:**在置信度(双测)为0.01时,相关性是显著的
对使用行为、使用态度、主观规范等变量进行相关关系检验,结果发现所有变量两两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进一步对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见表2。
2.2 假设验证
2.2.1 用户健康信念与健身软件使用行为、健康行为的关系验证
将健康信念作为自变量,将使用行为、健康行为作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发现,用户健康信念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健身软件使用行为(=0.377,<0.001),用户健康信念也对健康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0.484,<0.001),说明当用户越重视自己的健康,其健康行为的频率就会越高。
2.2.2 用户健身软件使用行为与使用心理的关系验证
将用户使用行为作为自变量,将使用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用户使用行为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健身软件使用态度(=0.658,<0.001)、主观规范(=0.530,<0.001)、行为控制(=0.702,<0.001),即用户对于健身软件的使用越频繁,对该软件的态度就越积极,感受到他人的支持就越多,对自己的运动行为的控制感就越强。
2.2.3 行为意向的中介效应检验
表3 行为意向在用户态度和健康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表4 行为意向在主观规范和健康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中介变量是指,如果自变量X能够通过某一变量M对因变量Y产生影响,那么则称M为X和Y的中介变量。其检验条件为:(1)将自变量对因变量进行回归,系数显著,主效应存在是中介效应的前提;(2)将自变量对中介变量进行回归,系数显著,即存在自变量对中介变量的影响;(3)在控制中介变量后,将自变量、中介变量同时对因变量进行回归,系数显著,同时自变量回归系数不显著,或作用大小相对于c显著减少。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即存在中介效应。最后再判断中介效应是部分中介还是完全中介[12]。
本部分通过逐级回归的方式来检验行为意向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如表3至表5所示。数据结果显示,行为意向在用户态度、主观规范和健康行为之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在知觉行为控制和健康行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表5 行为意向在知觉行为控制和健康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3 结论
3.1 在健身类软件的使用行为上,用户对健康信息搜集与健身数据管理方面的功能使用较频繁,对互动交流功能使用较弱。且是男性在健身软件中的互动交流程度明显多于女性。
3.2 用户对于健身软件的使用心理整体偏向积极,并且女性用户对健身软件的使用态度相较男性更积极,更为认可其对健身行为的促进作用。
3.3 用户的健康信念可以正向预测健身软件使用行为和健康行为,用户对健康越重视,健身软件的使用和健康行为就越频繁。
3.4 健身软件使用行为可以正向预测用户的使用心理,用户对于健身软件的使用越频繁,相关的心理态度就越积极。
3.5 行为意向分别在用户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健康行为之间存在中介效应,用户在健身软件使用时的用户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感知会通过行为意向进而对健康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1]QuestMobile:《2020年新冠疫情洞察报告》[DB/OL].https://36kr.com/p/1725310255105,2020-3-24.
[2]王茜.社交化、认同与在场感:运动健身类App用户的使用动机与行为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12):149-156.
[3]吴冰,王毓芳.移动健身APP持续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J].软科学,2019,33(10):87-92
[4]W. Lee,Y. M. Chae,S. Kim,et al. Evaluation of a mobile phone-based diet game for weight control. Journal of telemedicine and telecare,2010,16(5):270-275.
[5]张明新,廖静文.健身运动APP使用对用户跑步意向的影响:以计划行为理论为视角[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8,71(2):85-98.
[6]谢红光.体质健康信念对体育锻炼行为意向及行为习惯的影响[J].体育学刊,2013,20(4):100-105.
[7]王艺楠.女大学生对HPV疫苗的媒介接触与接受态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9.
[8]Hawkins Robert P,Pingree Suzanne,Baker Timothy,et,al. Integrating health with human services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J]. translational behavioral medicine,2011,1(1):146-154.
[9]A. Bhattacherjee. Acceptance of ecommerce services: the case of electronic brokerag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2000,30(4):411-420.
[10]Zeithaml Valarie A,Berry Leonard L,Parasuraman A. The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of service quality[J].Journal of marketing,1996,60(2):31-46.
[11]曹文君,郭颖,平卫伟,等.HPLP-Ⅱ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3):286-289.
[12]陈瑞,郑毓煌,刘文静.中介效应分析:原理、程序、bootstrap方法及其应用[J].营销科学学报,2013(4):120-135.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tness Software and Users' Health Behavior under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HE Yuan
(Wenzhou Business College, Guangzhou 325000, Guangdong, China)
何源(1997—),硕士生,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