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业背景下高校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
2022-05-07宋巍郑淼
宋巍 郑淼
摘 要: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文创产业逐渐发展成热门产业。社会对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也提出更高需求,高校作为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摇篮,要与时俱进,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思想,以适应时代发展变迁,培育更多优质人才,从而为构建创新型国家“保驾护航”。但是,基于文创产业背景下高校產品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进程中,依旧存有部分问题,本文立足高校产品设计专业教学背景,剖析文创产业和产品设计专业之间的关系,阐述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在内容、方式与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而后提出针对性改革策略,以期推动高等院校产品设计专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文创产业;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B472-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5-0-03
伴随科技发达进步,创意时代的来临,为高等院校产品设计专业教改带来全新机遇。文创产业利用知识产权的开发与运用,创造财富发展该产业。而在产品设计专业教改中,文创产业借助现代新技术和新思想,助推产品设计专业发展,改革教学内容、模式与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专业教学效率,为产品设计和文创产业结合构建平台。
一、产品设计专业教学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日益发达,文创产业作为以创造力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在我国市场得以蓬勃发展。其凭借高知识性、低耗能与高增值性等特点深受国家重视,加快文创产业发展进步,提高国家软实力和影响力,是由最初“中国制造”转变成“中国创造”面临的必然趋势。从本质角度来讲,文创产业发展主要依靠人才,以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核心,换言之,创造就是“设计”。作为培育专业优质人才的主要场所,高校在新时代发展视域下,要制订完备的人才培养计划,强调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思想,优化教育模式,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从而为国家发展建设提供大量创新型人才。进一步来讲,创新既是国家进步的灵魂,又是民族兴旺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改革,民族与国家才可在日益激烈的世界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故而,基于文创产业下,为充分满足国家与社会对人才提出的需求,高校产品设计专业要积极进行变革,以国家发展需求为基准,结合学生成长特点和学习规律,探究新型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成效,保证专业教学与文创产业发展相契合[1]。
二、文创产业与产品设计专业的关系
文创产业是呈现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新兴产业,其包含文化艺术、信息传媒和创意设计等内容,不同国家对文创产业的布局与发展态势表明了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重视。文创产业将文化作为主体,利用创新思维将第二产业同创意、科技有机结合,使传统制造业逐渐向服务业和经济行业转型,故此,文创产业逐渐变成国家提高综合竞争力以及新型经济增长不可缺少的战略部署。文创产业发展速度提高、人才需求变化必然会对产品设计教育目标、发展走向、教学思路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形成影响。现阶段,尽管文创产业已蔓延到全球范围,但其性质依旧属于新型战略性产业。中国文创产业发展较晚,相关体系尚未完善,就要跨界融合发展模式以及产业结构创建均以借鉴发达国家优质经验为基础,依托我国国情和文化背景创建属于中国特有的产业模式。立足高等院校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其科研、人力、环境与学科优势均适合促进文创产业知识成果转化,实施产教研协作,构成有效且完善的理论框架与对策。因文创产业以传统文化作为基础,同经济和技术联系密切,其具有跨界融合的多元性、设计知识的专业性与文化内容的综合性等特征,使得产品设计教育和经济、文化交融日渐深入,这样既拓展了专业教学边界,又丰富了专业教学内容,对学生更好地学习产品设计专业知识奠定了扎实基础。
三、文创产业背景下高校产品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片面
在授课时,专业教师往往是依托教材内容展开讲解演示及案例分析,然而教材内容有限,特别是在强调“创新”的现代社会背景下,极易发生“舍本逐末”的情况,盲目追求“创新”而抛弃“传统”,其中,“传统”并非代表过时的事物与思想,而代表的是中华民族传统优质文化。由于“创新”属于厚积薄发、日益积累的过程,若想实现“创新”,首先就要进行知识积累,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和思想精神,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中。所以,在教育内容上,既要保证内容与时俱进,又要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强化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其爱国情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中华传统文化分析和文创设计创新角度缺少宏观规划,由此导致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不深刻,过于片面,故而设计的相关产品也是盲目跟风,又或是将文化和产品简单融合,趋于形式化。可见,学生对文创产业和产品设计专业知识理解不足,未能真正认识到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所设计的文创产品过于肤浅。为改变此种情况,教师必须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创新”并非空想,更不是乱想,要拥有深厚的知识积累作为支撑,且有法可循。唯有在充分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后,学生才可设计出具备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文创产品,才可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2]。
(二)教学方式保守
第一,课堂教学地点单一。长时间以来,国内各大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活动均在室内开展,利用板书或幻灯片向学生讲解专业知识,教学场地狭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鉴于此,高校可结合课程讲解内容适当调整上课地点与模式,比如在图书馆、美术馆或商场等场所展开知识讲解,运用聆听、观察与触摸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二,教学模式陈旧,课堂教学基本上均是以教师作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设计作品,教师批改作品来完成课堂知识学习,而且所有学习环节均是在校内完成。因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接触人群单一,所以无法充分掌握现代消费者心理需求,因此设计的文创产品过于简单,不够成熟,更何况接受市场测试、检验。因此,在教学模式上,高校要强调推陈出新,改变传统教学形式和手段,如激励学生参与校外文创类比赛,借助比赛,让学生了解不同形式和类型的文创产品,明确产品面向主体,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把设计作业变成商品,以接受市场广大消费者检验,并非纸上谈兵。
第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处在被动位置,逐渐形成“拿来”主义,过于依赖教师,如若遇到问题也不会自主思考尝试解决,直接询问教师答案,长此以往,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与分析能力便会不断下降。若学生缺少探索精神和热情,就无法体会到“发现”的特殊魅力,领悟不到“发现”带来的惊喜,更何谈“创新”和设计优秀的作品。
(三)人才培养欠缺
基于全球经济发展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下,产品设计也随着科技发达而得到进一步发展。服务与交互需求在国内社会发展领域日渐显著,全新的岗位需求也随之加大,且任职条件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企业对产品设计专业人才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内部竞争愈发激烈,创新型与技术型人才逐渐成为市场热门人才。而人才市场的不断变化,使得各行业设计领域越来越模糊,界限不清晰,职业区分范畴日渐减小,传统学历和经验竞争变成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的竞争。同时,综合素养逐渐变成各行业与企业人才招聘考核主要指标,只拥有产品设计能力已无法适应现代职业发展需求。另外,经济发展是文创设计行业繁荣的根本,产品设计专业中的经济性、专业性、技术性发展决定着产品设计行业的发展。然则,在国内各大院校产品设计教育中,许多学生都缺少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究其根本,主要是高校产品专业教学模式陈旧,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操作相分离,培育的设计人才无法满足市场发展需求,更难以适应文创产业发展速度。
四、文创产业背景下高校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一)增强校企协作,打破课堂局限
为响应市场发展需求,基于新技术背景下创建战略性产品设计人才知识体系,培育面向国家战略与产业升级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使其成为我国技术、文化和经济创新发展的推动者。基于此,高等院校产品设计专业学生既要掌握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要充分了解产品发展市场,明确市场发展方向。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更为丰富,对文化呈现出多元化需求。由此,学生必须深入市场,了解群众消费心理和真实需求,进而设计出优质的文创产品。但是,传统课堂教学极易与现实相脱离,使得学生设计作品无法达到社会企业所提要求,而且学生缺少锻炼机会。为转变此种情况,学校要积极同企业进行合作,将课堂知识学习延伸到课外实践,使学生将自身设计的作品转化成商品进行售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根据消费者现场反应与商品售卖情况,了解自身作品的不足和缺陷,展开针对性改进,从而提高自身设计能力。另外,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主导,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高校产品设计专业教学要想跟紧时代发展脚步,不可只局限在教室中,要适当走出校园,如进入美术馆和博物馆等,利用参观艺术展的模式进行深入学习;还可以进入商场,根据实地调研,研究社会最受欢迎且销量最高文创产品的特点,深入剖析内在原因,并将其合理应用在自身产品设计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3]。
(二)强调能力培养,加快产业形成
文化产业作为推崇创新以及创造力的特殊产业,其发展维度不只体现于产品研发,更与服务流程、市场传播以及商业运作等产业链息息相关,使之品牌化与高附加值化。在此进程中,艺术設计与相关行业构成跨界、协同的多元化创作路径,基于此背景下,高校产品设计专业若只聚焦在设计思维培育与艺术设计能力的提高上,极易使学生对产业背景与文创体系以及相关资讯缺少概念认知。故此,在文化产业背景下的设计专业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比如,针对专题设计命题而言,教师要适当选用地方性特色产业与优质文化资源,依托地方政策、文化和经济展开设计实训,促使课程实践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发展需求,利用明确具体的实践研究方向来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有效培育学生对职场事物形态的分析能力。另外,在实践安排与部署中,教师要与社会行业相关人士进行协作,共同为高校学生提供正确指导,使高校学生在进行市场调研、方案构思以及产品制作中拥有直面现实的机会,从而在现实环境中有效训练自身创造力以及想象力,推动学生进一步成长。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变迁,文创产业需要具备跨界式与以及多学科背景,且拥有专业技术、创新与管理能力的优质复合型人才作为支撑,这些人才不但要具备创新思维与设计技能,还要将创意转变成商业价值。因此,产品设计专业要积极改变自身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设置将科技和制造技术作为依托的实践创新平台,帮助学生树立产品观,强化学生整体策划意识,摆脱专业理论教学单一化、片面化问题,以此创建特色课程,构建特色专业。
(三)调整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模式
在文创产业背景下,要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教师则须调整产品设计专业课程,通过对文创产业发展需求与产品设计专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制定课程体系,既要确保专业的合理性与共同性,又要对生源进行科学调整。
第一,在充分满足专业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对课程精简,适当增添新课程,确保新课程设置的“精”与“博”,以加强课程设置同文创产业发展规划的匹配度。
第二,因部分课程存有关联性,内容重复现象严重,为转变此种情况,教师要对部分课程进行合并,适当压缩课程内容,如此学生便可在固定学习时间内学习到更多专业知识。譬如,将《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转化成《二维构成》,并将课时缩短为48学时;将《效果图》与《表现技法》进行合并,学时控制在72小时;将《广告设计》及《包装设计》整合为一门课程,设置成48学时。另外,一些理科学生设计基础与艺术才能相对欠缺,学校可为其增添部分选修课,以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如透视学、色彩学、速写以及图形创意等。与此同时,结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与文创产业发展需求,适当增添消费与市场、展示设计等选修课程。通过上述课程设置,既能保证学生学习到更多理论知识,又能保证其知识框架的完整性与科学性,从而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第三,教师在调整课程体系的同时,还要注重完善教学模式,提高专业教学成效。然而,在国内各大院校教学活动开展中,依旧存有填鸭式教学法,部分专业界限清晰,在极大程度上妨碍了产品设计人才的进一步发展。故此,高校要积极改变传统定式化教学管理模式,打造“一校多模式”管理机制,并聘请在文创行业具有极高权威性的教师,传播高校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思想和理念,拓展学生知识眼界,丰富学生知识储备量。同时,高校还要注重加强学科间的互动交流,通过专业教师科学研究和学术发表推动教学改革浪潮,使学生学习更为主动、认真,从而成为我国文创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下,文创产业发展无法脱离人才支撑,为构建创新型、技术型国家,各大院校产品设计专业要依托市场发展需求、遵守行业发展规律、确定人才培育目标,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自主性,为国家培育大量创新型优质设计人才,助推我国文创产业实现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李兰,唐春妮.“双高”背景下高职设计类专业群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18):92-96.
[2]雷金火,陈江.大学数字创业教育的课程与教学设计:基于设计思维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11):32-38.
[3]杨春林.创新创业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职业素养培育[J].中国成人教育,2021(2):72-75.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