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课后习题进行低年级语文朗读指导例谈
2022-05-07袁心琴
袁心琴
摘要:本文主要以新课标对低年级阅读要求为基准,以课后练习为抓手,切实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朗读,让朗读指导关联整个教学过程并延伸到课外,实现朗读在引导学生认知、感悟和表达方面的功效。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课后习题;朗读指导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朗读做到“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读教材课后习题,我们会发现,教材将朗读列在练习的首要位置,这既表明了朗读之于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更为教师的教学实施提供了抓手。
一、初读课文时指导朗读,让朗读为识字和感知课文内容服务
1.借助拼音拼读课文,帮助识字。统编教材低年级语文课本中要认识的汉字都集中归置在课文后面的“蓝色通道”中,标注了拼音,方便学生拼读识记。学生在刚接触课文时,第一认知应该是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所得。
2.教师范读,提供规范的标准语音。一年级上册第一篇课文《秋天》,教学时教师应借助拼音读准“一”的变调,如“一片片、一群大雁,一会儿排成‘一字”,教师分别读不变调和变调的词语,感受朗读带来的音韵美,不必讲解变调规则。
对于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易错点,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范读和其他同学纠错的方式加以强化。例如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的对比纠正等。
3.观看课文插图或朗读视频,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统编低年级教材的选文,大多朗朗上口,文本中还有大量的童话或寓言。如连环画式课文《蜘蛛开店》《大象的耳朵》等课文的朗读教学,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边看图边读文。
教材中也有部分内容距今年代较为久远,如《贝的故事》《大禹治水》等,还有很多的篇章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如《日月潭》《葡萄沟》等,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是学生难以跨越的鸿沟。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课文插图或播放视频,拉近学生与语文课本的距离。
二、精读并感悟,引导学生在“读中记,读中思,读中乐”
精读并感悟,教师要将朗读与思考、朗读与积累、 朗读与表达结合起来,让朗读为感悟文本内涵、内化语言服务。
1.“读中思”。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本蕴含的精神。
《朱德的扁担》一文课后练习题第一题为:“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教学时可以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体会朱德同志工作异常辛劳,再联系朱德同志内心想法,理解朱德同志用委婉巧妙的方式告诉大家,不要再藏他的扁担了,表明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决心。让“读与思”相辅相成,取代琐碎的讲解,实现“以读促悟”。
2.“读中记”,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理解与积累。
課后练习中最常见的就是“朗读课文”或“背诵课文”。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朗读可以帮助他们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通过背诵把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后习题中经常出现“读一读,记一记”的要求,这项练习旨在积累本课新词或一字多词。教师应该把握练习目标,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次朗读强化记忆。
3.在“读中乐”,创设情境,进行角色扮演,添加适当的肢体语言,增添朗读的趣味性。
让学生成为故事里的主人公,零距离感受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比如在《坐井观天》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让两位同学分别扮演青蛙和小鸟去朗读对话,让学生从两位朗读者的笑声中体会两个小动物截然不同的形象。
三、将朗读指导延伸到课堂以外,拓展朗读空间,让朗读为表达自我服务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朗读,积极实践课后朗读。比如举办课本内容朗读比赛,或是让训练形式从课内走向课外。如“亲子共读”“课本剧”等,旨在反复操练、不断巩固,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9B744F64-AD13-4FFE-AAB4-6320412952CD