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配合循证护理应用于慢性胆囊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2022-05-08张珊珊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300100
张珊珊(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 300100)
慢性胆囊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是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以及胆囊结石所导致的胆囊功能异常,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隐痛以及上腹饱胀和嗳气等,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慢性胆囊炎具有病程时间长和病情反复发作的特点,常规的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2]。目前临床对于慢性胆囊炎主要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可以彻底治愈。但是手术治疗操作难度较大,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并且还可能导致出血以及粘连等并发症,对手术治疗效果造成负面影响[3]。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手术治疗效果,是慢性胆囊炎手术治疗的关键。穴位敷贴+循证护理是一种有效的联合护理模式,在慢性胆囊炎长期的临床治疗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以及患者都更加青睐使用中医药学治疗手段,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避免手术治疗增加患者康复周期,也可以让患者的临床治疗适应性显著提升。穴位敷贴疗法是目前中医学应用较为广泛的外部治疗法,属于中医经络治疗范畴,通过给予人体穴位药物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基本目的。在利用穴位敷贴疗法治疗慢性胆囊炎疾病时,可以根据患者的病症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敷贴药剂。本文将其应用于慢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对其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选取于2017年6月-2019年6月,均为在本院行手术治疗慢性胆囊炎患者,共有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实现患者的分组,将其分为人数相同的对照组(n=27)与研究组(n=27)。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15例(55.56%)和女性患者12例(44.44%),年龄范围为38-72岁,平均为(50.87±7.81)岁,病程时间为2-5年,平均为(3.77±1.06)年。研究组包括男性患者16例(59.26%)和女性患者11例(40.74%),年龄范围为37-74岁,平均为(50.93±8.05)岁,病程时间为2-6年,平均为(3.82±1.14)年。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将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案,具体的内容包括对病情密切监测,根据患者实际需求开展包括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一对一床旁指导在内的健康宣教,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常规性开展心理干预和疏导。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方法为穴位敷贴+循证护理。穴位敷贴配合循证护理涉及内容比较繁杂,要想真正发挥出穴位敷贴治疗法以及循证护理的优势作用,必须要做好穴位敷贴联合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护理管理,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穴位敷贴 在应用穴位敷贴疗法治疗慢性胆囊炎患者时,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一方面要确保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对慢性胆囊炎的治疗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要让患者及其家属对穴位敷贴疗法有比较强的信心,尤其要明白使用穴位敷贴疗法治疗该病的优势作用,避免患者出现抗拒治疗的情况。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症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比如,多采用能够起到“疏经通络、健脾和中、疏肝利胆、利胆和胃”等功效的中药药材。例如,冰片、麝香、丁香、薄荷、细辛、白芥子等中药药材,都可以起到疏经通络的作用,这对于提高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病症表现以及病情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比如,泥剂主要是以泥状形态表现出来,直接敷贴到患者的穴位上;而散剂则主要是将中药药材研制成粉末,随后再进行穴位敷贴;糊剂则是把散剂用生姜汁、白酒、米醋、鸡蛋清、白水等调成糊状,进行穴位贴敷;丸剂是将药末用水或乳汁等调和制成小丸,把丸药用普通膏药或胶布固定在穴位上;此外,膏剂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中药穴位敷贴疗法的药物剂型。
在对患者采用穴位敷贴疗法时,医护人员必须要做好患者的临床看护工作,给予患者循证护理,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在临床上表现出过敏反应,必要时需要对患者出现的过敏反应进行处理,避免导致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过敏反应为其选择最合适的治疗药物,并且充分结合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为患者制定相应的穴位敷贴疗法治疗方案。医护人员要为患者制定详细的饮食计划,避免进食食物与敷贴治疗的中药药物相克,从而导致中药药物的疗效下降。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保持比较好的沟通交流关系,不断给予患者关心和爱护,了解患者及其家属有无与患者临床治疗相关的想法和要求。
1.2.2 循证护理 ①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循证护理小组组长,负责人员安排,并统筹整个小组工作。小组所有成员均需要经过系统专业的循证护理培训,并且达到培训要求。②提出循证问题,由循证护理小组全体成员围绕慢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影响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然后提出循证问题,包括患者疼痛原因、患者腹腔内环境因素以及膈神经牵拉影响等[4]。③制定循证护理方案,针对循证问题,小组成员通过知网以及万方等数据知识平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基于自身工作经验,制定慢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循证护理方案。④循证护理措施实施,一是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疾病发病原因、主要临床症状、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特别是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介绍手术治疗整体流程,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首先应该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周边环境,详细地对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宣传教育,介绍主治医生、责任护士以及治疗、护理过程中可能涉及的相关医护人员,让患者与家属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避免产生陌生感与不适感,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5]。护理人员还应该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通过肢体语言以及心理暗示等对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评估,通过讲解让患者认识到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消除患者术前的焦虑紧张情绪[6]。三是术中护理,将手术室环境调至患者舒适的状态,有助于患者身心放松,可更好地配合手术治疗。术中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治疗,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全程监测,尽量控制血氧饱和度为100%。术中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该遵医嘱及时进行处理。四是术后护理,术后继续给予患者吸氧治疗6h,待患者麻醉清醒之后,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每次5min,每天3次。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以心理镇痛和物理镇痛为主,在必要情况下可以采用药物镇痛方式。在患者耐受情况下指导患者尽早开展康复锻炼,锻炼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避免患者运动过度。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高蛋白食物。
1.3 观察指标 ①生活质量,应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进行评定,主要的评价内容涉及物质生活、社会、心理与躯体功能等评价项目,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与评分呈正相关。②不良反应(恶心、腹泻、皮疹、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资料,并将其录入至SPSS18.0软件中完成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表示与检验方法分别为均数±标准差与t,计数资料的表示与检验方法分别为百分数与卡方。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后可知,研究组患者各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有1例发生恶心、1例发生腹泻,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1%(2/27);对照组患者有3例发生发热、2例发生恶心、2例发生腹泻、1例发生皮疹、1例发生感染,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9/27)。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医学上比较常见的病症之一,简单来说,是由于患者长期存在胆囊炎并且短期内病情出现反复,导致胆囊功能出现异常情况。慢性胆囊炎虽然并不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但如果未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很容易伴随出现胆囊穿孔,这样便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7]。胆囊发生病变将会影响胆汁的分泌,进而会引发消化道疾病,因此对于慢性胆囊炎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如果患者病情较轻,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等保守治疗方式,但是如果病情较为严重,保守治疗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需要开展手术治疗[8-9]。
多数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病症表现比较明显,往往会出现严重的持续性上腹部疼痛,并且伴随比较严重的恶心、呕吐、腹胀、反酸等不适感,个别患者也会出现发热情况。如果慢性胆囊炎患者没有及时得到针对性治疗,很容易出现其他并发症,比如,胆源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穿孔、急性腹膜炎等疾病,这样会导致患者的临床死亡率大幅度提升[10]。目前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手段比较丰富,患者可以选择使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饮食治疗等治疗方案[11]。传统抗生素类、止痛类药物治疗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比如,止痛类药物只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抗生素类药物则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由此可见,现代医学在治疗该病时存在比较明显的缺点,而且患者的病情极易出现反复。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慢性胆囊炎病症表现选择相对应的治疗方案。
从中医角度来看,慢性胆囊炎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肝胆出现了异常,患者肝气郁结、肝气犯胃造成脾胃失调、湿热内蕴,这也是慢性胆囊炎患者在临床表现脘腹胀满、胃痛的主要原因。穴位敷贴疗法是目前中医药学领域比较先进且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将中药药剂制作成为膏状、糊状、丸状、泥状等剂型,然后再贴于患者穴位,从而起到疏经通络、健脾养胃、利胆和胃、疏肝利胆、健脾和中、疏肝理气等作用。穴位敷贴疗法属于中医治疗领域提出的“内病外治”的治疗思想,可以让中药药物在刺激穴位的同时,通过皮肤毛孔进入到人体内部,从而实现穴位刺激以及药物吸收的双重治疗目标。
从中医辨证角度来看,之所以会出现慢性胆囊炎,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胆出现了疾病,胆腑气郁,引起了患者右肋胀痛,因此,慢性胆囊炎也被称之为“胆胀病”。在对患者给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时,必须要采取辨证治疗法,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穴位敷贴疗法的积极作用。慢性胆囊炎的病证机理在于“气滞、血瘀、湿热、胆石”,患者长期出现胆腑气郁、胆失通降病症表现。医护人员在为慢性胆囊炎患者调配穴位敷贴疗法药方时,必须要站在辨证角度对患者进行治疗。比如,患者证属肝胆气郁,则可以让具有疏肝利胆、通降止痛功效的中药入药,比如,柴胡、白芍、枳壳、香附、陈皮等中药药物;如果患者证属气滞血瘀型,则需要在使用柴胡、枳实、白芍、甘草疏肝利胆的基础上适当加入活血化瘀的中药,比如炒五灵脂、生蒲黄等。为了提高穴位敷贴治疗效果,医护人员切不可盲目制作敷贴中药药方,如果药方并不符合患者的慢性胆囊炎证属,不仅不能起到治疗效果,延误患者病情,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还有可能出现不必要的医患矛盾。
由于手术治疗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并且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来配合手术治疗,保障患者治疗效果[12]。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理念,其强调针对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可通过文献调研以及经验总结等方式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因此循证护理可以有效解决常规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升护理工作质量[13]。
由于穴位敷贴疗法不同于常规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方法,患者容易出现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药物过敏反应,则需要尽快对其进行针对性处理,尤其要做好脱敏治疗处理工作。为了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药物反应,可以在采取中药敷贴治疗法之前,对患者进行“试敏”,确认患者是否对某些中药药物存在过敏反应。医护人员在对患者敷贴中药前,需要做好皮肤处理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膏药的敷贴稳固性,还能够促进药物的有效吸收,尤其在夏季更要处理好患者穴位皮肤上的汗液。在对患者进行穴位敷贴治疗之前,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一方面提高心理护理效果,给予患者足够丰富的心理护理支持,另一方面要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将穴位敷贴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适情况告知医护人员,从而确保穴位敷贴治疗的安全有效。本文在慢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针对常规护理中存在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素,提出循证问题,然后制定循证护理方案。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高(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1%(2/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9/27)(P<0.05)。可见,循证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在慢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穴位敷贴配合循证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